34米的炮竿看不清漂、太笨重?錯,你想像的都是誤區,為你解惑

2021-01-16 釣魚人烏蘭

說起大炮竿釣魚來,目前已知最長的已經達到34米,體型龐大,是南方傳統釣的釣友喜歡使用的一種釣魚工具,但因為使用者跟臺釣比起來要少很多,屬於稀缺的一種釣法。正是因為這點,通過和很多朋友交流發現,絕大多數釣友對炮杆都有很大的誤區,這裡的誤區主要是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認為大炮竿釣魚太麻煩,失去了釣魚的樂趣;二是認為如此遠的距離,如果浮漂不加粗根本看不清,所以炮杆的浮漂太笨重,不靈敏。其實這些完全都是想當然的表現,恰巧相反,大炮竿的浮漂要比多數的浮漂靈敏,這點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本文就來詳細談一談關於大炮竿釣魚的優缺點,相信看完本文會改變您對大炮竿的理解,那麼:

為什麼要使用如此麻煩的大炮竿釣魚?大炮竿這麼遠,浮漂如果不特別加粗的話,如何看清浮漂?這個誤區最大。這兩個問題是本文的關鍵所在,當大家讀完本文後,就會對炮竿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理解,絕對不是大多數人想像的那樣,又笨重又不靈敏,反而炮竿應用得當的話,漁獲相當的不錯。也可以借鑑到臺釣裡面使用,或者其他傳統釣方式裡,因此:

特殊的地形,特殊的釣點特性決定了大炮竿的存在,這些地形造就其他釣法很難媲美大炮竿。不要用臺釣的思維去想像大炮竿的浮漂,炮杆長竿短線的方式完全可以完美的使用非常靈敏的浮漂,通過特殊方法可以做到又可以看清浮漂又很靈敏,非常完美。

為什麼要使用如此麻煩的大炮竿釣魚?

正如我前面所言,大炮竿相對於其他釣法,諸如臺釣、海竿、路亞等方式來說太過於笨重了,2、3斤的魚竿重量毫不新鮮。那麼為什麼要使用這麼笨重的方式釣魚呢?難道使用大炮竿的釣魚人不知道有臺釣這麼輕鬆的釣魚方式嗎?這就是最關鍵的地方,特殊的釣點和特殊的地形造成這些釣友選擇了大炮竿來進行垂釣,而這些釣點使用臺釣很難甚至可以說無法垂釣的。

水比較淺是一個重要因素

南方有很多湖泊,尤其是武漢地區,因為地勢的原因造成了湖泊整體深度非常淺,最深處可能也只有2、3米深,通常有大片只有6、70公分深度的水面,從岸邊向深水走幾十米可能也只深了1、20公分左右,這樣的水域臺釣很難施展。加上這些地區多數湖泊都是最終流向長江的,水深也受到長江漲落水的影響,長江退水時很多湖泊近岸都變成了一片灘涂,岸邊更是非常的淺。釣魚人都知道,如果水過淺的話,一旦中魚很容易造成炸窩,而且魚也比較謹慎,魚類在水中可以清晰看到岸邊的釣魚人,那麼勢必會影響垂釣的效果。

那麼通過較長的炮杆可以將釣點設定在距離岸邊很遠的地方,魚警惕性小,自然垂釣效果就比較好了。大炮竿都是採取長竿短線的方式,通過龍門架來支撐住整個竿體,中魚後用力向下壓後部的手把節,槓桿的原理造成直上直下的刺魚方式,可迅速將一般體型的魚,諸如鯽魚一下就「抬」出水面,除非特別大的魚,否則根本不會炸窩,這點是臺釣無法企及的優勢。所以,水淺是使用炮杆的重要原因,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山體水庫為什麼看不到有人使用炮杆?就是因為這類水庫水比較深,臺釣的優勢就比較大了,再使用炮杆就得不償失。說到這裡要補充一點,有些釣友會說,為什麼不能使用海竿遠投的方式釣魚呢?很簡單,一是武漢地區禁止使用帶輪的釣具垂釣,這樣就徹底斷了使用海竿的念頭。二是就算允許使用海竿,那麼海竿的效率如何保證呢?畢竟海竿屬於打下去死守的方式,遠不如這類懸墜釣效率高。所以不要在這麼思考問題了,能想到的原因早都已經有人想過了。

魚永遠都喜歡聚集在障礙區是第二個重要因素

我相信釣魚人都知道一句話,釣魚不釣草,白往河邊跑。這很好地形容了魚喜歡棲身、覓食的地方在哪裡。是的,茂密的水草、荷葉蕩是魚躲避天敵、覓食的絕佳場所,這裡一年四季都可以獲得豐富的食物,魚自然就喜歡聚集在這裡,尤其是成片的蓮藕都在比較淺的水域,試問這樣的地形臺釣如何施展?恐怕連魚竿都拋不出去吧。就算找到較大的空檔,5、60公分的水深,魚稍微掙扎一下就極易掛鈎,這就是典型的看著一片魚卻釣不到的尷尬場景。

因此,直上直下定點垂釣的大炮竿的用武之地就來了,無論水草、荷葉多茂密,都可以找到縫隙處進行垂釣,最多稍稍波開一點雜物,海碗大的區域就足夠施展了。大炮竿完全可以做到將窩料精準的都放到指定釣點,魚餌也可以直接就放在窩料上方,不會像臺釣那樣窩料面積大,拋竿再不精準的話,浮漂周圍都有窩料存在,魚找釣餌也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同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逗魚,魚是有追食活物的天性的,臺釣也會使用逗魚的方式來刺激魚開口,但因為設計的原理問題,臺釣只要逗魚都無法避免將線組和釣餌拉向岸邊,而大炮竿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完全直上直下地進行逗魚,絲毫不用考慮釣餌離開窩點這個弊端。所以,不是說使用大炮竿的釣友喜歡自找不痛快,而是這樣的地形決定了只有大炮竿最適合。

浮漂如果不特別加粗的話,如何看清浮漂?

這個我相信是很多不熟悉大炮竿釣友最疑惑的地方,如此遠的距離,普通浮漂根本看不清楚,這個就是人的慣性思維造成的。多數釣友習慣了臺釣的思維方式,浮漂吃鉛量越小越靈,漂苗子越細越靈,正是這點反而限制了你變通地去思考問題。首先大炮竿本身就不是追求靈敏度的釣法,自然水域中雜魚多,如果靈敏度過高,小雜魚頻繁鬧鉤會讓垂釣者痛不欲生,要知道大炮竿每次收竿和展開是非常麻煩的,需要一節一節的伸出去或者退回來,如果廢了半天勁釣了一條白條,那可是得不償失了,所以大炮竿抓的是死口,並不是追求臺釣的靈敏度,見口就抓的方式。

其次,大炮竿不追求靈敏度不代表浮漂就需要又大又笨,不賣關子了,直接進入大家最想了解的地方吧,大炮竿的浮漂有兩種,一種是臺釣的浮漂,但在選擇上可以選擇吃鉛量很小的浮漂,為了照顧冬天的輕口魚,不過需要在浮漂1、2目上加裝比較粗的醒目豆,這樣在30米的距離也可以非常清晰的看清浮漂,向上面所言,炮杆不追求臺釣的見口抓,主抓穩口死口,所以不需要精細的看幾目,只要浮漂黑漂或者大幅度上送即可。

第二種浮漂就是大炮竿獨特的一面了,完全沒有漂身的浮漂,和臺釣浮漂的組成不同,這類浮漂只有一個苗子,尾部直接裝上配件插入漂座即可,材質或用塑料或用蘆葦、動物羽毛等,大家都知道漂身直接決定了吃鉛量,這種浮漂連漂身都沒有,吃鉛量小的驚人,這樣你還認為大炮竿的浮漂笨重不靈敏嗎?為了讓浮漂不被障礙物幹擾到,如草洞面積較小,普通浮漂會掛住浮草而無法站立起來,聰明的釣魚人就想到一個辦法,用一個橡皮筋將浮漂套在線組上,這樣浮漂永遠和線組是平行狀態,永遠都是直立狀態。

那麼這樣的浮漂在遠距離如何看清呢?同樣還是慣性思維的方式,臺釣浮漂目數都有不同顏色變化來區分,而這類浮漂不需要,因為你無論是塗成紅色、橙色、綠色在遠處看都是一個小黑棍。那麼聰明的你應該很快就反應過來,將浮漂塗成黑色,只需要5、6目就可以了,每個目數間距大一些,在水中看就比較明顯了。或者說只用黑色油漆塗一個很長的1目也可以,在岸邊看就是一個明顯的黑棍,那麼無論是黑漂還是送漂,都可以直觀的看出變化來。是不是顛覆了很多人的想像?不靈敏?其實這種浮漂靈敏的不要不要的。只不過大炮竿不需要這麼靈敏罷了,為了減少虛假信號刻意釣鈍一些而已。

關於最後的總結歸納

我在網絡上看到了太多關於大炮竿的誤區了,所以產生了這篇文章來詳細介紹一下大炮竿的特點,雖然我很少使用炮竿釣魚,但不妨礙我去了解它,去借鑑它的優點。任何事物都有其先進的一面,有其落後的一面,偏執是無法提升你的釣魚技術的,只有廣泛的了解不同的釣法,從中領悟到什麼,這個才是釣好魚的關鍵,釣魚沒有鄙視鏈,這種鄙視只是你心中的一座大山,何時翻越了它,才能真正的成長。

希望本文能夠讓您真正了解大炮竿的特點,如果覺得對您有幫助或者說為您解開了迷惑,那麼點個關注支持一下作者吧,隨時分享有趣的釣魚小技巧,我是釣魚人烏蘭,一個純粹的釣魚人。

相關焦點

  • 適合守釣或者走釣的炮竿玩法,不是好友不輕易透露!
    如果是岸邊的釣魚人相對較多,而且水淺並且水底的坡度比較緩的時候,我們需要探釣遠處的草邊或者草洞,那麼肯定要用長竿甚至炮竿,使用長尺寸的臺釣竿的話,比如7.2米、8.1米的,使用炮竿的話可能要用到10米以上的,這個時候一般用的都是長竿短線,餌料適用蚯蚓,玉米等。
  • 炮竿調漂技巧簡單釣底
    那麼今天就簡單的聊聊如何使用炮竿去釣底。 因為炮竿具有較遠的垂釣距離可以垂釣更深的水域。所以在浮漂的選擇上都會選擇加粗尾來帶給垂釣者便於觀察浮漂的動作加快上魚效率。 首先以小兩目加粗為例,炮竿的浮漂再選擇上儘量以小棗核吃鉛量1.2-1.5左右。 加粗兩目浮漂第一便於觀察魚訊,其二在走水有風天可減少水流波動對魚訊造成的影響。
  • 德國M113火力支援車,怎麼看都像是突擊炮
    沿車輛中軸線稍微靠左的位置,在車體中段安裝了一門XM103型榴彈炮,這門火炮定型後也被用於M108自行榴彈炮,從M108的數據來看,該炮炮口輸出速度將近550米每秒,最大有效射程15千米,相信M113 FSCV的射程也差不多。
  • 戳這裡為你解惑
    戳這裡為你解惑時間:2021-01-12 16:23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肺部健康測試是什麼梗?戳這裡為你解惑 肺部健康測試是什麼梗?這是最近才在網上流行起來的一種測試方法,據說只有堅持到底的才是健康的肺。那麼這個肺部健康測試究竟是怎麼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電腦旁抗輻射的仙人球,開花太美豔,不開花都是你的錯
    不管什麼樣的仙人球都能開花,如果你的仙人球不開花,那一定是你養護的方式,沒有達到到它開花的程度,其實仙人球開花是非常驚豔的,美的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我們可以欣賞一下仙人球開花的樣子,相信如果看過一定會喜歡上它平時很多人都會把買到的仙人球放在電腦旁邊
  • GPS定位器的幾個誤區你清楚嗎?
    GPS定位器的運用現已更加廣泛,更多的人應用同時,市面上有許多關於GPS定位器的認知誤區也湧出來了。這種誤區越來越多的人信以為真,以至於覺著自己買來的GPS定位器與想像中不太一樣。這類形成已久的誤區,今天來和大家討論一二。
  • 怎麼減都瘦不下來?你是不是陷入了8大減重誤區
    於是,你想盡各種辦法 去學習如何健康瘦下來, 卻遲遲看不到瘦身效果, 不是付出的努力不夠, 而是你陷入了減肥誤區!
  • 進階版:貴到讓人心痛的BJD娃娃保養誤區,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關於有些誤區1、很多人有個誤區,覺得BJD娃娃買回來以後的保養很麻煩、很花錢?不不不,BJD娃娃的保養你做好了,會給自己省不少的事兒呢。而且保養都是為了娃娃能更好看、不掉色等等,所以不要覺得很麻煩,畢竟你好好對娃娃,會省事!2、關於消光的誤區。
  • 威力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其實電磁炮、槍,都可以歸於「新概念武器」這個大類。現在各國的現役武器,其基本原理都是以火藥燃燒產生高溫高壓氣體推動彈丸高速前進,相對於以人力為能源的「冷兵器」而言,以火藥為能源的「熱兵器」就是當時的「新概念武器」了,如果從元代的銅火銃算起,歷史已經接近700年。
  • 你以為動物都很小很可愛?有的大到超乎你想像
    你見過這麼大的兔子嗎?還可愛嗎?駝鹿大哥是不是跑錯片場了這隻奶牛有兩米高人送外號「牛中姚明」4.3米的長想想我喵三妹的口水就流下來了我們想像中的· END ·今日話題:你還知道哪些體型超大的動物呢?
  • 對你豎大拇指的人,可能正在拿炮瞄你,三分鐘學會拇指跳眼測距法
    話說現在網上很流行這個段子「對你豎大拇指的人,不一定是在誇你,也可能正在拿炮瞄你」,配圖往往也是亮劍裡頭拿拇指測距的鏡頭。這種簡易的觀測手段我們一般叫他跳眼測距法。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這種測距法,儘管你熟練掌握了也沒啥卵用。
  • 你想像不到哦
    還是以列車為例,假設列車速度是v1以接近光速運動,車裡有個人在列車,想跑出一個額外速度v2,使得v1 我們可以想像下時間這個概念,如果我們沒有時間,請問能產生運動嗎?
  • 你不知道的「華東第一漂」,唯一不怕曬的峽谷叢林探險漂流
    「船在水中漂,人在畫中遊」就是對九曲河峽谷漂流的真實寫照,碧綠醉人的萬畝竹海,夏季最高溫度26,是安徽唯一不怕曬的叢林峽谷漂流。寬處艇隨漿行,窄處磕磕碰碰,皮划艇沿河而下,充滿著驚險和刺激,富於「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意境。挑戰的是你的智慧、勇氣、膽識和毅力,真正的將驚險刺激集於一身,如果是年輕人是不能錯過的,但是九曲河漂流景點單一了點,如果是上天柱山的話可以作為中途一個點去。
  • 垃圾分類5大誤區你不得不知!
    今日艾拉就給大家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你不知道的那些垃圾該如何分類?。 蒼蠅的屍體是什麼垃圾? 其他垃圾? 錯!蒼蠅屬於昆蟲類動物,動物的屍體容易腐爛,所以蒼蠅屬於廚餘垃圾。
  • 亮水草窩釣魚,10米炮竿作釣鯽魚,釣獲30多條野生鯽魚
    亮水草窩釣魚,10米炮竿作釣鯽魚,釣獲30多條野生鯽魚。不到八點陽光的威力初顯,今天是場野釣的硬仗。期待風再大一點點,因為我選了下風口的兩個釣位,外加一個淺水窩子,六十公分左右的水深,還另外附近找了一個新窩子,老窩子確保不空軍,新窩子錦上添花,保證能釣獲30多條野生鯽魚,爆護鯽魚會帶來驚喜。
  • 細數那些你曾經對愛滋病的誤區,科學認識才是關鍵!
    細數那些你曾經對愛滋病的誤區,科學認識才是關鍵!下面的這些誤區你肯定有過,和小艾志願者一起來看下吧!A誤區一愛滋病隱匿在陽光背後,神秘而遙遠神馬?!越來越多的陽光少年成為愛滋病新發感染者?沒錯!
  • 老技師自製磯釣竿,滑漂釣法,省力釣大物,從此告別大炮竿!
    自從學會釣魚閒下來幹什麼都不得勁,一有點時間就琢磨怎麼釣魚!看別人都用七米二,八、九、十來米的炮杆搏大物也是羨慕的不得了,奈何身體太瘦小,抱著這麼長那麼重的杆釣實在是吃不消,一天下來膀子酸痛的都不像自己的了!
  • 你了解的黑洞知識,百分之九十都是錯的丨一周考
    提起黑洞,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那句「黑洞會吞噬一切,包括光」,這個結論從何而來已無法考證,但霍金——沒錯,就是那位現存人類中最聰明的頭腦——在BBC的最新演講中已經推翻了這個結論:「黑洞並不像想像的那麼黑,事物可以從黑洞逃逸,信息可以某種方式保存。」
  • 關於輸血的五大認知誤區,你get了嗎?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輸血科醫生陳瓊通過辨析輸血的五大認知誤區,科普關於輸血的小知識。誤區之一:失血就應該補血?錯!毋庸置疑,輸血是臨床的一種急救措施,人體若大量失血(即失血量佔全身血量的1/3以上)則可能休克。
  • 宇宙有多大,顛覆你的想像
    距離達到了225億千米,但你肯定想像不出來,這個距離到底有多遠呢讓我們換成另一個單位。日地距離2251000米大約相當於150倍的,預定距離飛到了哪裡呢,大概相當於海王星軌道半徑的五倍,但是它還是在銀河系內太陽系的半徑大約在一億光年左右,一光年相當於6.3萬個天文單位旅行者一號還得需要18000年才能飛到太陽系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