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黑河遙感試驗研究站

2021-01-14 騰訊網

本文刊載於《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年第11期

「中國科學院野外臺站」

《中國科學院黑河遙感試驗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黑河遙感試驗研究站(以下簡稱「黑河遙感站」)隸屬於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黑河遙感站位於甘肅省張掖市,地處河西走廊中部、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流域中遊、巴丹吉林沙漠南緣、祁連山北麓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其所處地區氣候類型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是我國乾旱區內陸河流域典型代表區域。

黑河遙感站成立於 2009 年 5 月。2014 年,中國科學院遙感試驗與地面觀測網絡(RSON)正式成立;黑河遙感站被納入該網絡,並負責 RSON 的組織和運行。2018 年獲批甘肅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黑河遙感站立足黑河流域,是一個完整的封閉系統,包含了上遊的冰雪、凍土和高寒草原,中遊的人工綠洲,以及下遊的荒漠和天然綠洲等陸地生態系統,是開展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理想場所。自 2007 年起,黑河遙感站就已經開展了系統性的流域尺度觀測系統設計和建設工作,至今已有 10 餘年的觀測數據積累。黑河遙感站「基地-定點觀測-像元尺度觀測-流域尺度觀測」的觀測系統構架和試驗模式,覆蓋了內陸河流域多數生態系統。經過 10 餘年的能力提升,臺站所在的黑河流域被遴選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水文計劃乾旱區水與發展全球信息網絡(UNESCO IHP G-WADI)、全球能量和水循環試驗(GEWEX)跨領域研究項目國際高山流域水文研究網絡(INARCH)的試驗流域。

1

主要研究方向

黑河遙感站立足於寒區旱區並存的內陸河流域,以遙感機理研究為基礎,開展寒旱區關鍵生態水文參數遙感反演及遙感產品真實性檢驗,並應用於寒旱區生態、水文過程模擬與數據同化。

1.寒旱區遙感機理研究。開展典型下墊面可見光/近紅外、熱紅外和微波輻射散射特徵的全波段觀測,發展寒旱區遙感輻射傳輸模型與定量遙感反演方法。

2.遙感產品生產與真實性檢驗。開展星機地同步觀測試驗,發展內陸河流域關鍵生態和水文參數遙感反演算法和尺度轉換方法,生產覆蓋全流域的高時空解析度遙感產品,開展遙感像元尺度的真實性檢驗研究。

3.遙感產品應用研究。發展流域集成模型,同化多源遙感數據產品,精細模擬流域尺度的生態和水文過程。

4.生態儀器研製。通過原始和集成創新,研發國產自動化、智能化新型生態系統關鍵參量監測設備。

黑河遙感站上遊的阿柔超級站

2

研究成果與科學貢獻

黑河遙感站在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研究計劃等重大科研項目的支持下,經過 10 年的持續努力,聯合國內外科研單位建立了黑河流域地表過程綜合觀測網。圍繞遙感反演算法機理、遙感產品生產與驗證、水文與生態過程、決策支持系統等方面展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研究工作,發表 SCI 論文近 300 篇,獲批專利 20 餘項,獲得省部級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 項,共享數據集 800 餘條,為 28 800 多人次提供數據服務,支持各類科研項目 470 多項,開創了國內科學數據共享的新模式。相關科學研究進展如下:

1.黑河流域水文生態觀測系統。黑河流域觀測系統設置了上遊高寒山區試驗區、中遊人工綠洲試驗區和下遊天然綠洲試驗區,在每個試驗區都布設了相應的觀測系統。觀測站點的布設既考慮水文氣象觀測網在整個流域上的代表性,同時也兼顧了上、中、下遊的不同科學問題。

2.遙感反演算法機理。通過地基遙感與星機地同步觀測發展了面向寒旱區陸地關鍵參量的定量遙感算法。包括:積雪面積、積雪覆蓋度、雪粒徑和雪深等一系列反演算法,雙指標地表凍融判識算法和多源遙感凍土製圖方法,以及地表蒸散發、淨初級生產力、碳循環等植被遙感估算方法。

3.遙感產品生產與真實性檢驗。針對寒旱區積雪、凍土、植被等典型地表特徵,研發了多套長時間序列遙感產品。這些產品被國內外學者認可並廣泛應用在氣候變化、水文水資源和災害等領域。構建了異質性地表遙感產品真實性檢驗的理論框架和方法體系,系統地發展了異質性地表優化採樣、多尺度觀測、尺度上推、空間代表性誤差估計的新理論、新方法。

4.黑河流域生態-水文-經濟模型集成。構建了耦合生態-水文-經濟的全流域生態水文集成模型,結合流域綜合觀測數據,揭示了黑河流域完整的水量平衡過程,闡明了流域作物尺度、灌區尺度、農戶尺度、區縣尺度、流域尺度的水資源生產力,並系統評價了退耕及大型水庫修建潛在的水文影響。

3

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

黑河遙感站建站以來,在寒旱區遙感機理及遙感產品的生產、檢驗與應用研究領域具有明顯的學科優勢,培養了大批從事寒旱區遙感的科研人才,形成了一支穩定的科研隊伍。包括: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 3 人、「西部之光」人才 6 人;研究生獲得國家獎學金 9 人、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優秀博士生獎學金 4 人。

4

科研能力與技術平臺

自 2014 年以來,黑河遙感站在中國科學院、甘肅省科學技術廳的共同支持下,對臺站的基礎設施和科研技術平臺進行了全面建設,由此形成了「基地-試驗區-區域」的觀測和試驗模式。黑河遙感站基地佔地面積 56 畝,其中產權面積 30 畝,擁有 1 200 m2 綜合辦公樓,具有辦公、會議、住宿、餐飲等設施,可保障約 50 人駐站長期野外研究和試驗。建成了 800 m2 的微波定標暗室,可用於 0.5—11 GHz 微波遠場定標。架設了行走式地基遙感塔吊,高 30 m,水平臂架長 25 m,鐵軌長度 25 m,可搭載多種光譜儀與傳感器針對多種下墊面進行多角度、多觀測高度的地基遙感控制試驗。

通過蒸滲儀/植被液流儀-渦動相關儀-大孔徑閃爍儀、土壤水分傳感器-宇宙射線土壤水分測定儀-土壤溫溼度無線傳感器網絡等多尺度地表通量與土壤水分觀測系統及水文氣象要素等配套參數的觀測,在黑河上、中、下遊 3 個寒旱區典型下墊面構建了像元尺度遙感試驗場,形成了「地面單點/多點—航空像元—衛星像元」多尺度轉換的綜合觀測試驗能力,可支持當前和未來國內外一系列遙感產品的真實性檢驗。

5

開放與交流

基於黑河流域長期、系統的觀測研究歷史,齊全並開放的科研基礎設施和優質的科研保障隊伍,黑河遙感站已成為寒旱區生態與水文試驗遙感基地、寒旱區定量遙感產品真實性檢驗基地和西部遙感示範、教育和培訓基地。

建站以來,依託黑河遙感站實施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 115 項。黑河遙感站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單位建立了長期緊密合作關係,舉辦多次學術交流研討會。

在國際合作交流方面,黑河遙感站與日本、美國、加拿大等 10 餘個國家的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夥伴關係。2009—2019 年,以黑河遙感站為教學實習基地,共培養了 318 名國際研究生和青年科研工作者。

黑河遙感站作為西部遙感示範、教育和培訓基地,致力於為國內外研究人員搭建遙感試驗和研究平臺,積極推動遙感科普和野外實習。每年來黑河遙感站的大專院校實習及中、小學夏令營活動師生超過 200 人次。

文章源自: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黑河遙感試驗研究站.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11):1424-1426.

總監製:楊柳春

責任編輯:張帆

助理編輯、校對:PAN

排版:百裡

一周科學看點回顧

2020-12-14

2020-12-07

2020-11-30

2020-11-23

2020-11-16

2020-11-09

2020-11-03

2020-10-26

2020-10-19

2020-10-12

2020-10-06

2020-09-27

2020-09-21

2020-09-14

2020-09-07

2020-08-31

2020-08-24

2020-08-17

2020-08-10

2020-08-03

2020-07-27

2020-07-20

2020-07-13

2020-07-06

2020-06-28

2020-06-22

2020-06-15

2020-06-08

2020-06-01

2020-05-25

2020-05-18

2020-05-11

2020-04-20

2020-04-13

2020-04-06

2020-03-30

2020-03-23

2020-03-16

2020-03-09

2020-03-02

2020-02-24

2020-02-10

2020-01-26

2020-01-13

2020-01-06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策勒沙漠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策勒沙漠研究站(以下簡稱「策勒站」)始建於 1983 年。1982 年 10 月,為了解決「沙臨城下」的嚴重問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在策勒縣召開了沙漠化治理現場辦公會議,決定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原「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成立策勒站,開展沙漠化防治研究工作。
  • 空天院建成懷來定量遙感地面精細試驗觀測區
    觀測區佔地約1公頃,可以承擔目標地物反射、輻射和發射特性觀測及配套參數的精細觀測試驗,可用於遙感模型構建和高分衛星定量遙感產品驗證,在農業、林業和生態等領域的應用具有良好前景,目前已達到穩定運行狀態。觀測區從2009年開始構建,由定量遙感地面試驗四維軌道塔吊觀測平臺、可見光熱紅外多角度傳感器集成觀測系統、目標地物特性配套參數觀測節點、塔基遙感數據後期處理以及數據發布資料庫五個主要分系統組成,形成了集觀測、數據後期處理與分發一體化的綜合遙感地面試驗能力。
  • 車濤:冰凍圈遙感,助力「三極」大科學計劃
    *李 新2,3李新武4江利明5,6 1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黑河遙感試驗研究站 2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3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 4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 專題:環境汙染與人體健康丨【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年第11期發布
    劉 雷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副教授,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傳播部主任。世界現代化論壇秘書處主任。主要從事現代化、可持續發展和創新發展研究。
  • 2018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研究...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張兵研究員團隊主要從事高光譜遙感機理與方法方面的研究,因科研工作需要,現招聘博士後1名,具體情況如下:一、研究方向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方向,從事航空相機定標、無人機影像幾何定向、正射糾正算法研發,基於計算機視覺的SFM(Structure from Motion)研究,圖像匹配、立體像對稠密點雲提取等三維重建算法研究
  • 【網媒看黑河】燥起來!CCPC大賽鎖定黑河 首屆寒區試車節同期開幕
    >在結束了東海站和成都站後,CCPC大賽於11月17日-18日來到了天津站;而該項大賽近日再次啟程,繼續向北而行,追逐更加寒冷的挑戰。CCPC大賽在今年的最後一站,選擇來到與「中國冷極」根河一字之差,卻在氣溫上毫不遜色的北部邊陲——黑河。黑河的冬天是忙碌的。1989年,一汽集團的解放卡車在黑河開起了寒區試車的先河。在此後的30年中,隨著私家車普及,車輛的耐寒性能作為一項重要指標被廣泛重視。
  • 雷射雷達大氣遙感研究進展
    雷射雷達大氣遙感是60年代發展起來的大氣遙感新分支,在原理、方法和技術上還處在不斷發展更新之中,研究課題幾乎遍及大氣遙感領域的所有方面。本文主要介紹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近年來雷射雷達大氣遙感研究進展,側重介紹雷射探測臭氧、雲高和能見度、大氣邊界層的風場和平流層氣溶膠以及雷射多次散射和雷射空間遙感研究。
  • 中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 將用於科學試驗研究
    中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 將用於科學試驗研究  Emma Chou • 2020-12-28 09:14:09 來源:前瞻網 E2036G0
  • 中國科學院普定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普定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普定站」)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位於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2006 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和貴州省科技廳基於長期定位開展喀斯特觀測科學研究、應對我國氣候變化、西南石漠化治理問題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需求,在普定原有工作基礎上共建普定站。2014 年 7 月,經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科學委員會評定,普定站正式成為 CERN 臺站,2017 年獲批水利部國家級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區。
  • 氣象局中科院合作加強衛星氣象遙感研究應用
    2013年11月20日,中國氣象局中國遙感衛星輻射測量和定標重點開放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交流會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舉行,雙方籤署衛星氣象遙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總工程師盧乃錳介紹,雙方將充分發揮在各自領域的研究優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圍繞氣象衛星遙感的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開展合作,促進遙感基礎研究在衛星氣象方面的深化應用。
  •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三亞研究中心成立
    5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遙感地球所)三亞研究中心組建工作報告會在海南三亞舉行。來自科技部、國土資源部、國防科工局等國家有關部委領導,海南省及三亞市有關領導,中國科學院機關和有關研究所領導和相關專家等100餘人出席了會議。中科院副院長陰和俊,海南省政協副主席、科技廳廳長史貽雲,三亞市副市長李柏青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
  •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參考書目 一、「程序設計與算法語言」試卷要求掌握數據結構知識和一門高級語言編程(最好是C語言),參考書為《數據結構》嚴蔚敏,清華大學出版社《C語言程序設計教程》譚浩強,高等教育出版社。
  • 冰凍圈遙感:助力「三極」大科學計劃
    本文介紹了冰凍圈遙感學的基本研究內容和方法,進一步回顧國內外冰凍圈遙感的相關研究進展,並分析我國冰凍圈遙感的優勢與不足,最後探討了冰凍圈遙感如何助力「三極」大科學計劃。 冰凍圈遙感概述 冰凍圈遙感學由遙感科學的基本原理發展而來,其研究對象又是具有特殊電磁波特性的冰凍圈要素。
  • 密雲站當先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多模衛星數據
    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7月3日至5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實現了高分多模衛星數據接收。7月3日該衛星發射當天,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於22點07分至22點16分按計劃成功跟蹤、接收到高分多模衛星首軌下行數據。
  • 2017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博士後招聘2人公告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因科研工作需要,現招聘博士後2名,具體情況如下:  一、主要研究內容  1.國土、農林、水利、生態、環保遙感監測方向  主要包括在國土、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等領域的遙感監測研究和應用,如國土監測、土地利用變化檢測;農作物生長監測、農業資源調查、災害監測評估;森林生長量、蓄積量監測與動態分析、森林火災監測、病蟲害監測;水質監測、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治理;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汙染物防控監測等應用。  2.
  •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臧文乾博士到計算機與信息工程...
    10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臧文乾博士應邀做客由河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主辦,河南省大數據分析與處理重點實驗室承辦的「遙感應用學」課堂講座,在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603會議室作了題為「遙感衛星數據幾何處理技術」的學術報告。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和河南省大數據分析與處理重點實驗室的師生到場聆聽。報告由河南省大數據分析與處理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左憲禹主持。
  • 黑龍江黑河自貿片區推介會在滬舉行 月星等企業赴「黑河之約」
    會議重點推介了中國自貿區最北片區——黑河片區政策和區位優勢,展示黑河在對俄合作、資源、跨境產業鏈條等方面的成就和發展潛力,濃厚的創業氛圍、絕佳的區位優勢、優良的營商環境……展示了黑河在中俄貿易等方面的成就和發展潛力。圖說:黑河片區招商推介會現場。
  • 森林氧吧監測與生態康養研究——以黑河五大連池風景區為例
    這本專著所匯集的研究成果,以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CFERN)和黑龍江黑河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為依託,在中國森林資源綠色核算與國家公益林生態系統服務監測與評估首席科學家王兵研究員親自指導下,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和黑河市林業科學院通力合作,歷經兩年時間打磨而成。
  •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六號衛星數據
    密雲站接收的高分六號衛星2米全色高解析度相機首軌數據快視影像。中科院遙感地球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科院遙感地球所)6月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當天已成功接收高分六號衛星數據,後續處理正常。密雲站接收的高分六號衛星16米多光譜中解析度寬幅相機首軌數據快視影像。
  • 遙感地球所科研人員走進首師大附中永定分校---中國科學院
    中 小】 語音播報   3月10日,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博士孫源受邀走進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永定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