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星」(Magnetar)是中子星的一種,它們均擁有極強的磁場,透過其產生的衰減,使之能源源不絕地釋出高能量電磁輻射,以X射線及伽瑪射線為主。
磁星的理論於1992年由科學家羅伯特·鄧肯(Robert Duncan)及克裡斯託佛·湯普森(Christopher Thompson)首先提出,在其後幾年間,這個假設得到廣泛接納,去解釋軟伽瑪射線開復發源(soft gamma repeater)及不規則X射線脈衝星(anomalous X-ray pulsar)等可觀測天體。
據中國青年報2019年4月11日發布消息顯示,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薛永泉教授等人領銜的中美合作科研團隊發現了一個持續約7小時的獨特X射線輻射信號,這個信號來自約66億光年外。各種關鍵觀測數據均表明,該信號極有可能源於雙中子星合併之後產生的磁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4月11日刊登了這個重大研究發現。
快速射電爆在人體之中也相應存在,比如吉林隕石雨降低的一瞬間,王友成的特異功能瞬間被激活,這種多維度的能量啟動無論在宇宙中還是人體中都存在著種種必然聯繫。快速射電爆和隕石雨流星爆的瞬間放電在原理上存在接近的關聯性。古人說:人體小宇宙,宇宙大人身。人體和宇宙是對應的全息整體存在。快速射電爆來到地球的同時也伴隨著一批具有陰性體質的特異功能人的多維度啟動。因此這也符合天人相應的自然規律。快速射電爆被稱為宇宙的「閃光燈」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快速射電爆瞬間的強力光磁效應在人體科學研究中具有原理機制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