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體基礎數據調查啟動

2020-11-23 網易財經

早報訊 褲長多少最好賣?地鐵扶手如何設計最安全?藥品標識字體多大最方便?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設計,有賴於對人體基礎數據的準確測定。

近日,記者從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獲悉,新一輪「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正式啟動。這是繼1986年之後,我國再次對人體基礎數據啟動調查,預計歷時5年完成。

時隔20餘年,為什麼要再次測量人體尺寸?這些數據會給日常生活帶來哪些影響?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的有關專家。

國人體型明顯發胖

據了解,目前我國產品設計師的基本依據,大多還是1986年我國第一次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的數據。為了對這些數據進行摸底更新,2009年,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在北京等四大城市進行了一次《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抽樣測量試點調查》。

「2009年我們採集了3000份中國成年人三維人體尺寸,發現中國人尤其是35歲以上人群明顯變胖,以往的數據已經不能反映中國人如今的體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欣告訴記者,2009年採集的數據顯示,成年男子身高增加2釐米、腰圍增加5釐米,胸腰差縮小。

張欣介紹,雖然2009年通過小樣本抽樣和數學推演進行了一定修正,但還是不夠精確。

新一輪「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啟動的。調查將抽樣採集和測量人體形狀、人體力學以及視覺、聽覺、指端觸覺等200多項參數,預計2018年5月31日完成。

「這些數據,會告訴產品設計者中國人某項指標分布特點,特別是一些不可調的產品,將告訴設計師什麼尺寸適合最多的中國人。」張欣說,

尺寸參數增至160多項

據了解,此次調查除了人體尺寸參數從74項增加到160多項外,還將測量人體肌肉力量、視覺敏感度、聲音敏感度、指端觸覺等新項目。調查以18—75歲的中國成年人為對象,將全國劃分為6個區域,每個區抽取2—3個測量點,測量和調查2萬多個樣本(人)。

據了解,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已經完成了前期工作,包括確定測量方法。「20多年來,人體工效學基礎參數的測量手段也先進多了。測量更簡單、更準確,參數也更豐富。」張欣說,穿上緊身測量服,在骨節點等處貼上標記點,配合測量人員口令做幾個動作,不到15秒,人體三維掃描圖像就提取完成了。

記者了解到,基於此前調查數據推出的國家標準,在汽車、服裝、運動器材、勞動環境、航空航天等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而這些數據,還會被用於科研、數據服務和產品工效學設計諮詢服務,甚至嵌入到有關設計軟體中。

例如,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工程師晁儲芝說,2009年未成年人人體尺寸測量結果顯示,我國7歲兒童身高的中位數為1.22米。

記者留意到,2010年年底起,火車票兒童免票身高從原來的1.1米,調整到1.2米。

新一輪人體工效學基礎數據出來後,一些公共設施的設計也將更加人性化,有助於提高中國人生活水平。比如新一輪調查將得出中國人的視覺特性,交通標識與顯示器的設計就可以更適合中國人的習慣。

人體數據需定期完善

「新的人體工效學參數是制定新的國家人體尺寸及行業標準的基礎,並與行業、企業自身進行的客戶調查成果互補,從而更好地提高產品的舒適度。」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鄭嶸說,例如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男性肩斜角度、肩寬都有細微差別,從實際情況看,數據調研做得越好的企業,市場競爭力越強。

「先進技術或許可以從國外引進,工效學基礎數據卻無法直接引用。」專家舉例說,現在有的健身器材會讓國人覺得間距過寬難使勁,就是因為它們的設計基礎是歐美人數據,也有企業想為中國人量身定製,但企業很難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大規模調查。

專家介紹,國外都是5到10年就補充修訂一次人體工效學基礎數據,相比較而言,我國20多年後才進行第二次人體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相關機制還不夠完善,導致工效學基礎參數數據滯後、缺失嚴重,因此,急需建立人體工效學基礎數據的定期完善機制。

據《人民日報》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我國啟動人體基礎數據調查
    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設計,都有賴於人類工效學基礎數據的採集分析。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牽頭實施的「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於昨日宣布啟動。這是繼1986年開展第一次成年人人體尺寸測量以來,我國再次對人體基礎數據啟動調查,預計歷時5年完成。時隔27年,為什麼要再次測量人體尺寸?這些數據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
  • 新一輪中國人體基礎數據調查將啟動
    記者王燕 攝中國標準化研究所將啟動新一輪中國人體基礎數據調查買西褲總是難以買到合身的,不是腰小就是褲腿長;購買合資汽車,不是車頂矮就是方向盤太低;公共場合放廣播,不是太刺耳就是聽不見……這些困惑其實都來自人體基礎數據的準確測量。
  • 人體數據調查測國人「尺寸」
    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設計,都有賴於人類工效學基礎數據的採集分析。經科技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工作日前啟動,計劃於2018年完成。這標誌著人性化產品和環境設計所需的中國人體數據調查開始實施。本報特約請參與此次調查的專家,向公眾講解相關知識。
  • 中國啟人體基礎數據調查 將歷時5年更新國人尺寸
    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設計,都有賴於人類工效學基礎數據的採集分析。  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牽頭實施的「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於昨日宣布啟動。這是繼1986年開展第一次成年人人體尺寸測量以來,我國再次對人體基礎數據啟動調查,預計歷時5年完成。  時隔27年,為什麼要再次測量人體尺寸?這些數據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
  • 新一輪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啟動—新聞—科學網
  • 中國調查人體尺寸數據 包括5大類200多項
    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設計,都有賴於人類工效學基礎數據的採集分析。經科技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工作日前啟動,計劃於2018年完成。這標誌著人性化產品和環境設計所需的中國人體數據調查開始實施。本報特約請參與此次調查的專家,向公眾講解相關知識。
  • 中國人體尺寸數據將再次採集
    這些都有賴於人體工效學數據的採集分析。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27日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正式啟動。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趙朝義解釋,工效學基礎參數是產品和環境設計依據的人體基礎數據。例如,我國的服裝號型、駕駛室布置、家具設計等應採用中國人體尺寸數據,操控器的設計應依據中國人的力學數據,交通標識與顯示器的設計應適應中國人的視覺特性等。
  • 第二次全國人體尺寸測量調查將首先針對未成年人
    8月24日從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獲悉,將於今年9月大規模展開的第二次全國人體尺寸測量調查將首先針對未成年人,以填補我國在未成年人人體尺寸國家標準領域內的空白,增強各行業在設計多元化的未成年人用品時的自主創新能力。
  • 中國未成年人人體尺寸調查數據將在今年底揭曉
    中新網8月23日電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今天上午在北京通報了首次全國未成年人人體尺寸測量的基本情況和最新進展據北京晚報報導,調查數據將在今年年底完成,並用於制定《中國未成年人人體尺寸》等的國家標準。
  • 高校科研團隊來黃山開展丹霞地貌基礎數據調查
    2013年11月30日 11:05  稿源:中安在線     2013年11月27日—29日,南京大學區域環境演變研究所所長、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理事朱誠教授率團一行8人來黃山市齊雲山景區和花山謎窟景區開展「全國丹霞地貌基礎數據調查」。
  • 首屆全國地質資料數據創新應用大賽啟動
    光明網訊(記者楊舒)4月22日,首屆全國地質資料數據創新應用大賽暨自然資源部紀念第四十九個世界地球日系列宣傳活動在京舉行。活動上,由全國地質資料館主辦,中國礦業報社協辦的首屆全國地質資料數據創新應用大賽正式啟動。
  • 2021年全國越冬鶴類同步調查啟動
    據國家林草局消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1月5日啟動第二次全國越冬鶴類同步調查。據了解,本次同步調查歷時10天,至1月15日結束。調查對象為我國境內分布的黑頸鶴、白鶴、丹頂鶴、白枕鶴、白頭鶴、灰鶴等鶴類以及同域分布的東方白鸛、黑鸛和大鴇。
  • 中國調查未成年人人體尺寸 測量項目多達150餘項
    本報訊 (記者 楊濱) 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透露,由該院組織制定的中國未成年人人體尺寸、頭面部尺寸、手部號型、足部號型等4項國家標準已完成草案,即將向社會徵求意見。這意味著,幾歲小朋友穿什麼尺寸的服裝、幾年級學生用多高的課桌椅等,都將有統一的標準進行規範。
  • 「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項目啟動
    「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項目啟動會在青島召開。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李超倫闡述了該項目對國家深遠海及海山生態系統調查的重要意義。  陳宜瑜主持項目實施方案匯報。項目負責人徐奎棟匯報了項目總體任務及實施方案。專家組認真聽取了匯報,對項目總體設計、擬調查海山選擇、數據和樣品獲取及質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議,為項目後續高質量實施完成提出了指導意見。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本底調查啟動
    日前,由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主持的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本底調查」項目在蘭州正式啟動。這預示著我國將開展系統性的多年凍土本底調查。據悉,地球上多年凍土分布面積約佔陸地面積的24%。中國多年凍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陸地面積的22%,其中90%分布在青藏高原。
  • 中國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徵調查項目在京啟動
    「中國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徵調查」項目在京啟動。   該項目也是繼上個世紀50、60年代國家開展植物資源調查的又一次系統調查,是我國資源戰略的重要節點和內容之一。將為摸清我國資源家底,構建北方生態屏障和區域內脫貧致富提供關鍵性資源信息和基礎數據支撐。
  • 全國多省市啟動的血清流行病學檢測,到底是什麼?
    4月14日,武漢市啟動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武漢市政府發布的通報顯示,該流行病學調查在全國9個省、市(含武漢市)同步開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駐武漢流調隊隊長丁鋼強表示,9個省市包括北京、遼寧、上海、江蘇、浙江、湖北、廣東、四川、重慶。那麼,什麼是血清流行病學檢測?有怎樣的意義呢?
  • 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中國湖泊微生物多樣性和資源調查...
    6月10日,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中國湖泊微生物多樣性和資源調查」項目啟動會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召開。來自中科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暨南大學、南京大學、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出席會議,近30位項目承擔單位的科研人員參加項目啟動會。
  • 探索城鎮資源承載力 南通市海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啟動
    日前,南通市海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正式啟動,就海門空間、資源、環境、災害等多要素開展調查,系統評價南通市海門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和環境承載力,以期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數據,服務城市規劃、建設和運行管理全過程。
  • 北京6歲以下兒童食物消費量調查啟動
    原標題:6歲以下兒童食物消費量調查啟動   為開展北京市兒童食品安全等相關因素風險評估,今年,北京市將在朝陽區、石景山區和懷柔區開展6歲以下兒童食物消費量調查。   北京市衛健委日前公布了《北京市6歲以下兒童食物消費量調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