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啟動人體基礎數據調查

2020-11-26 中國日報網

將歷時5年更新國人「尺寸」 汽車、家具、家電等設計標準將全面調整

座椅要多高坐著才舒服?藥盒上的字體多大看著才清晰?服裝鞋帽的尺碼號型該如何確定?電腦鍵盤又該怎樣設計,手指觸覺才更靈敏舒適?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設計,都有賴於人類工效學基礎數據的採集分析。

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牽頭實施的「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於昨日宣布啟動。這是繼1986年開展第一次成年人人體尺寸測量以來,我國再次對人體基礎數據啟動調查,預計歷時5年完成。

時隔27年,為什麼要再次測量人體尺寸?這些數據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

現狀

成人服裝版型國標

仍按27年前的尺寸

買西褲不是腰小就是褲腿長;坐進合資汽車,不是感覺車頂矮就是方向盤太低……這些困惑其實都來自人體基礎數據的準確測量。

「產品只有考慮『人』的各種生理特點才能真正滿足『人』的需求。」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趙朝義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身材體型發生變化,消費觀念也在變化,產品的使用上不僅要「用」還要「好用」,更加注重人的安全、健康、舒適,企業也更加注重產品的「宜人性」。

「只有用中國人的數據,才能設計和生產出適合中國人的產品。」趙朝義說,比如亞洲人的頭型圓,歐洲人頭型扁,如果根據歐洲人的頭模設計帽子、眼鏡等產品,效果會大打折扣;再比如,中國男性的臂長和德國人能相差六七釐米,軀幹長能相差八九釐米,因此我國男性在駕駛歐洲車時,會感覺「不合適,不是方向盤離得遠,就是腳踏不上離合器。」而且西方人普遍身高腿長,座椅離方向盤遠,因此一些進口車不適合中國人駕駛。

在趙朝義等研究人員看來,「先進技術可以引進,工效學基礎數據不應直接引用外國數據」,我國的服裝號型、駕駛室布置、家具設計等都應採用中國人體尺寸數據,操控器的設計應依據中國人的力學數據,交通標識與顯示器的設計應適應中國人的視覺特性。

另據了解,目前我國產品設計師的基本依據,大多還是1986年我國第一次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的數據。以服裝為例,目前國內參照的服裝版型標準還是1992年頒布的GB1335-1991《服裝號型》國家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根據1986年我國首次測量的人體基礎數據制定的,由於測量數據是20多年前的,準確性大打折扣。

「20多年過去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關於國人人體基礎數據卻沒有實時更新,而這20多年又是中國人體尺寸變化較大的幾年。」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欣告訴記者,2009年曾採集了3000份中國成年人三維人體尺寸,發現中國人尤其是35歲以上人群明顯變胖,成年男子身高增加2釐米、腰圍增加5釐米。「這就是為什麼有些身高175釐米的男士購買180釐米的衣服似乎更合身一些,因為有的服裝尺碼標準參考的還是20多年前的人體尺寸數據。」

相關焦點

  • 全國人體基礎數據調查啟動
    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設計,有賴於對人體基礎數據的準確測定。近日,記者從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獲悉,新一輪「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正式啟動。這是繼1986年之後,我國再次對人體基礎數據啟動調查,預計歷時5年完成。時隔20餘年,為什麼要再次測量人體尺寸?這些數據會給日常生活帶來哪些影響?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的有關專家。
  • 新一輪中國人體基礎數據調查將啟動
    記者王燕 攝中國標準化研究所將啟動新一輪中國人體基礎數據調查買西褲總是難以買到合身的,不是腰小就是褲腿長;購買合資汽車,不是車頂矮就是方向盤太低;公共場合放廣播,不是太刺耳就是聽不見……這些困惑其實都來自人體基礎數據的準確測量。
  • 中國啟人體基礎數據調查 將歷時5年更新國人尺寸
    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設計,都有賴於人類工效學基礎數據的採集分析。  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牽頭實施的「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於昨日宣布啟動。這是繼1986年開展第一次成年人人體尺寸測量以來,我國再次對人體基礎數據啟動調查,預計歷時5年完成。  時隔27年,為什麼要再次測量人體尺寸?這些數據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
  • 人體數據調查測國人「尺寸」
    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設計,都有賴於人類工效學基礎數據的採集分析。經科技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工作日前啟動,計劃於2018年完成。這標誌著人性化產品和環境設計所需的中國人體數據調查開始實施。本報特約請參與此次調查的專家,向公眾講解相關知識。
  • 新一輪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啟動—新聞—科學網
  • 中國調查人體尺寸數據 包括5大類200多項
    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設計,都有賴於人類工效學基礎數據的採集分析。經科技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工作日前啟動,計劃於2018年完成。這標誌著人性化產品和環境設計所需的中國人體數據調查開始實施。本報特約請參與此次調查的專家,向公眾講解相關知識。
  • 中國人體尺寸數據將再次採集
    這些都有賴於人體工效學數據的採集分析。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27日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正式啟動。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趙朝義解釋,工效學基礎參數是產品和環境設計依據的人體基礎數據。例如,我國的服裝號型、駕駛室布置、家具設計等應採用中國人體尺寸數據,操控器的設計應依據中國人的力學數據,交通標識與顯示器的設計應適應中國人的視覺特性等。
  • 中國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徵調查項目在京啟動
    「中國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徵調查」項目在京啟動。   該項目也是繼上個世紀50、60年代國家開展植物資源調查的又一次系統調查,是我國資源戰略的重要節點和內容之一。將為摸清我國資源家底,構建北方生態屏障和區域內脫貧致富提供關鍵性資源信息和基礎數據支撐。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本底調查啟動
    日前,由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主持的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青藏高原多年凍土本底調查」項目在蘭州正式啟動。這預示著我國將開展系統性的多年凍土本底調查。據悉,地球上多年凍土分布面積約佔陸地面積的24%。中國多年凍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陸地面積的22%,其中90%分布在青藏高原。
  • 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中國湖泊微生物多樣性和資源調查...
    6月10日,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中國湖泊微生物多樣性和資源調查」項目啟動會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召開。來自中科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暨南大學、南京大學、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出席會議,近30位項目承擔單位的科研人員參加項目啟動會。
  • 中國未成年人人體尺寸調查數據將在今年底揭曉
    中新網8月23日電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今天上午在北京通報了首次全國未成年人人體尺寸測量的基本情況和最新進展據北京晚報報導,調查數據將在今年年底完成,並用於制定《中國未成年人人體尺寸》等的國家標準。
  • 中國調查未成年人人體尺寸 測量項目多達150餘項
    本報訊 (記者 楊濱) 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透露,由該院組織制定的中國未成年人人體尺寸、頭面部尺寸、手部號型、足部號型等4項國家標準已完成草案,即將向社會徵求意見。這意味著,幾歲小朋友穿什麼尺寸的服裝、幾年級學生用多高的課桌椅等,都將有統一的標準進行規範。
  • 2017消費者喜愛的食品品牌調查活動即將啟動
    2017消費者喜愛的食品品牌調查活動即將啟動 2017-06-20 15:55: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第二次全國人體尺寸測量調查將首先針對未成年人
    8月24日從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獲悉,將於今年9月大規模展開的第二次全國人體尺寸測量調查將首先針對未成年人,以填補我國在未成年人人體尺寸國家標準領域內的空白,增強各行業在設計多元化的未成年人用品時的自主創新能力。
  • 「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項目啟動
    「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項目啟動會在青島召開。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李超倫闡述了該項目對國家深遠海及海山生態系統調查的重要意義。  陳宜瑜主持項目實施方案匯報。項目負責人徐奎棟匯報了項目總體任務及實施方案。專家組認真聽取了匯報,對項目總體設計、擬調查海山選擇、數據和樣品獲取及質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議,為項目後續高質量實施完成提出了指導意見。
  • 高校科研團隊來黃山開展丹霞地貌基礎數據調查
    2013年11月30日 11:05  稿源:中安在線     2013年11月27日—29日,南京大學區域環境演變研究所所長、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理事朱誠教授率團一行8人來黃山市齊雲山景區和花山謎窟景區開展「全國丹霞地貌基礎數據調查」。
  • 北京6歲以下兒童食物消費量調查啟動
    原標題:6歲以下兒童食物消費量調查啟動   為開展北京市兒童食品安全等相關因素風險評估,今年,北京市將在朝陽區、石景山區和懷柔區開展6歲以下兒童食物消費量調查。   北京市衛健委日前公布了《北京市6歲以下兒童食物消費量調查工作方案》。
  • 海洋國家實驗室智能超算與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啟動
    11月18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國家實驗室」)智能超算與大數據聯合實驗室正式啟動。  據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介紹,上述聯合實驗室以海洋戰略性前沿技術體系構建和自主可控性重大軟硬體系統研發為關鍵任務,以建設國際一流海洋智能超算與大數據中心為核心目標,是支撐透明海洋、深海極地、藍色生命和智慧海洋等大科學計劃的重要平臺。該聯合實驗室將承載一系列科研和產業化任務,推動大數據產業化與新舊功能轉換,充分發揮海洋國家實驗室優勢。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社會,官方啟動倫理調查
    4.此前我國有沒有過基因編輯手段用於人體的實驗?業界聲音: 此事後果不可預測「這事件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問題的範疇,後果不可預測,一定是倫理爭論的焦點。即使技術是100%可靠,人類是否可以或應該編輯自己的生殖細胞和胚胎,(看到這個消息)絕大多數人肯定大腦一片空白,包括我自己。」
  •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儋州啟動流行病學調查組:利用大數據科學...
    ,迅速妥善處置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許某某事件,切斷疫情擴散,全力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安全後,指導組認為,儋州啟動流行病學調查組的舉措,是一種創新的工作方式,值得借鑑和推廣。        2月15日,談起流行病學調查組,市衛健委副主任符哲偉說,流行病學調查組的啟動,對我市迅速阻斷疫情突發事件的傳染和擴散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我市對臨高縣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許某某事件的處置,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市公安局及時提供的大數據分析結果,讓我們第一時間準確的掌握確診患者行程軌跡,避免記憶模糊出現的偏差和遺漏,甚至出於隱私刻意隱瞞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