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越冬鶴類同步調查啟動

2021-01-11 央視新聞

據國家林草局消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1月5日啟動第二次全國越冬鶴類同步調查。

據了解,本次同步調查歷時10天,至1月15日結束。調查對象為我國境內分布的黑頸鶴、白鶴、丹頂鶴、白枕鶴、白頭鶴、灰鶴等鶴類以及同域分布的東方白鸛、黑鸛和大鴇。調查範圍為我國境內有鶴類越冬分布的所有區域。

2020年,我國首次開展越冬鶴類同步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是黑頸鶴、白鶴、丹頂鶴、白枕鶴、白頭鶴、灰鶴等6種鶴類的重要越冬分布區,黑頸鶴、丹頂鶴、灰鶴的分布區基本保持穩定,白鶴和白頭鶴的分布區有向周邊擴大趨勢,而白枕鶴的越冬分布區範圍則有縮小趨勢。從種群數量來看,我國黑頸鶴的越冬種群數量顯著增長,白鶴的種群數量略有增加,灰鶴的種群數量相對穩定,而丹頂鶴、白枕鶴和白頭鶴等3種鶴類的種群數量呈現下降趨勢。 (總臺央視記者 施韶宇)

(編輯 黎佳易)

相關焦點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央廣網發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19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9月19日下午,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護獻言獻策
  • 浙江省遷徙水鳥同步調查如期開展
    每年秋冬季節,浙江沿海水域會出現大量遷徙越冬的候鳥,它們或停留休憩覓食,或躲進蘆葦叢等待越冬,現時到我省越冬的遷徙水鳥們已如約而至。冒著嚴寒,2021年「全省冬季水鳥同步調查項目」1月15日正式啟動。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總站、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紹興野鳥協會、溫州野鳥協會等10多家單位,33個調查組,121名調查人員,調查涉及11設區市,58個縣(市、區),在2-3天時間內對全省水鳥集中分布地越冬水鳥的種類、數量、棲息地狀況、受威脅情況等進行調查,做到全省沿海溼地的全覆蓋,內陸地區千鳥湖、錢塘江沿線、衢州烏溪江等大型水體全覆蓋。
  • 中國鶴的數量和現狀
    直到1991年發現黑龍江省通北林業局有一處繁殖地,見到巢和卵,數量為2到3對,後來又在內蒙古發現52隻夏季集群,未見到幼鳥。白頭鶴的越冬地主要在長江下遊,1996年ICF報告全球共有白頭鶴估量為9400~9600隻之間,鶴類研究專家馬逸清估計中國有1000~1500隻。
  • 廣東啟動同步調查項目 摸清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家底」
    9月19日下午,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護獻言獻策
  • 廣東啟動同步調查項目摸清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家底」
    9月19日下午,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專家介紹,廣東是全國溼地大省,有著豐富的濱海溼地和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
  • 野生動植物保護|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本號訊(9月25日)近日,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同步調查項目
    光明生物圈【廣東啟動黃嘴白鷺同步調查項目】日前,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在內的多個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了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 2021年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即將結束 深晚記者受邀參與現場調查
    這是為期3天的2021年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的其中一次。在當天的調查中,志願者在公園南區三個觀測點共記錄到黑臉琵鷺19隻。今年的普查中,首次設置了媒體開放環節,深圳晚報作為受邀媒體參與了此次全球同步普查活動。▲福田紅樹林基金會工作人員向志願者講解普查要求。據了解,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活動由香港觀鳥會統籌,始於1994年,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20個城市參與調查。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
    飛翔的黃嘴白鷺(資料圖) 張福慶 攝飛翔的黃嘴白鷺(資料圖) 張福慶 攝中新網珠海9月19日電 (程景偉 林蔭)廣東省林業局19日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等單位,在珠海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
    &nbsp&nbsp&nbsp&nbsp飛翔的黃嘴白鷺(資料圖)張福慶攝&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珠海9月19日電 (程景偉 林蔭)廣東省林業局19日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等單位,在珠海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 野生動植物保護|湖北:每年逾百萬隻越冬水鳥翩然來鄂
    本號訊(9月14日)近日小編獲悉,湖北省林業局公布2020年全省越冬水鳥調查情況,全省101個同步調查點,共記錄85種水鳥,種群數量達651305隻。為摸清越冬水鳥資源狀況,掌握萁變化動態,省林業局於年初統一安排越冬水鳥同步調查。調查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總站具體組織實施,各相關市、州、縣林業局,溼地公園管理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派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目前,調查工作囻滿完成。
  • 青海湖越冬大天鵝達241隻 相比往年數量減少
    2021-01-16 16:20:38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李琳海
  • 武漢新增10種越冬野生鳥類
    市林業局公布2011年度鳥類普查報告武漢新增10種越冬野生鳥類本報訊(記者吳昊 通訊員湯鵬)昨日,市林業局公布2011年度鳥類調查報告。根據報告,記者發現去年我市又增加了10種越冬候鳥。昨日,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負責人介紹,近些年,市林業局每年與武漢市觀鳥協會聯手,進行年度鳥類調查,了解我市野生鳥類的變化情況,並共同完成年度鳥類調查報告。最新報告顯示,截止2011年12月31日,我市共增加十種來漢越冬的候鳥,種類包括蓑羽鶴、淡眉柳鶯、橙胸姬翁、針尾沙稚、藍胸秧雞、白腰雨燕、藍喉蜂虎、煙腹毛腳燕、布來氏鷚等。
  • 天淨任鳥飛 水美憑鳥戲 每年逾百萬隻越冬水鳥翩然來鄂
    9月8日,省林業局公布2020年我省越冬水鳥調查情況,全省101個同步調查點,共記錄85種水鳥,種群數量達651305隻。我省鳥類資源分布廣泛,種類繁多。為摸清越冬水鳥資源狀況,掌握其變化動態,省林業局於年初統一安排越冬水鳥同步調查。調查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總站具體組織實施,各相關市、州、縣林業局,溼地公園管理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派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目前,調查工作圓滿完成。
  • 上海開展美國白蛾越冬蛹調查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月8日訊上海市林業總站日前下發《關於做好美國白蛾越冬蛹調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區在本轄區內組織開展美國白蛾越冬蛹基數調查工作。近期,上海市林業總站組織技術人員先後前往青浦區、閔行區以及金山區等區檢查指導美國白蛾越冬蛹調查工作。
  • 高原上的「鳥類貴族」它是世界上唯一生長並繁殖於高原的鶴類!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生長並繁殖於高原的鶴類,棲息於海拔2000~5000米的高原地區,是我國珍稀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每年4~6月飛到青藏高原西南部和甘肅、四川北部等地繁殖,10月後又南遷至西藏南部及雲貴高原越冬。
  • 下塘水鳥溼地成海南越冬水鳥密度最高區域 鴴鷸類水鳥數量最多
    同時,下塘溼地的生境類型是半鹹半淡,與東寨港保護區裡的紅樹林和灘涂是不同的生境類型,水鳥利用這不同的生境類型進行互補,特別是一些鴴鷸類、鷺類、雁鴨類等更喜歡在這樣的沼澤裡棲息和覓食。「下塘溼地的地位非常重要,它補充了東寨港保護區沒有的生境類型,也補充了保護區裡比較缺的高潮位水鳥棲息地。」盧剛說道。
  • 「鳥類熊貓」中華秋沙鴨再「回」常德石門越冬
    尚一網訊(記者 曾玲 通訊員 康祖傑)近日,全國中華秋沙鴨越冬地同步調查小組在石門縣子良鄉沱水流域發現14隻中華秋沙鴨。 全國中華秋沙鴨越冬地同步調查小組工作人員介紹,這14隻中華秋沙鴨來自一個大家庭,3隻「國鴨爸爸」和1隻「國鴨媽媽」帶著10隻未成年子女。除遷飛前集群外,中華秋沙鴨在同一地點棲息著如此大種群的現象不多見。
  • 第五輪調查結果出來啦,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又新增6種!
    2021-01-11 05:40:01 來源: 華夏歷史趣聞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