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輪調查結果出來啦,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又新增6種!

2021-01-13 網易

2021-01-11 05:40:01 來源: 華夏歷史趣聞

舉報

  全世界有逾越9500種鳥類,遍布七大洲,在每一個森林、海洋、草原、戈壁、雪山,甚至是沙漠也都可以尋找到鳥類蹤跡,其中有很多就生活在我們的身邊。

  

  許多鳥類都具有沿緯度時節搬遷的特性,夏天的時分這些鳥在緯度較高的溫帶區域繁衍,冬季的時分則在緯度較低的熱帶區域過冬。夏末秋初的時分這些鳥類由繁衍地往南搬遷到渡冬地,而在春天的時分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衍地。這些跟著時節改動而南北搬遷的鳥類稱之為候鳥。

  

  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四川話稱之為"川西壩子",是位於中國四川盆地西部的一處衝積平原,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各區縣及德陽、綿陽、雅安、樂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區域,總面積1.881萬平方公裡 ,是中國西南三省最大的平原。

  

  成都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聞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縱橫,農業發達,物產富饒,人口稠密,是中國重要的水稻、甘蔗、蠶絲、油菜籽產區,自古有 "天府之國" 的美譽。

  

  成都平原越冬水鳥新增6種

  本輪查詢共記載到野生水鳥69種34179隻,多於去年的65種29987隻。據成都觀鳥會消息,在此次查詢中,長尾鴨(成都)、豆雁(綿陽)、小天鵝(成都)、灰鶴(德陽)、大麻鳽(成都)、赤頸??(樂山)等6種水鳥為同步查詢以來的新記載。這些新增的候鳥為成都平原的物種增加了多樣性。

  

  遷徙的意義

  遷徙可使鳥類一直生活在最適的氣候裡,保證豐盛多樣的食物來歷,有利於保持它們強烈的代謝,還能為哺育後代創造最合適的條件。

  

  在北方留鳥能大量地孵卵,時節晝長,且有豐盛的昆蟲,候鳥能有時機充沛收集食物。遷徙到溫暖的南邊時,由於南方的敵害較少,並且一年一度的脆弱幼鳥的出現不會促進敵害種群形成。

  

  

  遷徙能使活動空間大為擴展,有利於繁衍和爭奪佔區的行為,遷徙供應了鳥類種群向新的分布區分散以及不同個體間接觸和交配的時機,因而在進化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水中珍禽青頭潛鴨現身蒲江 成都將開啟新一輪水鳥調查
    自1月9日起,由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都觀鳥會等多家機構組成的調查隊,將開展2021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為今後鳥類監測及保護搜集資料。蒲江攝影師向文軍在蒲江河拍到的青頭潛鴨珍稀水鳥現身蒲江「快看!那是不是青頭潛鴨?」1月3日,四川省蒲江縣蒲江河邊,攝影師向文軍在一群白眼潛鴨中發現了一隻水鳥的與眾不同。
  • 旌湖越冬水鳥種類數量又雙叒叕增加了
    因為可愛的鳥兒旌湖成了你的最愛網紅打卡地但你了解旌湖野生水鳥家族嗎?有多少種?數量有多少?……不認識、數不清?沒關係有了下面這份報告一切So Easy!2021年1月9日成都平原越冬水鳥調查在全省36個調查點同步進行這項調查已經持續五年由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成都觀鳥會德陽市觀鳥愛鳥志願者協會等全省十二家機構共同發起德陽市觀鳥愛鳥志願者協會7名志願者沿旌湖從青衣江橋出發全程徒步7.12公裡
  • 成都: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今日放歸自然
    2018年,成都動物園(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護野生動物67種,205隻,其中一級6種8隻,二級31種115隻;成都市各野生動物臨時救護機構共計救護野生動物57種121隻;其中一級1種1隻,二級23種59隻。
  • 對話|高水位將影響鄱陽湖越冬水鳥,專家呼籲加強巡護
    賈亦飛:鄱陽湖是我國最著名的水鳥越冬地之一,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中最為重要的水鳥越冬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確定的200個優先保護的全球生態區之一。鄱陽湖迄今仍然保持著通江湖泊的自然特徵和生態功能,具有淺水沼澤、草洲、泥灘等豐富的生境類型。
  • 下塘水鳥溼地成海南越冬水鳥密度最高區域 鴴鷸類水鳥數量最多
    「這就是下塘水鳥溼地保護小區,又稱演中洋溼地。」6月29日,隨行的海南觀鳥會副會長馮爾輝告訴記者,今年6月份通過專家評審的《海口市溼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已將這裡列為溼地保護小區,成為我市4個珍稀瀕危動植物溼地保護小區之一。
  • 野生動植物保護|湖北:每年逾百萬隻越冬水鳥翩然來鄂
    本號訊(9月14日)近日小編獲悉,湖北省林業局公布2020年全省越冬水鳥調查情況,全省101個同步調查點,共記錄85種水鳥,種群數量達651305隻。為摸清越冬水鳥資源狀況,掌握萁變化動態,省林業局於年初統一安排越冬水鳥同步調查。調查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總站具體組織實施,各相關市、州、縣林業局,溼地公園管理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派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目前,調查工作囻滿完成。
  • 天淨任鳥飛 水美憑鳥戲 每年逾百萬隻越冬水鳥翩然來鄂
    (視界網 馮林 攝)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訓前、通訊員趙輝、蒲雲海)千湖之省,水鳥樂園。9月8日,省林業局公布2020年我省越冬水鳥調查情況,全省101個同步調查點,共記錄85種水鳥,種群數量達651305隻。我省鳥類資源分布廣泛,種類繁多。
  • 浙江省遷徙水鳥同步調查如期開展
    又到了候鳥紛飛掠過天空的時候——浙江,是全球候鳥(遷徙水鳥)遷徙線路東亞-澳大利亞線的關鍵地。
  • 武漢新增10種越冬野生鳥類
    市林業局公布2011年度鳥類普查報告武漢新增10種越冬野生鳥類本報訊(記者吳昊 通訊員湯鵬)昨日,市林業局公布2011年度鳥類調查報告。根據報告,記者發現去年我市又增加了10種越冬候鳥。昨日,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負責人介紹,近些年,市林業局每年與武漢市觀鳥協會聯手,進行年度鳥類調查,了解我市野生鳥類的變化情況,並共同完成年度鳥類調查報告。最新報告顯示,截止2011年12月31日,我市共增加十種來漢越冬的候鳥,種類包括蓑羽鶴、淡眉柳鶯、橙胸姬翁、針尾沙稚、藍胸秧雞、白腰雨燕、藍喉蜂虎、煙腹毛腳燕、布來氏鷚等。
  • 鄱陽湖高水位將影響越冬水鳥生存
    鄱陽湖的白鶴種群數量超過了全球總數的98%  談現狀  數十種水鳥每年來此越冬  新京報:哪些鳥類會在鄱陽湖越冬?  賈亦飛:每年有超60萬隻水鳥在此越冬,常見水鳥種類約50種,包括眾多珍稀瀕危物種,如白鶴、東方白鸛、白頭鶴等。  鄱陽湖擁有世界種群中約98%的白鶴、85%的鴻雁、75%的東方白鸛、25%的白枕鶴和近20%的小天鵝等。從鄱陽湖水鳥的群落結構來看,雁鴨類為優勢種群。
  • 連雲港生物多樣性調查春季植物近400種 鳥類13目
    目前,我市已開展了1次植物春季調查、3次鳥類越冬季調查和2次鳥類春季遷徙季調查、1次哺乳動物春季調查和1次海洋生物冬季調查,正在進行兩棲爬行動物繁殖前期調查、哺乳動物第2次春季調查、淡水和海洋水生生物春季調查。截至3月底,調查單位已開展春季植物調查樣線46條和隨機調查樣方若干,重點調查了錦屏山和雲臺山等生態系統保存較完好的區域。
  • 99種467686隻水鳥棲息北大港
    天津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天津堅持生態優先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天津北方網訊:2018年至今,由保爾森基金會和河仁慈善基金會支持的《天津北大港溼地生態環境及候鳥資源監測項目》在一年多的調查期間,共記錄到99種467686隻水鳥在北大港溼地停歇、繁殖或越冬,其中不乏世界易危或瀕危物種。
  • 99種467686隻 這裡水鳥分布新記錄
    從2018年開始到現在,由保爾森基金會和河仁慈善基金會支持的《天津北大港溼地生態環境及候鳥資源監測項目》在一年多的調查期間共記錄到99種467686隻水鳥在北大港溼地停歇、繁殖或越冬,其中不乏世界易危或瀕危物種。
  • 鄱陽湖高水位將影響越冬水鳥生存 專家籲保護棲息地
    談現狀數十種水鳥每年來此越冬新京報:為什麼鄱陽湖在中國乃至世界擁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賈亦飛:鄱陽湖是我國最著名的水鳥越冬地之一,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中最為重要的水鳥越冬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確定的200個優先保護的全球生態區之一。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本時段內,成都觀鳥會開展了鳥類繁殖及度夏調查、秋季鳥類遷徙調查、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鳥類巡護及疫源疫病防護預警等重點活動。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