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種467686隻 這裡水鳥分布新記錄

2020-11-23 騰訊大燕網

從2018年開始到現在,由保爾森基金會和河仁慈善基金會支持的《天津北大港溼地生態環境及候鳥資源監測項目》在一年多的調查期間共記錄到99種467686隻水鳥在北大港溼地停歇、繁殖或越冬,其中不乏世界易危或瀕危物種。這刷新了北大港溼地水鳥分布的記錄,也意味著這裡已成為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遷飛路線上最為重要的棲息地之一。

此次調查有不少重要發現,其中在北大港單次記錄的易危水鳥遺鷗最大數量為12767隻,已超過溼地國際對該物種全球種群數量的估計值,而在濱海溼地灘涂越冬的遺鷗也已達上萬隻;在北大港單次記錄到瀕危水鳥東方白鸛最大數量為1347隻,佔其全球種群數量的45%;在北大港單次記錄到瀕危物種白枕鶴293隻,佔其全國種群數量的20%左右,北大港溼地正在成為白枕鶴重要的棲息地。與此同時,在2018年10月至11月期間,調查還發現了一些區域新鳥種,包括白頭硬尾鴨、白額鸌、紅喉潛鳥和雪雁。

據了解,基於調研成果,調查團隊將制定《北大港溼地監測方案和技術規程》,指導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以此為依據,開展長期持續的監測,更好地了解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上遷徙水鳥的現有種群及其發展趨勢,以便對水鳥面臨的威脅提供早期預警。

相關焦點

  • 99種467686隻水鳥棲息北大港
    天津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天津堅持生態優先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天津北方網訊:2018年至今,由保爾森基金會和河仁慈善基金會支持的《天津北大港溼地生態環境及候鳥資源監測項目》在一年多的調查期間,共記錄到99種467686隻水鳥在北大港溼地停歇、繁殖或越冬,其中不乏世界易危或瀕危物種。
  • 野生動植物保護|湖北:每年逾百萬隻越冬水鳥翩然來鄂
    本號訊(9月14日)近日小編獲悉,湖北省林業局公布2020年全省越冬水鳥調查情況,全省101個同步調查點,共記錄85種水鳥,種群數量達651305隻。調查期間,各調查隊採用直接計數法,記錄水鳥的種類、種群數量,並對水鳥的分布狀況、棲息地狀況、水域面積,以及水鳥生存受幹擾、受威脅因素和保護現狀等進行系統調查。
  • 廣東湛江首次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
    中新網廣州5月13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13日消息,廣東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近日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據介紹,這是湛江首次記錄到該種珍稀水鳥。黃嘴白鷺亮相廣東湛江海島。
  • 天淨任鳥飛 水美憑鳥戲 每年逾百萬隻越冬水鳥翩然來鄂
    (視界網 馮林 攝)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訓前、通訊員趙輝、蒲雲海)千湖之省,水鳥樂園。9月8日,省林業局公布2020年我省越冬水鳥調查情況,全省101個同步調查點,共記錄85種水鳥,種群數量達651305隻。我省鳥類資源分布廣泛,種類繁多。
  • 水中珍禽青頭潛鴨現身蒲江 成都將開啟新一輪水鳥調查
    「它青色的腦袋瓜泛著金屬光澤,不同於其他水鳥。」向文軍介紹說,青頭潛鴨位於蒲江河城郊河段,河岸兩邊一邊是房屋一邊是果園。「這一河段水面平緩,岸邊還有小型溼地和灘涂。拍攝機位距離青頭潛鴨在50米左右。」青頭潛鴨主要繁育在西伯利亞和中國東北部,顯然這隻小傢伙是南遷到四川過冬的。
  • 武漢府河溼地記錄鳥類多達160種 再次刷新記錄(圖)
    楚天金報訊(記者彭嵐 通訊員趙旋)9月3日,武漢府河溼地又有新鳥種「露臉」——「紅頸瓣蹼鷸」在府河溼地柏泉段被發現。當日傍晚和次日清晨,武漢市觀鳥會兩名會員拍攝到了這種主要在沿海分布的鳥類。紅頸瓣蹼鷸為海洋性鷸類,非繁殖期多在近海淺水處棲息活動,也出現在大的內陸湖泊、河流、水庫、沼澤及河口地帶,在武漢觀鳥歷史上還是首次被鏡頭捕捉發現。從圖片看來,在武漢出現的紅頸瓣蹼鷸的脖子並不是紅色,對此,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野保處負責人介紹,該鳥類在繁殖期脖子才會變紅。
  • 東洞庭湖區新記錄長趾濱鷸,鳥類種類增至344種
    湖南日報5月30日訊(記者 徐典波)入夏以來,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2016年度夏候鳥調查中,在該保護區春風站區域,監測到新記錄鳥種長趾濱鷸。 長趾濱鷸在我國主要為旅鳥,春季於4至5月,秋季於9至10月遷經我國。該鳥種種群不普遍,是國家「三有保護」(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研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物種。
  • 新疆觀鳥12年 發現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
    人民網烏魯木齊12月7日電 (記者胡仁巴)「今年4月12日,新疆鳥友會會員在烏魯木齊南郊溼地拍鳥時,在蘆葦蕩裡非常意外地發現一種國內新鳥類——須葦鶯。」7日,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介紹,新疆觀鳥會會成立12年來,鳥友們已在新疆發現了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和36種新疆鳥類新記錄。
  • 下塘水鳥溼地成海南越冬水鳥密度最高區域 鴴鷸類水鳥數量最多
    這個時候,到訪者才能深刻理解到當地人為什麼尊稱這裡為「演中洋」了。  「這就是下塘水鳥溼地保護小區,又稱演中洋溼地。」6月29日,隨行的海南觀鳥會副會長馮爾輝告訴記者,今年6月份通過專家評審的《海口市溼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已將這裡列為溼地保護小區,成為我市4個珍稀瀕危動植物溼地保護小區之一。
  • 鄱陽湖二次科考記錄鳥類236種 冬候鳥所佔比例最大高達100種
    二次科考結果顯示,越冬水鳥主要分布在鄱陽湖保護區、都昌縣、南磯溼地保護區,以及新建縣和鄱陽縣,其中水鳥數量超過2萬的湖有10個。 8月22日,記者從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獲悉,1983年至1988年,我省開展鄱陽湖及鄱陽湖區綜合科學考察,即第一次鄱陽湖科考。
  • 海珠溼地鳥類增至177種 逐漸成為候鳥和水鳥的重要分布區
    原來,海珠溼地生活著大大小小約285種昆蟲。大量的水生昆蟲、蠕蟲、軟體動物和昆蟲幼蟲給黑水雞家族提供了充足而穩定的食物來源。此外,溼地水系內水生植物豐富,周圍的水生植物嫩葉、幼芽、根莖也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說黑水雞通常營巢於水邊淺水處植物叢中,但這艘僅供觀賞的搖櫓船,舒適且光線弱,周圍還有水草、蓮花作掩護,遊人少有發現。
  • 海南百年鳥類調查:發現16種新鳥類 上百種鳥消失
    通過調查,盧剛他們基本摸清了海南冬季水鳥的種類、數量和分布情況;發現了多個海南鳥類新記錄,豐富了海南的鳥類物種多樣性;也提升了海南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的鳥類監測能力,培養了一批鳥類調查員和觀鳥愛好者。  臨高新盈:水鳥調查福地  「為什麼搞海南越冬水鳥調查?這和臨高新盈有關。」在盧剛看來,新盈是個福地。
  • 西藏發現鳥類分布新記錄種黑腹濱鷸
    新華社拉薩11月19日電(記者劉洪明、田金文)記者19日從西藏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獲悉,其研究人員今年在拉薩市林周縣發現2隻鷸科鳥類,查閱相關文獻確認黑腹濱鷸為西藏鳥類分布新記錄種。這一新發現的相關文章近日已刊登在《動物學雜誌》上。
  • 新疆發現2個鳥類新記錄、6個罕見鳥種
    12月27日,記者從新疆觀鳥會2020年度工作報告會上了解到今年,新疆鳥類朋友圈又添新夥伴新疆鳥友記錄到2個鳥類分布新記錄和6個罕見鳥種據新疆觀鳥會副理事長秦雲峰介紹今年,新疆觀鳥會持續推出「2020觀鳥大年」活動截至目前鳥友從「新疆鳥類網站」建立以來
  • 錦州女兒河的主角野生水鳥!今天變成40多隻了
    昨天下午3時,在女兒河岸邊遛彎的幾位市民指著河裡的野鴨說:「看,又多了10多隻野鴨,昨天只有30多隻,今天變成40多隻了。」這幾位市民邊談論河裡的水鳥,邊用手機錄像、拍照。今年女兒河裡可見的水鳥有天鵝、野鴨、白骨頂雞、大雁等5種野生水鳥。
  • 四川23年間新增135種野生鳥類 鳥類新分布記錄多由觀鳥者發現
    鳥類種數超全球167個國家上一份最完整記錄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的名錄,是1997年出版的《四川鳥類鑑定手冊》。23年間,隨著觀鳥人數增多、記錄手段更新,新的觀察記錄層出不窮,卻一直缺乏專業系統的整理收集。2013年,《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第一作者闕品甲所在的成都觀鳥會等機構,著手編輯形成了一份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的初稿。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一次罕見的調查一天時間記錄到大型猛禽5種共41隻進入秋季,候鳥進入遷徙期。
  • 西溪溼地展開鳥類調查,最常見的水鳥是誰?還有哪些「寶藏...
    走到正對著蓮花灘的觀鳥平臺裡,裡面懸掛著各類鳥類的照片,在西溪鳥類簡介中提到:截止2018年年底,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共記錄到鳥類15目47科181種,在西溪溼地記錄的181鳥類中,以雀形目鳥類佔優勢,共有25顆102種,其次為隼形目。(棕背伯勞)(蒼鷺)這次的調查是服務於西溪溼地生物多樣性景觀提升項目,也是「兩西一體化」進程中的重要一環。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央廣網發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19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全省555種野生鳥類中,留鳥有150種,佔27.0%;複合型128種,佔23.1%;遷徙鳥類277種,佔49.9%,這其中,遷徙過境鳥74種,佔26.7%,冬候鳥80種,佔28.9%,夏候鳥27種,佔9.7%,混合遷徙型鳥類96種,佔34.7%。
  • 給瀕危水鳥建個家
    市人大代表、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主任赫旭建議,設膠州灣大沽河口瀕危水鳥保護地,為瀕危水鳥建個家,給它們提供救助保護。幾十萬隻水鳥聚集    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見證了青島從小漁村到一座現代化海濱城市的歷史演變。作為山東半島南部面積最大的沿海溼地,沿岸有大沽河、白沙河、墨水河等河流流入,其中大沽河入海口淺灘區佔海域面積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