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溼地鳥類增至177種 逐漸成為候鳥和水鳥的重要分布區

2020-12-08 大洋網

嗷嗷待哺的白頭鵯

越來越多鳥類在海珠溼地「安家落戶」

大洋網訊 7月3日,記者從海珠區溼地辦獲悉,紅彤彤的蓮霧掛滿枝頭,小鳥兒興奮地在樹上一邊享受盛宴,一邊嘰嘰喳喳,鳥兒進入生蛋期。工作人員提醒,盛夏時節,千萬不要到溼地掏鳥蛋。

「常住居民」船上孵鳥蛋

黑水雞是海珠溼地的「常住居民」,眼看又到了營巢繁衍的季節,它們開始在溼地建房子。最近,一對聰明機智的雞媽媽和雞爸爸找到了一塊「風水寶地」——聚龍灣水面上的一艘仿古搖櫓船。

黑水雞在船上生蛋

溼地工作人員「偷偷」走上船,發現窩裡有幾顆鳥蛋。據介紹,這個黑水雞的巢裡有四顆蛋仍在孵化,兩隻雛鳥已破殼而出,黑色蓬鬆的絨毛搭配紅色鮮豔的鳥喙,靜靜等待著其他小兄弟出生。

原來,海珠溼地生活著大大小小約285種昆蟲。大量的水生昆蟲、蠕蟲、軟體動物和昆蟲幼蟲給黑水雞家族提供了充足而穩定的食物來源。此外,溼地水系內水生植物豐富,周圍的水生植物嫩葉、幼芽、根莖也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說黑水雞通常營巢於水邊淺水處植物叢中,但這艘僅供觀賞的搖櫓船,舒適且光線弱,周圍還有水草、蓮花作掩護,遊人少有發現。只要水面上有任何動靜,天性膽小的黑水雞爸媽就驚慌失措地離巢,急促躍入水中倉惶逃到對岸的紅樹林淺灘上。

淡水紅樹林有好東西「吃」

海珠溼地種植的紅樹林屬於淡水紅樹林,由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培育,是可在淡水區域種植的紅樹新品種。它不僅可供遊客觀賞,還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應用價值。紅樹林為水生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棲息環境,水生動物又為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因此紅樹林是世界上物種資源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同時,紅樹林發達的呼吸根或支柱根能有效防風固堤、淨化水質和空氣,是吸引鳥類、重構生態鏈十分理想的植物。

黑水雞爸媽時常出沒的這片紅樹林淺灘,正是去年才開始改造的微型溼地,種植了桐花樹、木欖、銀葉樹、闊苞菊等多個紅樹林物種,一棵棵看似稀疏、不顯眼的小樹苗正在茁壯成長,逐漸吸引了一些鳥類在此覓食棲息、生息繁衍。

藍喉蜂虎亮相溼地

據介紹,海珠區溼地有關部門通過對溼地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前後候鳥種群組成及多樣性研究發現:對比採取生態修復前後,鳥類種類及種群數量均逐年增加,物種多樣性指數逐年上升。鳥類從2012年的72種增加到目前的177種,新發現的鳥類種群在經歷最初幾年的迅速增長後,近幾年趨於穩定。

候鳥種群的變化趨勢在整體狀況趨於穩定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稀有物種被發現,如對環境要求苛刻的藍喉蜂虎,以及許久未出現的禾花雀等陸續在海珠溼地現身。在原有物種數量穩定增長的基礎上,珍稀物種的不斷加入,正是生態系統恢復到一定健康階段的標誌。海珠區溼地辦有關負責人說,海珠溼地生態恢復工程對鳥類,尤其是候鳥和水鳥的群落恢復起到了積極作用,海珠溼地已逐漸成為候鳥和水鳥的重要分布區,在候鳥和水鳥的保護上具有重要意義。

(廣報全媒體記者曾衛康 通訊員劉家林)

相關焦點

  • 【考向預測】高考地理喜歡考查的溼地鳥類種類及分布特點總結
    據目前統計,我國有溼地水鳥12目32科271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水鳥有10目18科56種,屬國家保護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水鳥有10目25科195種。按居留型可分為夏候鳥、冬候鳥、留鳥和旅鳥4類,其中大部分是候鳥和旅鳥。在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中國溼地內就有31種,佔54%;全世界鶴類有15種,中國有記錄的就有9種,佔60%;全世界雁鴨類有166種,中國溼地就有50種,佔30%。
  • 觀鳥天堂府河溼地首發鳥類名錄 149種鳥類榜上有名
    武漢府河鳥類名錄,是結合近10年來的各種歷史資料、歷史數據、民間組織和個人的觀鳥記錄等數據源,對武漢府河溼地的越冬候鳥、水鳥以及鳥類類群進行了分別的統計和整理,最終形成的。監測報告統計出的武漢府河溼地冬候鳥、夏候鳥、水鳥、林鳥等各類鳥類種類的總數,共計149種,佔武漢市所有鳥類種類數量的39%。
  • 鄱陽湖二次科考記錄鳥類236種 冬候鳥所佔比例最大高達100種
    二次科考結果顯示,越冬水鳥主要分布在鄱陽湖保護區、都昌縣、南磯溼地保護區,以及新建縣和鄱陽縣,其中水鳥數量超過2萬的湖有10個。 8月22日,記者從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獲悉,1983年至1988年,我省開展鄱陽湖及鄱陽湖區綜合科學考察,即第一次鄱陽湖科考。
  • 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成為鳥類安全棲息地
    近日,記者在位於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北緣的紅崖山水庫南壩牆附近看到,大批候鳥在這裡聚集覓食,鳴叫聲、戲水聲此起彼伏,成群的赤麻鴨不時從天空中飛過,這裡儼然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 再增6種鳥類!蘇州這個地方被稱為「候鳥的天堂」
    太湖湖濱溼地公園明星物種—小天鵝(國家II級)眾所周知,溼地是鳥類的天堂,野生鳥類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溼地能量流動和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溼地與水鳥據看蘇州記者了解到,通過蘇州綠羽生態環境諮詢工作室一年的調查,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共發現了11目31科102種。根據歷史調查數據比較發現,增加了6種新鳥類。佔蘇州總鳥種的53.47%,佔江蘇省鳥類的41.39%。根據年度鳥類調查情況,較2016年增加了20種,較2017年增加了25種,較2018年增加了16種。
  • 白鷺[候鳥] - 分布情況
    白鷺[候鳥] - 分布情況 2012年09月21日14:23來源:移動用戶發送HNZB到10658000,訂閱河南手機報。早報+晚報,每天一角錢。分布於非洲、歐洲、亞洲及大洋洲,在中國主要見於長江以南各地和海南島,在中部地區多為候鳥,南方大多為留鳥。   中國擁有鷺科鳥禽20種,其中以白鷺屬的最為珍貴。重慶九龍坡區白市驛鎮三多橋村,有全國第一個白鷺自然保護區。區內有各種鷺類2萬多隻。廈門有 10類鷺類,佔中國鷺科鳥類總種數的50%。其中白鷺屬的5個種齊全,反映了廈門的地理位置和溼地環境在鷺類資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 候鳥南歸,廣州觀鳥勝地讓你邂逅別樣的浪漫
    廣州共有鳥類251種,分屬18目54科,佔廣東省鳥類總種數的45.80%。今年,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野生動物保護辦公室就曾公布廣州主要觀鳥點,南沙溼地景區、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白雲山風景名勝區、流花湖公園、大學城灣咀頭溼地公園等成為了推薦的觀鳥勝地。
  • 下塘水鳥溼地成海南越冬水鳥密度最高區域 鴴鷸類水鳥數量最多
    一直以來,這裡作為當地主要的水稻種植場所,後因鹽鹼化而逐漸棄耕,原來的農田也逐漸成為牧場、魚蝦塘、養鴨場和苗圃,同時約有一半變為半天然的沼澤溼地。「下塘水鳥溼地通過一個狹窄的排洪閘口連通演豐東河,受到不規則半日潮的影響,經過漲退潮,大量的河水和海水水體交換,調節溼地裡水鹽度,利於生物繁育,豐富了該地自然資源。」
  • 中國溼地鳥類的主要特點
    水鳥是溼地野生動物中最具代表性的類群,是溼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敏和深刻地反映著溼地環境的變遷。據統計,我國有溼地水鳥12目32科271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水鳥有10目18科56種,屬國家保護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水鳥有10目25科195種(見表1)。
  • 福田紅樹林入選國家重要溼地名錄 記錄有23種鳥類為珍稀瀕危物種
    深圳晚報記者寧傑文 攝  從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期發布了《2020年國家重要溼地名錄》,共有29處自然保護地入選,更令深圳人高興的是,深圳福田紅樹林入列名錄。  國家重要溼地是指符合國家重要溼地確定指標,溼地生態功能和效益具有國家重要意義,按規定進行保護管理的特定區域。
  • 玉帶海雕首次現身雲南青華海溼地 鳥類總數增至236種
    近日,在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攝影愛好者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玉帶海雕的珍貴影像。畫面中這隻褐色的大鳥就是玉帶海雕,只見它的雙目炯炯有神,正展開一雙長長的翅膀,在天空翱翔盤旋,優美的姿態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耀眼。
  • 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新增20餘種鳥類
    從秋季開始,隨著天氣轉涼,大批候鳥沿河道溼地開啟了從北向南的慢慢旅途。生態本底極佳的新津,成為許多鳥兒越冬飛行的寶貴「食堂」和「補給站」。也有不少鳥兒就此駐足,決定在新津越冬,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它們爭相聚集的生態寶地。
  • 武漢府河溼地記錄鳥類多達160種 再次刷新記錄(圖)
    楚天金報訊(記者彭嵐 通訊員趙旋)9月3日,武漢府河溼地又有新鳥種「露臉」——「紅頸瓣蹼鷸」在府河溼地柏泉段被發現。當日傍晚和次日清晨,武漢市觀鳥會兩名會員拍攝到了這種主要在沿海分布的鳥類。紅頸瓣蹼鷸為海洋性鷸類,非繁殖期多在近海淺水處棲息活動,也出現在大的內陸湖泊、河流、水庫、沼澤及河口地帶,在武漢觀鳥歷史上還是首次被鏡頭捕捉發現。從圖片看來,在武漢出現的紅頸瓣蹼鷸的脖子並不是紅色,對此,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野保處負責人介紹,該鳥類在繁殖期脖子才會變紅。
  • 精靈擇北海而棲,北海溼地候鳥季如約而至啦
    騰衝北海溼地保護區,有著60萬年的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態系統,其特殊的生態環境,孕育和吸引了各種珍貴鳥禽,是稀有植物和水鳥的重要棲息地,亦是東亞候鳥越冬的絕佳場所一。加之騰衝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冬春天氣晴朗,最低氣溫不低於0℃可避寒;夏秋晴雨相兼,氣溫最高不超過30℃可避暑。 這些,都為騰衝溼地動植物種類繁多提供了先天優越的條件。
  • 99種467686隻 這裡水鳥分布新記錄
    從2018年開始到現在,由保爾森基金會和河仁慈善基金會支持的《天津北大港溼地生態環境及候鳥資源監測項目》在一年多的調查期間共記錄到99種467686隻水鳥在北大港溼地停歇、繁殖或越冬,其中不乏世界易危或瀕危物種。
  • 給瀕危水鳥建個家
    成群的水鳥成為膠州灣溼地冬日一道別樣風景。徐常青 攝每年入冬後,青島的溼地、湖畔便成為許多鳥兒爭相    棲息之地,最蔚為壯觀的盛景便是白鷺、蒼鷺在溼地上空飛翔的場面。市人大代表、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主任赫旭建議,設膠州灣大沽河口瀕危水鳥保護地,為瀕危水鳥建個家,給它們提供救助保護。幾十萬隻水鳥聚集    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見證了青島從小漁村到一座現代化海濱城市的歷史演變。作為山東半島南部面積最大的沿海溼地,沿岸有大沽河、白沙河、墨水河等河流流入,其中大沽河入海口淺灘區佔海域面積的三分之一。
  • 浙江省遷徙水鳥同步調查如期開展
    又到了候鳥紛飛掠過天空的時候——浙江,是全球候鳥(遷徙水鳥)遷徙線路東亞-澳大利亞線的關鍵地。
  • 西溪溼地展開鳥類調查,最常見的水鳥是誰?還有哪些「寶藏鳥類」?
    走到正對著蓮花灘的觀鳥平臺裡,裡面懸掛著各類鳥類的照片,在西溪鳥類簡介中提到:截止2018年年底,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共記錄到鳥類15目47科181種,在西溪溼地記錄的181鳥類中,以雀形目鳥類佔優勢,共有25顆102種,其次為隼形目。
  • 最美候鳥季!35萬餘只候鳥飛抵江西,快來一睹為快!
    越冬候鳥分布更分散大多在藕塘和農田記者查閱鄱陽湖保護區監測數據發現,11月21日至30日野外監測統計到鳥類100種。其中,水鳥60種,分別隸屬於7目13科;其他鳥類40種,分別隸屬於8目21科。總計監測到水鳥35萬餘只,其中雁鴨類最多,有27萬餘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