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上旬,一場大雪在點北京 落下, 北京 雪景在朋友圈、各種公眾號刷屏種草,而在我的心裡,這麼一個典型南方人的心裡,那種的不是草,而是參.天.大.樹!!
之前計劃12月底跟父母出遊,但我很貪心,總希望給父母也給自己,一趟既美又舒適,還能嘗試以往未嘗試、體驗以往未體驗的旅程,因而一直沒能敲定目的地。
突然間, 北京 ?!
對啊!
古韻景致的亭臺樓閣,壯麗延綿的長城,刷屏朋友圈的 北京 雪景,還有滑雪、溫泉、美食!這些 北京通通都可以有!
作為多個皇朝首都的京城,聚集著相當豐富的古建築,宇宙網紅故宮、美輪美奐頤和園,怎麼能錯過?
故宮
景山公園
頤和園
不到長城非好漢,我總有一天會把各個長城都走遍!
司馬臺長城
慕田峪長城
司馬臺長城
有些體驗,回想起來依然難忘:
只要是國人就會喜愛度+100的天安門升旗儀式、讓身心在寒冷中恢復力量的溫泉古鎮,還有!
我們學會滑雪啦!滑雪技能贏了90%的南方人同胞!!
古北水鎮
古北水鎮
古北水鎮
蓮花山滑雪場
小巷裡胡同間,是我們的足跡。
對了, 北京 的街不叫街,請叫它胡同!
北京大柵欄
其他地方可能好不容易才看到一座古建築,而 北京 貴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一城即擁有多座保存良好聞名於世的古建築,如故宮、頤和園、天壇、恭王府等。
雖然這些古建築基本都在 北京 市區,交通方便,但是以出遊的角度來講,一次旅程走完呢是不可能走完的,還是乖乖地挑幾個慢酌為上。
故宮
——「如果無法離開宮牆,坐在牆上,是不是就能看得更遠看到更多?」
那場刷屏朋友圈的 北京 大雪,看得最多的就是雪落故宮,紅裝素裹,古韻盎然,美得神魂顛倒,為了融入這個迷人的意境,我認真套上裝備——古風鬥篷+油傘。
幻想中的畫面是這樣的:
紅牆白雪之中,少女撐著油傘不知走向何方,輕盈的雪不時飄落油傘與肩頭。
幻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落地 北京 ,我們發現的第一件事
雪呢?
說好的 北京 雪景呢?
司機大哥說:哦,早融了, 北京 的冬天本來就不是一直有雪啊。
沒事沒事,說不定明天逛故宮就下雪了呢!奧利給!
打開天氣預報,小雪!果然老天是眷顧我們的...吧?
提前網上訂票,刷身份證進入故宮,順著人潮從氣勢磅礴的午門進入。
故宮
雪的身影毫無蹤跡,天色倒是已然變暗,但這毫不影響肥媽跟阿倫的興致。
故宮
故宮
故宮
故宮
這趟行程裡,肥媽跟阿倫分別成了我的主副攝影師。在我的鞭策下,活到老學到老,攝影技能get!
父母並不是沒有來過 北京 ,但著實沒有見過雪染故宮的美景。
帶著父母一起來追雪,是我的執念。
如果終究是要與故宮的雪錯過,那多少是有點失落的。
故宮
故宮
故宮
拍攝這些照片的時候,其實都伴著飄雪,然而卻沒法讓雪入鏡。
但是經過這一打岔,我倒是看開了,老天已經努力幫我了,要雪給雪,還要怎樣?!
雪染故宮固然絕美,但是沒有雪也無損故宮美貌。
伴著拍不出的雪,跟父母一起遊逛故宮,何嘗不是一次有趣的體驗。
再說,帶父母追雪這事,我會那麼傻就靠天氣嗎?
早已做了幾手準備,且靜待後續行程吧。
看我傻乎乎望天沉思,肥媽跟阿倫招呼我趕緊走,故宮還有很多地方要逛呢!
故宮
雪絲緩緩飄落,寒風刺骨,3個南方人冷得哆哆嗦嗦,看到故宮咖啡眼前一亮,有暖氣!
趕緊入內歇歇,各點上一杯,那不再是咖啡,而是溫暖。
一番整頓後,繼續我們的故宮之行。
故宮
故宮
這是一顆有400年樹齡的油松古樹,它以及它的朋友們在故宮各處看著人來人往,時代變遷而它們猶在。
如果他們會說話,不知道能說出多少紫禁城秘辛。
故宮
【 九龍 壁】
龍生九子,九子皆不同。 九龍 壁長29.4米,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故宮的 九龍 壁與山西 大同 九龍 壁、 北京 北海 公園 九龍 壁合稱「 中國 三大 九龍 壁」。
【暢音閣】
一片故宮紅裡,綠色的暢音閣是一個特例。
在古代,看戲是皇宮中的主要娛樂,而暢音閣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戲臺。
《延禧攻略》裡面,全劇唯一認真宮鬥的高貴妃愛唱戲,就實在暢音閣被太后派人燒掉戲服的。
故宮
【珍寶館】
故宮裡收藏著180多萬件歷史文物,其中挑選400件(套)精美絕倫的文物放在珍寶館展覽,代表著當時最高的工藝技術水平。
如果要感受先人的理念與情感,細細品味這些奇珍異寶不失為一個重要的方法。
故宮
故宮
故宮
故宮
故宮
【御花園】
可能因為這時候是冬季,在眾多電視劇中筆墨濃重的御花園現在百花凋零,有的都是枯樹殘枝,倒是假山眾多。
如果說現代最容易偷聽秘密的地方是洗手間,那按電視劇的套路,古代秘密探聽地就是御花園的假山了,畢竟總有角色藏於假山之中 成功 聽牆角。
故宮
【靈沼軒】
靈沼軒位於延禧宮內,原本是宮內用料以及構思都頗為時興洋化的建築,然而被敵軍炸彈毀壞了。
現在結合科技,掃描指示牌上的二維碼即可用AR觀看虛擬復原的靈沼軒,頗為有趣。
故宮
走走逛逛拍拍,今天的計劃就是好好欣賞故宮。自己帶著父母來的好處,就是讓他們不用被旅行團趕鴨子走,滿足我們天性裡的自由散漫。
故宮
故宮
故宮
各朝皇帝在龍椅上既享受權力帶來的滿足,然而又高處不勝寒。再給他們一次機會,還會坐上這張龍椅嗎?
大概也只有他們自己能解答,順應心意,從心不是慫,覺得這樣選擇更快樂就好。
故宮
故宮
✨遊玩路線tips
作為宇宙網紅的故宮,遊人如織,如何避開人潮拍攝遊玩,成為了一個艱巨的挑戰,幸而早諮詢朋友,有所準備。
故宮主要分為左中右三條軸,中軸線最多景點但人亦最多(旅行團路線一般就是一直走中軸線),左右軸人流都算少,如果來得特別早或者特別晚,就更容易出現「無人故宮」了。
中軸線的建築更為氣勢磅礴,但人呢也是真的多。只有10點前以及即將閉館前半小時則人流相對少。
故宮
故宮
故宮
先走右軸的我們,每走到一個新地方,依然為故宮的美著迷。
「這個地方好看!給我拍一張!」這樣的話不斷重複。
故宮
故宮
走到右軸後段,出現古裝宮廷劇必備的窄長廊,控制不住自己打卡。
故宮
故宮裡,唯一可以選擇的就餐場所——故宮餐廳
故宮
常餐,味道不錯,性價比合理,作為景區食品很合格了,不是某些景點那種貴卻難吃的糟心貨。
故宮
餐後繼續我們的故宮之行,用眼睛用相機,記錄下我們這段時光的美好。
故宮
故宮
故宮
故宮
景山公園坐落在京城的中軸線上,曾經是京城的制高點。事實上從故宮出來,隔著一條馬路就是景山公園的入口,非常方便。
景山公園
這麼近是為什麼呢?
其實從元朝開始,景山公園就被納入為皇宮的一部分,作為皇家「後花園」。
打個比方,這個春節我們在家隔離,如果想要曬曬太陽透透氣,那我們會上陽臺或者 天台 ,而皇帝大概就是去景山公園了。
景山公園
景山公園
公認最適合拍攝故宮全景的地方,不在故宮,而在景山公園望春亭。
此地被喻為「京華覽勝第一處」,不因望春亭自身的氣勢雄偉的黃琉璃瓦頂,只因這裡可以俯覽 北京 全城的壯麗景色。
景山公園
儘管這是沒有雪沒有藍天的一天,景色依然震撼。
只是原本計劃在景山公園看日落,但在這個天色光線下唯有放棄。
景山公園裡,有一個著名的歷史事件。
當年李自成攻破 北京 城,崇禎皇帝在景山一顆老槐樹上自縊,清軍入關後將那顆槐樹稱為「罪槐」。當然,現在就算到景山公園的崇禎皇帝自縊處,「罪槐」早已在時代的洪流中被砍去。
我爸對那裡興致勃勃,但我只看了看,實在不敢拍,畢竟...也是有人去世的地方,我慫。
景山公園
今天拍不出的雪影,倒是在路旁土堆上留下了蹤跡。
景山公園
景山公園不算太大,作為普通遊人而言,看到的建築上或多或少與故宮重複,因而遊覽時間不需要太長,但是2元的門票實在驚訝到我了,這麼便宜?!良心!
景山公園
景山公園
頤和園
——古時天子逛頤和園遊玩,今日我們逛頤和園品天子遊玩。
12月底的 北京 頤和園,零下的溫度,然而今天依然沒有雪。
不像故宮就在市中心,頤和園已經接近郊區,明顯感受到比市區更冷,頤和園的湖面已經結冰。
今天天色比昨天晴朗,令人心情愉悅,我們依然是沒有雪也能很嗨的我們。
頤和園
頤和園是 中國 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作為著名的皇帝跟後宮消暑遊樂勝地,也許樹大招風吧,頤和園命途多舛,在史上歷經多次焚毀、破壞、劫掠。
現在的頤和園雖然依然金碧輝煌,但卻是重建與多次努力修繕的結果,至於頤和園內的珍寶大多被劫掠一空,流失到民間、甚至各國展廳,著實是一個遺憾。
頤和園
頤和園佔地面積廣闊,如果每個景點都逛,一天怕也是逛不完的。
為了方便遊覽分區,頤和園有多個出入口。比較常用的出口入為北宮門跟東宮門,這兩個入口附近景點都較為密集。
北宮門在地鐵北宮門站附近,主要以散客為主,我們就是走這個口徑。而東宮門則多是旅行團入口。
頤和園
如果說故宮是莊嚴大氣,頤和園則是雅致華貴,兩者各有千秋,絕不會讓人覺得古建築逛起來都一樣。
頤和園
頤和園
【 蘇州 街】
蘇州 街是模仿 江南 水鄉 蘇州 而建的買賣街,環湖而築,兩旁則是各種商鋪。
當然,既然 蘇州 街是頤和園的一部分,並不是真正的街,那麼即便是古代也不會真的有商販叫賣,而是皇帝來遊玩時,由宮女太監假扮商販營業,過一把「逛街癮」罷了。
頤和園
頤和園
頤和園
現在反而是真的有商販了,主要賣各種旅遊紀念品或食品。
20元一杯的即衝熱巧克力了解一下?
性價比低也認了,早起的3個南方人冷得嗷嗷叫...急需能量。
今天時間尚早天氣也冷,沒多少店鋪開門,倒是更合我的心意,我總喜歡靜靜地從眼前的畫面去幻想從前先人的生活軌跡。
頤和園
頤和園
【佛香閣】
佛香閣是整個頤和園的構圖中心,莊嚴雄偉,閣內供奉著銅鑄金裹千手觀音像,每月的望朔(初一、十五),慈禧太后都會到佛香閣燒香禮佛。
頤和園
頤和園
網上頤和園代表地標圖,往往就是佛香閣。
但拍攝佛香閣最優的地點不在佛香閣,而在 昆明 湖邊, 比如 知春亭、十七孔橋。
佛香閣的人流不多,大概因為距離旅行團入口東宮門頗有距離,一般旅行團都不走到這邊。
頤和園
頤和園
頤和園
佛香閣是頤和園的制高點,正對 昆明 湖,站在佛香閣眺望,周圍數十裡的景色盡收眼底,只可惜頤和園大部分的重點建築在頤和園背後...
頤和園
佛香閣的範圍並不僅僅有中心氣勢恢宏的八層塔,周邊建築亦各有其匠心獨運之處, 比如 寶雲閣銅殿。
寶雲閣是頤和園內少數在英法聯軍摧殘下倖存的建築,整座寶雲閣表面採用我國傳統工藝「拔蠟法」和「掰沙法」鑄造並處理成蟹青冷古銅色。
這個獨立特行的顏色即使放到現在也不過時,最近這兩年,我還挺喜歡染類似顏色上頭的嘿。
頤和園
【十七孔橋】
十七孔橋飛跨於東堤和南湖島之間,是前往南湖島的唯一 通道 。但是南湖島卻遠沒有十七孔橋有名。
由於十七孔橋優越的布局位置,從橋上眺望園中各處,以及在園中各處回望十七孔橋,都是細味頤和園的重要角度。
頤和園
頤和園
頤和園
頤和園
十七孔橋自身有一個重要的觀景時刻,每年冬至前後,落日餘暉穿過十七孔橋,照亮橋洞,呈現出壯麗景觀,就是著名的「金光穿洞」。當我們去到十七孔橋,各種「長槍短炮」早已就位等待美景。
然而由於太冷,估計我們是在熬不到落日時分了,不過通過後期加深了光線,還是虐成功 補上一張偽金光穿洞。
頤和園
十七孔橋上的 石獅 極其精美,即使沒有「金光穿洞」,它依然動人無比。
頤和園
繼續我們慢悠悠的遊覽,為何慢?
處處皆風景,十步一拍,每次若干張。
頤和園
頤和園
頤和園
頤和園
頤和園
沿著 昆明 湖邊走,寒風冷冽,一對中年夫婦湖邊依偎,讓年幼(?)的女兒邊瑟瑟發抖邊舉起相機瘋狂拍攝。
四大部洲修繕中,頗為可惜。走到 文昌 閣,是 中國 最大、品級最高的文物陳列館,值得一看,但不允許拍照,無法給大家分享。
倒是剛好在 文昌 閣附近遇到「文壇掃地僧」。
只見大叔以水為墨,以地為紙,在石板上落筆揮灑自如,一頓操作行雲流水。
但請別問內容,問就是堆砌成語。
12月底的 北京 ,郊區,湖邊,這幾個關鍵詞加起來,就是冷,非常冷。
據說要追雪的3個南方人勉強把頤和園看了半,實在受不住。
貫徹帶爸媽體驗不一樣的旅行宗旨,就是可浪可任性。
充分利用不跟團的好處,我們決定戰略性撤退,找個商場取暖吃火鍋去!
不到長城非好漢,久聞長城 大名 ,有機會來 北京 一趟,長城是必須安排上的。
實際上即使只是 北京 範圍內的長城也分為若干段,各有不同。分享幾個當時查找過資料的長城:
八達嶺長城: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多遊客的一段。
慕田峪長城: 北京 新十六景之一,多個外國元首曾遊覽。
司馬臺長城:被稱為 中國 長城之最,國內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長城。
箭扣長城:非常險峻,沒有人工修飾,真的是要爬的那種...
黃花城水長城:唯一被水包圍的長城。
北京 長城那麼多,這次到底選哪段?
肥媽跟阿倫以前來 北京 都去過八達嶺長城,既然是不一樣的旅程,那麼八達嶺肯定是pass了。綜合考慮我們遊玩的時間跟行程後,選定2段長城:
元首最愛慕田峪以及長城之最司馬臺!
慕田峪長城
——「有人拉著,就不用怕掉下去了!」
12月底,荒山野嶺的長城, 成功 見雪概率相當高,這是這次南方人 北京 追雪的後手準備之一。
兄弟們記住,機會總是留給更有準備的人。
慕田峪長城
長城山腳已有積雪,證明我的準備初步奏效,正式展開今天的長城之行。
每個地點,景色照呢是一定要景點照的。這大概是全 中國 中年父母的共同習慣。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屬於得到修繕,又不會過度商業化的長城。
今天陽光燦爛,長城上有一層薄雪,被太陽照射就會很快融掉的那種,即便這樣也是雪不是,南方人追雪行動在這裡勉強達標。
但是慕田峪讓我們顧不上「勉強」,只能沉浸在美景中。一條長城,隔開關內關外,壯麗綿延。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在明朝建成,自古以來就是拱衛京畿的軍事要衝。
今天在我看來波瀾壯闊的景色,當年士兵卻應是戰戰兢兢盯著,以防敵人襲擊侵犯國土吧。
慕田峪長城
12月的底的慕田峪,遊客不算多,可能由於有多個外國元首遊覽的歷史,因而外國遊客比例相當高。
其實就算他們不說,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手,總希望把眼前的一切美好留下。
即便照片無法與實物相比,但總是換一種形式留下來了,讓以後的我們再次回味之時,多一分確切的想像。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
按遊覽段落,慕田峪長城全程從4到20號烽火臺,共有16路段。
前面4-19號路段都說得上平緩,但19到20號烽火臺的路段卻陡峭無比,越到後面站位越高,視野越廣闊。
可以想像站在20號烽火臺,一定有不枉此行的美景在等待。
慕田峪長城
地上的薄雪成冰,在上面行走攀爬極容易打滑。
背上挎包,胸前相機,還有我的「樓梯恐懼症」(不知道你們會不會,看到樓梯莫名其妙就幻想自己各種摔下去的死亡姿勢),這一切組合出一個結果:我又慫了,雙腿發抖,眼前的20號烽火臺似乎是那麼遙遠。
慕田峪長城
今天的慕田峪,留在我腦海裡最深的,除了氣吞山河的景色以外,大概就是這雞飛狗跳的一幕,搞笑而又有點溫馨。
上到20號烽火臺,視野如料想中廣闊無邊,終於能一眼把長城兩邊的景色看全,這就是給我們爬上20號烽火臺的嘉賞吧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
但未料因為地處高點,20號烽火臺的圍欄非常高,如果要拍人的話,就幾乎拍不了景...
人跟景最佳的拍攝點,反而在19-20號烽火臺之間的樓梯上。
這大概是「達成目標固然重要,但沿途風景不可忽略」的真實寫照吧。
這種過程取向的價值觀,在日常我怕是無法認同。
但是在旅途上,似乎讓我有點新的想法。
✨慕田峪長城遊覽TIPS
按遊覽段落,慕田峪長城有4號到20號烽火臺,共16路段,全程徒步大多吃不消,因而有三種上下山設施:
1、纜車
可在長城山腳與14號烽火臺之間來回
2、索道
可在長城山腳與6號烽火臺之間的來回
3、滑道
從6號烽火臺滑到長城山腳,這個知道的人不多!!有空有精力的話,建議玩!
✏建議遊玩路線
1、省時省力路線
做法:直接搭纜車來回,只徒步14-20號烽火臺
⏰用時:約3小時
從長城下來後還能舒舒服服吃完午餐再集合,跟慕田峪專車集合時間很合。由於帶父母不折騰,毫無疑問我就選了這條。
2、大滿足路線
做法:搭索道上6號烽火臺後,玩滑道下來回到山腳。然後再按上面省時省力路線走,只徒步14-20烽火臺。
⏰用時:3.5-4小時
精力充足而且不介意多一段來回花費的話,這路線很棒。只比省時省力路線多花約半小時,但是可以玩到滑道,如果有下次,我會按這個路線走。
以上都是比較適合家庭遊的徒步路線,其他更多徒步的路線不推薦,因為太累。
只走14-20號烽火臺路段的我,一天下來已累趴。
慕田峪長城
文章來源馬蜂窩旅遊
ID:超級lynn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