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馬寶寶(化名)親吻了一下爸爸。這名9歲孩子成功接受縮顱手術。 圖/記者 金林
紅網時刻6月17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張樹波 通訊員 劉莉 石榮)「爺爺,回家。」6月16日上午,在湖南省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三病區,9歲的馬寶寶(化名)拉著醫生匡衛平的手,開心地笑起來。這名頭圍曾達到73釐米、超過同齡孩子近20釐米的娃娃,終於有希望恢復到正常孩子一樣大小了。手術後,孩子的頭顱縮短了7釐米,重量減輕3千克。
馬寶寶來自甘肅一個偏遠山村。媽媽趙女士回憶,孩子出生時,頭部就比一般孩子大。6個月大時,孩子出現嘔吐、四肢抽搐現象,送到當地醫院被診斷為先天性腦積水,「孩子的頭看著明顯增大,9年來數不清跑了多少家醫院」。
隨著年齡增長,馬寶寶病情逐漸加重,孩子的頭圍達到73釐米,身體支撐不起巨大的頭顱,導致他無法抬頭和翻身,更無法行走,每天大部分時間只能躺在床上。
「我們不想讓孩子受苦,希望他舒服一點。」趙女士說,9年來,夫妻兩人帶著孩子四處求醫,孩子雖然只能躺在床上,但他的懂事讓兩人不忍放棄。趙女士說,發現她累的時候,躺在病床上的兒子會安慰她,讓她到床上躺一會,也會對她撒嬌。
「他羨慕小夥伴都去上學了,我們也想孩子能早點回學校。」趙女士說,看到同齡小夥伴去上學了,兒子也很羨慕,經常問他們什麼時候去開家長會。孩子以為穿上鞋子就能走路,「長這麼大,他就只要求我們給他買一雙鞋」。
今年3月6日,夫妻兩人帶著孩子來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找到了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匡衛平。經檢查,匡衛平發現,馬寶寶屬於重度腦積水伴發育不良,顱腔超過80%的空間是腦積水,腦組織幾乎「漂浮」在「水」中,其嚴重程度在臨床中也少見。經全面評估,醫護人員認為需儘快手術,改善腦積水,縮小頭顱,減輕顱腦重量,促進孩子的神經功能恢復。
醫院專家馬上討論治療方案。前後三次斟酌,最終制定「畸形頭顱縮小整形術」手術方案和術後預案。4月12日下午,這名腦袋被頭巾包裹著的9歲男孩被送入手術室,一場歷時12個小時的生命拉鋸戰開始。最終,手術成功。
目前,經近兩個月的抗感染、營養腦組織等方面的精心治療,馬寶寶恢復良好,即將出院接受進一步康復治療。
「以前他的手只能摸到腦袋側面,現在可以摸到腦袋頂了。」6月16日,病床上的馬寶寶不停地用手摸著自己的頭。看到孩子一天天恢復,馬爸爸很欣慰:「現在他每天都很開心,愛笑。」
匡衛平提醒,幼兒遠離腦積水重在預防,準媽媽一定要做好產前檢查。此外,胎兒患腦積水的危險度可因孕婦產次增加而升高,因此,二胎媽媽更應警惕胎兒腦積水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