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居家隔離,對親子關係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天性好動的孩子一不留神就會闖出禍來!
家在廣東湛江的一位媽媽,近日就被孩子一筷插眼,斷端深入頭部7釐米,導致嚴重的眼鼻外傷。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2月20日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獲悉,昨晚(19日)值班醫生緊急為這位媽媽進行手術,成功取出斷筷。
患者CT示意圖,用橙線示意的白色條狀物為筷子
為疫情防控考慮,廣州多家醫院都暫停了耳鼻咽喉科門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在抽調7名業務骨幹支援武漢戰疫的同時,堅持開設耳鼻喉科急診,並設立「就診前篩查崗位」,對就診患者和陪人進行篩查,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候診區域的防疫安全。
不幸中的萬幸!斷筷險險避過了眼球
2月18日一早,一位女患者從湛江來到中山一院急診求治,說自己被筷子插眼,視力模糊。「患者來時神志清醒。筷子從她的右邊太陽穴插入眼眶,外面的一截筷子已經被家屬自行掰斷。」接診的中山一院耳鼻喉科醫生鄧潔說,筷子造成的傷口結了痂,患者眼眶腫脹。
CT檢查顯示,筷子殘端沒入眶內3釐米,折斷留在頭顱內裡的部分有7釐米長,還有幾塊碎渣散落在眼眶裡。女患者解釋受傷的原因,前一晚11歲的孩子玩筷子時,不小心傷害了媽媽。
「她很幸運!斷筷沒有傷及視神經和顱腦,沒有造成失明和顱內出血。」中山一院耳鼻喉科熊觀霞教授說,筷子從患者右顳部眶外側戳入,向前下方穿透眼眶、鼻篩竇,戳破了鼻中隔,到達對側鼻篩竇。短筷險險地避過了眼球,否則稍一偏,眼球就保不住了。
醫生緊急為患者進行手術
經當天三線值班的熊觀霞教授以及值班的江廣理教授、文譯輝醫生、羅曉青醫生聯合會診,大家認為必須儘快取出筷子,防止併發症發生同時保護視力。
疫情當前,醫護人員迅速對患者進行「新冠肺炎感染」排查,確認無感染,手術安排在2月19日晚上,由熊觀霞教授主刀。
經過全身麻醉,鼻內鏡和眶外聯合手術後,專家們順利取出了滯留在體內的黑色塑料筷子頭,成功搶救了這位嚴重眼鼻外傷的女患者。術後患者視力有所提高,沒有復視和顱內併發症,目前正在康復當中。
3歲患兒喉梗阻險窒息 及時獲手術救治
耳鼻喉科因診療特點,容易發生交叉感染和醫護暴露風險。為加強疫情防控,廣州多家醫院已暫停耳鼻喉門診。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中山一院獲悉,從春節至今,該院耳鼻喉科按照醫院疫情期間工作流程,多次啟動「快速搶救通道」完成緊急手術,已成功救治了多位患者,包括氣管異物、小兒喉乳頭狀瘤、孕婦3-4度喉梗阻等。
近日,一名出現喉鳴、吸入性呼吸困難十餘天的3歲孩子,幾經輾轉來到急診就診。當值的耳鼻喉科文譯輝醫生檢查後診斷為「3度喉梗阻、小兒喉乳頭狀瘤。」孩子狀態很不好,幾近窒息,如果再不進行手術,將有生命危險。
醫護人員通過全麻下手術切除了喉多髮乳頭狀瘤,成功搶救了幾近窒息的患兒。術後,原本憂心忡忡的患兒父母放下了心頭大石,激動地寫下了一封感謝信,親手送給了醫護人員。
患兒家屬感謝信
此外,一個妊娠接近31周,「三度喉梗阻、喉乳頭狀瘤」的孕婦,因幾近窒息到該院急診就診,由江廣理教授主刀順利實施搶救,術後第二天就平安出院,回家待產。
「特殊時期,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堅守廣州大本營,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熊觀霞表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梁嘉韻 彭福祥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任珊珊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