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是怎樣煉成的?且看父母如何做:孩子心靈的「擺渡人」

2020-12-05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分享)

熊孩子是啥?我想只要是受過他們「摧殘」的人都能說出一二,此處一定還要配合嫌棄、驚恐、憤怒但又無可奈何的面部表情,才足夠表達自己當時面對熊孩子生無可戀的感覺……

@阿倫:「小傢伙把我限量版的模型拆了,還扔進了馬桶裡!我當時就炸了!還只是說他就想玩玩!那可是限量版的啊!」

@s.sthing:「周末我好不容易玩會遊戲,他給我把電源拔了,害的我被隊友舉報了!」

@香蜜:「不知道哪裡來的小姑娘,她偷偷用我的口紅和眼影,我自己新買的,我還沒捨得用呢,關鍵是,她還給我把口紅弄斷了!眼影加上水,混成一灘,還一臉天真的告訴我。那是她的魔法藥水,讓我喝了!」

@鍋包肉:「你能想像他把我珍藏籤名球鞋擦乾淨時我的心情嗎?事後,他還躲到他媽懷裡哭,該哭的是我吧!」

所以在大多數人的眼裡熊孩子是「搗蛋鬼、破壞王」,熊孩子是讓人看到就睡覺得想要趕緊躲開,聽見遇見就讓人討厭的一種存在!是與一切消極貶義詞劃等號的,其實是我們都片面理解了熊孩子,只看到了這些孩子外在表現,沒由去考慮,熊孩子是怎樣練成的?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稱職的「熊家長」!

其實熊孩子原本的釋義是其實熊孩子一詞原本的釋義是:」會調皮搗蛋、讓人哭笑不得,但本心是滿懷善意的孩子。」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孩子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有的只是不同的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熊孩子的背後是不稱職的家長和教育方式。

1.父母過分嬌慣

瑞典精神研究學家戴維·埃伯哈德,曾經這樣說,「孩子們在家庭生活中佔據了主導地位,父母們已經失去控制權。」這是因為現在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人和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從來都是有求必應,甚至是唯命是從。讓孩子在心理上覺得自己就是全宇宙的中心,如太陽般的存在,行為談吐都傲慢的不可一世!離開自己的家庭環境之後,孩子依舊會用這樣的在心理和態度來對人,認為外人也應該是對自己百依百順的,到處囂張跋扈。

2. 父母的過分苛責

與過分驕縱相反的教育方式相比,很多家長「崇尚軍事化養兒」,這樣的父母主張犯錯就要懲罰,只有身體上受到的疼痛,孩子才會長記性,下回就不會犯錯了,以後長大也就能桁架有出息,現在承受點苦 ,以後才只能少走彎路。有這樣想法的父母在家長種佔著很大的比例,但是孩子的內心是極為容易受到刺激,進而產生反抗和逆反的情緒。當面對父母的懲罰,孩子只是在身體上臣服,心裡上卻不斷的積攢著負面的報復情緒。一旦脫離家長的控制,就睡肆意爆發,「殺傷」範圍極大。其實是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從而導致了孩子的叛逆和攻擊性。

3. 父母錯過了教育的關鍵期

孩子品行是靠後天培養的,並不像需多家長口中說的:「將來大了在教育與行,現在還小呢,他懂個啥!」其實再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等孩子大了就來不及了,孩子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在2歲到7歲之間,這個區間範圍是孩子子就教養養成的黃金期。作為家長千萬不要以工作壓力大或者沒有時間為理由,指注意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忽略了對孩子心靈的陪伴,讓還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時機,對於孩子來說成長就如大海航行,父母就是最好的擺渡人!

解讀各種「熊孩子」的內在潛質,做孩子心靈的「擺渡人」

都說6月天就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其實這就是因為每個孩子的都有著多變的情緒和不同性格的特徵,每個小孩子都能夠在天使和惡魔之間瞬間就做出無縫的銜接轉換,對於父母而言簡直就是一天虐你千百遍,而你還只能待他如初戀!這就是讓人頭疼的熊孩子!但作為家長一定要拿出十二分的決心和細心,根據孩子不同的「熊」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因對措施。

1. 搗蛋型

搗蛋型的熊孩子是最常見的,也最讓人頭痛,他們一天到晚都有用不完的精力,一會惹哭了隔壁的小妹妹一會又打翻了飯碗,使勁讓他安靜下來,他的手也會不停的扣扣這兒摸摸那兒,似乎永遠不願意停下來,到處惹禍,讓人頭疼不已!

搗蛋的孩子就與闖禍渾然一體,不分你我,遇到這樣的熊孩子,家長要在第一時間穩定自己情緒,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態度,讓孩子自己解釋是事情的緣由,動之以情曉之以禮,告訴孩子自己這樣做事情的後果和責任,讓他知道自己做事要自己承擔結果。

此外,可以在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他喜歡動就讓他充分施展自己的旺盛精力,去運動、去鍛鍊,帶孩子走出去,給他更大的活動空間,讓他的天賦得到發揮。於此同時,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要積極的表揚讚美孩子,鼓勵他去做的更好。

2. 話癆型

這是類型的熊孩子小嘴兒一天說個不停,不分時間場合的接話、提問、甚至頂嘴,他會在課題上不停的接話,小聲細語,大人說話他也會仔細的去聽,順勢就問你為什麼不去呀?你剛剛說的是我嗎?為什麼要這樣……,這樣話多的孩子尤其是在人多的公共場合,他會將他聽到的一切大聲複述、評價,還要與周圍的人探討,這就讓父母尬尷到極點,如果不能及時制止孩子就會嚴厲的呵斥孩子,讓他停下來。

其實話多的孩子往往思維和想法都比較活躍,他的觀察力也更加的敏銳,周圍的事物他都能注意到,這樣的孩子就會通過自己的言語來表達出來,當他搜接收到的信息他並不了解,孩子就會尋問家長,隨時隨地一張嘴就是幾百萬個為什麼,讓人又氣又笑。

對於愛說又想說的孩子,家長不要急於否定孩子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說它只是孩子不能夠掌握好說話的時機,也不知道如何修飾自己的字眼,絕對不是存心讓周圍的人難堪,作為家長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在孩子說的對,表達準確時,積極的鼓勵孩子,於此同時藉助誇讚孩子的的時機,告訴孩子在公共場合說話要注意不能高聲言語,注意文明,大人在講過話是要注意去聽,有什麼想法要等別人講完再去說,打斷別人的講話是不禮貌的,最後就是要善於發現孩子話癆背後的潛質,給孩子適宜的發展空間,不要認為孩子話多就是不好的,能說是因為孩子有語言天賦,家長要正確引導和教育孩子「會說」。

3. 破壞型

這個類型的孩子與搗蛋型的孩子有著相似之處,就是他們停不下來,不同的是,破壞型的孩子是安靜的!就像媽媽們常常講的「孩子靜悄悄,一定在作妖」,這種類型的孩子喜歡動腦動手,小腦袋每天都有各種新奇的想法,而且還要自己去實踐一下,他會把遙控器偷偷拆開,看看裡頭有什麼,會好奇為什麼有這麼遠的距離還能控制電視?插座裡頭為什麼會有電?也要摳出來看看!你剛剛給他買的小飛機,孩子覺得這個小飛機真好玩,就要研究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學會飛機的技能,讓他的汽車也飛起來!這直接的後果就是,孩子走過路過的地方,能「破壞」的全都破壞了,留下父母在風中凌亂!

其實「破壞型」的孩子是最有潛力的,相比搗蛋型的孩子好動,破壞型孩子的「動」更有目的性,他們的行動目標明確,知道在這麼做是為了什麼。還真有就是破壞型的孩子與話癆型的孩子來比,他們的思維邏輯更加縝密,計劃周全,但是這也不代表家長就可以放心大膽的讓孩子去破壞了。多數父母面對孩子的破壞性行為還是忍不住去責怪,其實父母要及時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性,還要避免孩子在拆拆補補種產生不必要的危險,如果孩子是因為對電流產生了興趣才會去扣插座,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去參加相關的物理科技實驗,或者給孩子購買相關的書籍,讓孩子更加明白探索的樂趣,與此同時還學到了知識。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也沒有搞不定的惹事精,有的只是不懂教育家長!孩子是善良和美麗的化身,他們的言語和行動都是源自最原始的本心,作為家長要積極肯定自己的孩子,對於孩子帶給自己的各種「麻煩」,要學著去辯證的看待,不要只看事情的表面,去和孩子溝通一下,坐下來聽聽孩子是怎樣想的,知道孩子這樣「熊」是為什麼,你就會發現更好的孩子和更好的你!

我是貝貝豆,一名高級育嬰師,同樣是3歲寶寶的寶媽,大家在育兒養育護理方面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私信溝通,我們會第一時間為您解答,希望我的建議能幫您解決育兒路上的煩惱和困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一個聰明的孩子必然心智成熟,心智如何培養父母這樣做
    在一次學習講座上,教授現場提問,讓大家舉出高智商孩子的20種表現特徵。大家踴躍發言,但答案都不統一,每個人都堅持各自的觀點。教授解釋,高智商的特徵很多,不僅僅20種,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坐的各位用不同的答案證實了這一點,那就是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都在你們的答案裡。高智商的孩子,不一定有高情商,如果兩者兼得,這樣的孩子應該被稱為「心智」成熟。那麼心智從何而來,如何培養?
  • 「熊孩子」踢斷景區仙人掌,母親視而不見,事後辯解:孩子還小
    「熊孩子」踢斷景區仙人掌,母親視而不見 國慶出遊中有一大部分都是親子遊,帶著孩子旅遊如果父母不注意,就非常容易出現不文明行為。從視頻上看,這個孩子至少有14-15歲的樣子,身高看上去都超過了母親的身高,根本不是1-2歲什麼都不懂的孩子。 雖然景區從輕處理只是罰款500塊錢,但是很多網友卻認為應該對「熊孩子」重罰,讓他長教訓。 如何避免將孩子養成熊孩子?
  • 熊孩子改造成暖孩子,其實一點也不難
    怎麼做才能讓熊孩子變成暖孩子?會被這個話題吸引進來的家長,一定在孩子教育過程中遇到過非常棘手的問題,也非常希望有一個有效的辦法把熊孩子改造成暖孩子。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給大家講講如何做,才能改造熊孩子:1、產生熊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2、面對熊孩子的行為,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 「白眼狼」是怎樣煉成的?現在養兒不防老了!看看孩子在想什麼
    「白眼狼」是怎樣煉成的?現在養兒不防老了!看看孩子在想什麼,一般來說「白眼狼」有粗暴的類型,橫眉冷對親爹娘、動粗打罵親老師,而且有溫柔的類型,兩種類型都不一樣,本質相同,「我需要的東西必須給我,我的失敗都是因為你,」狼以兇惡聞名,是兇暴冷血的象徵,狼中「白眼」的狼是最兇惡最沒有人性的,白眼就是沒有眼睛,看不見眼前的東西,意思是沒有人性的意思,現在的社會失去人性的情況很多,白眼狼在增加,那麼,白眼狼是怎麼形成的呢?
  • 「熊孩子」怎樣才能逃過「被卡定律」?被卡之後如何解救?
    「熊孩子」怎樣才能逃過「被卡定律」?被卡之後如何解救? @安徽消防:消防知識【「熊孩子」怎樣才能逃過「被卡定律」?被卡之後如何解救?】「熊孩子」頻頻被卡!這可咋辦?「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小問號?」怎樣才能避免孩子被卡呢?被卡之後怎麼處置?消防藍朋友給你羅列孩童玩耍被卡高頻地,看過來了解正確的應對方法!
  • 「回國巨嬰撒潑」:熊孩子背後,隱藏著被自私父母毀掉的靈魂
    除了擔心疫情再次擴散之外,一部分留洋人士回國的做法,也讓人寒了心。這幾個鬧事的案例,絕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從這樣的表象背後,也引發了人們的深思,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才能養育出如此自私的孩子?很多網友表示,能夠外出留學或者工作的,大多數生活條件都不錯,那些有"公主病"的人,面對疫情還能提出各種要求,無疑就是熊孩子。而在這些熊孩子背後,都藏著被自私父母毀掉的靈魂。
  • 從熊孩子到學霸,也許只一步之遙 讓孩子把精力用對地方,太重要
    這個學霸,不,在他小時候應該是典型的「熊孩子」,那些人們能想得到的調皮搗蛋的事情,他做過;那些別人想不到的事情,他也做過。我記得,當時我上高中,被他捉弄太容易了。對了,當時這孩子才6歲。有一次,我在我家門前的土路上走著,這條土路平時走的人不多,因為旁邊不遠就是大道。但我喜歡走,因為從它走能更快到我家。
  • 遇到愛打人的熊孩子,如何做到全身而退,7招教孩子保護好自己
    現在的家長確實不好當,先撇開教育競爭壓力之外不說,好不容易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又開始擔心孩子會不會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相處,更害怕的是孩子會不會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負。網上時不時被曝光的霸凌事件,讓家長們心驚膽戰,一個現實問題擺在家長們的面前:孩子在幼兒園被打了,我們如何教孩子應對?
  • 最大的問題不是熊孩子,而是熊父母!
    終於等到登機,人已經又累又困,看了看窗外,夜色濃重,估計到家得凌晨兩點。找到座位,放好行李,已經累到不行,於是,調整了一下坐姿,打算在飛機上先睡一覺,我旁邊是一個抱著孩子的少婦,看起來三十歲不到的樣子,孩子在她懷裡睡得香甜,所有人都是行色匆匆,神情疲憊。
  • 父母常用的「獅子吼」對孩子傷害很大?那不如試試「低聲教育」吧
    「獅子吼」是這樣煉成的!現在,很多年輕的家長都有這樣的感觸吧,明明自己不想吼孩子的,但是一直以來,父母們在面對像永動機一樣不停的折騰著的熊孩子的時候,已經逐漸形成不知道孩子們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時間,會觸碰到自己或因生活或因工作而快要崩潰的某個敏感的神經,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那一瞬間嘭的一聲爆發了,「獅子吼」對於父母來說是快速終結自己爆炸的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知道「孩子將要或正在做著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
  • 評電影《囚徒》:失去孩子的父母成了心靈的囚徒
    兒童是世界的未來,孩子是一個直至幾個家庭的中心,是無辜而純粹的天使,有人舉槍將天使射落在黑暗汙濁的泥沼之中,這是站在了普世的善惡判斷的對面。做出這樣禽獸舉動的人,無論他或者她有怎樣的隱情心路,無論這個人自己是否也是個可憐的人,他必須為他的作惡付出代價,人人得而誅之。  《囚徒》展示和探討的一切,服從於這樣一個預設的前提。
  • 熊孩子砸壞電視屏幕 如何讓電視更安全?
    1熊孩子砸壞電視屏 電視安全引關注    【中關村在線電視頻道原創】說起熊孩子,相信大家對這種稱呼都不會陌生,常常用來形容那些非常淘氣的孩子。在大家看來,熊孩子只要睜開眼,整個世界就屬於他們的,無論是在自己家還是親戚家,都會「為非作歹」,做出各種為所欲為的舉動。
  • 家有熊孩子,打了不服,訓了不聽,教了沒用!怎麼辦?
    如果能夠從小培養孩子知書達理自然是最佳的選項,可如果家中已經有了熊孩子,又該怎麼治理呢?熊孩子背後未必是熊家長熊孩子的定義到底如何呢?根據百度其定義為:熊孩子,常形容調皮的孩子,歲數小不懂事,並且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這個定義直接簡單粗暴地把熊孩子的養成等同於熊孩子缺乏家教,其實這種觀點比較偏頗。
  • 父母如何挖掘孩子的潛能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是金子,自己家的孩子卻是沙子?每一個正常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他們的智力水平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但是,長著長著有的孩子就成了學霸,有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成了學渣!這與孩子成長早期父母是否正確挖掘孩子的潛能有很大的關係!
  • 動物園內父母帶孩子投餵狼群上黑名單:沒修養的父母,正在毀掉孩子...
    都說熊孩子背後必定站著一對熊父母,沒有教養的孩子背後有熊父母。 一點也沒錯。 熊孩子犯錯,熊父母應該教育孩子,而不是第一時間甩鍋。 否則,熊孩子也會沒有規則感和敬畏感。
  • 這就是過度溺愛孩子的下場,15歲孩童讓75人喪命,太可悲了
    我們總是吐槽身邊的"熊孩子"和"巨嬰",這些無法無天的"孩子"總是能給身邊人帶來各種各樣的困擾,小到對家人拳打腳踢,大到隨意破壞公共設施,無視社會規則,沒有熊孩子幹不出來的事。總有"熊家長"帶著自己家的"熊孩子",一次又一次刷新大眾的三觀。
  • 杜拜熊孩子報復父母,對蘭博基尼亂噴,父親:反正也不貴
    杜拜熊孩子報復父母,對蘭博基尼亂噴,父親:反正也不貴網羅天下趣事 縱觀世界奇聞,歡迎收看本期內容。熊孩子可以說是最讓人頭疼的,他們總是有著無限的想像力和精力,時不時還要坑一下父母。比如這個熊孩子,就趁父母熟睡的時候,在家裡擺滿了老鼠夾。
  • 教育應該如何支撐孩子的心靈健康?
    一個不完整的假設,把孩子們心靈健康成長僅僅寄托在心理學之上,似乎只有受過心理學專業訓練的人才能在孩子們心靈健康生長方面有所作為,其他人都被這個假設「預置」在一邊。然而其他人,尤其是父母和其他科任老師們,完全可以並且應該在為孩子們心靈健康成長提供教育支持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父母是主要原因
    當時是暑假,在某次乘坐高鐵途中,她差點被一個熊孩子吵到"休克"。實在是忍不住了,傅首爾走過去跟閉目養神的熊孩子爸爸理論,抱怨他家孩子"太吵了",誰知寶爸默默地說:"如果不是在家太吵,誰會帶出來呢?"她據理力爭:"子不教,父之過。"寶爸又生無可戀地表示:"太難了,送你吧。"
  • 畢淑敏「給孩子的心靈成長書」:喚起心靈的感動
    畢淑敏專為青少年創作的「給孩子的心靈成長書」系列叢書,用充滿母性光輝的文字、豐富真切的人生經驗、透徹心扉的成長期盼,為孩子們開設了一堂堂有趣而真摯的心靈成長課,妥善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心靈謎題。  「成長不僅是青春期的拔節,還是人生都在進行的過程,你能夠看到自己身心的變化,甚至人生休止符的到來。成長,無法拒絕。」這是畢淑敏對成長所做的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