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踢斷景區仙人掌,母親視而不見,事後辯解:孩子還小

2020-11-23 騰訊網

今年國慶和中秋遇到了一起,再加上我國疫情控制的成果也比較可人,所以趁著這個小長假大家都安奈不住,邁出了旅遊的步伐。

據統計,今年國慶假期期間,我國出遊的人數達到6.37億人次。看到這麼龐大的數字很多國家都是非常羨慕。

這麼多的人數對於景區的壓力及影響也是可想而知的。特別是最近幾年倡導的「文明旅遊」,是否還會有不文明行為的出現,也是這次國慶假期的一大考驗。

「熊孩子」踢斷景區仙人掌,母親視而不見

國慶出遊中有一大部分都是親子遊,帶著孩子旅遊如果父母不注意,就非常容易出現不文明行為。

廣西北海潿洲島景區發布了一個視頻,視頻中是一對母子。開始是母親在一旁獨自拍照,而孩子好像不太高興的樣子,站在一株仙人掌前抬腳就踹,結果仙人掌被踹斷了。

而一旁的母親沒有上前採取任何措施,而是直接和兒子離開了現場。就好像剛剛的事情沒有發生一樣。

當景區工作人員找到這對母子的時候,母親卻說「他還小」。從視頻上看,這個孩子至少有14-15歲的樣子,身高看上去都超過了母親的身高,根本不是1-2歲什麼都不懂的孩子。

雖然景區從輕處理只是罰款500塊錢,但是很多網友卻認為應該對「熊孩子」重罰,讓他長教訓。

如何避免將孩子養成熊孩子?

1) 理解孩子的「熊」

孩子並不是一出生就「熊」的,一定是有原因造成了孩子現在的局面。

比如孩子是為了求家長的關注,每次只有自己摔壞東西或者發出比較大的聲音的時候,家長才會多看自己幾眼,所以寧願冒著被打的風險也要求關注。

還有的孩子「熊」是缺少家長的引導,或者說是對事情的好奇,不知道這樣做的結果是怎樣的。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對症下藥自然就好解決了。

2) 父母的引導

當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在無意識中灌輸一些「規矩」,比如垃圾要扔在垃圾桶裡,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在公共場所保持安靜等。

孩子從第一次的認知就是這個樣子,在長大的過程中就形成了「固有思維」,無形中就會約束孩子的行為。

很多人都說「熊孩子」背後一定有「熊家長」。孩子的第一次「熊」行為家長沒有及時制止和教導,孩子才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事情演變到無法收場。

3) 用愛感化

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非常敏感而且聰慧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愛她們是能夠感受得到。

做錯了事家長可以原諒孩子、失敗的時候家長會鼓勵孩子、有危險的時候家長永遠在身後保護著孩子。

慢慢的孩子和家長之間建立足夠的信任,孩子自然就會被感化。其實每個「熊孩子」都明白哪些行為是不對的,有時候只是在「明知故犯」。

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先要學會這三件事

1)情緒控制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是怎樣的性格,孩子也差不多是怎樣的性格。

這不是單純的遺傳基因,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影響。特別是對於情緒的控制,比如家長最近可能因為工作或家庭原因導致心情不好,恰好趕上孩子闖了禍。

家長通常就會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發洩過後家長的情緒貌似得到了釋放。而這種行為也會影響到孩子,比如上文中孩子情緒不佳通過踹仙人掌來發洩。

2)共情意識

也就是「換位思考」,明白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自己想給的是什麼。

比如孩子期末考試考的很好,家長之前承諾滿足孩子的一個願望。

當孩子說出想要一本課外書的時候,家長認為課外書會影響孩子學習,所以自作主張的給孩子買了輔導書。

孩子的心願沒有得到滿足,同時也會喪失對父母的信任,下次父母再有許諾孩子也不會抱有期待了。

3)人際互動

人與人之間有四種依戀模式:迴避型、纏人型、混亂型、安全型。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前三種模式不是健康正確的。

孩子6個月開始到3歲,這個階段就是依戀模式形成的重要時期。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陪伴、關注過少,導致孩子經常感到孤獨、難過等情緒,孩子就會出現前面三種依戀模式。

家長不要再以「他還小」為由替孩子開脫,為自己犯的錯承擔也是孩子的必修課。

相關焦點

  • 男子景區內5腳踢斷仙人掌,同行母親:他還是個孩子
    男子景區內5腳踢斷仙人掌,同行母親:他還是個孩子林先生稱,當時這位母親正在給仙人掌拍照,她的兒子多次上來搗亂,用腳踢仙人掌。
  • 潿洲島遊客腳踹仙人掌引眾怒!「他還是孩子」再成擋箭牌
    ↑↑↑覺得還不錯,隨手訂閱我們吧。昨天(7日)的廣西北海潿洲島上,一名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加之「護犢子」的表現,便被景區曝光,由此引發眾怒。「民聲君」注意到,一名年輕男子多次嘗試用腳踢景區的景觀仙人掌,一連嘗試5次後,終於將一棵較大的仙人掌踹斷,隨後迅速逃離離開現場。在教育他幾句後,其母則解釋稱,「他還是個孩子」 後,便轉身離開。最終,這對母子已被當面批評教育並賠償500元。
  • 心理測試:哪個孩子最淘氣?測你的孩子是小天使還是熊孩子
    ABCD檢驗結果:a有時候熊孩子,有時是小天使。你們小子還比較聽話,但很多時候也還挺淘氣的。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小孩子不可能像大人一樣。您是一個不太愛管閒事的人,除非特別需要注意的事,否則您的孩子不會犯任何嚴重的錯誤,但仍然會給您造成許多小麻煩。b憋屈的小天使們。孩子們都很聽話,但他們聽話並不是因為他們自己想要這樣,而是因為他們真的怕你。無論做什麼事,你都是一個嚴格要求孩子的人,這就是你的想法。你們不太關心孩子們的想法,你們覺得成年人的所有決定都是為了他們好。因此,你的孩子也失去了許多天真和活力。
  • 上億年形成的鐘乳石 他在景區三腳踢斷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駱駝毛不能亂薅,石頭也不能亂踢。端午小長假期間,在貴州松桃自治縣潛龍洞景區,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名遊客因懷疑景區景物是人工做成,用腳將一根生長了上億年的鐘乳石踢斷,這一行為被監控全程記錄,最終被景區追賠。
  • 「熊孩子」是怎樣煉成的?且看父母如何做:孩子心靈的「擺渡人」
    我想只要是受過他們「摧殘」的人都能說出一二,此處一定還要配合嫌棄、驚恐、憤怒但又無可奈何的面部表情,才足夠表達自己當時面對熊孩子生無可戀的感覺……@阿倫:「小傢伙把我限量版的模型拆了,還扔進了馬桶裡!我當時就炸了!還只是說他就想玩玩!那可是限量版的啊!」
  • 「一個塑料值幾個錢」,熊孩子掰斷朋友家手辦,家長卻毫不在意
    這也導致生活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熊孩子,這樣的孩子不僅會影響自己,還會給別人帶來麻煩,那些總是慣著孩子的家長,也要多進行反思,不要到孩子長大之後再後悔。 01「一個破塑料值幾個錢」,熊孩子掰斷朋友家的手辦 東東是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家裡平時都是嬌生慣養,東東也非常淘氣,經常破壞家裡的物件,但東東的父母卻毫不在意。
  • 我的世界:小工具也有大作用,打火石能夠制服熊孩子,你知道嗎?
    在《我的世界》中有很多材料,可以製作很多工具,有時候一些簡單的小工具可以發揮出很大的作用,能幫助玩家解決不少問題,學會小工具的小技巧可以說是撿到寶了。仙人掌的妙用仙人掌在沙漠中很常見,渾身帶刺收集仙人掌的時候還需要小心一點。仙人掌第一個作用就是做裝飾品,放一個仙人掌子在客廳桌面上,可以幫助淨化空氣美化環境。其二,就是用仙人掌來做安全柵欄,因為仙人掌渾身帶刺,所以玩家和生物碰到仙人掌就會受傷。
  • 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勿以惡小而為之」
    例如:打同學巴掌,往同學身上撒尿,踢同學頭部,勒索同學,剪同學頭髮等等惡行,很難想像這就是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做的事情。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劉同學家長對待該學生的態度,當多名受害學生的家長在學校的協調下與劉某某的父親(在象山縣交警中隊工作)見面,劉某某的父親卻表現出極度的偏袒和縱容態度,甚至對老師說:「我自己的孩子我自己會教導,不需要老師教誨」。
  • 美國男子在家吃飯時,槍殺母親,事後與妹妹在母親屍體旁淡定跳舞
    據外媒1月6日報導,美國一男子在家與親人一起吃飯時,突然持槍射殺母親,事後還與14歲的妹妹在母親屍體邊跳舞。據了解,事發在12月23日,邁爾(化名,23歲)與自己的母親拉米(化名)及兩個妹妹一起在家中吃飯,在幾人坐好後,邁爾突然拿出槍,指著自己母親的頭,對著自己十四歲的妹妹愛麗絲(化名)點了點頭後,直接開槍將母親殺死,另一17歲的妹妹馬爾(化名)被這一幕震驚,直接跑回房間反鎖門躲起來並報了警,而邁爾與愛麗絲則淡定地撫摸母親的頭顱並在其屍體旁跳起了舞蹈,據馬爾表示,她曾不小心聽見邁爾與愛麗絲計劃殺死母親
  • 龍小雲:聰明的熊孩子,變態的可憐蟲
    卻很少有人關注龍小雲這個角色本身,沒辦法,誰叫他還是個孩子,還是個熊孩子呢?熊孩子的世界大人搞不懂,也不想懂。誰也不會把一個熊孩子放在心上。這是龍小雲的悲劇,也是人類的悲劇。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啊」,不知道毀了多少孩子,誤了多少孩子。他真的還是個孩子嗎?在你眼裡也許是,但在他眼裡也許真正的孩子是你。
  • 「熊孩子」不是bear kid……這樣說才地道!
    現在的孩子莫過於兩種:乖寶寶和熊孩子。「熊孩子」是北方方言,通常指調皮搗蛋的孩子;有時候也是一種親暱的叫法。那到底這個詞是褒義還是貶義,這還得取決於語境:如果使用者面帶微笑的,這個詞就是褒義詞;使用者橫眉怒目的,這個詞就是貶義詞。
  • 最大的問題不是熊孩子,而是熊父母!
    大概是真的累了,我的意識漸漸迷糊,正想進入深度睡眠,被突如其來的「哇」一聲,驚得睡意全無,揉揉困頓的眼睛,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旁邊的少婦趕緊對我說:「對不起,對不起,孩子突然醒了,吵到你了,真是不好意思。」不管在飛機上還是在其他交通工具上,碰到孩子啼哭不是頭一回,但這麼鄭重其事跟我說對不起的,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 遇上熊孩子和熊家長怎麼辦?教你幾招智鬥方式,內容引起極度舒適
    文|秘籍君提起「熊孩子」,相信不少人都遇到過並為之頭疼。時不時會看到超市的地板上、餐廳過道裡或者景區空地上,一些熊孩子離經叛道的行為:躺在地上哇哇哭鬧並撒潑打滾,在飯店裡追逐打鬧並碰掉你的筷子和勺,景區裡大呼小叫上躥下跳打攪你的觀景興致。
  • 踢貓效應:你的壞情緒,正在傳遞給孩子
    在社會中,這個人通常是窮困者,而在家庭中,這個人往往就是孩子。「踢貓效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不同的是,我們有時候是「踢貓」的那個人,有時候則是被踢的那個人。「踢貓效應」除了傳播速度快之外,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它們都因生活小事引起:比如福州五年級男孩因補課等瑣事,被母親勒死;泰州九歲男孩因丟失手機被母親亂棍打死;某家長,輔導孩子作業
  • 百萬年形成的鐘乳石被遊客敲斷帶走
    景區介紹,其中一隻鳥的形狀已經被全部破壞,基本已經沒有恢復的可能性。目前景區已報警。此外,景區工作人員還發現,視頻中的三名遊客不只破壞了「比翼鳥」這一處景觀,他們總共對四處景觀進行了破壞,一些被敲打下的小型鐘乳石被隨身帶走,一些大型鐘乳石則被直接扔到步行道旁邊。
  • 在這部影片中,連「萬磁王」都無法逃脫熊孩子的暴力犯罪行為!
    其中《伊甸湖》中的一窩熊孩子就更加展示出了父母管教缺失的問題,男女主偶爾想搞個浪漫去伊甸湖野營,萬萬沒想到的是遇見了一窩粗俗、沒有教養的熊孩子,他們對於犯罪一無所知卻一路錯下去而做出了讓人震驚而無法忘懷的罪惡!
  • 海口火山口景區多株仙人掌被遊客刻字破壞
    部分遊客將火山口公園內的仙人掌園變成了塗鴉園、刻字園,碩大的無刺仙人掌頁面刻滿了斑駁刺眼的名字、祝福語,原本生長茂盛的仙人掌也變得千瘡百孔。  近日,記者走訪位於火山口公園遊客接待處附近的仙人掌園,遠遠看去,園區內乾淨整潔,假山在1米多高的仙人掌陪襯下,別有一番韻味。入口位置安置了「除了足跡,什麼都不留」的醒目大字。
  • 仙人掌成精了,野蠻生長,爬了5層樓高!
    本文看點:你知道嗎,在我國南方地區,仙人掌都長成一棵樹那麼高,不像北方的仙人掌,都是小小的盆栽,花花今天又在網上看到一個花友曬出的自家仙人掌樹,比一層樓還高,真壯觀!不得不感嘆造物主的神奇~(圖片作者:allennewton)其實仙人掌科的植物都挺能長的,福建廈門就有一棵成精的仙人掌,嚴格來說是量天尺一類的三稜柱,長得比5層樓還高,沿著民宅外牆向上爬,像一條巨蟒一樣,簡直要衝到天上去,乍一看真有點嚇人!在貴州的七星巖景區內,也有一棵超大的仙人掌樹,開花滿樹金黃,這哪裡是仙人掌,分明就是老妖怪!
  • 熊孩子改造成暖孩子,其實一點也不難
    怎麼做才能讓熊孩子變成暖孩子?會被這個話題吸引進來的家長,一定在孩子教育過程中遇到過非常棘手的問題,也非常希望有一個有效的辦法把熊孩子改造成暖孩子。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給大家講講如何做,才能改造熊孩子:1、產生熊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2、面對熊孩子的行為,家長應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