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追日少年,遊學九州」品牌冬令營火熱報名中
關注「追日教育」
每天讀點講方法、講實用、講科學的育兒乾貨
隨著經濟發展和時代變化,心理健康逐漸成了一個繞不開的教育話題。是我們的孩子太脆弱了嗎?還是我們在日常教育中忽略了一些關鍵的節點呢?今天,我們與您分享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項賢明老師的看法,以教育的六大變革支撐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發現,經濟的發展、生活的富裕,似乎並沒有給青少年帶來快樂的生活。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讓人時刻隱隱作痛的心病。
孩子們的心理出現問題,我們很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於心理學。於是,我們給學校建心理諮詢室,配備心理諮詢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情況似乎並未得到明顯改善。
或許,這正是因為我們忘記了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正如身體健康不能僅僅依靠醫生一樣,孩子們心靈的健康成長,除了心理學之外,還需要更多的支持,尤其是需要強有力的教育支持。
一個不完整的假設,把孩子們心靈健康成長僅僅寄托在心理學之上,似乎只有受過心理學專業訓練的人才能在孩子們心靈健康生長方面有所作為,其他人都被這個假設「預置」在一邊。然而其他人,尤其是父母和其他科任老師們,完全可以並且應該在為孩子們心靈健康成長提供教育支持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我看來,我們對孩子們的心智教育,應該包含這樣四個層次:
常識層次的教育使人具備作為常人應有的知識和技能,從而能在社會中正常生活;
知識層次的教育教給人關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理智認識,這種理智認識是可以系統化的;
智慧層次的教育幫助人將所學的常識和知識等轉化成自身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客觀外在的常識和知識真正變成自己主觀世界的一部分,並形成相應的實踐能力;
精神層次的教育則使人能夠在更深層次上認識和理解事物的規律,並建立自己思想的基本原則和基本信念。
然而,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有時會局限於常識和知識的層次,很少能達到智慧和精神的層次。
圖1 教育心智塔
這種不完整性不僅表現在「教育心智塔」所示的縱向的四重境界上,也表現在每一個獨立的教育活動中。我們強調「全面發展」,強調德育、智育、體育,強調增加美育和勞動教育,我想,任何一個完整的教育活動都應該覆蓋生命、知識、道德和審美四個側面,我們可稱之為教育的四個維度。
教育的四個維度與「五育」的關係,正如圖2所示。在教育活動的四個維度中,生命是基礎,知識和道德是兩翼,而審美則是一個教育活動在完成之時達到的最高境界。我們教一個孩子學習代數,孩子們大腦的當下運作狀態是這個教育活動的生命維度;相關代數知識當然是這個教育活動的知識維度;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如何處理我們與孩子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社會關係,則是這一教育活動的道德維度;當孩子終於學會了某條代數知識,興高採烈,迫不及待地運用這條代數知識去嘗試解決相關問題時,孩子進入對自身發展的享受和欣賞的狀態,就代表我們的教育活動達成了其審美的維度。
審視我們當今的學校教育活動,對生命、道德維度常常是忽視的,更遑論教育的審美維度了。知識本身成了天生愛好學習的孩子們的負擔,各種層次的壓力,也是影響如今孩子們心靈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圖2 教育活動的四個方面與「五育」
有時,不完整的學校教育會伴隨不友好的生長環境,即一個以個體競爭為主導價值的環境。我們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起跑線一路贏到終點。然而,教育過程是培養孩子們從自然人成長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競爭和合作都應當在教育過程中得到適當的體現,而學校教育的主導價值應當是合作,而不是個體競爭。
為了儘快緩解和解決孩子們心靈健康問題,我們應當推動實施以下六大變革:
(1)特色發展計劃。每個孩子都有與眾不同的天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志向,而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也需要各行各業不同的高素質人才。在教育投入、師資配備等各個方面真正落實「教育公平」的理念,讓每所學校都辦出自己的特色,讓孩子們在學校中能自由地發展自己的特長,讓各行各業高素質人才都能在社會上體面地生活。
(2)合作型學校計劃。學校教育的主導價值應該向合作傾斜,要引導孩子們學會合作,減少個體競爭,教會孩子們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讓小白兔帶著小烏龜一起奔跑,讓小烏龜馱著小白兔一起渡河。在這種合作的競爭中,每一個孩子在群體中的價值都能得到體現和尊重,每一顆心靈都能在強有力的教育支持下健康生長。
(3)群育計劃。教育是人的社會化過程,教育我們的孩子合群樂群,本來就是教育的最基本任務之一。我們中國人所說的「群育」,有我們特有的道德內涵。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只有莊重而不起爭執、合群而不搞宗派的人,才能稱得上「君子」。這樣的「群」,不僅能為孩子們的心靈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讓孩子們孤獨的心靈回歸群體,讓群體的溫暖滋潤每一顆心靈健康成長,而且還有利於未來社會的和諧發展。
(4)體育活動計劃。身心合一,是我們這個民族一條樸素的哲學理念。身體的健康與否,也會影響心靈的健康狀態。同時,體育活動在釋放心理壓力、助力心靈健康成長方面的積極作用,已經被眾多研究所證明。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大量增加孩子們群體性的自由的體育活動,讓體育活動在給孩子們一個健壯身體的同時,也給他們一顆健康的心靈。
(5)玩伴計劃。心靈的成長需要陪伴,而快節奏、強調隱私的現代社會生活,在疏離成人之間交往關係的同時,也正在疏離孩子們的玩伴關係。強調個人競爭的學校班級也很難為孩子們提供真正的心靈成長的夥伴。我們呼籲,運用多種手段,幫助孩子們找到更多能經常在一起遊戲的夥伴,帶領孩子們在課餘時間一起遊戲、一起觀察和探索自然、一起分享自己的新發現。通過重建玩伴關係,我們可以努力為孩子們重建一個有利於心靈健康成長的友好的生長環境。這也是對孩子們心靈生長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支持。
(6)親子談心計劃。我們的家長往往更多關注孩子們物質生活上的吃、穿、用,卻較少關心孩子們心靈健康成長的需要。我們認為,孩子們還不懂人生,因而沒必要和他們談心。我們似乎忘記了,我們在養育孩子身體的同時,更應養育他們的心靈。與輔導孩子做作業相比,養育心靈更是我們為人父母的重要職責。在全社會倡導親子談心,重視對孩子們心靈的養育,這也是支持孩子們心靈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教育變革。
為了培育孩子們堅強的心靈,這些教育變革,我們能夠做,我們應該做,我們必須做,我們要儘快去做!
以上資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最美的教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