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的心靈亮麗起來——也談小語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

2020-11-29 綜合快報浩南

隨著社會的飛速 發展 ,當代小學生的心理負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目前在我國約有1/5左右的兒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焦慮、抑鬱等。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影響著兒童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 教育 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目前,不少學校主要是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和進行心理諮詢的途徑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但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更為重要的應是以課堂為主渠道,以各科教學為主要載體,也就是要充分發揮各科教學的心理教育功能。語文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語文學科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學科,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應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那麼,如何將心理教育與語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效果呢?

一、 充分挖掘語文教材潛在心理教育因素,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於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任務,也是切實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樹立了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就會發現語文課本處處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機。 1. 以榜樣為動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教育的過程,教材中《守信》一文中宋慶齡嚴格遵守自己的諾言;《不瞞真情》一文中老舍誠實,不隱瞞真情;《微笑著面對一切》一文中桑蘭每天、每時、每刻處處鍛鍊自己的意志;《一次著名的衝刺》一文中派特利不屈不撓地堅持跑完全程……這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如《微笑著面對一切》一文記敘了體操選手桑蘭在比賽時發生意外後,用常人難以想像的拼搏,頑強的毅力,微笑著面對傷痛,學了課文後,可讓學生寫篇讀後感,感受桑蘭微笑面對人生,與病魔頑強搏鬥的人生態度。同時寫作教學是滲透個性教育的最佳機會,在寫作教學中及時發現、恰當肯定、正確鼓勵與引導都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滲透。

2. 在情感中進行閱讀,在閱讀中升華。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屏棄傳統課堂上老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被動接受的教學方法,要採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不同的形式,充分尊重孩子們豐富的個性情感需求,讓孩子們力所能及的在自己己有知識的基礎上去感知,去體驗,去領悟,並從中教給學生閱讀理解的學習方法。讓老師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培養者。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寫的是毛澤東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住在瑞金城外的一個小村子裡,看見村子裡沒有井,鄉親們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很不方便,便帶領戰士們為村裡挖了一口井,解放以後鄉親們在井的旁邊立了一塊石碑來紀念毛主席的一個小故事。課文的重難點是最後一個 自然 段,通過對石碑上刻的兩行文字的理解,來體會鄉親們對毛主席的深深懷念之情。 教師通過寫字、刻石碑等這些不同層次的情感體驗,愉快地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區別了「牌子」與「石碑」,「豎」與「立」,「寫」與「刻」的不同含義。並輕鬆地突破了對課文思想內容的感悟,明白了鄉親們這麼做是為了表達他們對毛主席的深深懷念之情,靈魂得到了啟迪,思想得到了升華。

二、 發揮寫作優勢,優化學生心靈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小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無需太多的加工潤色,更無需這樣或那樣的刪改,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來面目。從他們的作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他們對一些事情的具體看法。這樣把作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聯繫起來,不就可以起到教、育兩不誤的作用嗎?

1. 形式多樣。教師在命題時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化大題為小題,化遠題為近題,化深題為淺題,在形式上做到自由活潑、靈活多樣:a. 多題選擇。在統一寫作要求的前提下,多擬幾個題目。例如,讓學生寫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就可以給他們出一系列題目:《這件事 教育 了我》《班級裡的新鮮事》《我真高興》《後悔》等,由學生任選其一,也可以在不改變寫作要求的前提下自擬題目。有時還可從不同方面選擇若干題目,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題目完成。b. 半命題。如《我渴望 》《假如我是 》……這樣的命題可以拓寬學生的選材範圍,留有個人自由選擇的空間,有助於學生開拓思路。c. 自由命題。針對學生熟悉的生活題材,提出作文的範圍和要求,然後由學生自由命題。這樣能使學生的選材範圍更加寬廣,也極容易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2. 貼近學生。葉聖陶先生曾說:凡是聖明的國文老師,他出的題目應當不超過學生的經驗範圍,應當站在學生的立腳點上替學生設想,什麼材料是學生的經驗範圍內,是學生所能寫的、所要寫的,經過選擇才定下題目來。斷不可出一些離奇的題目,離開學生經驗十萬八千裡,叫學生搔頭撓肋,嘆息說沒有意思,沒有材料。因此作文命題應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這樣對學生來說,寫自己親身經歷的、親眼見到、親耳聽到的事,不僅容易,而且有趣,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3. 重視想像。對小學生而言,他們還處於愛幻想的年齡,天馬行空地自由想像是他們的特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愛幻想這一特點,鼓勵他們大膽想像,積極表露自己的內心想法。如《假如我是男生(女生)》《十年以後》《我想有根魔法棒》等,這類題目趣味性強,想像空間大,能誘發學生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培養學生的創造想像能力。從教學實踐看,這類習作也是學生最有興趣,而且完成質量較高的。其實,有時學生的想像並不是天馬行空地亂想,而是他們內心世界的真實折射。這就需要教師作為有心人,從學生的想像中獲得他們的真實想法。

相關焦點

  • 教育應該如何支撐孩子的心靈健康?
    是我們的孩子太脆弱了嗎?還是我們在日常教育中忽略了一些關鍵的節點呢?今天,我們與您分享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項賢明老師的看法,以教育的六大變革支撐孩子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讓人時刻隱隱作痛的心病。 孩子們的心理出現問題,我們很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於心理學。於是,我們給學校建心理諮詢室,配備心理諮詢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情況似乎並未得到明顯改善。
  • 心靈家園的守護者——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
    史秋花說:「剛來時,諮詢室沒有暖氣,冬季零下八九度,尤其當來訪的是家世不好的孩子,工作結束時,我的心情和身體一樣冰冷,內心很重很重,回到家需要花很長時間來調節。」時間一久,她找到了這種「折磨」的抗體,「我看到一個曾向我諮詢過幾次的孩子,他和同學們談笑風生地走在校園裡,臉上很陽光,當初他封閉、孤獨得想要自殺的。」史秋花說,「我從他那裡找到了撫慰自己心靈的最好藥劑。」
  • ...和諧校園 陽光心靈」主題教育活動 全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中國礦大深入推進「和諧校園 陽光心靈」主題教育活動 全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2009-02-13   中國礦業大學以提升大學生健康水平,構建美麗和諧校園為宗旨,以「營造健康愉快精神氛圍、構建有效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為目標,多年來始終堅持深入開展以「和諧校園 陽光心靈」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好效果。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實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爭創計劃的通知
    一、目標任務  通過特色學校爭創計劃,樹立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典型,推動廣大中小學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各項要求,明確學校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義務和責任,規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時間和必要的活動場地,豐富課程內容,建立穩定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形成全體教師關心關愛每一個學生心靈成長的良好氛圍
  • 上海交大舉行後疫情時代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
    王偉明代表學校致辭,他表示,在全國復工復產復學的大背景下,研討後疫情時代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他對各地專家來校研討表示感謝,希望各位專家對交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給予指導。李正雲在致辭中表示,交大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早,在部分領域引領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期待交大心理健康教育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出好做法、好經驗。
  • 靖江市中小學校聘請專業心理醫生擔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副校長
    日前,靖江市舉行青少年「綠色成長計劃」啟動儀式暨中小學校心理健康副校長集中聘任儀式,聘請一批專業心理醫生擔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副校長,組建中小學校心理健康講師團和心理健康輔導專家組。    當天的活動現場,該市18位專業心理醫生接受聘書,成為全市各中小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副校長。
  • 上海交通大學「後疫情時代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在滬召開
    ,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做好「三全」,積極適應時代要求。我們要精準構建課程體系,實現本科生心理課課堂教學全覆蓋。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讓學生正確認識生活、學習和未來工作中的各種壓力,有更強的抗挫折能力。他寄語心理諮詢中心「心靈在這裡入港,理想從此地啟航」。  王偉明在致辭中表示,在全國復工復產復學的大背景下,研討後疫情時代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 家校攜手 共育心靈——宣漢縣普光學校開展家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暨...
    為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提升親子溝通技能,11月26日,宣漢縣普光學校組織開展了家長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暨親子互動活動。活動中,普光學校分管德育副校長牟必軒作了題為"家校攜手、共育心靈"的專題講座,從 "自然生命、價值生命、精神生命、智慧生命"定義出發,分享了積極心理學、青少年心理發展的一般特徵等理論,分享 "如何了解孩子""如何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如何獎勵和懲罰孩子""如何讚揚孩子"等教育心得和方法。
  • 山理工構建「一二三四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中宏網山東11月25日電山東理工大學積極構建「一二三四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不斷加強學生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使學生擁有勇敢心靈,坦然面對困難挫折,正確緩釋放壓力,取得良好成效。創新學校心理健康專職教師聯繫學院一個制度。2018年,學校創新實行專職心理教師聯繫學院制度。
  • 廣西創新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將心理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廣西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說,為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廣西強化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制定出臺了系列文件,評選出27個廣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示範中心」,以點帶面,輻射推動全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時,將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示範項目列入全區振興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工程項目,納入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大局中重點組織開展建設。
  •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印發《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
    二、總體目標  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諮詢服務、預防幹預「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覆蓋面、受益面不斷擴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明顯增強,心理健康素質普遍提升。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預防、識別、幹預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 [吉林] 長春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揭牌
    10月22日,長春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啟動儀式在市第二實驗中學舉行。  市長崔傑為該中心揭牌,市領導鄭文芝、王振華、龍華、張曉華出席啟動儀式,並按下啟動球,開通「長春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網」(www.sunshine2060.com)。
  • 打開你的心靈窗戶 ——白塔區實驗小學舉辦心理健康講座
    為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學生的心理調控能力,近日,白塔區實驗小學邀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徐豔玲和徐夢茹兩位老師來到實小為六年級學生做心理健康講座。》的心理健康講座。,小茹老師為學生們準備了生動形象的圖片,同時從理解學生的角度出發,幫助學生了解如何應對挫折以及怎樣的狀態是心理健康的表現,同時為孩子們例舉了在臨床工作中見到的實際案例,為同學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 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應定期測評一次。
    作為首批家庭心理健康師的一員,家長代表發言說,「七位專家為我們從不同層面上講解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各種問題及其解決方案,讓我們明確了家長與學校、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通過這次系統培訓,讓我深刻地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往往體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家庭教育,就是對根的教育,心靈的教育,只有根壯,心靈好,狀態好,才能『枝粗葉肥』,這恰是『莊稼養根,育人養心』的道理!」  現場,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謝春風主任也提出了自己的期許。
  • 關於心靈教育培訓 心靈海遊明裕導師提出如下建議
    什麼是教育,教是育之本,育是教之綱。教是育的根本,生育是教的綱常。身為美國博恩崔西國際學院培訓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師總教練、心靈海國際教育集團創辦人的遊明裕導師,深知教育培訓的意義重大,尤其是心靈教育的培訓。
  • 深化素質教育 構建和諧校園 新天學校舉辦2020年素質教育開放周活動
    11月23日上午,烏當區新天學校隆重舉行了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主題的素質教育開放周活動開幕式。活動現場,教師蒲青雨以抑揚頓挫的語調,熟練的教學技能以及富有激勵性的課堂用語,為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上了一堂名為《架起心靈的橋梁---學會溝通》的心理健康展示課,讓大家意識到「為愛溝通」是解決一切事情最有效的辦法。   隨後,大家一起參觀了學校圖書室。
  • 心理諮詢中心召開2020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議
    2020年12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學心理諮詢中心舉行了2020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享交流大會,會議主題是「心理健康,護航有我」。學生處副處長康健,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註冊督導師張海燕,心理諮詢中心專兼職諮詢師,以及來自各院系的思政老師共計40餘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心理諮詢中心的薛璟主持。
  •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就在身邊,必須重視起來!
    但是,近年來,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因此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 01 隱形殺手:抑鬱症 難以被察覺,卻對孩子傷害極大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團隊協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青少年進行了心理健康專題調查。
  • 解放受困的靈魂 李百芹心理奇點教育的探索之路
    總有一種教育能打開心靈之鎖,解放受困的成長內力。李百芹所探索的就是這樣一種教育,她把它命名為「心理奇點教育」。一、心靈被鎖天地暗,何處靈犀一點通?感謝現代通訊工具提供的便利,我很快掌握了她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積累的大量素材,並一鼓作氣寫出了長篇人物通訊《開啟心智之門——舒悅(李百芹)和她的心理健康教育》,發表在今年2月份的《當代教育家》上。在這篇文章中,我特別強調了舒悅作為一名致力於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家型的女教師的特殊意義:「坦率地說,在接觸舒悅之前,我並未關注過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