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小學生跳樓」的新聞在網絡上不斷傳播。孩子,生命剛剛開始,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與「跳樓」「自殺」「死亡」這些詞語掛鈎真是讓人觸目驚心。那麼,如何呵護孩子的生命健康、讓他們珍愛生命?尤其是在當前疫情之下,如何保護孩子心理健康呢?
首先要淨化孩子的眼界。孩子就像一塊海綿,具有無窮大的吸力。他們看到的、聽到的都會成為他們自身的一部分,哪怕是無意中聽到的,都會內化為他們自身的一部分,影響著他們思想的形成。前一段時間網上在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童書在宣揚自殺,尤其是一些圖書竟然因為一點點的小事就讓書中的人物「自殺」,而且把自殺描寫得很美好。這應該是嚴格禁止的。藝術形象很容易成為孩子們模仿的對象,而且他們的分辨力有限,只要藝術形象的某一點與他們的思想契合,不論其他是好是壞,他們都會去不加分辨地模仿。至今依然記得小學初中時看過武俠小說之後都「像打了雞血」一樣「精神抖擻」,有一種想找人打一架的衝動。
其次要緩解孩子壓力。隨著對孩子養育方式的精細化,孩子的心靈也變得更加細膩。外界的一些無形中的壓力都會增加孩子心理的緊張。尤其是現在疫情之下,家長對疫情的擔憂和焦慮,不知不覺中就會傳達給孩子,更容易讓孩子「憂國憂民」。至今還依然記得小時候就因為聽信了一些所謂「某種宗教教徒」「世界末日太陽會掉下來」的傳言,有好長一段時間吃不香、睡不踏實,老是盯著太陽擔心它突然掉下來。所以家長既不要過分誇大疫情,更要用藉助科學跟孩子進行解釋疫情。
最好要跟孩子進行心靈陪伴。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產生壓力,但最重要的就是要將這種壓力傳導出去。孩子年齡小,不會釋放壓力。所以家長要多陪伴孩子,尤其是心靈的陪伴,能關注到孩子心靈上細微的變化,並且進行適當的引導。現在很多周圍的家長也都在感慨「孩子長大了,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這些發感慨的家長的孩子實際上有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無時無刻都在成長,有自己的世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家長要多對孩子進行心靈陪伴,了解孩子在想什麼。當然這種了解的目的不是為了幹預或者幹涉孩子,而是為了在關鍵時刻能夠幫助孩子。
呵護孩子生命健康是個大命題,但無論如何也儘可能地多做一些吧,為了孩子,為了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