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1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是有關部門於近日梳理的一組數據:9千餘人次的醫務人員已累計對超過700萬來滬人員進行了醫學檢測,對近2萬重點地區來滬人員進行居家觀察,對9千餘名集中隔離對象開展醫學觀察,完成核酸檢測採樣1萬餘例。
自新冠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全區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的一線,家庭醫生們紛紛當起了「宣傳兵」「守護者」「守門人」角色。
出行不便如何換藥?
「醫生,我們去不了醫院,請儂幫幫吾伲倆個老人……」6月15日,安亭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姚其軍接到一個求助電話,電話那頭是籤約對象秦老伯。原來,秦老伯的老伴右下肢受傷,又到了換藥的時間,可是天下著大雨,加上自己腰椎手術後正處於康復期,這讓老兩口犯了難,於是試著向籤約的家庭醫生求助。
「老伯伯,你別著急,我馬上安排,你們在家等就好了。」姚其軍醫生在安撫老人後,全然不顧雨大,很快與團隊護士夏卉、王暉冒雨趕到了老伯家中,在詳細查看傷口、評估病情後,消毒、清洗、換藥一氣呵成。臨走時還不忘反反覆覆地叮囑老人有關傷口的注意事項,以及相關的康復訓練注意事項。
類似的小事在社區還真是不少,但對於家庭醫生們來說,籤約居民的事就是大事。為了照顧腿腳不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能夠「有藥吃、按時吃」,家庭醫生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擠出時間為有急需的籤約居民提供志願幫助,貼心暖意的服務使患者與家庭醫生之間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
醫療廢物怎麼扔?
隨著垃圾分類的不斷細化,醫療廢棄物的處置,也逐漸引起了居民的重視。
「在家自測血糖產生的垃圾怎麼扔?可以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嗎?是否有安全隱患?」針對群眾的疑問,馬陸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合居民需求,開展居民居家自助健康檢測醫療廢物周期性回收項目——由家庭醫生團隊向籤約病人發放醫療廢物回收盒,並逐一做好登記,使用一段時間後,定期上門進行回收、保存、統一處理,做到醫療廢物專項回收。
小小回收盒,解決了居民日常醫廢垃圾處理煩惱,方便又衛生,一經推出便受到居民的歡迎與好評。
體檢報告怎麼看?
老年人健康體檢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嘉定區政府實事項目之一。今年,在常規體格檢查及肝功能、腎功能、B超、心電圖等輔助檢查的基礎上,新增了三項血液標本的檢測指標。
面對一項項專業的描述、一組組數據,尤其是體檢報告中一個個上上下下的箭頭,居民們表示「看不懂」。各街鎮高度重視體檢後續服務,家庭醫生通過進社區等多種途徑,對老人的健康狀況進行綜合分析,開展全方位健康指導。對體檢異常的老年人在做好複查的基礎上,提供有效的就醫指導服務,並做好跟蹤、隨訪工作。
「還好發現得早,真是多虧了這次體檢!」家住南翔東社區的程老伯,平日裡身體一直很好,也很少去醫院,更別說是體檢了。這次體檢,心電圖檢查顯示竇性心動過緩。已與籤約家庭醫生王睿建立起良好關係的他,聽從了王醫生讓他去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的建議,被明確診斷為竇性心動過緩伴不齊,並接受了早期治療。
確診後,他與王睿的聯繫更多了,以往他一有不適就打電話給王睿,現在王睿經常打電話給他了解治療情況,「到了年紀,還真是要聽聽家庭醫生的話做體檢,有病及時發現。籤約家庭醫生服務後,就像有了健康管家……」每每說起這次體檢,以及治療的過程,老伯總有著說不完的話。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為了服務好籤約對象,家庭醫生們對於「診斷明確、病情穩定、需要長期服用治療性藥物」的門診慢性病患者,給予最多一次性可開具三個月用量的藥品的便利,並提供電話諮詢、上門服務和代配藥服務,實實在在地解決了老人出門,配藥的不便。此外,運用網際網路+技術,依託健康雲APP、微信等平臺,居民還可以享受健康諮詢、在線掛號就診、藥品快遞到家等多項服務。
撰稿:嘉定區衛健委
原標題:《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如何做好籤約對象的「健康顧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