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一名老年胸壁巨大腫瘤切除後患者順利康復,痊癒出院。這名患者成功手術、順利出院的背後,是醫院胸外科、整形外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手術室、放射科、病理科7個科室、10名醫生聯手,手術治療13個小時的結果。
醫患合影,中間黑衣男子為患者
8月12日,記者分別採訪了患者、為患者手術的部分醫生,還原出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手術過程和醫患之間的愛心故事。
驚訝 診室裡來了一個巨大腫瘤患者
「大夫,求求你,幫幫我!」
今年6月,一名70歲男子走進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診室。仔細一看,接診醫生李文雅副教授也嚇了一跳。
老人右前胸壁長了一個巨大腫瘤,這個腫瘤有小孩頭顱大小。
患者胸壁腫瘤從18年前的核桃大小逐漸生長至小孩頭顱大小,近幾年生長格外迅速,穿上衣服胸部鼓起一個大包,因生活不便才想起到醫院就診,不承想遭到多家醫院婉拒,無奈之下來到醫大一院就診。
患者 腫瘤最初核桃大小,後來頭顱大小
患者李先生,今年70歲,是瀋陽市遼中區人。
李先生在出院當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說:「18年前我發現胸壁有一個腫物,最初發現時有核桃大小,我中年喪妻,獨自撫養3個子女,最初年輕時家裡困難覺得沒有危及生命可以緩緩,後來它越長越大,近2—3年生長迅速。因為胸前這個大包,平時洗臉、彎腰都覺得難受,現在腫瘤已經有2歲嬰兒頭顱大小。」
談到這次來醫院就診的原因,李先生說:「我都不敢出門了,無論到哪都被譏笑,這個腫瘤已經成為我的心病。現在子女都已經成家,經濟上可以負擔醫療費用了。可是我想治療時,卻遭到多家醫院婉拒,無奈來到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手術很成功,我覺得這個手術不僅治療了我的身體疾病,也治療了我的心病,讓我覺得自己是個正常人了。這次生病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有病趁輕治,不能為了省錢耽誤了病情。」
應對 多學科制定最優的切除、重建和康複方案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許順教授非常重視這一特殊病例,分析了腫瘤切除及重建的複雜性及術中、術後可能遇到的諸多問題,首先與整形外科主任郭澍教授團隊進行多次術前科間會診。
為了明確腫瘤性質,許順團隊先為患者進行了取材活檢,證實患者胸壁腫瘤為惡性的軟骨肉瘤。腫瘤完整切除,胸壁必然留下巨大的骨性、肌肉、皮膚缺損。該切多大範圍?如何修復骨性缺損和軟組織缺損?術後能否出現反常呼吸和危重併發症?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
記者了解到,針對一系列可能出現的問題,醫院多學科集結、討論、行動,制定最優的切除、重建和康複方案。資產管理部進行胸壁腫瘤3D列印,為手術進行精準「制導」;胸外科為患者制定詳細的腫瘤切除及膈肌、肋骨重建方案;整形外科對潛在可用皮瓣的大小及血運進行了精確的術前檢查,提出優先採用股側游離皮瓣,背闊肌轉移皮瓣備用的階梯治療方案;麻醉科術前查看患者,認真問詢病史,對可能遇到的麻醉意外及風險做了充分準備和預案;重症醫學科負責術後近期呼吸功能恢復及併發症處置。
驚險 13個小時手術步步驚心
7月10日,在麻醉科醫生的「護航」下,胸壁巨大腫瘤切除、重建手術順利實施。
記者了解到,這個手術難度非常大。首先,切除惡性腫瘤將導致胸壁肋骨部分缺損、胸骨部分缺損、膈肌部分缺損、胸壁附著的肌肉及皮膚將出現大面積缺損。其次缺損的骨性胸壁用金屬網,肌肉和皮膚需要皮瓣兒來和其他組織修補和填充,巨大的刀口難以生長會造成感染,導致手術失敗。最後,患者術後極易出現一定程度的胸壁反常呼吸,脫離呼吸機困難。
幸運的是,在胸外科、整形外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等7個科室醫生的共同努力下,這幾個困難都成功克服。
手術整整進行了13個小時!腫瘤重達2.6公斤,長16釐米、寬19釐米、高12釐米。當許順教授將完整切除的巨大腫瘤示之家屬時,為患者奔走多日的女兒喜極而泣。
提醒 腫瘤需早診早治
許順、李文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腫瘤都提倡早診早治,肺癌如此,胸壁腫瘤也如此,早診早治效果好,創傷小。以該患者為例,如18年前手術,可能局麻就可以完成,術後3—5天內就能順利出院。而現在手術無論難度還是術中、術後風險均與當年有天壤之別!」
他們說,有些良性腫瘤並不出現惡變,而一小部分良性腫瘤可變成惡性。病變類型多樣,惡變機率不等。但如果腫物突然增大,或者出現明顯的症狀,影響到關鍵生命指標或給工作、生活帶來明顯不便,應及時就醫。
指尖瀋陽、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吳強
圖片由胸外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