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肺部腫瘤患者 接受手術機器人切除手術 醫生室內看「大片」

2020-12-03 都市現場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黑龍江新聞

轉載請註明全部來源

3D大片想必大家都看過,在手術室裡看3D大片,您見識過嗎?

近日,國內某腫瘤醫院胸外科,迎來一個開機大吉,醫護人員面對鏡頭齊聲喊到:「一 二 三,開機大吉」。

開機大吉?誒,這是要拍一部反映醫院生活的電影嗎?紅綢子蓋著的這個是攝影機嘛?其實啊,這個長著四個臂膀的鋼鐵俠,是某腫瘤醫院剛剛引進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是一臺醫生不用再親自操作手術器械,靠電子數據就能指揮機械臂手術的高科技產品。

據該腫瘤醫院胸外科肺部病房的主任介紹,這臺手術機器人,能夠做非常精準切除手術,即使再小的腫瘤,它也都能發現到。從技術層面上來說手術機器人要求更加高,已經有三四批專家接受了手術機器人培訓,都已經都拿到了證書,可以操作這臺手術機器人。

一名33歲的肺部腫瘤患者,成為了接受這臺機器人手術切除腫瘤的第一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已經更新到第四代,機械臂頂端設置了3D攝像頭,在患者體內可以呈現真實的立體結構,醫生在操作臺如同看3D電影。手術視野可以放大15倍,機械手能夠540度靈活運轉,克服了人工操作器械的各種缺點。

據該腫瘤醫院的院長說,這臺手術機器人是目前國內配套最全的,最頂級的一臺機器人,像婦科腫瘤、腹部腫瘤和胸部腫瘤等等都可能大大提升了手術技術。

相關焦點

  • 機器人「醫生」做手術 順利切除肺部腫瘤
    機器人「醫生」做手術 順利切除肺部腫瘤在醫療手術中,外科醫生主刀是常見的場景,但在廈門一家醫院開展的手術中,執行手術的卻是機器人。6月12日,閩西南首例機器人手術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完成,外科醫生在操作臺上觀察畫面進行操控,機器人來執行手術,順利切除了患者的肺癌腫塊,患者出血量不到5毫升。據介紹,除了眼部、顱腦和體表手術以外,機器人可廣泛應用於胸外科、心外科、泌尿外科、胃腸外科、婦產科、肝膽胰血管外科等科室。
  • 肺部腫瘤切除手術後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核心提示:肺部腫瘤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這種疾病一旦發生就需要積極進行治療,手術治療是治療肺部腫瘤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手術之後患者的身體恢復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一定要特別注意患者的飲食調理才能夠保證肺部腫瘤的儘快好轉,下面就介紹一下肺部腫瘤切除手術後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 不到24小時就出院 湘雅醫院首創機器人手術搭配日間手術切除肺腫瘤
    手術現場。紅網時刻12月12日訊(通訊員 劉微)12月12日上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分別接受了肺腫瘤和縱膈腫瘤切除手術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而兩位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還不到24小時。如此神奇的一幕令人不可思議,卻有賴於該院胸外科團隊將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與日間手術的優勢相結合,產生了1+1>2的效果。據悉,其中一臺肺腫瘤手術還是全球首例胸外科機器人輔助肺腫瘤切除日間手術。56歲的黃先生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左下肺背段長有腫塊,為求進一步治療來到湘雅醫院就診。
  • 手術方案可以用人工智慧全程設計了,那科幻大片中的全機器人手術離...
    幾年前,在美國科幻大片《普羅米修斯》裡,全自動手術機器人給女主做手術這一情節讓不少觀眾印象深刻,拋開外星生物不談,人工智慧何時可以參與手術過程?無論歐美、日本還是中國,政府和企業都在不同層面上積極推動精準醫療的落地,家喻戶曉的國產品牌海信其實已深耕多年。
  • 胸腺腫瘤微創切除手術的基本原則與質量控制
    人工 CO2 氣胸的壓力一般設置在 6~10 cm H2O,可根據術中患者血壓監測調整壓力設置。質量控制建議:外科醫生應熟練掌握各種手術徑路,根據患者和腫瘤病灶的特點選擇最為恰當的入路,並詳細記錄手術切口的數量、位置及大小、手術體位的擺放以及手術中縱隔區域的暴露方法。
  • 37歲男子不痛不癢長蛋大腎臟腫瘤,第四代手術機器人抽絲剝繭「割」瘤
    「腰不脹不痛,也沒有尿頻、尿急和血尿,怎麼就長了這麼大的腫瘤?」在湖南省人民醫院泌尿一科接受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切除鵪鶉蛋大小的腎臟腫瘤後,長沙男子楊先生感慨不已。徵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後,泌尿一科李遠偉主任、盧強博士團隊於2020年11月27日為其施行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輔助後腹腔鏡下右腎單位保留腫瘤切除術。術中,醫生手臂、手腕和手指的動作通過傳感器同步「翻譯」給機器手腕操作,機器層層剝離肌肉、筋膜,避開重要血管,達到完整切除腎腫瘤同時保留右腎的目標,術中出血極少。
  • 口腔癌患者切除面部腫瘤 手術19小時完成「換臉術」
    口腔癌患者切除面部腫瘤,1根血管要縫8至10針,用的線比頭髮絲還細—— 手術19小時完成「換臉術」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王潔 高興 「換臉術」從科幻變為現實。 「患者入院以來,我們看到腫瘤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生長。」湘雅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閔安傑副教授介紹,張先生臉部皮膚由完整到破潰,腫瘤從口腔內部穿過肌肉長到外面,長到嘴唇,導致嘴巴都合不攏。 「如果不及時切除,患者不僅無法進食,腫瘤通過淋巴結轉移,可能會侵犯到眼球、顱內,隨時奪走他的生命。」
  • 肺部長出14公分腫瘤!濱州這位1歲孩子的手術成功了
    曲修水為孩子做檢查大眾網·海報新聞濱州5月13日訊(記者 紀學敏)2020年5月13日,濱城區的一家三口為濱州市人民醫院小兒外科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感謝醫院為他們的孩子成功實施了手術。眼前這個一歲多的男孩就是當時的患者,現在的他活蹦亂跳,記者絲毫看不出他剛生過一場大病。然而早在三個月前,他肺部有一個直徑14公分的腫瘤,隨時有生命危險。術前影像,標紅區域為腫瘤據孩子父親介紹,去年臘月二十九,孩子因為低燒來到濱州市人民醫院,CT檢查後發現肺部有一個大腫瘤。
  • 頭顱大小腫瘤切除手術!歷時13個小時,7個科室、10名醫生參與...
    近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一名老年胸壁巨大腫瘤切除後患者順利康復,痊癒出院。這名患者成功手術、順利出院的背後,是醫院胸外科、整形外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手術室、放射科、病理科7個科室、10名醫生聯手,手術治療13個小時的結果。
  • 癌症晚期手術,是救人還是害人?醫生坦言:6種情況不宜手術
    醫生,他不是腫瘤嗎?怎麼就不能手術切除了?不能手術切除,是不是說患者就沒有辦法治療,只能等死了?這是很多癌症患者和家屬內心的疑問,因為在我們看來,癌症無非就是腫瘤,只要切除後就能一勞永逸,而當聽到無法進行手術時,大家自然而然的會將其和死亡聯想在一起!實際上,從科學角度來看,並不是所有癌症都需要手術切除,而且手術治療也不是適合每一位癌症患者。
  • 機器人輔助食管癌根治手術的應用|達文西機器人|食管癌|機器人|...
    方法 納入 2016 年 2 月至 2017 年 12 月 148 例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胸外科行機器人輔助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二野淋巴結清掃的食管癌患者,其中男 126 例、女 22 例,年齡(62.0±8.0)歲。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和圍手術期指標,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術後短期治療效果。
  • 25歲小夥開顱切除腫瘤,手術中突然醒來,還唱了首歌…
    近日,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樓林團隊實施了一例術中喚醒手術,術中患者應「邀」醒來唱歌朗誦詩使手術順利進行,不僅完整切除了顱內的腫瘤,且很好保護了其語言功能,患者近日將出院。樓林仔細查看核磁共振片子後,考慮手術切除後應效果良好,棘手的是腫瘤長在小陸大腦語言中樞區域,手術後極有可能影響小陸的講話功能,而喜歡詩詞朗誦及唱歌的特長則一去不復返了,且對其美好一生也會產生重大影響,比如工作、婚姻等。樓林團隊通過對小陸病情的詳細評估以及與其本人的溝通,決定施行術中喚醒、聯合術中電生理功能監測的技術精準切除腫瘤病變。
  • 世界最先進手術機器人寫祝福,來了解下?
    該院婦瘤一科主任唐潔介紹,「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擁有四個機械臂,每個機械臂擁有7個靈活的「關節」,而且手術醫生的左、右手均可靈活操作,改善了以往手術醫生一般慣用右手操作而左手相對不足的缺點。   「我們醫院是腫瘤醫院,很多患者需要手術切除腫瘤,機器人手術會讓他們減輕更多不適。」
  • 手術機器人、4K腹腔鏡……盤點這些活躍在浙江多家醫院手術室裡的...
    患者為一名5歲女孩和一名2歲男孩,前者手術全程4個小時,出血不到5毫升;後者全程1個半小時,出血不到2毫升。手術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是近年來微創外科發展主流趨勢之一,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是目前全球領先、應用廣泛的內窺鏡手術控制系統,外科主刀醫生可以在遠離手術臺的操控臺上,通過觀察立體的腔鏡手術畫面操控機械臂,為患者實施精準手術。
  • 微創小切口切除肺部巨大腫瘤
    經檢查,胸部CT顯示:右中肺佔位性病變,最大層面達45×56㎜,考慮惡性的可能較大,必須儘快手術切除。考慮到傳統的開胸手術需要切開20釐米甚至更長的切口,撐開肋骨露出手術部位才能將腫瘤切除,手術創傷大,術後恢復時間長。邱女士經過慎重考慮,選擇了該院已成熟開展的全胸腔鏡微創手術,該手術方式具備創傷小、出血少、術後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勢。
  • 達文西機器人提升外科手術精確度
    昨日,「達文西微創手術研討會」在北京和睦家醫院召開,會上,世界臨床機器人外科協會(CRSA)創始主席、著名專家Pier C.Giulianotti朱聯安教授,針對全球機器人微創手術前沿理念、技術及術式,當場為一名45歲的女性胰腺癌患者,使用達文西微創手術機器人,完成了一臺複雜的胰頭腫瘤切除手術。
  • 20釐米肺部腫瘤成功切除 肺部完好無損
    人民網上海11月1日電 (王有佳 李靜)近日,一名46歲男性患者因咳嗽、胸痛一周餘前往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就醫。經CT檢查,發現患者右側胸腔有一20多釐米的巨大腫瘤,活檢確認為低度惡性的孤立性纖維性腫瘤。受此巨大腫瘤壓迫,患者右上中肺支氣管已近完全阻塞,咳嗽胸痛因此引發。對於此種罕見腫瘤,除了手術無其他有效治療方法。
  • 肺部毛玻璃體是怎麼回事?要做手術治療嗎?
    肺部毛玻璃體是怎麼回事?肺部毛玻璃體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肺部疾病,在檢查的過程中會發現患者的肺部有模糊現象,它主要是指肺部局部有模糊的現象,表現為密度輕度增高的雲霧狀影,它的樣子像一層磨砂玻璃,所以被稱為玻璃體。
  • 全球罕見的「鏡面人」患者 手術需要「反著做」
    7月8日,記者從南大一附院獲悉,全球罕見的「鏡面人」患者,在南大一附院胸外科專家的精心治療下,腫瘤所在肺葉被完整切除,並行徹底的淋巴結清掃。據文獻報導(2017年),全內臟反位合併肺腫瘤全球範圍僅25例,左肺16例(64%),右肺9例(36%)。25例病人中只有16例接受了手術治療,12例(75%)左肺,4例(25%)右肺。在這16例手術中,75%採用了傳統的開胸手術,只有25%為胸腔鏡治療。 那麼問題來了,手術應該怎麼做?
  • 胸壁腫瘤切除及胸壁重建手術中國專家共識(2018 版)
    雖然每個年齡段都可診斷出原發性胸壁腫瘤,但某些惡性病變更容易出現在兩極的年齡段中,例如 Ewing 肉瘤和橫紋肌肉瘤在兒童和青年人中高發[5],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在 20 歲左右的年輕人中高發,軟骨肉瘤、淋巴瘤和單發的漿細胞瘤在中老年人中更常見[2]。根據發病部位亦可將胸壁腫瘤分為胸骨腫瘤、肋骨腫瘤以及鎖骨、肩胛骨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