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輔助食管癌根治手術的應用|達文西機器人|食管癌|機器人|...

2020-11-28 健康界

張含露,陳龍奇,耿英才,鄭羽,王子豪,王福強,林一丹,胡楊,袁勇,王文憑,王允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胸外科(成都  610041)

通信作者:王允,Email:yunwwang@yeah.net

關鍵詞:食管癌;達文西外科系統;機器人手術

引用本文:張含露, 陳龍奇, 耿英才, 鄭羽, 王子豪, 王福強, 林一丹, 胡楊, 袁勇, 王文憑, 王允. 機器人輔助食管癌根治手術的應用.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19, 26(3): 206-210. doi: 10.7507/1007-4848.201806048

點擊查看本文圖表

摘要

目的 總結機器人輔助食管癌根治手術的初步應用經驗及分析短期治療效果。

方法 納入 2016 年 2 月至 2017 年 12 月 148 例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胸外科行機器人輔助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二野淋巴結清掃的食管癌患者,其中男 126 例、女 22 例,年齡(62.0±8.0)歲。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和圍手術期指標,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術後短期治療效果。

結果 McKeown 食管癌切除手術 106 例,Ivor-Lewis 食管癌切除手術 42 例,所有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336.0±76.0)min,術中平均出血量(130.0±89.0)ml,平均淋巴結清掃(21.0±8.0)個,術後平均住院時間(12.0±7.2)d,術後併發症包括吻合口瘻 8 例(5.4%),聲音嘶啞 23 例(15.5%),食管氣管瘻 1 例(0.7%),肺部感染 13 例(8.7%),乳糜胸 4 例(2.7%)和傷口感染 2 例(1.4%),無術中大出血病例及死亡病例。

結論 機器人輔助 McKeown 和 Ivor-Lewis 食管癌根治手術均安全可行,短期治療效果良好。

食管癌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 5 位,病死率居第 4 位[1],手術切除是早期和局部進展期食管癌最有效的治療手段[2]。但食管癌切除手術時間長、難度大,減小創傷、降低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術後生活質量和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是食管外科領域的一個重要議題。微創手術是當今外科的發展趨勢,胸腔鏡手術技術已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被證實是食管癌安全可行的治療方式[3]。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在理論上優於傳統胸腔鏡,擁有高清的三維視野、手腕樣靈活的手術器械,器械臂固定鏡頭保證圖像的穩定,因此,外科醫生可以對有限的手術區域實施精細的解剖,理論上可以獲得更好的術中淋巴結清掃和器官保護[4]。

醫用機器人已在前列腺手術中被廣泛應用且大有取代傳統微創手術和開放手術的趨勢[5],在食管外科領域,雖然已有文獻報導機器人輔助食管癌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6-7],相對於傳統腔鏡,既往研究提示圍手術期的效果類似[8],遠期治療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9]。本研究將分析我院胸外科 148 例機器人輔助下 McKeown 和 Ivor-Lewis 食管癌根治手術的圍手術期治療效果及應用經驗。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胸外科自 2016 年 2 月至 2017 年 12 月 148 例接受達文西機器人(Intuitive Surgical,Inc.,USA)輔助下食管癌根治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男 126 例、女 22 例,平均年齡(62.0±8.0)歲。所有患者術前均經胃鏡檢查並行病理檢查證實為食管癌。患者的納入標準同傳統開胸手術,所有患者一般情況良好,心功能、肝腎功能及肺功能等可以耐受手術。術前常規行胸部及上腹部增強 CT、食管造影進行評估。其中,部分患者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評估氣管有無受累,以及 PET/CT 檢查用於評估區域淋巴結及其他器官有無轉移。該手術作為外科新技術獲得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所有操作均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並籤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在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行經右胸-左頸-上腹三切口(McKeown)食管癌根治手術。但在學習曲線完成後,對於腫瘤上緣位於肺下葉靜脈平面以下的食管癌患者,我們採用經上腹-右胸兩切口(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手術,其中 106 例患者行 McKeown 食管癌根治術,42 例患者行 Ivor-Lewis 食管癌根治術。胸部手術階段,達文西機器人從頭背側進入,中心柱與身體縱軸成角約 145 度,腹部手術階段,達文西機器人從頭側進入,中心柱與身體縱軸平行。在手術切口設計時,需保證 trocar 之間的距離維持在 8 cm 以上,儘量避免器械臂之間的相互幹擾。

1.2.1   達文西機器人輔助 McKeown 食管癌根治術

靜脈和吸入複合全身麻醉,單腔氣管插管,雙肺通氣[10]。胸部階段:取左側側俯臥位,該體位具有側臥位和俯臥位的雙重優點[11],由於重力作用,肺自然下垂,能很好地顯露食管,食管不在術野的最低位,避免術中滲血影響術野。此外,如果術中發生大出血等情況,方便中轉開胸。置入 5 個穿刺鞘,鏡孔位於肩胛骨前緣第 6 肋間隙,1 號臂位於腋中線第 5 肋間隙,2 號臂位於肩胛下角線前緣第 9 肋間隙,3 號臂位於肩胛骨前緣第 3 肋間隙,助手孔位於腋後線第 7 肋間隙(圖 1),CO2 人工氣胸壓力設置為 8 mm Hg。從胸廓入口處向食管裂孔方向游離食管及胸部區域淋巴結清掃,選擇性結紮胸導管,常規離斷奇靜脈弓和行雙側喉返神經旁淋巴結清掃,胸部手術結束檢查無明顯出血後,放置後縱隔引流管於食管床,同時放置 1 根 28F 胸腔引流管,囑麻醉師吸痰膨肺後逐層關閉胸部手術切口。

腹部階段[12]:腹部手術前,沿胸鎖乳突肌內側緣做一約 5 cm 左右的切口,鈍性游離頸段食管,並於頸部離斷食管。患者取仰臥伴頭高腳低位,使用 5 孔進行胃的游離以及區域淋巴結清掃,肚臍下置入鏡孔,向左右各一手掌距離、臍上 2 cm 水平置入 1 號和 2 號器械臂,再向左右分別一手掌距離、肋緣下 2 cm 分別置入 3 號器械臂和助手孔(圖 2)。建立 CO2 人工氣腹,壓力為 12~15 mm Hg,首先觀察腹腔有無粘連及腫瘤有無播散及種植轉移,然後切斷肝胃韌帶、胃結腸韌帶、脾胃韌帶及胃膈韌帶,注意保護胃網膜右血管弓,離斷胃左動靜脈,同時清掃腹腔區域淋巴結,經腹部前正中約 5 cm 的小切口輔助管狀胃成形,檢查無明顯出血後,逐層關閉腹部切口,腹腔不留置引流管。

頸部階段:管狀胃在牽引帶的引導下沿後縱隔食管床上提至頸部,在三葉鉗輔助下行胃食管分層手工端側吻合[13],將管狀胃懸吊於頸部後,逐層關閉頸部切口。

1.2.2   達文西機器人輔助 Ivor-Lewis 食管癌根治術

患者靜脈吸入複合全身麻醉,雙腔氣管插管。患者取仰臥頭高腳低位,先經腹部使用 5 孔行胃的游離以及腹部區域淋巴結清掃,trocar 的位置和手術過程與 McKeown 食管癌根治術的腹部階段基本一致。不做腹部小切口,從助手操作孔置入線形切割閉合器(ENDOPATH® ETS 60 articulating linear cutters,Ethicon Endo-Surgery),從幽門上方開始直至胃食管交界部,在腹腔內製作管狀胃,注意不要將小彎側標本完全離斷,以便將小彎側標本上提至胸腔從胸部切口取出,最後行管胃切緣的間斷縫合加固,檢查無明顯出血後,逐層關閉腹部切口,不留置腹腔引流。

胸部階段,患者取左側側俯臥位,單肺通氣,穿刺鞘位置同 McKeown 手術。從奇靜脈平面向食管裂孔方向游離食管及胸部區域淋巴結清掃,常規離斷奇靜脈和行雙側喉返神經旁淋巴結清掃,選擇性結紮胸導管,然後在預計吻合平面下方約 2 cm 左右縱行切開食管,暴露出管腔,置入吻合器砥釘座,離斷食管,手工荷包縫合食管上斷端,打結固定砥釘座。將管胃和小彎側標本從食管裂孔上提至胸腔,使用超聲刀離斷管胃和標本部分。然後於肩胛下角線後緣第 10 肋間做一 3 cm 左右的輔助切口,用於取出標本和置入 25 mm 圓形吻合器(CDH stapler,Ethicon Endo-Surgery,USA),行胃食管端側器械吻合,直線切割閉合器關閉管胃上斷端。檢查無明顯出血後,衝洗胸腔,放置 1 根後縱隔引流管於食管床,同時放置 1 根 28F 胸腔引流管,囑麻醉師吸痰膨肺後逐層關閉手術切口。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使用 SPSS20.0(SPSS Inc.,Chicago,IL,USA)統計學軟體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使用頻數(%)表示。

2   結果

患者的一般資料見表 1。所有患者均未行術前新輔助治療。McKeown 手術 106 例,Ivor-Lewis 手術 42 例。行 McKeown 手術的患者中,1 例因胸腔重度粘連而中轉開胸,1 例因腹腔幹周圍淋巴結廣泛融合腫大而中轉開腹。行 Ivor-Lewis 手術的患者中,1 例因胃大部分受累,行全胃切除及食管空腸吻合。餘下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胸部及腹部階段均在機器人輔助下完成。無術中大出血及圍手術期死亡病例。食管上段癌 29 例(19.6%),食管中段癌 68 例(45.9%),食管下段癌 51 例(34.5%)。圍手術期指標見表 2。平均出血量(130.0±89.0)ml,平均手術時間(336.0±76.0)min,平均淋巴結清掃數目為(21.0±8.0)枚,ICU 住院時間(1.3±0.8)d,術後平均住院時間(12.0±7.2)d,術後併發症包括吻合口瘻 8 例(5.4%),聲音嘶啞 23 例(15.5%),食管氣管瘻 1 例(0.7%),肺部感染 13 例(8.7%),乳糜胸 4 例(2.7%)和傷口感染 2 例(1.4%)。

3   討論

開胸食管癌切除手術創傷大,術後併發症發生率及死亡率高,微創食管癌切除手術能夠有效地減小手術創傷,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圍術期併發症的發生率[14-15]。McKeown 食管癌切除手術和 Ivor-Lewis 食管癌切除手術是兩種最常見的微創手術方式,兩種術式各有優劣,其中,McKeown 術式適合於胸上、中、下各段食管癌患者,頸部吻合可以保證足夠的腫瘤近端切緣,吻合口瘻繼發心肺併發症發生率及死亡率較低,該術式在機器人食管癌切除手術中的應用較為廣泛。Ivor-Lewis 手術的吻合口張力更低、吻合部位離胃網膜右血管弓更近、喉返神經損傷的發生率更低,且對於食管下段或胃食管交界部腫瘤的患者,該術式可以保證腫瘤遠端足夠長的切緣,但是在腔鏡下行胃食管吻合難度大,很多主刀醫師擔心吻合口的安全性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術式的廣泛開展,報導相對較少。

在食管外科領域,機器人最早應用於胃食管反流病中[16]。2002 年 Melvin 等[17]報導了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輔助下食管癌切除手術。醫用機器人由於 3D 高清手術視野、7 個活動自由度的手術器械、震顫過濾以及良好的人體工程學體驗,使得手術操作的穩定性和精確性更高,而在食管癌微創手術的應用中,有助於在狹小的後縱隔和腹膜後間隙進行食管和胃的游離以及喉返神經旁淋巴結的清掃[8],理論上有助於降低手術過程中醫源性創傷的風險,減少術後聲帶麻痺、乳糜胸和氣管膜部損傷等併發症的發生。

在機器人手術的早期階段,本醫療組所有的食管癌患者均接受 McKeown 術式。由於靈活的器械臂可使得吻合器砥釘座的安置、荷包縫合以及打結等操作相對簡單,隨著主刀醫師和助手的學習曲線完成後,對於食管下段癌的患者,我們逐漸採用機器人輔助下 Ivor-Lewis 食管癌根治手術。而對於食管中段及上段的腫瘤患者,我們採用機器人輔助下 McKeown 食管癌根治手術。

安全性和根治性是開展機器人食管癌根治手術首先考慮的兩大原則性問題。本研究結果中的圍手術期指標不劣於既往文獻報導[18-19],且患者的納入標準同傳統開胸手術,包含了富有挑戰性的Ⅲ期食管癌患者,更加證實了機器人輔助 McKeown 和 Ivor-Lewis 食管癌根治手術是安全可行的。在腫瘤學近期治療效果上也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本研究中的淋巴結平均清掃數目為(21.0±8.0)個,與既往文獻報導類似[20],但遠期治療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此外,我們的前期研究提示達文西機器人輔助 McKeown 手術較傳統胸腹腔鏡手術的術後短期疼痛更輕。患者術後第 1、3、5、6 和 7 d 達文西機器人組的患者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分明顯低於傳統腔鏡組。可能是因為在達文西手術過程中肋間神經受到的鈍性擠壓傷更小[21]。

達文西機器人將先進的機器人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微創外科技術相結合,使微創手術中的縫合和打結等操作較傳統腔鏡更為容易。可轉腕手術器械和三維 10 倍放大的視野,使得清掃雙側喉返神經旁淋巴結或食管旁淋巴結時,誤傷神經、氣管、胸導管的機率降低,同時淋巴結清掃的徹底性最大程度提高,這些都是該技術應用於食管外科的潛在的優勢。此研究仍有一定的不足之處:(1)觸覺反饋喪失,外科醫師只能利用視覺決定器械的力量,在分離血管等精細組織時,容易損傷;(2)裝配機器人較為耗時,手術時間較長;(3)昂貴的裝備、器械的消耗和維護費用使得手術價格昂貴,且我國現暫未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大多數患者不能承受高昂的費用,限制了機器人手術的廣泛開展;(4)主刀醫師遠離手術臺進行操作,不利於處理術中大出血等緊急情況。

我們的經驗表明機器人輔助 McKeown 和 Ivor-Lewis 食管癌根治術是安全可行的,短期治療效果良好,但本研究為單中心的回顧性研究,且缺乏對照和遠期治療效果的隨訪,需要大樣本的多中心研究驗證。

相關焦點

  • 機器人微創 Ivor Lewis 食管癌根治術的應用
    近年來,腔鏡微創食管癌根治術在臨床逐漸得到應用。相對於傳統開放手術,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在降低手術創傷,減少術後疼痛及併發症,縮短住院時間等方面具有優勢[4]。達文西機器人系統作為新一代的微創手術系統,具有 10~15 倍放大的三維立體術野、7 個自由活動度的仿真手腕以及可提高手術精確度的震顫過濾系統。2003 年機器人首次被用於食管癌的手術治療[7]。目前國內外仍僅有少量的機器人輔助食管癌根治術的報導[8-9]。我科自 2015 年 5 月開展機器人輔助 Ivor Lewis 術,現總結手術方法及療效。
  •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的介紹
    床旁機械臂系統:是手術機器人的操作部件,其主要功能是為器械臂和攝像臂提供支撐。助手醫生在床旁機械臂系統邊上工作,負責更換器械和內窺鏡,協助主刀醫生完成手術。 立體成像系統:成像系統內裝有外科手術機器人的核心處理器以及圖像處理設備,在手術過程中位於無菌區外,可由巡迴護士操作,並可放置各類輔助手術設備。
  • 人工智慧時代機器人外科診療進展及展望|達文西機器人|人工智慧|...
    AI 病理識別模型已經在乳腺癌與胃癌領域大放異彩[11],相信不久的將來就能有輔助診斷肺癌、食管癌或胸腺瘤的 AI 出現。上述 AI 的技術應用更偏向於輔助診斷,但對於胸外科醫生來說,手術是核心,且常使用例如達文西機器人這類全球頂尖外科機器人技術來完成胸外科手術。
  • 省醫「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很神奇
    2020年5月26日,貴州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羅光恆完成了該院「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的100例手術,這在貴州省開展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的醫院中,貴州省人民醫院是突破100例的第一家。5月28日,貴州省人民醫院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完成100例學術報告會在該院舉行,並在現場,定下今年突破300例的目標。據羅光恆介紹,「達文西」有三維高清視野,通過三維高解析度立體腔鏡,可將手術區放大為10-15倍的裸眼3D視野,為我們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清晰術野和更加真實的深度感知。
  • 機器人「醫生」做手術 順利切除肺部腫瘤
    6月12日,閩西南首例機器人手術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完成,外科醫生在操作臺上觀察畫面進行操控,機器人來執行手術,順利切除了患者的肺癌腫塊,患者出血量不到5毫升。據介紹,除了眼部、顱腦和體表手術以外,機器人可廣泛應用於胸外科、心外科、泌尿外科、胃腸外科、婦產科、肝膽胰血管外科等科室。
  • 達文西機器人與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鑑於胸腔鏡的缺陷,達文西機器人輔助外科手術系統應運而生,於 2000 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應用於臨床[1]。近年來,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已快速地引入國內,廣泛應用於胸外科的各種術式,包括肺癌根治術、食管癌根治術以及縱隔腫瘤切除術等[2-4]。而且,因其卓越的三維視野和及其靈巧的操作[5],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正在不斷挑戰胸腔鏡微創手術的傳統地位。
  • FDA稱「超敏」機器人性能優於達文西機器人
    FDA評價「超敏Senhance微創手術機器人系統比達文西機器人系統,同等精準和性能更優」。終於有人站出來挑戰達文西機器人霸主地位了。達文西機器人製造商直覺外科公司是華爾街一奇葩,歷經20多年股票從來只漲不跌。
  • 被稱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終結者」的Senhance獲得CE認證
    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微創手術正在逐漸替代傳統的開放手術。據悉,2016年達文西機器人在國內的手術量已經超過了1.5萬臺,由於手術機器人創傷小、失血少、不易感染、恢復快也逐漸被患者接受。如果這些微創手術系統再整合上更好的視覺系統,同時提升精度和人體工程學性能,這些系統有望取代腹腔鏡在幾個臨床領域的微創手術。
  • 研究顯示中國機器人輔助結直腸手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研究顯示中國機器人輔助結直腸手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2019-11-29 11:56:34 陳靜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29日電 (記者 陳靜)第八屆亞洲機器人和腹腔鏡結直腸外科年會(ARLCCS)29日開幕,ARLCCS年會首次登陸中國內地此前未有報導。  在年會上,記者了解到,世界範圍內大樣本量研究顯示,中國機器人輔助結直腸手術安全有效,全體患者5年生存率近八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北京醫院普通外科成功實施首例機器人低位直腸癌根治性保肛手術
    2020年11月19日,在普通外科肖剛主任、手術室劉鵬護士長和麻醉科楊寧副主任醫師的支持配合下,普通外科趙剛主任醫師團隊經過精心準備,成功為一名直腸癌患者實施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輔助低位直腸根治性保肛手術
  • 機器人輔助切除胸腺瘤
    本報西安9月8日電  (記者龔仕建)近日,「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落戶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該院胸腔外科藉助「達文西」機器人,為一名侵襲性上縱膈腫瘤患者成功實施手術,切除直徑約10釐米腫瘤。根據科技查新報告,這是世界首例劍突下輔助機器人侵襲性上縱膈腫瘤切除術。
  • 達文西機器人提升外科手術精確度
    昨日,「達文西微創手術研討會」在北京和睦家醫院召開,會上,世界臨床機器人外科協會(CRSA)創始主席、著名專家Pier C.Giulianotti朱聯安教授,針對全球機器人微創手術前沿理念、技術及術式,當場為一名45歲的女性胰腺癌患者,使用達文西微創手術機器人,完成了一臺複雜的胰頭腫瘤切除手術。
  • 我院胃腸外科成功為「鏡面人」患者實施達文西機器人胃癌根治術
    近日,胃腸外科一病區符洋副教授成功為一例罕見的「鏡面人」胃癌患者實施達文西機器人胃癌根治術。患者郭某,男性,於當地醫院就診發現胃癌後,來我院就診。經術前檢查後確診為胃癌並全臟器轉位,胸腹腔各器官及大血管均呈左右翻轉,此類先天性發育異常發生率約為幾百萬分之一,俗稱「鏡面人」。
  • 【獨家·24小時】神奇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
    18世紀80年代,醫學先驅Billroth成功打開了病人的腹腔,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例腹部外科手術,這種傳統的開腹(開胸)手術被稱為第一代外科手術,並沿用至今。到20世紀80年代,以腹腔鏡技術為標誌的微創手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這一技術在許多外科領域取代了傳統手術,被稱為第二代外科手術。
  • 這機器人厲害了 竟能縫合生雞蛋膜
    適用範圍機器人輔助肝葉切除術、機器人輔助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機器人輔助膽囊癌/膽管癌根治術、機器人輔助膽總管囊腫切除術、機器人輔助胰體尾±脾切除術、機器人輔助胰中段切除術、機器人輔助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機器人輔助胰腺假性囊腫內引流術、機器人輔助脾臟切除術。
  • 報導|河南首臺達文西第四代機器人落戶河南省人民醫院
    12月5日,河南首臺達文西Xi(第四代)手術機器人在河南省人民醫院正式上崗,標誌著河南外科手術正式進入「機器人輔助微創腔鏡」治療的新時代。隨後,胃腸外科、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等多學科專家團隊,成功為一名33歲胃癌患者實施了「機器人輔助胃癌根治術」。此患者也成為河南首臺達文西第四代手術機器人的第一位受益者。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29期:上海實現國內首臺5G機器人腸癌根治術
    ,多地直播手術7月25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手術室內,胃腸外科鐘鳴教授為一名65歲患者實施了達文西機器人輔助下的直腸癌根治術。手術畫面實時傳輸到上海仁濟醫院實訓中心和位於杭州灣南岸的仁濟醫院寧波醫院。這是國內首次實現5G達文西機器人腸癌根治手術全高清直播,長三角地區醫生「足不出戶」接受5G同步、同質手術示教。手術中,鐘鳴嫻熟操控床旁機械臂在患者體內精細操作。
  •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總量突破100例 手術量...
    經評估、術前檢查、方案制定等一系列準備後,7月30日傍晚,姜濤教授利用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1個小時,安全、完整地為其切除肝腫物。手術非常成功。 據了解,這臺手術恰是姜濤教授做的第100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技術已成熟100例,這不僅是一個數字,而有著更深層的意義。
  • 男子查出肺部腫瘤,達文西機器人20分鐘手術搞定
    幸運的是,在哈醫大四院胸外科,十一期間「不放假」的達文西機器人為他及時進行了手術,而且手術僅用了20分鐘,身上僅留下了三個小孔。十一期間醫院不少科室都放假了,他這又不是急診手術,「等到節後就診這幾天腫瘤會不會增大,會不會耽誤病情?」段先生陷入了深深的憂慮。輾轉哈市兩家醫院均被告知需節後安排手術,段先生後來打聽到,哈醫大四院的徐進志主任人在哈爾濱未外出,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和與徐主任取得了聯繫,徐主任得知後讓他趕緊來醫院。
  • 國產手術機器人上崗 「眼神」更準「刀法」更穩
    「這是一項重大技術突破,標誌手術機器人進入人體『硬組織』領域。」該手術團隊負責人、華西醫院骨科主任周宗科評價。  如今在醫療界,手術機器人已在多個領域有效助力醫生工作。其具體是如何操作的、有什麼優勢?是否會降低對醫生的要求?在國內的應用情況又如何?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多名醫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