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術機器人上崗 「眼神」更準「刀法」更穩

2020-12-05 四川日報

  •   手術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供圖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主任周宗科介紹手術情況。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寰 攝


    11月5日,第三屆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復星展臺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張豪夫 攝


        

    ●西南地區首例
    華西醫院日前成功完成國產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不同尋常之處
    能將假體膝關節放置在最佳位置,把創傷降到最低
    ●未來的普及
    有待手術機器人國產化後,成本大大降低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功完成西南地區首例國產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65歲的病人王女士於11月4日順利出院。「這是一項重大技術突破,標誌手術機器人進入人體『硬組織』領域。」該手術團隊負責人、華西醫院骨科主任周宗科評價。
      如今在醫療界,手術機器人已在多個領域有效助力醫生工作。其具體是如何操作的、有什麼優勢?是否會降低對醫生的要求?在國內的應用情況又如何?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多名醫務工作者。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寰
    1
    這是一臺什麼樣的手術?
    手術機器人幫忙,為患者換膝關節,精度與安全度大大提高
      20年來,由於飽受膝關節骨關節炎折磨,王女士上樓、下蹲、久行、久站後,膝關節疼痛難忍。其間,她輾轉多家醫院治療,並服用鎮痛藥物及各種理療,效果均不理想,病情對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
      「患者雙膝內翻且無法完全伸直,雙膝關節骨關節炎已經達到終末期,出現『骨磨骨』,只有通過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才可能緩解病痛。」這是在華西醫院骨科,周宗科為王女士所作的病情評估。
      10月29日上午,王女士接受了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這是一臺不同尋常的手術。術前先「模擬」——醫生將患者的CT掃描數據輸入計算機,然後在電腦上標記出每一個在手術中需要操作的部位,憑藉骨聖元化手術輔助系統(手術機器人)展開手術,其間一邊觀察預期效果,一邊進行可能的修改調整。
      在「模擬手術」取得預期效果後,手術團隊才真正展開實操。因為前期做了大量「預演」,實際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出血量極少,把病人的創傷降到了最低。
      「得益於手術機器人,手術的精度與安全度大大提高。」周宗科表示,該手術輔助系統能夠將假體膝關節放置在最佳位置,不僅提升患者舒適感,更延長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甚至可實現終生不再更換」。
      術後很短時間,王女士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下地走路,且原來的疼痛感也消失了,相比她一周前入院時的狀態,簡直是天壤之別。「這一天,我盼了20多年!」王女士很激動。
    2
    機器人怎麼參與手術?
    除了讓醫生精準找病灶,還能用機械手臂代替人手操作
      手術時,機器人如何參與其中?周宗科給記者看了一段視頻:醫生並不需要像傳統手術那樣用肉眼盯著病人身體,而是改為注視電子屏幕,屏幕上則清楚地顯示了手術器械的空間位置及病人的手術區域;在確定好位置後,醫生只需按下相關器械開關,即可在與該器械相連的機器臂輔助下展開精準的截骨等手術操作。
      傳統手術中,需要憑藉醫生的經驗去探查病灶,對醫生個人的臨床知識、操作熟練度、手術技巧等依賴性很高,加上人的手指的靈活性有限,尤其是一些隱蔽、複雜的部位,手指根本無法觸及。而手術機器人則突破了人手的極限,其機械手臂代替人手實施操作,不僅可以毫無壓力地實現360度自由擺動及各個方位旋轉扭動,縫合打結也相當靈巧,從而讓手術操作更加精細準確。
      同時,手術機器人的探視鏡頭也突破了肉眼的極限,手術機器人配備的「立體圖像顯示窗口」,可以將手術視野放大數倍。醫生看得更清楚,手術效果也會得到明顯提升,尤其是惡性腫瘤治療等長時間的複雜手術。
      機器人在婦科手術中用得更多。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婦科副教授郭濤介紹,絕大部分婦科手術都是在狹窄的盆腔內完成,對醫生的肉眼而言,其視野與空間都非常有限,即便加入腹腔鏡技術,傳統條件下展開精細化的複雜操作也很難。「而用機器人幫忙做手術,的確就能增加很多優勢。」
    3
    機器人讓醫生變「懶」?
    不存在的!不是替代醫生,而是幫助醫生提升手術能力
      「其實,手術機器人反而對醫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周宗科認為,手術機器人並非替代醫生,而是進一步提升了醫生的手術能力。
      「治療病患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除了手術,還有術前診斷、術後恢復等多個環節。目前,手術機器人只是參與到手術這一個環節,而且在本質上,手術操作也依然由醫生完成。因此,機器人不可能取代醫生,更不會降低對醫生能力的要求。」周宗科說,「但手術機器人可以輔助醫生把原來憑藉經驗來完成的操作予以標準化,有效提高準確率。」
      「從傳統的開腹手術到腹腔鏡手術,再到手術機器人,這是醫療技術不斷提高的體現,手術造成的創傷越來越小,精確度也越來越高。」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胃腸外科醫生張元川認為,手術機器人能有效提升效率,「傳統手術可能需要4名醫生,每名醫生的技術還參差不齊。但有了手術機器人,或許只需要一名主刀醫生即可。」
      手術機器人更可以助力醫療資源「共享」。「如一名患者遠在千裡之外,需接受複雜的手術,但是當地醫生缺乏操作能力,這時只要有網絡,華西的醫生就可以遠程遙控,為患者完成手術。」郭濤說。
    4
    手術機器人能否普及?
      進口機器人價格高昂,國產化後有望讓更多尋常百姓分享智慧醫療紅利
      其實,在國產手術機器人亮相前,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醫療界已經赫赫有名。同時,在發達國家,手術機器人也廣泛應用於婦科、泌尿外科、普外科及胸外科等。然而目前在我國,開展機器人手術的醫院還並不多。
      四川省內的首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2014年由華西醫院引進。但截至目前,華西醫院也僅有兩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今年年初,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購入一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成為成都市級醫院中首家。
      華西醫院設備物資部負責人介紹,買一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需要2000萬元,且每年的維護成本也在100萬元以上,「因此,平均每臺機器人手術要比常規手術高四五萬元,且無法醫保報銷。」對於很多病人來說,這無疑極大增加了治療成本,也讓手術機器人的引進與發展受限。
      據了解,華西醫院骨科利用骨聖元化手術機器人置換膝關節因還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因此尚未制定價格,但相關醫生表示,手術機器人實現國產化,「成本肯定會大大降低」,降低的幅度還不小。隨著成本的降低和社會的進步,今後醫保報銷也是有可能的。屆時,尋常百姓也能分享智慧醫療紅利,手術機器人在國內大規模應用的日子才真正到來。
    聲音
      機器人應該是醫生的AI,而不是AI醫生。
      人工智慧在某些方面能夠超越人的生理和智力的極限,提升健康醫療服務的精準度和效率,但是人工智慧永遠不可能代替人。因為人工智慧所能做的是處理確定性事件。而在我們醫療實踐中,不確定性是常態,每個健康人、每個患者都不一樣,即使患有同一種疾病,疾病的病程、病理特徵以及疾病載體即病人的生物學特徵、心理學特徵和社會學特性,都有很大差異,這個時候人工智慧就「瞎」了。所以,人工智慧能夠有效處理的是確定性事件,不確定性事件只有留給人來處理。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 董家鴻
    連結
    多款手術機器人亮相進博會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澤文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加重,醫療機器人的應用需求在增加。第三屆進博會上,多款手術機器人迎來在中國的首秀,包括西門子醫療Corindus介入機器人、美敦力智能脊柱外科機器人和達文西SP手術機器人。
      這次進博會展出的美敦力產品,裝載了高性能晶片、微處理器和傳感器,並配有LED屏幕,能夠自動識別和計算組織厚度,通過顯示屏實時反饋信息,提醒醫生選擇合適的時機縫合。能幫助醫生在不能直接看到和觸到人體內部組織的微創腔鏡手術中,減少人為操作失誤和得併發症的概率。「這就像L4級自動駕駛和傳統汽車的區別一樣,新的技術不僅讓操作更方便,還讓安全性得到了進一步保障。」美敦力相關負責人說。
      性能優異的手術機器人既可以幫助醫生進行更多精細、複雜的手術,提升手術效果和成功率,也使患者能更好、更快恢復。在當前的疫情形勢下,對於很多仍然面臨嚴重挑戰的國家來說,手術機器人的應用,可以有效分隔醫護人員和病人,使得醫生可以在安全環境下為患者實施相關手術,避免出現交叉感染,這對於醫護、患者來說,都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無疑也非常具有市場潛力。

  • 相關焦點

    • 日本第一個國產手術輔助機器人hinotori亮相
      在日本東京,日本第一個國產手術輔助機器人hinotori揭開神秘面紗。Medicaroid公司製造的該機器人可以輔助醫生進行內視鏡手術。在手術中,醫生只需要在患者的身體上開一個小孔,將內視鏡插入體內就可以一邊觀察患者體內情況一邊進行切除和縫合等操作。
    • 能給眼睛打針可看穿千米渾濁湖水,尖端服務機器人爭鋒服貿會
      OR眼科手術機器人,還有解決傳統骨科手術視野差、精度低難題,能用於骨折重建手術的PinTrace骨科手術機器人;博雅工道(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曾在2019年陝西省水庫落水人員搜救中大展身手的水下機器人,2018年針對渤海灣溢油展開監測和回收工作的監測機器人,都將在服貿會上與市民見面。
    •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的介紹
      我們今天說的達文西機器人系統並不是達文西設計製造的,而是美國直覺手術機器人公司(Intuitive Surgical)製造生產的手術機器人系統。最初設計手術機器人系統的初衷是讓前線戰場受傷的士兵立刻的到救助,而醫生可以在安全的後方,所以幾十年來在遠程機器人手術系統的設計及改進的過程中,都有美國軍方的資助支持。
    • 中國機器人足球隊三奪「世界盃」 比真人傳球更準
      我機器人足球隊三奪「世界盃」 比真人傳球更準本報記者 江 耘正當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激戰正酣時,加拿大蒙特婁也舉辦了一場足球世界盃,不過參賽球員並非人類,而是機器人。機器人傳球很迅速,也很精準,基本都是直接傳到嘴巴裡,比職業隊員傳球更準,無需停球。 「最強大腦」操控比賽勝負 機器人雖小,一場比賽所展露的技術卻很牛。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ZJUNlict隊主教練熊蓉向記者介紹,比賽場上的機器人屬於執行者,所有指令都是由場外的「最強大腦」來發出。
    • 智能體溫檢測機器人上崗
      「嘀嘀嘀……」近日,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一臺智能體溫檢測機器人守在門口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之際,為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交叉感染,市第一醫院「智能體溫檢測機器人」上崗。機器人執勤測體溫,1秒1個檢測就診人體溫,篩查疑似症狀並預警,它們不吃不喝不怕交叉感染,在防疫一線24小時工作。
    • 七旬老人三叉神經痛了10多年,「機器人」手術一根針精準去痛
      近日,在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為王奶奶成功實施了「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節微球囊壓迫手術(PBC)」,該手術利用機器人的「GPS」系統,精準定位穿刺點,不用開顱,只用一根針,就幫助患者解除了10多年的疼痛困擾。據悉,自從手術機器人這個「神器」上崗兩個多月來,已完成10多例高難度顱內手術,標誌著協和深圳醫院神經外科手術進入「機器人時代」。
    • 中國醫學專家致力研發國產醫學機器人
      記者22日獲悉,「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胸科醫院臨床聯合研究中心」將建立由美國認證的胸部機器人臨床實訓中心,通過嚴格細緻的理論和臨床培訓,將胸部機器人手術推廣至更多地區。在適宜的病人中,機器人手術能達到胸腔鏡手術相同的手術效果,且具有明顯優勢。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95期:光搞笑不掙錢!軟銀想10億美元賣掉...
      機器人首度大規模配送「雙11」包裹11天、27棟樓、3萬包裹,阿里物流機器人交出了「雙11」半程成績單。結果顯示,首個實踐的浙江大學成為為全球首個純機器人送貨高校,11天完成了3萬件包裹的配送,結果累計省下來1萬小時取件時間。這是小蠻驢物流機器人初次上崗,也是業界首次嘗試如此大規模、高並發的末端無人配送服務。
    • 日媒:川崎重工業公司等成功研發手術機器人系統
      據NHK11月19日消息,受新冠疫情影響,飛機等產品的需求疲軟,在此背景下,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與醫療檢查機械廠商聯手研發了一套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該機器人擁有4個機械臂,機械臂上搭載了手術刀等外科手術器械以及內窺鏡。醫生可以遠程操作該系統,進行外科手術。在18日進行的演示中,兩個機械臂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巧妙地對內臟模型的模擬傷口進行了縫合。
    • 脊柱手術機器人ORTHBOT成功完成手術,填補了國內脊柱手術機器人的...
      打開APP 脊柱手術機器人ORTHBOT成功完成手術,填補了國內脊柱手術機器人的空白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8-31 15:38:00
    • 安徽合肥:全自動配藥機器人正式「上崗」
      2020年11月20日,在安徽省腫瘤醫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從義大利引進的全自動配藥機器人正式「上崗」為患者服務。據了解,配藥機器人自動接收處方,在密閉負壓環境下,機器人通過機械臂自動完成藥物的溶解、抽吸和加藥等配置,自動完成醫療廢棄物處理。
    • 確認你的眼神——記廣西視光中心手術團隊
      本報記者 呂 欣 實習生 李佩珊7月12日,廣西視光中心手術室,醫生陳琦準備為一名報考公務員的小夥子進行全飛秒手術。藍方方作為當天的手術巡迴醫生再次與陳琦核對確認了手術數據。機器啟動,雷射發射,手術開始。陳琦神色柔和,語氣溫柔,動作嫻熟。患者身心放鬆,手術相當順利。當日,視光中心進行了52臺屈光手術。
    • 腔鏡手術機器人、腦控外骨骼康復系統、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
      近日,由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產業園、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等主辦的「醫療機器人創新產業論壇」在上海舉行,活動現場,術銳醫療、念通智能、一影醫療、勢登坡智能、精勱醫療、德芬醫療、沈德醫療、美傑醫療等10個項目參加了路演,以下是36氪帶來的路演項目合集:術銳技術 ——單多孔模塊化腔鏡手術機器人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由上海交通大學徐凱教授於2014年創立,是一家擁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手術機器人研發公司
    • 腔鏡手術機器人、腦控外骨骼康復系統、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這裡...
      近日,由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產業園、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等主辦的「醫療機器人創新產業論壇」在上海舉行,活動現場,術銳醫療、念通智能、一影醫療、勢登坡智能、精勱醫療、德芬醫療、沈德醫療、美傑醫療等10個項目參加了路演,以下是36氪帶來的路演項目合集: 術銳技術 ——單多孔模塊化腔鏡手術機器人
    • 機器人輔助食管癌根治手術的應用|達文西機器人|食管癌|機器人|...
      醫用機器人已在前列腺手術中被廣泛應用且大有取代傳統微創手術和開放手術的趨勢[5],在食管外科領域,雖然已有文獻報導機器人輔助食管癌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6-7],相對於傳統腔鏡,既往研究提示圍手術期的效果類似[8],遠期治療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9]。本研究將分析我院胸外科 148 例機器人輔助下 McKeown 和 Ivor-Lewis 食管癌根治手術的圍手術期治療效果及應用經驗。
    • 市二醫利用手術機器人輔助完成立體三維腦電圖電極植入術
      5月15日,在華科精準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金陽醫院)完成一名25歲男性患者立體三維腦電圖(SEEG)電極植入術,這也是國產手術機器人在貴州省內首次完成該手術,目前患者各項生命體徵平穩。
    • Vector:一款用眼神交流的智能家庭機器人
      打開APP Vector:一款用眼神交流的智能家庭機器人 周碧俊 發表於 2018-08-11 10:23:00 據Wired報導Anki公司宣布機器人Cozmo從一款普通的機器人玩具升級成為智能家庭助手Vector。
    • 世界上最小的外科手術機器人 醫生手術好幫手
      騰訊數碼訊(米可)根據國外媒體報導,最近英國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世界上最小的手術機器人,這種機器人不僅使用了低成本技術,而且使用了行動電話和航天技術
    • 達文西機器人提升外科手術精確度
      昨日,「達文西微創手術研討會」在北京和睦家醫院召開,會上,世界臨床機器人外科協會(CRSA)創始主席、著名專家Pier C.Giulianotti朱聯安教授,針對全球機器人微創手術前沿理念、技術及術式,當場為一名45歲的女性胰腺癌患者,使用達文西微創手術機器人,完成了一臺複雜的胰頭腫瘤切除手術。
    • 煙雨江湖伏羲刀法內功怎麼搭配最強? 伏羲刀法搭配內功推薦
      煙雨江湖伏羲刀法內功怎麼搭配最強?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就來了解一下吧,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伏羲刀法搭配內功推薦的具體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煙雨江湖伏羲刀法搭配內功推薦  配您能拿到的上乘內,後排內都在拘魂閣,六扇門是前排內,輕功初期只有梅花,後期有勢力上乘輕。氪佬立刻出鎮派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