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鷹的生存抉擇,值得我們學習

2021-02-23 小故事悟大智慧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小故事悟大智慧」,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在美國加州的島上, 有一種鳥叫美洲鷹。由於市場上有人高價收購, 當地人對美洲鷹進行瘋狂的捕殺, 導致美洲鷹在島上絕跡, 人們再也看不到它的蹤影, 認為這個物種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

美洲鷹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鳥呢? 一隻成年的美洲鷹, 是體重達到20千克, 兩翼自然展開達到3米的巨鳥。它在海面上飛行時, 一個俯衝下來, 就能抓起一隻小海豹飛上天空。現在這種鳥絕跡了, 人們很後悔當時衝動的行為。

在大家認為世界上不可能再出現美洲鷹的時候, 美國一位專門研究美洲鷹的科學家阿·史蒂文卻在南美安第斯山脈的一個巖洞裡, 發現了絕跡多年的美洲鷹。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 這種體形龐大、習慣在海上飛翔的美洲鷹, 竟然能在擁擠狹小的巖洞中生活。洞中到處都是奇形怪狀的巖石, 巖石與巖石之間最大的距離是0.15米, 最狹窄的地方, 兩塊巖石几乎緊貼在一起。有的巖石薄得像刀片, 有的巖石尖得像釘子。在這樣的情況下, 別說身體龐大的美洲鷹無法生活, 連麻雀恐怕都很難柄身。

阿·史蒂文還發現, 美洲鷹身上布滿了大小不一的老繭, 老繭的堅硬程度可與巖石相抗衡。可見, 當時美洲鷹為了躲避人類的追捕, 來到這樣的巖洞裡, 為了適應環境, 為了讓自己龐大的身軀能穿過巖石間狹小的縫隙, 在一次次的受傷中調整自己、改變自己, 終於讓自己的身上有了足以抵禦巖石摩擦的老繭, 讓自己龐大的身軀柔軟到可以瞬間成為一條直線。

【感悟】美洲鷹無法躲避人類的捕殺, 無法改變巖洞的狹小, 但是它卻通過改變自己, 進而獲得新生, 讓瀕臨絕跡的物種得以延續。作為人類, 很多原因會把我們逼到連身都不能翻的狹小空間, 想要活下去, 就得像美洲鷹一樣, 不斷地縮小自己, 以騰出更大的生存空間。

縮小自己是很困難的, 可能會流淚, 可能要受傷, 但是只有勇敢並且甘願縮小自己的人, 才可以穿過狹小的縫隙, 獲得更廣闊的天空。

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父母和家庭, 無法選擇決定前半生命運的平臺。無論這個平臺如何, 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 都無法改變, 所以不必抱怨, 只需要承認和接受。但是, 我們絕對有辦法選擇自己後半生的道路、生活環境或生活方式, 也就是說, 我們可以設計自己的第二次出生, 也同樣賦予自己第二次生命。

相關焦點

  • 餓死的鷹和剝皮的馬
    那隻鷹,其實是一隻被餓死的鷹,為了實現飛遍全世界的遠大理想,這隻鷹苦練各種本領,卻忘記了學習覓食的技巧,結果在踏上徵途的第五天它就餓死了;那匹馬也不是人們認為的千裡馬,而是一匹被剝了皮的馬。開始的時候,這匹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主——給的活多,祈求上帝把它換到馬夫家;可馬夫給這匹馬的飼料不好,這匹馬又乞求換主人。於是,上帝把它換到了皮匠家裡。
  • 世界末日前的抉擇-簡評《末日少女珍娜的生存日記》
    世界末日前的抉擇-簡評《末日少女珍娜的生存日記》 2018-07-31 01:29  維權騎士品牌館l動漫
  • 學習各種定律,為我們人生加油,看《墨菲定律》一書
    1.成功定律幫你抉擇人生第一個重大選擇我們的第一個人生抉擇或許就是大學選專業了,選擇怎樣的專業對於你的人生會更有幫助呢。其實我們可以用書中的成功定律瓦拉赫效應:成功,要懂得經營自己的長處。唯獨化學老師看出了他的優點,瓦拉赫做事情上一絲不苟,這是學習化學不可多得的品質,建議他去學習化學.就這樣瓦拉赫的潛能就被激發出來,並在有生之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這就是瓦拉赫效應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擅長的來學習,比如說你很喜歡繪畫或者音樂,並且有一定成就,我們就可以選擇學習繪畫。如果你喜歡金融,財經,賺錢,你就去學習金融或者財會。
  • 靈性圖騰:鷹、狼、獅的象徵
    從古埃及法老時代起,鷹就被作為王室的標誌。鷹崇拜廣泛存在於古代許多民族中 ,尤其是草原遊牧民族。 細觀鷹的形態,鷹不但具有極強的飛翔能力,能在空中長時間盤旋,而且從高空俯衝捕食之快捷、迅猛也為其他飛禽所不及。 鷹的飛翔能力很自然地就使人將其與蒼天聯繫起來。也正因為如此,鷹被認為是薩滿化身的神物象徵,是太陽的使者。
  • 【獨家視頻】《鷹·圖騰》 李博禪 曲
    然而,如果你認為以上就是今天的主人公,那你就太天真了.而猛禽有鴞形目和隼形目,鴞形目說白了就是貓頭鷹,隼形目有美洲鷲科,蛇鷲科,蛇鷲科,鷹科,鶚科,隼科,5個科(有區別於耳鼻喉科)。至於鷹和雕的區別,沒有絕對 「科屬區別」。某隻鷹可能是鷹科,也可能是隼科,也可能是鶚科,當然也可能是美洲鷲科。比如--鳳頭卡拉鷹,鳳頭巨隼,他實際是隼科的,再比如南美神鷹(康多兀鷲),最大的猛禽,他實際上是美洲鷲科。
  • 鷹的重生,折翅飛行,這些鷹的傳說,都是真的嗎?
    為了生存,鷹選擇了一個安全的山谷開始重生過程。 就以我們比較熟悉的鷹為例: 金雕,在北美已知壽命最長的為31年8個月,豢養環境中,最長是46年。 白頭鷹,野外大約20-30年,豢養環境中可存活50年。
  • 鷹的重生,折翅飛行,這些鷹的傳說,都是真的嗎?
    為了生存,鷹選擇了一個安全的山谷開始重生過程。就以我們比較熟悉的鷹為例:金雕,在北美已知壽命最長的為31年8個月,豢養環境中,最長是46年。白頭鷹,野外大約20-30年,豢養環境中可存活50年。然而過了5年,禿鷹的喙確實有長一點點,但是它仍然不能擺脫假體,也無法在野外生存。這也再次說明,如果沒有喙和爪子,鷹幾乎無法生存,故事裡的情節並不符合實情。
  • 東湖金雕面臨兩難抉擇(圖)
    東湖金雕面臨兩難抉擇(圖)   據東湖鳥語林負責人王建祥介紹,金雕屬隼形目鷹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世界現存僅幾千隻,其中人工餵養的不到20隻。王建祥說,人工餵養的金雕中只有6隻是雄的,均在歐美動物園。而且,這6隻金雕要麼年老體弱,走路都走不穩,要麼未成年,沒有一隻處在青壯年期。  王建祥說,為了讓金雕過上健康的生活,鳥語林打算將它放回大自然。
  • 凌羽如鷹的專注、勇猛、自由、堅韌
    而鷹作為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可以活到70歲,但當鷹活到40歲的時候將面臨一次生死抉擇!這主要是因為當它的生命到了第40個年頭的時候,鷹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力地捕捉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會垂到胸脯的位置;它的翅膀會長出又密又厚的羽毛,讓它的雙翅變得沉重,難以飛翔。
  • 老鷹的生存法則就是適者生存,人們也需要學習這種精神
    據說以前我們這裡有很多老鷹存在,這裡的高山連綿,植被茂密,野兔、野雞等小動物很多,適合老鷹生存。那時候幾乎每個村都有馴養老鷹的,一是為了娛樂,二是可以訓練老鷹來逮野雞、野兔等。因此老一輩當中了解很多關於老鷹的奧秘。
  • 都靈大學鷹和馬的故事
    都靈大學是義大利一所頗有聲望的大學,它的歷史甚至比法國的巴黎大學以及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還要古老。  在都靈大學的校門口,有兩尊黑色大理石雕塑,左邊是一隻鷹,右邊是一匹奔馬。它們成了都靈大學的標誌。可是,這隻鷹和這匹馬代表著什麼呢?人們一直以為,鷹代表著鵬程萬裡,而馬則代表著馬到成功。
  • 你連一點痛都忍受不了,談什麼像鷹一樣成長
    這是多年前看的《讀者》裡,一篇名為《鷹志》的文章。或許有人聽過鷹成長的故事,或許沒有,但我想,凡是看過老鷹成長故事的人,都會從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收穫。到底什麼是「鷹志」呢?我們接著往下看。這個時候,開始要學習飛翔的小鷹就要面臨第三場生死搏鬥了。鷹媽媽會把羽毛已封的小鷹推到懸崖邊,先讓它們感受從崖底吹上來的讓人毛骨悚然的陰陰冷風,在聽到小鷹害怕的叫聲後,鷹媽媽會先展開雙翅,在懸崖邊盤旋一周,之後,飛回裝有小鷹的巢邊,不管小鷹怎麼叫喚,鷹媽媽都會毫不心軟地把巢往懸崖下推去。掉落懸崖的小鷹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心存求生的本能振翅飛翔,要麼只能摔到崖底血肉模糊。
  • 蒙古馴鷹獵人,遵古老傳統:10歲後放鷹回家,目前只剩300餘人
    也就是說,在五六千年以前,馴鷹就已經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被我們的祖先熟練運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項技藝也在慢慢失傳,現在,會這個技藝的人大多集中在中國、蒙古和哈薩克斯坦的邊境,以阿勒泰地區的馴鷹文化最為出名。因為這裡屬於邊界地區,經濟不是很發達,交通和通訊都不是很方便,所以這裡的馴鷹文化並沒有被人們所熟知。隨著近現代,網絡技術不斷更新迭代,埋藏在邊境的「寶藏」,才算是重新進入人們的眼球。
  • 養鷹千日,用鷹一時,見過老鷹抓兔子,沒見過老鷹幫助拔牙的!
    時至今日,還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從事一種工作,叫做訓鷹師。在我國分布的鷹隼類,主要有蒼鷹、雀鷹和松雀鷹,這些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一般人不能隨意馴養,除了極少數還生活在草原、戈壁地區的少數民族。不過因為動物園的存在,還是有一些訓鷹師,他們一般訓練的都不是從野外捕捉的鷹,而是有一定人工馴化背景的。
  • 美洲虎又名美洲獅?其實這是兩種差別較大的動物
    另外,在生存狀態上面,美洲獅是無危,在美國某些地區裡面民眾只要持證甚至能夠大肆狩獵,而美洲虎是低危,部分地區瀕臨滅絕。下面我們來詳細講講這兩種動物,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黑色的美洲虎美洲虎有黑色的變異個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黑豹,值得一提的是花豹的黑色變異也被稱為黑豹,全身呈現黑色,身上的斑紋不明顯,不仔細看的話是很難看出來的。
  • 「鷹的重生」是傳說,還是以訛傳訛的流言?
    對於我們來說確實非常有道理,不改變自己就會被現實改變,除此之外只能被社會所淘汰,這在各種場合都非常適用,幾乎就是一個萬能的案例!但我們今天討論的是科學問題,必須要有相關的數據來佐證!鷹真的能重生嗎?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發現這篇雞湯文中敘述了幾個關鍵要素:鷹的壽命長達70年鷹在到40歲時喙、爪和羽毛開始老化鷹會將喙撞擊巖石脫落、拔下自己的利爪和羽毛五個月後重生完成,鷹又可以增加30年壽命當然我們即使不去核實鷹的各項生理指標,也能看出這裡面的這邏輯似乎有些問題,鷹的爪和喙是捕獵必須的工具,文中將喙和爪都脫掉,5個月後長回來,請問這個5個月內它吃什麼?
  • 《追鷹日記》像鷹一樣成長和高飛
    鷹科是離人類生活實際非常遙遠的一種動物,因著它的神秘和高傲,往往會做為一些團體的徽章和圖騰。鷹(雕)之所以成為人類的勵志偶像是因為堅毅有力,之前網絡上有一個非常正能量的傳奇故事—-鷹的重生。老鷹是壽命最長的鳥,可以活到七十歲。
  • 鷹40年後浴火重生:故事很勵志,現實很唏噓
    鷹擊長空鷹,人們比較熟悉和敬仰的大型鳥類,成為強者的象徵和標誌:「鷹擊長空」「雄鷹展翅飛,哪怕風雨驟。」鷹和一般鳥類的不同點在於,一般鳥類屬於雜食類,鷹屬於猛禽類。雄鷹捕食鷹常常被成功學和激勵大師加以引用,用來強大心靈,鼓舞鬥志,最典型的就是鷹的浴火重生的故事: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
  • 有人說「鷹的重生」是騙人的,鷹的壽命一般有多長?
    毫無疑問,很多雞湯文的內容都經不起仔細推敲,「鷹的重生」也不過是萬千生存道理的縮影之一。那麼,在自然界中,真有能夠重生的鷹嗎?為什麼說「鷹的重生」是騙人的?由於「鷹的重生」最早版本是英文表現形式,所以我們看到的漢字版本經過了翻譯,而翻譯可能帶來的問題就是一詞多義,Rebirth of the Eagle這句話中的Rebirth,還有可能是雕的意思。
  • 《廢土3》:末日世界中,抉擇和生存同樣重要
    如同近年來大熱的倖存者遊戲《這是我的戰爭》,或者《最後生存者》一樣,它把一個殘酷無比的世界毫不掩飾地搬到玩家面前:在荒蕪匱乏的遊戲世界裡,生存成本被無限放大,每一個決定都事關生死。這種「零和博弈」的緊張局面,自然造成了遊戲中的矛盾衝突與張力,在遊戲中,玩家在不斷做出痛苦抉擇和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