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鷹日記》像鷹一樣成長和高飛

2021-02-19 木蘭律政

在風的上空,翱翔著一種大鳥,它就是鷹或金雕。它高傲而孤獨,巢穴安於懸崖峭壁。鷹科是離人類生活實際非常遙遠的一種動物,因著它的神秘和高傲,往往會做為一些團體的徽章和圖騰。

鷹(雕)之所以成為人類的勵志偶像是因為堅毅有力,之前網絡上有一個非常正能量的傳奇故事—-鷹的重生。老鷹是壽命最長的鳥,可以活到七十歲。當它活到四十歲時,喙、爪子、羽毛都已經老化,這時它必須飛到懸崖上,用巖石把喙敲掉,讓新的喙長出來,把指甲拔掉,讓新的爪子長出來,把羽毛拔掉,讓新的羽毛長出來,五個月以後才可以重新飛翔。這樣它可以再活三十年。(但經過研究和論證發現這個正能量的故事只能算是寓言或流言。

《追鷹日記》這是適宜一個人獨自欣賞、獨自思考的電影。在阿爾卑斯山下,一對老鷹夫婦,一對新出生的雛鷹兄弟,有一天鷹爸爸外出遇難了再也沒有回來。剩下鷹媽媽獨自照顧兩個幼子,但是它只能將一個孩子培養成鷹王。

家不是舒適的港灣,雛鷹兄弟從小就開始爭鬥,還有不祥之鳥烏鴉的搗亂,雛鷹中明顯有一隻身體狀況更壯和一隻較弱的。弱弟弟被推下了懸崖掉在了地上。由於命大它沒有死,它迎來了新命運的開始,遇見了孤獨的小男孩盧卡斯。

小男孩盧卡斯一次玩火點燃了自家房子,媽媽為了救他,自己卻命喪火海。從此盧卡斯陷入了深深的自閉,和爸爸也形同陌路。兩個男人之間橫亙著無法溝通的天塹。

被盧卡斯救起來的小鷹被取名亞伯,小鷹的哥哥被叫做該隱。這兩個名字有著宗教與善惡的寓意。該隱與亞伯是出自《聖經》裡的,他們是亞當與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後先後生下的一對兄弟。受傷的、被拋棄的鷹,和失去媽媽、和爸爸冷戰的盧卡斯,似乎因為相似的境遇,彼此惺惺相惜互為依靠。

自從救了亞伯,盧卡斯便有了朝夕相伴的朋友,他用盡所有的才智和想像去讓亞伯能夠飛翔和捕獵,這一過程的方法是他自發的嘗試,他試著聽取護林人丹澤爾的建議,漸漸地開口說話,漸漸地學著為別人著想,漸漸地學著與這個世界溝通。

生活本身就是磨練,電影中人物的對話就是智慧的提煉,「學習需要勇氣,教導則需要母親的耐心」,「你必須速度快一點兒,否則永遠吃不到東西」等等。

這個電影有我喜歡的安靜而深邃的基調,故事裡人物不多,但是重要的都在。父親在,亦父亦友的心靈導師在,護林人丹澤爾他和父親有著差不多的年齡,他用更理智、更包容的方式走入盧卡斯的生活。與盧卡斯一起幫助這隻鷹學習飛翔,合力幫助這隻鷹學習捕獵。

生命是一個漸漸成長與成熟的過程。電影裡用鷹和小男孩相伴成長的過程表現了關于堅強與忍耐,愛與包容,對抗與成長,自然地展現了關於生命的意義。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鷹是志存高遠的象徵,鷹沒有活成寵物,它永遠孤獨地存在於空間裡。最後,盧卡斯摘下了亞伯的金屬腳環,讓它擁有了真正自由。在那一刻盧卡斯也獲得了心靈上的自由。

人,無論身處喧囂或是寂靜,都要學會與自己的相處,生命的過程就是不斷得到和不斷失去的過程,最終我們都要學會告別,告別親人,告別怯懦,告別終將失去的一切。

看了這部電影可以使人類明白,人活著不易,動物更是如此。鷹是鳥類食物鏈的頂端,但是它們的生活也是不進則退。亞伯的天資雖不是最好的,但是風雨裡它成為了真正的鷹王。而那個生下來就被當成鷹王的培育對象的該隱卻沒有實至名歸。

生活教會我們堅強,堅強也會創造更好的生活。

相關焦點

  • 《追鷹日記》定檔 讓·雷諾再塑「暖心大叔」形象
    新快報訊 記者聶青報導 由讓·雷諾主演的《追鷹日記在此次發布的定檔預告中,隨著讓·雷諾的娓娓道來,一幅關於陪伴與成長的畫卷呈現在觀眾的眼前——不善言辭的孤獨少年盧卡斯偶然發現受傷的幼鷹亞伯並把它帶回家悉心照料,兩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成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夥伴。 《追鷹日記》由法國影星讓·雷諾攜手新星曼紐爾·卡馬科聯袂主演。
  • 你連一點痛都忍受不了,談什麼像鷹一樣成長
    今天整理了自己的空間,看到之前寫的一篇文章,頗有感觸,分享出來,和大家共勉。這是多年前看的《讀者》裡,一篇名為《鷹志》的文章。或許有人聽過鷹成長的故事,或許沒有,但我想,凡是看過老鷹成長故事的人,都會從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收穫。到底什麼是「鷹志」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馴鷹這事,還得交給新疆人
    柯爾克孜人與鷹,有個約定。沒有槍枝的歲月裡,他們馴服兇猛的雄鷹為自己捕獵,一隻好的獵鷹就可以養活一家人。如今,柯爾克孜人不再需要獵鷹捕獵了。但他們與鷹世代相襲的情緣斷不了,馴鷹成了一種消遣和娛樂。在進行室外馴鷹前,要把鷹尾的羽毛縫起來,讓它無法高飛;再用拴著繩子的活兔作獵物,讓鷹從空中俯衝叼食。
  • 在天津,有種「大尾巴鷹」,此鷹非鷹,卻也不是什麼好鳥
    天津人常以一種稱呼形容這種人,叫「大尾巴鷹」。當然,按天津話發音,正確讀法是「大椅八鷹」。天津歇後語:屎殼郎臥鐵軌——楞充大鉚釘,屁股後面夾掃帚——楞充大尾巴鷹。大尾巴鷹自然不是鷹,就算是鷹,也不是什麼好鳥。這個詞兒很形象,越是沒嘛越裝嘛,身子小尾巴大,想飛,飛不起來,心裡憋屈,還偏偏看不上那些能高飛的鳥兒。
  • 探索最後的馴鷹人——哈薩克馴鷹狩獵
    馴鷹狩獵的歷史源自於公元8世紀左右,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金雕的捕捉、馴養、在狩獵中使用都有一套古老而嚴格的傳統。
  • 豪爵超級鷹和鷹,兩款車型有什麼區別?
    豪爵超級鷹和鷹,兩款車型有什麼區別?當看到這個問題時騎士分享沉思了許久,但又馬上調整了姿態,拿出了伴隨我三年的手機在搜尋引擎上輸入了超級鷹三個字,屏幕上跳出的車型讓我大失所望,本來想可能豪爵又出新車型了,但因為老是蹭別人家網的問題,在獲取車型信息上,我又慢了一步,不過細細查看後發現只不過是新瓶裝老酒的一種叫法罷了。
  • 鴉雀有生| 伴你高飛|冠頭嶺上的鷹和人
    其中數量最大的前三種依次為灰臉鵟鷹(Butastur indicus)、紅腳隼(Falco amurensis)和鳳頭蜂鷹(Pernis ptilorhynchus)。今年的最終數據還沒公布,但數量最多的排名座次應該不會發生變化。在猛禽遷徙研究比較薄弱的亞洲東部,恰好這三種都有相應的研究工作。接下來就簡要介紹下目前對於它們遷徙情況的基本了解。
  • 哈薩克老人和他的訓鷹
    因為鷹習性兇猛,剛捉回來後不讓鷹睡覺,一連幾天,鷹的野性被消磨。熬鷹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並不是什麼鷹都要熬。我們講熬鷹,僅僅限於黃鷹(蒼鷹),我國新疆蘇木塔什鄉被譽為獵鷹之鄉。在那裡柯爾克孜族人世代與鷹為伴,熬鷹也成了柯爾克孜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狩獵是遊牧民族的輔助性產業,哈薩克族也是如此。在他們的狩獵活動中,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傳統狩獵方式,即用馴化的鷹進行捕獵。
  • 有人說「鷹的重生」是騙人的,鷹的壽命一般有多長?
    「鷹的重生」曾經被很多人推崇,因為它代表著即便是身處困境,只要自己願意做出改變就能變得不一樣,就好比寒門出貴子、又或是勾踐臥薪嘗膽。而現在,又有不少人把當年的這篇激勵了無數人的短文拿出來分析是否具有科學依據。
  • 馴鷹 12月第一周
    千百年來,在這裡從來沒有停止過在阿合奇縣人民廣場上, 近百名柯爾克孜族牧民騎馬擎鷹,奔馳在阿合奇縣庫木塔什鄉獵鷹場上,並進行捕鷹、馴鷹等獵鷹表演。生活在阿合奇縣的柯爾克孜族人,在由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逐步走向富裕的同時,依然傳承著遠古流傳下來的馴鷹捕獵絕技,至今保留著原始的馴養方式和捕獵方式。
  • 鷹的一生
  • 形意三體式出自劈拳,劈拳出自鷹捉,同是猛禽,鷹與鷂有什麼不同
    武畫家鐵萼作品鷹有捉拿之精,以沉墜為意形意拳以鷹捉為本,演化為劈拳。十二形中,保留有鷹形,又有鷂子、兔虎三種猛禽,都是「鷹」,三種鷹有什麼區別?鷹捕獵時有什麼特點?拳譜上說,鷹有捉拿之精。蒼鷹捕獵時,遇見個大的獵物時,它的技術跟老虎、狼等猛獸其實很像,是抓住之後用身子死死坐勁往下墜,然後用啄去啄要害,爪子鋼鉤一般抓進獵物的肋條,哪怕躺倒在地也不松爪子,這是鷹捉的「墜」。這是鷹捉與劈拳的根本,就是「沉墜勁」,而後才能談到「捉勁」,沒有整體沉墜,捉住你也墜不住。
  • 火影忍者:鷹小隊的一員,鷹重吾角色評測!
    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何野,今天呢我給大家帶來這一期,限定忍者鷹小隊的一員,暴力咒印仙人體的鷹重吾,大家對於這個角色是不是非常耳熟呢。所以現在火影忍者手遊裡面鷹重吾和雷影互相擊殺還會有彩蛋,如果有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去重溫一哈,雖然現在博人傳把重吾削弱的不像話,但在疾風傳裡,還是非常強悍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下這款限定忍者的強度吧!
  • 鷹的重生,折翅飛行,這些鷹的傳說,都是真的嗎?
    而在外文的傳說版本裡,重生的主角是雕,雕和鷹都是屬於鷹科,也屬於廣義鷹的範疇。 和其他許多鳥類相比,鷹的壽命相對比較長,但也沒有前面所說的70年。 一般來說,野外大約20年,在豢養環境下可以活40年。
  • 鷹的重生,折翅飛行,這些鷹的傳說,都是真的嗎?
    鷹的爪尖和人的指甲一樣,是會持續生長的。在日常生活中,鷹通過抓捕獵物來磨損爪子,防止爪子太長。指甲掉了,是可以再生的,那麼對於鷹來說,也是一樣的,爪尖掉了也會再生,但是這意味著它不能再捕獵了。鷹的喙比較複雜。
  • 馴鷹 - 馴鷹_網易新聞
    (原標題:馴鷹) 人類馴養獵鷹歷史悠久,歐洲許多地區都有馴鷹的傳統
  • 鷹40年後浴火重生:故事很勵志,現實很唏噓
    鷹擊長空鷹,人們比較熟悉和敬仰的大型鳥類,成為強者的象徵和標誌:「鷹擊長空」「雄鷹展翅飛,哪怕風雨驟。」鷹和一般鳥類的不同點在於,一般鳥類屬於雜食類,鷹屬於猛禽類。鷹性情兇猛,以鳥、鼠和其它小型動物為食;兩翼發達,展開後可達2米,善於飛翔,一般多在晝間活動。鷹體型粗壯,翅及尾羽長而寬闊,扇翅較慢,可以自由的在高空盤旋翱翔,視力發達,能在幾千米高空發現並捕食野兔、蛇、小鳥等動物,處於自然界食物鏈的金字塔頂端位置。
  • 餓死的鷹和剝皮的馬
    這所名為都靈大學的學校在義大利,該校歷史悠久但不守舊,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總能夠迅速適應社會。那隻鷹,其實是一隻被餓死的鷹,為了實現飛遍全世界的遠大理想,這隻鷹苦練各種本領,卻忘記了學習覓食的技巧,結果在踏上徵途的第五天它就餓死了;那匹馬也不是人們認為的千裡馬,而是一匹被剝了皮的馬。開始的時候,這匹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主——給的活多,祈求上帝把它換到馬夫家;可馬夫給這匹馬的飼料不好,這匹馬又乞求換主人。於是,上帝把它換到了皮匠家裡。
  • 太好玩了,首次曝光,于謙玩鷹的那些事!
    再加上底層百姓的追風兒,年深日久,這其中就融入了很多勞動者的智慧和心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老北京「玩兒」文化。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前的那些講究也漸漸地被人們淘汰、忘記或失傳。現在的人們,或不玩兒,或不會玩兒,或瞎玩兒,還有的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這東西還能玩兒。豈不知這些玩意兒在一百多年前,就像現今的iPad一樣,流行於京城的各個階層,而這其中蘊涵的文化,絕不是電子產品可以比擬的。
  • [人物]馴鷹傳人把妻子當鷹訓練
    [人物]馴鷹傳人把妻子當鷹訓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1日 22:36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趙明哲出生於馴鷹世家,他19歲因為徒手抓狼而名震一方,也使他妻子為此吃盡苦頭,因為他把妻子也當成馴服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