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的上空,翱翔著一種大鳥,它就是鷹或金雕。它高傲而孤獨,巢穴安於懸崖峭壁。鷹科是離人類生活實際非常遙遠的一種動物,因著它的神秘和高傲,往往會做為一些團體的徽章和圖騰。
鷹(雕)之所以成為人類的勵志偶像是因為堅毅有力,之前網絡上有一個非常正能量的傳奇故事—-鷹的重生。老鷹是壽命最長的鳥,可以活到七十歲。當它活到四十歲時,喙、爪子、羽毛都已經老化,這時它必須飛到懸崖上,用巖石把喙敲掉,讓新的喙長出來,把指甲拔掉,讓新的爪子長出來,把羽毛拔掉,讓新的羽毛長出來,五個月以後才可以重新飛翔。這樣它可以再活三十年。(但經過研究和論證發現這個正能量的故事只能算是寓言或流言。)
《追鷹日記》這是適宜一個人獨自欣賞、獨自思考的電影。在阿爾卑斯山下,一對老鷹夫婦,一對新出生的雛鷹兄弟,有一天鷹爸爸外出遇難了再也沒有回來。剩下鷹媽媽獨自照顧兩個幼子,但是它只能將一個孩子培養成鷹王。
家不是舒適的港灣,雛鷹兄弟從小就開始爭鬥,還有不祥之鳥烏鴉的搗亂,雛鷹中明顯有一隻身體狀況更壯和一隻較弱的。弱弟弟被推下了懸崖掉在了地上。由於命大它沒有死,它迎來了新命運的開始,遇見了孤獨的小男孩盧卡斯。
小男孩盧卡斯一次玩火點燃了自家房子,媽媽為了救他,自己卻命喪火海。從此盧卡斯陷入了深深的自閉,和爸爸也形同陌路。兩個男人之間橫亙著無法溝通的天塹。
被盧卡斯救起來的小鷹被取名亞伯,小鷹的哥哥被叫做該隱。這兩個名字有著宗教與善惡的寓意。該隱與亞伯是出自《聖經》裡的,他們是亞當與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後先後生下的一對兄弟。受傷的、被拋棄的鷹,和失去媽媽、和爸爸冷戰的盧卡斯,似乎因為相似的境遇,彼此惺惺相惜互為依靠。
自從救了亞伯,盧卡斯便有了朝夕相伴的朋友,他用盡所有的才智和想像去讓亞伯能夠飛翔和捕獵,這一過程的方法是他自發的嘗試,他試著聽取護林人丹澤爾的建議,漸漸地開口說話,漸漸地學著為別人著想,漸漸地學著與這個世界溝通。
生活本身就是磨練,電影中人物的對話就是智慧的提煉,「學習需要勇氣,教導則需要母親的耐心」,「你必須速度快一點兒,否則永遠吃不到東西」等等。
這個電影有我喜歡的安靜而深邃的基調,故事裡人物不多,但是重要的都在。父親在,亦父亦友的心靈導師在,護林人丹澤爾他和父親有著差不多的年齡,他用更理智、更包容的方式走入盧卡斯的生活。與盧卡斯一起幫助這隻鷹學習飛翔,合力幫助這隻鷹學習捕獵。
生命是一個漸漸成長與成熟的過程。電影裡用鷹和小男孩相伴成長的過程表現了關于堅強與忍耐,愛與包容,對抗與成長,自然地展現了關於生命的意義。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鷹是志存高遠的象徵,鷹沒有活成寵物,它永遠孤獨地存在於空間裡。最後,盧卡斯摘下了亞伯的金屬腳環,讓它擁有了真正自由。在那一刻盧卡斯也獲得了心靈上的自由。
人,無論身處喧囂或是寂靜,都要學會與自己的相處,生命的過程就是不斷得到和不斷失去的過程,最終我們都要學會告別,告別親人,告別怯懦,告別終將失去的一切。
看了這部電影可以使人類明白,人活著不易,動物更是如此。鷹是鳥類食物鏈的頂端,但是它們的生活也是不進則退。亞伯的天資雖不是最好的,但是風雨裡它成為了真正的鷹王。而那個生下來就被當成鷹王的培育對象的該隱卻沒有實至名歸。
生活教會我們堅強,堅強也會創造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