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鷹這事,還得交給新疆人

2021-01-15 載你遊新疆


廣袤的山間草地上,一隻肥胖的野兔蹦蹦跳跳。


山頂上,一隻獵鷹一飛沖天,在空中盤旋一圈後,俯下身子衝向野兔,鋒利的爪子和尖利的嘴巴深深嵌進了野兔體內。


飛天、盤旋、俯衝,動作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捕獵如探囊取物般一擊得手。


所謂鷹擊長空,大概如此吧。


獵鷹沒有急著品嘗自己獵殺的美味,它在等待主人的允許。


這是《動物世界》裡的畫面嗎?


不,這是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獵鷹文化節上的捕獵表演。



1991年,英國馴鷹專家安德魯來到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考察馴鷹技藝。


他說:獵鷹的故鄉在阿合奇縣的蘇木塔什鄉。


蘇木塔什鄉400多戶牧民,家家養鷹馴鷹捕獵,是名副其實的馴鷹的故鄉。


每到冬季,數百隻馴鷹雲集蘇木塔什鄉,進行長達數日的獵鷹捕獵比賽。


巍峨的雪山下,剽悍的柯爾克孜馴鷹人騎著駿馬,右臂擎鷹,沿著山谷一側陡峭的巖壁行至近百米的山頂,一字排開。獵鷹立在主人的臂彎抖開羽翅,威風凜凜,只等一聲令下衝向天際。


山谷間,一時鷹鳴馬嘯,場面驚心動魂、妙趣橫生,場面之精彩,一點兒不輸西班牙鬥牛。


柯爾克孜人與鷹,有個約定。


沒有槍枝的歲月裡,他們馴服兇猛的雄鷹為自己捕獵,一隻好的獵鷹就可以養活一家人。


如今,柯爾克孜人不再需要獵鷹捕獵了。但他們與鷹世代相襲的情緣斷不了,馴鷹成了一種消遣和娛樂。


就像草原上的漢子迷戀駿馬、城市裡的男人嚮往靚車一般,柯爾克孜人迷戀雄鷹。只要雄鷹站上臂彎,柯爾克孜男人的血性就煥發出勃勃生。


01   打鷹



設好獵物,比如鴿子,等鷹撲下來時將其捕獲,是為打鷹。


辛勤的打鷹人,早上披著星星走出家門,爬過十幾道山梁,餓了啃幹饢,渴了喝涼水。涼水喝完了,就捧山溝裡飄著羊糞蛋、黃黃綠綠的積水喝。


一上山就是一整天。


一整天,也見不到一隻大鷹飛過。


02   熬鷹



鷹非常驕傲,被捕捉後不吃人餵給它的肉,為了消除鷹的野性,牧民們得「熬鷹」。


先用蘆葦管往鷹嘴裡灌水洗胃,然後將鷹架在馴鷹人的胳膊上,連續5天5夜不讓它睡覺,消磨它的野性。鷹一犯困,就用木棍敲它的頭。讓鷹逐漸適應主人,並最終產生依賴。


幾天後,讓疲憊至極的鷹吞下用皮革裹著的肉,因為皮革不能被消化,轉天就會被吐出,同時帶出體內多餘的脂肪,達到「瘦身」目的。


經過3至5次的吞吐,鷹的體重減少,室內熬鷹宣告結束。


03   養鷹



馴鷹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讓鷹前來啄食,飢餓許久的鷹見了肉便不顧一切地撲過來,馴鷹人則一次次地把距離拉遠,而且每次都不給它吃飽。


這樣反覆訓練,直到鷹能飛起來,啄到馴鷹人手臂上的肉為止。


餵鷹的肉也有講究,必須是不含激素的鮮肉。動物的內臟、髒肉、爛肉、有異味的肉,都不能喂。


04  馴鷹



在進行室外馴鷹前,要把鷹尾的羽毛縫起來,讓它無法高飛;再用拴著繩子的活兔作獵物,讓鷹從空中俯衝叼食。


過些時日,把鷹尾線拆去,在鷹腿上拴根長繩,讓它像放風箏一樣在馴鷹人的控制下捕捉獵物。


一段時間之後,雄鷹就成了獵鷹。


05   放鷹



為主人服役一到五年後,獵鷹就可以獲得自由,重返天空。


雄鷹,這個帕米爾高原上的高貴生物,帶著與柯爾克孜人的故事和情緣,重新翱翔天際。


這是柯爾克孜人與鷹的約定。


自2008年3月20日,阿合奇縣舉辦第一屆獵鷹節以來,每年3月20日左右,阿合奇縣都要舉辦獵鷹節。



柯爾克孜族牧民騎馬擎鷹,奔馳在阿合奇縣庫木塔什鄉獵鷹場上,進行捕鷹、馴鷹、放鷹等獵鷹表演。獵鷹表演後,還有馬上角力、姑娘追以及民族摔跤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表演。


阿合奇縣位於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簡稱克州),距離克州首府阿圖什市300公裡。


相關焦點

  • 組圖:歷史悠久的新疆阿合奇縣馴鷹人
    專題:圖片頻道    11月28日,新疆阿合奇縣庫蘭薩日克鄉的馴鷹人在訓練獵鷹。新疆阿合奇縣的柯爾克孜族人馴養獵鷹有著悠久的歷史。為做好保護獵鷹和傳承傳統的工作,阿合奇縣對馴鷹人進行登記備案,並發放馴養證,定期檢查馴鷹情況和獵鷹的去向。 新華社發(朱明俊 攝)    11月28日,新疆阿合奇縣庫蘭薩日克鄉的馴鷹人在訓練獵鷹。新疆阿合奇縣的柯爾克孜族人馴養獵鷹有著悠久的歷史。
  • 探索最後的馴鷹人——哈薩克馴鷹狩獵
    馴鷹狩獵的歷史源自於公元8世紀左右,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金雕的捕捉、馴養、在狩獵中使用都有一套古老而嚴格的傳統。
  • 最後的馴鷹人
    伴隨著這一過程,匯聚深厚歷史養分的鷹獵文化,也在新疆天山南北的草原上廣泛流傳,鷹也是草原上遊牧民們重要的狩獵幫手。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遊牧民的定居,草原上的馴鷹者已不再用鷹狩獵,因此,鷹獵也成為歷史淡出人們的視線。 可是,草原上仍然有一部分牧民難以割捨養鷹、馴鷹的情懷,默默地繼承著鷹獵的歷史文化。哈巴河縣齊巴爾鄉希託別村村民葉裡克拜·索裡泰就是這樣一個人。
  • 馴鷹 12月第一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合奇縣柯爾克孜族人與鷹,有著親密的關係。千百年來,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 獵鷹之鄉」。在沒有槍枝的歲月裡,人們馴服兇猛的雄鷹為自己捕獵。柯爾克孜人與鷹恪守著一個約定:他們從不把這珍貴的猛禽連窩端,總是悄悄拿走那隻最心儀的幼鷹回家馴養。 一個出色的馴鷹人需要具備三種品質:愛好、穩重、力氣。三者缺一不可。
  • 新疆一「獵鷹」巡邏隊成網紅:柯爾克孜族馴鷹已有幾千年歷史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支「獵鷹」巡邏隊就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哈拉奇邊防派出所,巡邏隊由派出所組織所轄的3個護邊員分隊組成,每個分隊有三到四隻護邊員個人飼養的獵鷹。據哈拉奇邊防派出所教導員胡東亮介紹,柯爾克孜族有傳統的訓練鷹的習俗,每隻獵鷹都有「戶口」,其主人也有馴鷹許可證。
  • 馴鷹 - 馴鷹_網易新聞
    (原標題:馴鷹) 人類馴養獵鷹歷史悠久,歐洲許多地區都有馴鷹的傳統
  • 馴鷹 傳承民間古老文化
    通常人們只知道「熬鷹」,其實馴鷹還有「過胳膊」、「吊大線」這幾個步驟,最後才能「成鷹」,所謂「過胳膊」,就是馴鷹之人一伸胳膊,鷹就自動地飛過來,落在人的胳膊上。而「吊大線」則是讓鷹順著一條100米長的直線飛到另一端去叼肉,鍛鍊鷹的飛翔和「認肉」能力。等鷹能飛得和直線平行,那麼說明它「成鷹」了。
  • [人物]馴鷹傳人把妻子當鷹訓練
    [人物]馴鷹傳人把妻子當鷹訓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1日 22:36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趙明哲出生於馴鷹世家,他19歲因為徒手抓狼而名震一方,也使他妻子為此吃盡苦頭,因為他把妻子也當成馴服的對象。
  • 蒙古馴鷹獵人,遵古老傳統:10歲後放鷹回家,目前只剩300餘人
    也就是說,在五六千年以前,馴鷹就已經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被我們的祖先熟練運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項技藝也在慢慢失傳,現在,會這個技藝的人大多集中在中國、蒙古和哈薩克斯坦的邊境,以阿勒泰地區的馴鷹文化最為出名。因為這裡屬於邊界地區,經濟不是很發達,交通和通訊都不是很方便,所以這裡的馴鷹文化並沒有被人們所熟知。隨著近現代,網絡技術不斷更新迭代,埋藏在邊境的「寶藏」,才算是重新進入人們的眼球。
  • 蒙古馴鷹獵人
    他一手拉著韁繩,控制身下的馬,另一手則擎著一隻7公斤重的鷹。Bashakhan和鷹同時望向遠方的地平線,找尋獵物的蹤跡。忽然,Bashakhan呼號起來,放飛了停在自己手臂上的鷹,鷹猛地衝向山底,向獵物襲去。英國攝影師John Alexander在一旁記錄著這一切。西伯利亞的風帶著塵土吹到他的臉上,他覺得這裡的一切都如此不可思議。
  • 馴鷹高手——用眼神跟鷹隼對話(組圖)
    陳曉鵬是一個馴鷹高手。  在寮步有這麼一位90後小夥子,他十來歲就開始與鷹隼相處,如今已是9個年頭,雖曾被無數次抓傷,甚至抓穿過手掌,但他一直沒放棄,他和鷹隼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已成為國內一名馴鷹高手。他能通過鷹的雙眼,讀懂對方在想什麼。他就是陳曉鵬,香市動物園的馴鷹員。
  • 清朝老照片: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媳合影,京城裡的馴鷹人!
    圖為一組由英國記者莫理循在清朝末年拍攝的百姓生活舊照,這組珍貴的清朝老照片中不但有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媳們的合影老照片,而且亦是可以一窺清朝時期京城裡的馴鷹人是何等的霸氣瀟灑。 這是清朝末年的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孫輩及兒媳們的合影舊照,站在後排的女性的右一和右四及右五都是李鴻章的兒媳
  • 新疆哈薩克族「獵鷹世家」揭開5兄弟訓鷹之謎
    因此,父親在辭世前所有獵鷹技巧及訓鷹方法都傳授給了他,就這樣,別爾德別克繼承了這一神聖的傳家寶——獵鷹技藝。  別爾德別克說,哈薩克族的訓鷹方法十分嚴格,一些訓鷹方法看似簡單但有符合科學道理,所以訓鷹他們的成功率很高。據別爾德別克回憶,小時候聽家裡人說,爺爺伊撒·阿吾巴克爾也是當年的獵鷹愛好者,其獵鷹技藝遠近聞名。
  • 蒙古馴鷹獵人:仍然鮮活的傳統
    蒙古馴鷹獵人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徐天  發於2020.8.24總第961期《中國新聞周刊》  Bashakhan在山巔站住了。他一手拉著韁繩,控制身下的馬,另一手則擎著一隻7公斤重的鷹。Bashakhan和鷹同時望向遠方的地平線,找尋獵物的蹤跡。
  • 實拍:新疆柯爾克孜族訓練金雕捕獵文化(圖)
    實拍:新疆柯爾克孜族訓練金雕捕獵文化(圖)昨天晚上在「湖光秋水交流群」裡:絲路藍天(阿依別克):馴鷹是遊牧民族古老的傳統技藝,源於古老的漁獵傳統>桃花島:@阿依別克 柯爾克孜 新疆放歸大自然後,它還會回來不?
  • 實拍東北鷹獵第一鄉「鷹把式」冰天雪地馴鷹
    10名當地俗稱「鷹把式」的馴鷹人身著翻毛羊皮獵服,頭戴老式皮帽子,腳蹬雪地鞋,手臂上架著鷹隼,一字排開,站在鷹獵場地與遊客近距離接觸。鷹把式右臂高高舉起雄鷹,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原上,進行馴鷹、撒鷹捕獵等項目表演,為遊客展現傳統的鷹獵文化。鷹獵表演正式開始,只見鷹把式手臂上架著目光犀利的獵鷹抖開羽翼,隨時準備展翅騰空。
  • 中國的鄰居用老鷹搞旅遊創收,有的人靠一隻鷹就能養活全家!
    眾所周知,鷹屬於猛禽,包括蒼鷹、雀鷹等各種隼形類鳥,它們在我國都屬於二級以上保護動物,嚴禁捕捉、販賣、購買、飼養及傷害。歷史上,在新疆和內蒙古兩個自治區的偏遠地區,當地人牧民和獵人有馴鷹捕獵的傳統,但近些年來,隨著人們法律意識地不斷提高,這種「馴鷹」或以「老鷹捕獵」的情況已消失不見了。
  • 新疆阿合奇獵鷹、泉城杏花、溫宿大峽谷、阿拉爾睡胡楊、喀什攝影
    1991年英國馴鷹專家安德魯在來到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考察馴鷹技藝時說,世界上,獵鷹的故鄉在阿合奇縣的蘇木塔什鄉。而在蘇木塔什鄉400多戶牧民,家家養鷹馴鷹捕獵,是名副其實的馴鷹的故鄉。每到冬季,蘇木塔什鄉雲集著數百隻馴鷹,舉行長達數日的獵鷹捕獵比賽,那妙趣橫生和令人驚心動魂的場面,勝過到西班牙看鬥牛。」現在人們不再需要獵鷹工作了,但柯爾克孜族人與鷹世代相襲的情斷不了。馴鷹成了一種消遣、一種樂趣。只要鷹往臂彎那麼一站,柯爾克孜男人的日子就過得帶勁兒。就像草原上的漢子迷戀駿馬,城市裡的男人嚮往靚車。駿馬、靚車和獵鷹,讓男人的徵服與駕馭欲望得以釋放,使豪情揮灑自如。
  • 非法馴鷹人手段殘忍:通宵不睡 玩死10隻馴出1隻
    據了解,過去,玩鷹在成都算是半公開的愛好。現在,玩鷹人自知不合法,從原來的地上轉入地下,一般通過QQ群和論壇聯絡,並小規模的組織一些聚會,甚至約好一同出獵。  玩家百態  一股殺氣玩死10隻馴出1隻  鷹隼如何變「家寵」?
  • 暗訪猛禽黑市:將建築材料麻軸塞進鷹體馴其捕獵
    捕捉、販賣、私自馴鷹,都是違法行為。捕鷹捕獵者的天羅地網「鷹一般不會從正面下來,基本上都是斜刺俯衝。」趙森林用手比畫一下,鷹衝到網上,網應聲而落,「說白了,這就叫自投羅網,自己找死。」趙森林(化名),50歲,自稱捕獵已35年,祖上三代都是捕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