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的山間草地上,一隻肥胖的野兔蹦蹦跳跳。
山頂上,一隻獵鷹一飛沖天,在空中盤旋一圈後,俯下身子衝向野兔,鋒利的爪子和尖利的嘴巴深深嵌進了野兔體內。
飛天、盤旋、俯衝,動作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捕獵如探囊取物般一擊得手。
所謂鷹擊長空,大概如此吧。
獵鷹沒有急著品嘗自己獵殺的美味,它在等待主人的允許。
這是《動物世界》裡的畫面嗎?
不,這是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獵鷹文化節上的捕獵表演。
1991年,英國馴鷹專家安德魯來到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考察馴鷹技藝。
他說:獵鷹的故鄉在阿合奇縣的蘇木塔什鄉。
蘇木塔什鄉400多戶牧民,家家養鷹馴鷹捕獵,是名副其實的馴鷹的故鄉。
每到冬季,數百隻馴鷹雲集蘇木塔什鄉,進行長達數日的獵鷹捕獵比賽。
巍峨的雪山下,剽悍的柯爾克孜馴鷹人騎著駿馬,右臂擎鷹,沿著山谷一側陡峭的巖壁行至近百米的山頂,一字排開。獵鷹立在主人的臂彎抖開羽翅,威風凜凜,只等一聲令下衝向天際。
山谷間,一時鷹鳴馬嘯,場面驚心動魂、妙趣橫生,場面之精彩,一點兒不輸西班牙鬥牛。
柯爾克孜人與鷹,有個約定。
沒有槍枝的歲月裡,他們馴服兇猛的雄鷹為自己捕獵,一隻好的獵鷹就可以養活一家人。
如今,柯爾克孜人不再需要獵鷹捕獵了。但他們與鷹世代相襲的情緣斷不了,馴鷹成了一種消遣和娛樂。
就像草原上的漢子迷戀駿馬、城市裡的男人嚮往靚車一般,柯爾克孜人迷戀雄鷹。只要雄鷹站上臂彎,柯爾克孜男人的血性就煥發出勃勃生。
01 打鷹
設好獵物,比如鴿子,等鷹撲下來時將其捕獲,是為打鷹。
辛勤的打鷹人,早上披著星星走出家門,爬過十幾道山梁,餓了啃幹饢,渴了喝涼水。涼水喝完了,就捧山溝裡飄著羊糞蛋、黃黃綠綠的積水喝。
一上山就是一整天。
一整天,也見不到一隻大鷹飛過。
02 熬鷹
鷹非常驕傲,被捕捉後不吃人餵給它的肉,為了消除鷹的野性,牧民們得「熬鷹」。
先用蘆葦管往鷹嘴裡灌水洗胃,然後將鷹架在馴鷹人的胳膊上,連續5天5夜不讓它睡覺,消磨它的野性。鷹一犯困,就用木棍敲它的頭。讓鷹逐漸適應主人,並最終產生依賴。
幾天後,讓疲憊至極的鷹吞下用皮革裹著的肉,因為皮革不能被消化,轉天就會被吐出,同時帶出體內多餘的脂肪,達到「瘦身」目的。
經過3至5次的吞吐,鷹的體重減少,室內熬鷹宣告結束。
03 養鷹
馴鷹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讓鷹前來啄食,飢餓許久的鷹見了肉便不顧一切地撲過來,馴鷹人則一次次地把距離拉遠,而且每次都不給它吃飽。
這樣反覆訓練,直到鷹能飛起來,啄到馴鷹人手臂上的肉為止。
餵鷹的肉也有講究,必須是不含激素的鮮肉。動物的內臟、髒肉、爛肉、有異味的肉,都不能喂。
04 馴鷹
在進行室外馴鷹前,要把鷹尾的羽毛縫起來,讓它無法高飛;再用拴著繩子的活兔作獵物,讓鷹從空中俯衝叼食。
過些時日,把鷹尾線拆去,在鷹腿上拴根長繩,讓它像放風箏一樣在馴鷹人的控制下捕捉獵物。
一段時間之後,雄鷹就成了獵鷹。
05 放鷹
為主人服役一到五年後,獵鷹就可以獲得自由,重返天空。
雄鷹,這個帕米爾高原上的高貴生物,帶著與柯爾克孜人的故事和情緣,重新翱翔天際。
這是柯爾克孜人與鷹的約定。
自2008年3月20日,阿合奇縣舉辦第一屆獵鷹節以來,每年3月20日左右,阿合奇縣都要舉辦獵鷹節。
柯爾克孜族牧民騎馬擎鷹,奔馳在阿合奇縣庫木塔什鄉獵鷹場上,進行捕鷹、馴鷹、放鷹等獵鷹表演。獵鷹表演後,還有馬上角力、姑娘追以及民族摔跤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表演。
阿合奇縣位於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簡稱克州),距離克州首府阿圖什市30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