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類珍禽現在成為很多玩家的寵物,玩家魏鵬QQ空間的圖片顯示,一隻被馴過的鷹在撕咬捕到的獵物。
河北易縣,古稱易州,西倚太行山脈。
12月10日上午,易縣泰元北大街明輝賓館門口。趙森林騎著電動車,從縣城採購一箱保健品回店裡。
他是一家藥店老闆,另外的身份是捕獵者、鷹販子。
每年,趙森林在三個月內能抓到上百隻鷹。他說自己殺生太多,又說自己已經麻木了。
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當大批瀕危動物東方白鸛遭遇毒殺之後,全國多家媒體加入新京報「讓候鳥飛」的保護倡議。
與此同時,多地官方和動物保護組織,亦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盜獵行為的監管和打擊。
但新京報記者調查得知,在河北易縣、滄州等地,儘管官方加強管理,但捕獵者捕捉、販賣野生動物的行為並未絕跡。
蒼鷹、雕鴞、獵隼、公式等大型猛禽,成了捕獵者的網中物。當地一位常年捕獵者說,「如果今年查得不嚴,三個月就能逮一百隻(猛禽)。」
落網之鷹,被以每隻700元至數千元的價格賣給販鷹者。
被販運至南方成為盤中餐,身體被挖空製成標本、工藝品,它們在劫難逃。
也有部分「倖存者」,這些鷹在玩家手中成為捕獵的工具,玩鷹者為讓它們獵食性更強,把建築材料——麻軸塞進鷹體,吸取它們體內油脂,讓其長期保持飢餓。
河北省林業廳相關官員稱,捕獵者捕獲的猛禽,多為國家二級或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捕捉、販賣、私自馴鷹,都是違法行為。
捕鷹
捕獵者的天羅地網
「鷹一般不會從正面下來,基本上都是斜刺俯衝。」趙森林用手比畫一下,鷹衝到網上,網應聲而落,「說白了,這就叫自投羅網,自己找死。」
趙森林(化名),50歲,自稱捕獵已35年,祖上三代都是捕獵者。
為了捕獵,他能騎摩託車去10公裡外的凌雲冊山擺鷹場,甚至去百公裡外的南城司鄉的大山裡。
「現在晚了,(捕)鷹季都過了,賣鷹的也少了。」趙森林介紹,捕鷹季一般在9、10、11月份。那時鷹從東北向南方遷徙,經過河北境內,是獵鷹和販鷹的高峰期。
「金雕、遊隼、蒼鷹、公式、雕鴞……」他回憶曾捕過的獵物,一網下去,所有長翅膀的都在劫難逃。
12月10日,趙森林帶記者爬上荊軻山。
荊軻山區距易縣不到10公裡,群峰綿延起伏,山上荒草叢生。
山坡上,趙森林指著一處空地說,「這塊地就能做鷹場(捕鷹的場地)」。
趙森林用的捕獵工具很簡單:四張網和一隻活鴿子。
網是他自己編的,兩天就能編成一張,網長、寬各1.5米,網眼有碗口大小,用的是輪胎線,因為網線呈土黃色,飛鳥猛禽不易發現。
「鷹場選不好,就捕不到獵物。」趙森林說,把空地上的草清除後。在四周下網,搭個支架,空地的網中間拴只鴿子做誘餌,圈套就做好了。
趙森林說,他一打眼,就知道鷹從哪個地方飛過,將會落在哪個山頭。
他說,鷹在遷徙途中飛久了,會選山頭落腳,過夜的鷹餓了,就會去捕食。
鷹眼犀利,發現空地上有鴿子,自然不會放過。
「鷹一般不會從正面下來,基本上都是斜刺俯衝。」趙森林用手比畫一下,鷹衝到網上,網應聲而落,「說白了,這就叫自投羅網,自己找死。」
鷹場擺好後,趙森林每天都去檢查一次,見圈套裡是否有獵物。「有的捕鷹者搭個草棚,就住在鷹場邊,一住就是幾天。」
「死了的鷹連200塊錢都不值,沒人買。」趙森林說,一般的人捕鷹都不用獵槍。
趙森林說,捕鷹者也曾有江湖規矩:不在5月至9月——鷹的繁殖期內捕獵。
但現在,很多人破壞了江湖規矩,趙森林說,在東北繁殖地,鷹窩大多搭在樹上或懸崖上,一窩2至4隻雛鷹,現在在那裡,有捕獵者用繩攀至懸崖上,專門掏雛鷹,有的雛鷹出生還不到一周,甚至連毛都沒長,就被人掏走了。這對鷹來說,無異於遭遇天羅地網。
「一隻雛鷹值2000多元,掏一窩就能賺萬把塊錢。」趙森林說,買雛鷹的人很多,大多用來當寵物養。
販賣
販鷹者三個月能賺10多萬
「如果今年查得不嚴,我三個月就能逮一百隻(鷹)。」趙森林說,「很多捕獵者都不敢上山,路上有人查,(捕到獵物)帶不到山下。」
趙森林說,今年他「運氣」不太好,官方查得太嚴。三個月來,他只抓到兩隻兔鷹、四隻公式、六隻雕鴞,「即使這樣,也賣個一兩萬(元)。」
「如果今年查得不嚴,我三個月就能逮一百隻(鷹)。」趙森林說,「很多捕獵者都不敢上山,路上有人查,(捕到獵物)帶不到山下。」
閒暇時,趙森林也去山裡收貨。他還委託當地村民去南城司鄉去收貨,「當地人都知道我幹這個,我不能露面,不然收這家,不收那家,別人會舉報我。」
趙森林說,他手上有20多個老客戶,一到鷹季,北京、天津等地的鷹販子都會到這裡,打個電話,鷹販子就會趕過來,「有時上午捕到的鷹,下午就能賣掉,出貨特別快。」
對於逃避路查,趙森林自有一套辦法。當地村民收到貨,用紙盒子包裝好後,通過客車送過來,「然後我到車站接貨,貨到後通過銀行匯款。」
「鷹不好捕,但鷹販子到處去村裡收,一倒手,一隻鷹賺幾百元,三個月就能賺10多萬。」趙森林說。
至於新客戶,「都是一錘子買賣,不問姓名,生意做完,立即刪掉號碼。」趙森林說。
12月10日,趙森林答應幫記者聯繫販鷹者。
趙森林聯繫了當地一名鷹販,對方稱手上有6隻鷹。但隨後,該鷹販手機關機,趙森林說,敏感時期,大家都很警惕,一般不與陌生人交易。
12月11日,河北滄州一名鷹販答應賣鷹,交易時間選在夜間,交易地點在易縣明輝賓館。
11日23時30分,一輛計程車停在易縣泰元北大街明輝賓館門前,計程車內共有四名男子,後座上擺放著三個紙盒。
「鷹在盒子裡,三隻。」其中兩名男子下了計程車,左顧右盼,抱起紙盒走進賓館。
進入房間後,一位年齡稍大的男子立即走出賓館,站在賓館門口把風。
房間內的年輕男子撕開膠帶,打開一個紙盒,一隻羽毛灰白相間的鷹,雙腿被黃繩捆綁,發出「吱吱」的叫聲。
年輕男子自稱于濤(化名),滄州任丘市人,他帶的三隻鷹,兩隻是今年抓的雞鷹(蒼鷹的一種,雄性俗稱雞鷹,雌性俗稱兔鷹)。
「另一隻是我養的,四年了,這隻鷹抓過野雞無數。」于濤用手臂架著一隻鷹,向記者推銷。
這隻養了四年的雞鷹,于濤叫價1000元,另兩隻650元,「你如果想要金雕,我能幫你聯繫。」
于濤說,今年9月,他從保定農民手中收了11隻雞鷹,後來幾個朋友把鷹給分了,他留了這四隻,自己玩鷹時間長,但賣鷹次數不多。
趙森林介紹,賣鷹主要看品相和重量,雞鷹一般賣700元,兔鷹賣1500元左右,隼比鷹價格稍高,而金雕賣價少則五六千,多則上萬。
賓館內,于濤不斷催促快點交易,他還拿出手機,翻出幾張照片,說他是「警察」。
「這是我工作證和身份證。」于濤指了指手機空間裡的圖片,證明自己的警察身份。
「我是滄州市某公安分局刑警隊的,你放心,到了任丘,一切問題我都可以給你解決。」于濤說。
「我打牌輸錢,現在急用錢。」于濤說。他當警察一年多,這次半夜出來賣鷹,冒著很大的風險,「一旦被抓,我是知法犯法,你要是判一年,我至少得判三年。」
20分鐘後,見記者沒有付款的意思,于濤將鷹重新綁好後,再次裝進盒子裡,幾人離去。
前日,記者致電于濤所稱的公安部門,一工作人員未透露該部門是否有叫于濤的警員。
昨日下午,記者從其他渠道了解到,該市公安局某分局刑警隊並無于濤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