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1日,吉林省吉林市,10餘名鷹把式站在土城子滿族鄉曾通村的雪地上現場表演古老而又驚險刺激的鷹獵文化。當日,第22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昌邑區活動啟動儀式暨土城子鄉霧凇鷹獵節在松花江畔的霧凇島舉行,並在土城子滿族鄉曾通村進行了鷹獵文化表演,讓遊客感受到神秘的鷹獵文化。
10名當地俗稱「鷹把式」的馴鷹人身著翻毛羊皮獵服,頭戴老式皮帽子,腳蹬雪地鞋,手臂上架著鷹隼,一字排開,站在鷹獵場地與遊客近距離接觸。鷹把式右臂高高舉起雄鷹,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原上,進行馴鷹、撒鷹捕獵等項目表演,為遊客展現傳統的鷹獵文化。鷹獵表演正式開始,只見鷹把式手臂上架著目光犀利的獵鷹抖開羽翼,隨時準備展翅騰空。當雪地上出現野雞和野兔等獵物時,獵鷹瞬間騰空而起,在空中不斷盤旋,尋找目標,而後俯衝而下,準確而迅捷地捕捉到獵物,鋒利的爪子和喙深深插進獵物的身體中,面對疾如迅雷的獵鷹,獵物來不及反應就已束手就擒。
據一位「鷹把式」介紹:「現如今我們的鷹獵文化傳承從未間斷過,上到70歲的老鷹把頭,下至10來歲正在學習鷹獵技能的娃娃,我們是要將老祖宗留下來的民俗持續傳遞下去,將傳統的鷹獵文化以最真實的面貌展現給觀眾,讓鷹獵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 據了解,鷹獵文化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鷹把式從祖先那裡繼承下來的鷹獵技能已成為一筆寶貴的財富,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鷹獵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滿族的女真先人,當時女真人以鷹為伴,把獵鷹稱做「海東青」,意為「從大海之東飛來的青色之鳥」。祖先靠鷹捕捉獵物來維持生計,近千年的歷史更迭,傳統的鷹獵文化完整的保存下來,並作為活的文化展現給國內外遊人實屬不易。
近年來,吉林市土城子滿族鄉加大薩滿鷹獵文化的挖掘與保護,鷹獵文化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漁樓村被命名為「鷹屯」,並註冊成立了吉林市獵鷹文化傳承協會。曾通村、漁樓村被列為省級少數民族保護村落,漁樓村被申報為特色旅遊村。
2016年12月21日,吉林省吉林市,10餘名鷹把式站在土城子滿族鄉曾通村的雪地上現場表演古老而又驚險刺激的鷹獵文化。當日,第22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昌邑區活動啟動儀式暨土城子鄉霧凇鷹獵節在松花江畔的霧凇島舉行,並在土城子滿族鄉曾通村進行了鷹獵文化表演,讓遊客感受到神秘的鷹獵文化。
2016年12月21日,吉林省吉林市,10餘名鷹把式站在土城子滿族鄉曾通村的雪地上現場表演古老而又驚險刺激的鷹獵文化。當日,第22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昌邑區活動啟動儀式暨土城子鄉霧凇鷹獵節在松花江畔的霧凇島舉行,並在土城子滿族鄉曾通村進行了鷹獵文化表演,讓遊客感受到神秘的鷹獵文化。
2016年12月21日,吉林省吉林市,10餘名鷹把式站在土城子滿族鄉曾通村的雪地上現場表演古老而又驚險刺激的鷹獵文化。當日,第22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昌邑區活動啟動儀式暨土城子鄉霧凇鷹獵節在松花江畔的霧凇島舉行,並在土城子滿族鄉曾通村進行了鷹獵文化表演,讓遊客感受到神秘的鷹獵文化。
2016年12月21日,吉林省吉林市,10餘名鷹把式站在土城子滿族鄉曾通村的雪地上現場表演古老而又驚險刺激的鷹獵文化。當日,第22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昌邑區活動啟動儀式暨土城子鄉霧凇鷹獵節在松花江畔的霧凇島舉行,並在土城子滿族鄉曾通村進行了鷹獵文化表演,讓遊客感受到神秘的鷹獵文化。
2016年12月21日,吉林省吉林市,10餘名鷹把式站在土城子滿族鄉曾通村的雪地上現場表演古老而又驚險刺激的鷹獵文化。當日,第22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昌邑區活動啟動儀式暨土城子鄉霧凇鷹獵節在松花江畔的霧凇島舉行,並在土城子滿族鄉曾通村進行了鷹獵文化表演,讓遊客感受到神秘的鷹獵文化。
2016年12月21日,吉林省吉林市,10餘名鷹把式站在土城子滿族鄉曾通村的雪地上現場表演古老而又驚險刺激的鷹獵文化。當日,第22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昌邑區活動啟動儀式暨土城子鄉霧凇鷹獵節在松花江畔的霧凇島舉行,並在土城子滿族鄉曾通村進行了鷹獵文化表演,讓遊客感受到神秘的鷹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