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歷史悠久的新疆阿合奇縣馴鷹人

2020-12-04 央視網
專題:圖片頻道

    11月28日,新疆阿合奇縣庫蘭薩日克鄉的馴鷹人在訓練獵鷹。新疆阿合奇縣的柯爾克孜族人馴養獵鷹有著悠久的歷史。為做好保護獵鷹和傳承傳統的工作,阿合奇縣對馴鷹人進行登記備案,並發放馴養證,定期檢查馴鷹情況和獵鷹的去向。 新華社發(朱明俊 攝)

    11月28日,新疆阿合奇縣庫蘭薩日克鄉的馴鷹人在訓練獵鷹。新疆阿合奇縣的柯爾克孜族人馴養獵鷹有著悠久的歷史。為做好保護獵鷹和傳承傳統的工作,阿合奇縣對馴鷹人進行登記備案,並發放馴養證,定期檢查馴鷹情況和獵鷹的去向。 新華社發(朱明俊 攝)

    11月28日,新疆阿合奇縣庫蘭薩日克鄉的馴鷹人在訓練獵鷹。新疆阿合奇縣的柯爾克孜族人馴養獵鷹有著悠久的歷史。為做好保護獵鷹和傳承傳統的工作,阿合奇縣對馴鷹人進行登記備案,並發放馴養證,定期檢查馴鷹情況和獵鷹的去向。 新華社發(朱明俊 攝)

責編:李二慶

相關焦點

  • 新疆阿合奇獵鷹、泉城杏花、溫宿大峽谷、阿拉爾睡胡楊、喀什攝影
    1991年英國馴鷹專家安德魯在來到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考察馴鷹技藝時說,世界上,獵鷹的故鄉在阿合奇縣的蘇木塔什鄉。而在蘇木塔什鄉400多戶牧民,家家養鷹馴鷹捕獵,是名副其實的馴鷹的故鄉。每到冬季,蘇木塔什鄉雲集著數百隻馴鷹,舉行長達數日的獵鷹捕獵比賽,那妙趣橫生和令人驚心動魂的場面,勝過到西班牙看鬥牛。」現在人們不再需要獵鷹工作了,但柯爾克孜族人與鷹世代相襲的情斷不了。馴鷹成了一種消遣、一種樂趣。只要鷹往臂彎那麼一站,柯爾克孜男人的日子就過得帶勁兒。就像草原上的漢子迷戀駿馬,城市裡的男人嚮往靚車。駿馬、靚車和獵鷹,讓男人的徵服與駕馭欲望得以釋放,使豪情揮灑自如。
  • 馴鷹這事,還得交給新疆人
    不,這是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獵鷹文化節上的捕獵表演。1991年,英國馴鷹專家安德魯來到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考察馴鷹技藝。他說:獵鷹的故鄉在阿合奇縣的蘇木塔什鄉。蘇木塔什鄉400多戶牧民,家家養鷹馴鷹捕獵,是名副其實的馴鷹的故鄉。每到冬季,數百隻馴鷹雲集蘇木塔什鄉,進行長達數日的獵鷹捕獵比賽。巍峨的雪山下,剽悍的柯爾克孜馴鷹人騎著駿馬,右臂擎鷹,沿著山谷一側陡峭的巖壁行至近百米的山頂,一字排開。
  • 新疆一「獵鷹」巡邏隊成網紅:柯爾克孜族馴鷹已有幾千年歷史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支「獵鷹」巡邏隊就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哈拉奇邊防派出所,巡邏隊由派出所組織所轄的3個護邊員分隊組成,每個分隊有三到四隻護邊員個人飼養的獵鷹。據哈拉奇邊防派出所教導員胡東亮介紹,柯爾克孜族有傳統的訓練鷹的習俗,每隻獵鷹都有「戶口」,其主人也有馴鷹許可證。
  • 馴鷹 12月第一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合奇縣柯爾克孜族人與鷹,有著親密的關係。千百年來,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 獵鷹之鄉」。在沒有槍枝的歲月裡,人們馴服兇猛的雄鷹為自己捕獵。柯爾克孜人與鷹恪守著一個約定:他們從不把這珍貴的猛禽連窩端,總是悄悄拿走那隻最心儀的幼鷹回家馴養。 一個出色的馴鷹人需要具備三種品質:愛好、穩重、力氣。三者缺一不可。
  • 最後的馴鷹人
    伴隨著這一過程,匯聚深厚歷史養分的鷹獵文化,也在新疆天山南北的草原上廣泛流傳,鷹也是草原上遊牧民們重要的狩獵幫手。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遊牧民的定居,草原上的馴鷹者已不再用鷹狩獵,因此,鷹獵也成為歷史淡出人們的視線。 可是,草原上仍然有一部分牧民難以割捨養鷹、馴鷹的情懷,默默地繼承著鷹獵的歷史文化。哈巴河縣齊巴爾鄉希託別村村民葉裡克拜·索裡泰就是這樣一個人。
  • 馴鷹 - 馴鷹_網易新聞
    (原標題:馴鷹) 人類馴養獵鷹歷史悠久,歐洲許多地區都有馴鷹的傳統
  • 探索最後的馴鷹人——哈薩克馴鷹狩獵
    馴鷹狩獵的歷史源自於公元8世紀左右,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金雕的捕捉、馴養、在狩獵中使用都有一套古老而嚴格的傳統。
  • 馴鷹 傳承民間古老文化
    人們將馴鷹、養鷹、架鷹、用其幫助狩獵逐漸演變成一種古老的文化。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多個國家的鷹獵文化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名錄,我國的鷹獵文化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古時,宮廷馴鷹為的是供皇帝及貴族打獵把玩,民間則為了養家餬口,如今「鷹把式」(馴鷹高手)的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 [人物]馴鷹傳人把妻子當鷹訓練
    [人物]馴鷹傳人把妻子當鷹訓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1日 22:36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趙明哲出生於馴鷹世家,他19歲因為徒手抓狼而名震一方,也使他妻子為此吃盡苦頭,因為他把妻子也當成馴服的對象。
  • 馴鷹高手——用眼神跟鷹隼對話(組圖)
    陳曉鵬是一個馴鷹高手。  在寮步有這麼一位90後小夥子,他十來歲就開始與鷹隼相處,如今已是9個年頭,雖曾被無數次抓傷,甚至抓穿過手掌,但他一直沒放棄,他和鷹隼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已成為國內一名馴鷹高手。他能通過鷹的雙眼,讀懂對方在想什麼。他就是陳曉鵬,香市動物園的馴鷹員。
  • 清朝老照片: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媳合影,京城裡的馴鷹人!
    圖為一組由英國記者莫理循在清朝末年拍攝的百姓生活舊照,這組珍貴的清朝老照片中不但有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媳們的合影老照片,而且亦是可以一窺清朝時期京城裡的馴鷹人是何等的霸氣瀟灑。 圖為清朝末年京城裡的馴鷹人舊照,眾所周知馴鷹和養鷹乃是老北京人的消遣之一。
  • 新疆投資129億元對17個邊境重點縣進行扶貧開發
    邊境貧困縣阿合奇變了!這些變化始於2007年。當年,阿合奇縣成為全國「邊境扶貧開發試點縣」,一雙雙援助之手伸向這裡,一個個援助項目投向這裡,阿合奇打響了一場扶貧攻堅戰。4年來,阿合奇縣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提升。記者日前在自治區扶貧辦採訪時了解到,阿合奇縣的扶貧開發經驗目前正在全疆大力推廣。
  • 新疆哈薩克族「獵鷹世家」揭開5兄弟訓鷹之謎
    新疆哈薩克族「獵鷹世家」揭開5兄弟訓鷹之謎 2015-02-03 19:25:19他們繼承了祖祖輩輩的訓鷹的歷史,鄉親們稱他們是「獵鷹世家」。  獵鷹5兄弟中,老大傑恩斯別克今年47歲,已有11年的獵鷹史,老二別爾德別克的獵鷹史為16年,是5兄弟中的獵鷹史最長的一個,老三託合什的獵鷹史為8年,老四波拉提的獵鷹史為7年,老五是31歲的伊瑪木阿合扎木,今年也是他獵鷹生涯的第二年。
  • 蒙古馴鷹獵人
    蒙古馴鷹獵人本刊記者/徐天 攝影/JOHN ALEXANDER發於2020.8.24總第961期《中國新聞周刊》他一手拉著韁繩,控制身下的馬,另一手則擎著一隻7公斤重的鷹。Bashakhan和鷹同時望向遠方的地平線,找尋獵物的蹤跡。忽然,Bashakhan呼號起來,放飛了停在自己手臂上的鷹,鷹猛地衝向山底,向獵物襲去。英國攝影師John Alexander在一旁記錄著這一切。西伯利亞的風帶著塵土吹到他的臉上,他覺得這裡的一切都如此不可思議。
  • 蒙古馴鷹獵人,遵古老傳統:10歲後放鷹回家,目前只剩300餘人
    也就是說,在五六千年以前,馴鷹就已經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被我們的祖先熟練運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項技藝也在慢慢失傳,現在,會這個技藝的人大多集中在中國、蒙古和哈薩克斯坦的邊境,以阿勒泰地區的馴鷹文化最為出名。因為這裡屬於邊界地區,經濟不是很發達,交通和通訊都不是很方便,所以這裡的馴鷹文化並沒有被人們所熟知。隨著近現代,網絡技術不斷更新迭代,埋藏在邊境的「寶藏」,才算是重新進入人們的眼球。
  • 實拍東北鷹獵第一鄉「鷹把式」冰天雪地馴鷹
    10名當地俗稱「鷹把式」的馴鷹人身著翻毛羊皮獵服,頭戴老式皮帽子,腳蹬雪地鞋,手臂上架著鷹隼,一字排開,站在鷹獵場地與遊客近距離接觸。鷹把式右臂高高舉起雄鷹,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原上,進行馴鷹、撒鷹捕獵等項目表演,為遊客展現傳統的鷹獵文化。鷹獵表演正式開始,只見鷹把式手臂上架著目光犀利的獵鷹抖開羽翼,隨時準備展翅騰空。
  • 新疆在17個邊境扶貧重點縣啟動新一輪扶貧工作
    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14日電(記者關俏俏)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扶貧辦獲悉,新疆已將2010年確定為「邊境扶貧試點年」,安排專項資金3000萬元,加上國家支持,在17個邊境扶貧重點縣陸續開展邊境扶貧試點工作。
  • 實拍:新疆柯爾克孜族訓練金雕捕獵文化(圖)
    實拍:新疆柯爾克孜族訓練金雕捕獵文化(圖)昨天晚上在「湖光秋水交流群」裡:絲路藍天(阿依別克):馴鷹是遊牧民族古老的傳統技藝,源於古老的漁獵傳統>桃花島:@阿依別克 柯爾克孜 新疆放歸大自然後,它還會回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