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馴鷹人

2020-12-06 人民網

最後的馴鷹人

來源:天山網原創  2016年04月15日16:37


千百年來,人類的狩獵經濟,讓兇猛而矯捷的鷹,成為遊牧民族心中的神鳥。伴隨著這一過程,匯聚深厚歷史養分的鷹獵文化,也在新疆天山南北的草原上廣泛流傳,鷹也是草原上遊牧民們重要的狩獵幫手。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遊牧民的定居,草原上的馴鷹者已不再用鷹狩獵,因此,鷹獵也成為歷史淡出人們的視線。

可是,草原上仍然有一部分牧民難以割捨養鷹、馴鷹的情懷,默默地繼承著鷹獵的歷史文化。哈巴河縣齊巴爾鄉希託別村村民葉裡克拜·索裡泰就是這樣一個人。

25年前,葉裡克拜·索裡泰在一次放牧中發現了一隻幾個月大的鷹。從此,他開始了自己漫長的養鷹、馴鷹和鷹獵生活。他自己也練就了一手超高的鷹獵技藝。

說起當年的訓鷹,今年已60多歲的葉裡克拜·索裡泰老人還是記憶猶新。

據葉裡克拜·索裡泰老人介紹,馴鷹第一步就是打掉鷹的威風。他讓幼鷹站在一根晃動的木棍上,經過長時間的晃動後,鷹頭暈目眩,甚至會暈倒。這時,並不給精疲力盡的鷹以吃食,而是進行馴鷹的第二步:餓鷹。餓了一段時間後,原來威風凜凜的鷹,一下子就沒了銳氣。這時,他才給鷹餵食。餵食時,不是將肉送到嘴邊,而是把肉放在人手臂的皮套子上,讓鷹過來叼著吃。這樣,經過一個月左右的訓練後,再桀驁不馴的鷹,也會被馴服。

其實,馴鷹的過程雖然殘酷,可也並不全無人情味。葉裡克拜·索裡泰說,鷹是異常有靈性的動物,在馴化的過程中,鷹主人一定要對鷹有感情,譬如經常愛撫它、親暱它、擁抱它。就在一種情感的交流中,鷹與馴鷹人會建立起一種無可比擬的信任關係。

過去,每當大雪隆隆的冬日,頭戴三葉狐狸皮帽,腳蹬皮靴,手臂上站著威風凜凜的獵鷹,葉裡克拜·索裡泰就對即將開始的鷹獵生活充滿了嚮往和徵服欲。鷹也從沒讓他失望過。1991年的冬天,這隻鷹曾捕獲過23隻狐狸。其後的每一年,它都有不俗的表現。這種戰績令它自身稱雄於當地獵鷹群中的同時,主人也被四裡八鄉稱之為英雄式的哈薩克族男人。

但是,從2006年起,為了貫徹政府的野生動物保護政策,葉裡克拜·索裡泰停止了放鷹狩獵。儘管一時難以適應,但他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事實。

也就從這一年起,哪怕家裡飯桌上沒有任何葷腥,但葉裡克拜·索裡泰絕對會給鷹每天供應一些肉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呆在房子裡的鷹有些發福了,它有些鬱悶,它不明白,主人如此器重於它,為什麼卻不給它一展身手捕獵的機會呢?於是,它每每看到主人進到房間裡投食,它就尖聲的嘶叫,它期望,再站在主人粗壯的手臂上,叱詫風雲的朝獵物撲去……

葉裡克拜·索裡泰仿佛與鷹有心靈感應一般。

他不再將鷹關在房子裡,每天放牧時將鷹一塊帶到草原,有時還專門帶上狐狸標本,放飛愛鷹,讓鷹凌空展翅一展它原本的英姿。

因此,人們也常常能在哈巴河見到葉裡克拜·索裡泰騎著高頭大馬,手臂上兀然的聳立著一隻鷹行進在草原戈壁上。

有一次,到哈巴河縣齊巴爾鄉採訪時,正趕上葉裡克拜·索裡泰老人放鷹,因老人並不會幾句漢語,我也不會哈薩克語。我們比劃的交流著,達到了相互理解,老人把鷹頭上罩著的頭罩摘掉,並舉起了胳膊,為我全程演示了一次獵鷹的全過程。

我想,如果真有時光穿越,那麼是不是應該就安心的留下來,也去學著做一個馴鷹人。十年後再遇見我,我也是那樣的手臂上站著一隻雄鷹,行進在大草原上。

如果是他穿越了,那麼我想他看到我們坐著的冒著黑色尾氣的汽車,走入了鋼筋水泥的城市,那麼他一定是無法安心留下來的,他的是屬於大草原的,有著鷹一樣的思想和情懷,有著鷹一樣的衝破束縛和羈絆的心。

拍攝完葉裡克拜·索裡泰老人放鷹後,我們的汽車緩緩的駛離,我從倒車鏡裡看到老人和他的鷹,二者好像融在了一起,人就是鷹,鷹就是人,他們一同在草原上展翅騰飛。(通訊員劉是何)

相關焦點

  • 探索最後的馴鷹人——哈薩克馴鷹狩獵
    馴鷹狩獵的歷史源自於公元8世紀左右,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金雕的捕捉、馴養、在狩獵中使用都有一套古老而嚴格的傳統。
  • 馴鷹 - 馴鷹_網易新聞
    (原標題:馴鷹) 人類馴養獵鷹歷史悠久,歐洲許多地區都有馴鷹的傳統
  • [人物]馴鷹傳人把妻子當鷹訓練
    [人物]馴鷹傳人把妻子當鷹訓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1日 22:36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趙明哲出生於馴鷹世家,他19歲因為徒手抓狼而名震一方,也使他妻子為此吃盡苦頭,因為他把妻子也當成馴服的對象。
  • 馴鷹這事,還得交給新疆人
    1991年,英國馴鷹專家安德魯來到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考察馴鷹技藝。他說:獵鷹的故鄉在阿合奇縣的蘇木塔什鄉。蘇木塔什鄉400多戶牧民,家家養鷹馴鷹捕獵,是名副其實的馴鷹的故鄉。每到冬季,數百隻馴鷹雲集蘇木塔什鄉,進行長達數日的獵鷹捕獵比賽。巍峨的雪山下,剽悍的柯爾克孜馴鷹人騎著駿馬,右臂擎鷹,沿著山谷一側陡峭的巖壁行至近百米的山頂,一字排開。獵鷹立在主人的臂彎抖開羽翅,威風凜凜,只等一聲令下衝向天際。
  • 馴鷹 傳承民間古老文化
    人們將馴鷹、養鷹、架鷹、用其幫助狩獵逐漸演變成一種古老的文化。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多個國家的鷹獵文化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名錄,我國的鷹獵文化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古時,宮廷馴鷹為的是供皇帝及貴族打獵把玩,民間則為了養家餬口,如今「鷹把式」(馴鷹高手)的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 馴鷹 12月第一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合奇縣柯爾克孜族人與鷹,有著親密的關係。千百年來,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 獵鷹之鄉」。在沒有槍枝的歲月裡,人們馴服兇猛的雄鷹為自己捕獵。柯爾克孜人與鷹恪守著一個約定:他們從不把這珍貴的猛禽連窩端,總是悄悄拿走那隻最心儀的幼鷹回家馴養。 一個出色的馴鷹人需要具備三種品質:愛好、穩重、力氣。三者缺一不可。
  • 組圖:歷史悠久的新疆阿合奇縣馴鷹人
    新疆阿合奇縣的柯爾克孜族人馴養獵鷹有著悠久的歷史。為做好保護獵鷹和傳承傳統的工作,阿合奇縣對馴鷹人進行登記備案,並發放馴養證,定期檢查馴鷹情況和獵鷹的去向。 新華社發(朱明俊 攝)    11月28日,新疆阿合奇縣庫蘭薩日克鄉的馴鷹人在訓練獵鷹。新疆阿合奇縣的柯爾克孜族人馴養獵鷹有著悠久的歷史。
  • 蒙古馴鷹獵人,遵古老傳統:10歲後放鷹回家,目前只剩300餘人
    也就是說,在五六千年以前,馴鷹就已經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被我們的祖先熟練運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項技藝也在慢慢失傳,現在,會這個技藝的人大多集中在中國、蒙古和哈薩克斯坦的邊境,以阿勒泰地區的馴鷹文化最為出名。因為這裡屬於邊界地區,經濟不是很發達,交通和通訊都不是很方便,所以這裡的馴鷹文化並沒有被人們所熟知。隨著近現代,網絡技術不斷更新迭代,埋藏在邊境的「寶藏」,才算是重新進入人們的眼球。
  • 蒙古馴鷹獵人
    蒙古馴鷹獵人本刊記者/徐天 攝影/JOHN ALEXANDER發於2020.8.24總第961期《中國新聞周刊》他一手拉著韁繩,控制身下的馬,另一手則擎著一隻7公斤重的鷹。Bashakhan和鷹同時望向遠方的地平線,找尋獵物的蹤跡。忽然,Bashakhan呼號起來,放飛了停在自己手臂上的鷹,鷹猛地衝向山底,向獵物襲去。英國攝影師John Alexander在一旁記錄著這一切。西伯利亞的風帶著塵土吹到他的臉上,他覺得這裡的一切都如此不可思議。
  • 清朝老照片: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媳合影,京城裡的馴鷹人!
    圖為一組由英國記者莫理循在清朝末年拍攝的百姓生活舊照,這組珍貴的清朝老照片中不但有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媳們的合影老照片,而且亦是可以一窺清朝時期京城裡的馴鷹人是何等的霸氣瀟灑。 圖為清朝末年京城裡的馴鷹人舊照,眾所周知馴鷹和養鷹乃是老北京人的消遣之一。
  • 馴鷹高手——用眼神跟鷹隼對話(組圖)
    陳曉鵬是一個馴鷹高手。  在寮步有這麼一位90後小夥子,他十來歲就開始與鷹隼相處,如今已是9個年頭,雖曾被無數次抓傷,甚至抓穿過手掌,但他一直沒放棄,他和鷹隼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已成為國內一名馴鷹高手。他能通過鷹的雙眼,讀懂對方在想什麼。他就是陳曉鵬,香市動物園的馴鷹員。
  • 實拍東北鷹獵第一鄉「鷹把式」冰天雪地馴鷹
    10名當地俗稱「鷹把式」的馴鷹人身著翻毛羊皮獵服,頭戴老式皮帽子,腳蹬雪地鞋,手臂上架著鷹隼,一字排開,站在鷹獵場地與遊客近距離接觸。鷹把式右臂高高舉起雄鷹,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原上,進行馴鷹、撒鷹捕獵等項目表演,為遊客展現傳統的鷹獵文化。鷹獵表演正式開始,只見鷹把式手臂上架著目光犀利的獵鷹抖開羽翼,隨時準備展翅騰空。
  • 新疆一「獵鷹」巡邏隊成網紅:柯爾克孜族馴鷹已有幾千年歷史
    有資料顯示,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是中國獵鷹之鄉,生活在這裡的柯爾克孜族人有長達幾千年的馴鷹習俗。最近,「獵鷹」巡邏隊成為網紅,引發網友關注,也讓柯爾克孜族的「馴鷹習俗」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
  • 蒙古馴鷹獵人:仍然鮮活的傳統
    蒙古馴鷹獵人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徐天  發於2020.8.24總第961期《中國新聞周刊》  Bashakhan在山巔站住了。他一手拉著韁繩,控制身下的馬,另一手則擎著一隻7公斤重的鷹。Bashakhan和鷹同時望向遠方的地平線,找尋獵物的蹤跡。
  • 非法馴鷹人手段殘忍:通宵不睡 玩死10隻馴出1隻
    而昆明老闆向記者推銷的則是今年最後一批鳳頭隼雛。老闆介紹,他的雌隼雛在一斤二兩、雄的在一斤左右,價格均為600元。每天餵食一到二兩牛肉就行了,「如果有條件的話,偶爾給它買點斑鳩麻雀,它喜歡吃帶血的活物。」  他自稱長期向雲貴川以及廣西發貨,有專門的渠道,四川的玩鷹人士都從他那裡賣鷹雛,然後慢慢馴。之所以不敢發遠線,是因為風險太高,一是怕鷹在運輸途中死亡,但更怕的還是中途被查出來。
  • 暗訪猛禽黑市:將建築材料麻軸塞進鷹體馴其捕獵
    捕捉、販賣、私自馴鷹,都是違法行為。捕鷹捕獵者的天羅地網「鷹一般不會從正面下來,基本上都是斜刺俯衝。」趙森林用手比畫一下,鷹衝到網上,網應聲而落,「說白了,這就叫自投羅網,自己找死。」趙森林(化名),50歲,自稱捕獵已35年,祖上三代都是捕獵者。
  • 狼殿下蒼鷹,是真鷹還是CG事件再升級,訓鷹師家族疑似也被曝光
    同時還指出,片尾中出現了「訓鷹師」的姓名,顯然與「特效製作」的說法相悖。是真鷹,還是CG特效?出現了馴鷹師名字,若說是「以假亂真」的猛禽是片方技術高超的後期製作,似乎也真是諷刺。前面說是cg製作,後面又出現馴鷹人,確實真的很矛盾!劇組打出「CG製作」是不是掩耳盜鈴,不得而知!
  • 聊聊老北京的傳統娛樂「熬大鷹」,看您有沒有耐心,馴服一隻鷹
    比如在舊時的北京城裡,老北京人的消遣方式也是很多的,養鳥兒、下棋、唱戲、聽大鼓、彈琴……各種文化層次和不同經濟能力的人,都會有著屬於自己的不同愛好,這也成了老北京文化的一部分,咱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早年間在八旗子弟中流行的養鷹,就是其中一個,並且這種愛好,在老北京人當中,還是相當比較知名的,不過現在是很難見到了。
  • 中國的鄰居用老鷹搞旅遊創收,有的人靠一隻鷹就能養活全家!
    眾所周知,鷹屬於猛禽,包括蒼鷹、雀鷹等各種隼形類鳥,它們在我國都屬於二級以上保護動物,嚴禁捕捉、販賣、購買、飼養及傷害。歷史上,在新疆和內蒙古兩個自治區的偏遠地區,當地人牧民和獵人有馴鷹捕獵的傳統,但近些年來,隨著人們法律意識地不斷提高,這種「馴鷹」或以「老鷹捕獵」的情況已消失不見了。
  • 翡翠鷹有什麼寓意你知道嗎?
    翡翠鷹經常能將鷹那種威武的雄姿展現出來,特別是鷹的一雙眼睛,目光如炬,仿似傲視蒼生般的姿態讓人折服。鷹是一種十分兇猛的動物,生命力也是動物中最長的,被譽為"蒼穹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