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靈大學鷹和馬的故事

2021-01-14 可麗的衛浴

點擊上面藍色的「可麗的衛浴」可免費訂閱!



  都靈大學是義大利一所頗有聲望的大學,它的歷史甚至比法國的巴黎大學以及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還要古老。

  在都靈大學的校門口,有兩尊黑色大理石雕塑,左邊是一隻鷹,右邊是一匹奔馬。它們成了都靈大學的標誌。可是,這隻鷹和這匹馬代表著什麼呢?人們一直以為,鷹代表著鵬程萬裡,而馬則代表著馬到成功。其實,仔細研讀都靈大學的校史,你就會發現根本不是那樣的意思。

  那隻鷹代表的其實是一隻被餓死的鷹。為了實現飛遍全世界的遠大理想,這隻鷹苦練各種飛行本領,卻忘記了學習覓食的技巧,結果在它踏上徵途的第五天就餓死了。

  那匹奔馬也不是人們認為的千裡馬,而是一匹被剝了皮的馬。這匹馬開始的時候嫌他的第一位主人——磨坊主給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換到馬夫家。可馬夫給的飼料不好,這匹馬又乞求換主人。於是,上帝把它換到了皮匠家裡,皮匠給的活不多而且飼料又好,可是沒過幾天,這匹馬就被皮匠剝了皮,做成了皮製品。

  都靈大學的創辦者把兩尊雕塑矗立在校門口,旨在提醒學生們:真正能把人們從飢餓、痛苦和貧困中解救出來的是勞動和生存的技能,而不是不切實際的知識。



(本文轉自網絡)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點擊右上角三點的地方轉發。

如果您希望經常收到此類文章,請關注我們。

歡迎關注公眾平臺:可麗的衛浴

微信公眾訂閱號:kld2306546919

服務熱線電話:400 990 8677

網址:http://www.kld01.com

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就可以瀏覽到我們的網站了!


相關焦點

  • 餓死的鷹和剝皮的馬
    一提起鷹,人們就會想到鵬程萬裡,因為鷹善於搏擊長空,讓人聯想起「一覽無餘」;一說起馬,人們則想起馬到成功,因為奔馬總是能夠給人以力量
  • 《都靈之馬》:上帝用七日創世 塔爾用六天毀滅
    本屆柏林電影節行程過半,《都靈之馬》是第一部,或許也將是唯一一部僅出現了片頭字幕就獲得熱烈掌聲的電影。塔爾的作品如此「難以下咽」,但是沒有人可以因此否定它偉大的藝術價值。對於大師,我們可以選擇追隨,可以拒絕,不必全懂,否則也會生出曲高和寡的孤獨。
  • 《都靈之馬》,絕境人生隱喻尼採哲學,折射基督教徒對信仰的堅守
    但今天的主角並不是他們中的某一位,而是長鏡頭中的「另類」傑出大師:奧地利的貝拉·塔爾,作品便是其2011年的封鏡之作:《都靈之馬》。01、寫實性的敘述風格+寫意性的哲理內涵構成《都靈之馬》的骨骼與血脈《都靈之馬》在表現形式上與傳統的故事片截然不同,故事情節單一重複、人物對話少的可憐、寫實鏡頭比比皆是、時間流走轉瞬即逝。
  • 寧強教授研究新突破:「馬踏飛燕」銅奔馬應改名為「馬踏匈奴鷹」
    這是誰的鷹?鷹和馬是什麼關係?馬踏飛鷹造型的銅雕表現的是什麼主題?帶著這些疑問回到北京後,寧強教授開始比對相關考古資料,查閱歷史記載,尋找準確答案。近日,這項研究獲得新突破:寧強教授發現,這隻馬蹄之下的鳥其實是匈奴王冠上的權力象徵之鷹,而這匹奔跑的馬則是漢代河西地區出產的訓練有素的軍馬,這件「馬踏飛鷹」造型的青銅雕塑的主題與陝西霍去病墓前的石雕「馬踏匈奴」相同,都是墓主人戰勝匈奴的紀念性雕塑。因此,這件著名的「馬踏飛燕」漢代銅奔馬應該改名為「馬踏匈奴鷹」。
  • 一件國寶的命名「新難題」:「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
    首師大考古系新發現:「馬踏飛燕」應為「馬踏匈奴鷹」 11月27日,首都師範大學考古系在其官方微信公號上發文稱:該系教授寧強於2020年8月26日帶研究生在蘭州甘肅省博物館參觀考察時,發現俗稱「馬踏飛燕」的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漢代銅奔馬腳下所踏的鳥並非尾巴分叉的燕子,而是一隻鷹。
  • 哈薩克老人和他的訓鷹
    因為鷹習性兇猛,剛捉回來後不讓鷹睡覺,一連幾天,鷹的野性被消磨。熬鷹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並不是什麼鷹都要熬。我們講熬鷹,僅僅限於黃鷹(蒼鷹),我國新疆蘇木塔什鄉被譽為獵鷹之鄉。在那裡柯爾克孜族人世代與鷹為伴,熬鷹也成了柯爾克孜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狩獵是遊牧民族的輔助性產業,哈薩克族也是如此。在他們的狩獵活動中,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傳統狩獵方式,即用馴化的鷹進行捕獵。
  • 都靈裹屍布的歷史之謎
    研究人員的「放射性碳樣本」與「都靈裹屍布」主體部分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化學特性,主體部分有更久遠的歷史。  羅傑斯在他的研究中,對在「都靈裹屍布」找到的放射性碳樣本以及其他地方取下的樣本進行了分析和比較。
  • 都靈古老的文化藝術城市
    都靈位于波河上遊谷地,海拔239米。人口約87.98萬。冬溫夏熱,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冬春降水較多,且多山谷風。而因為義大利三分之一的巧克力製造工廠位於皮埃蒙特,這座古老的城市被稱為義大利最甜的地方,享有巧克力之都的美名。
  • 這些來自都靈的美景,你都去過沒有?
    最能引起共鳴的莫過於坐落在憲法廣場的聖雷米堡壘了,牆上的塗鴉和牆縫裡瘋長的雜草調和了19世紀的帝國主義色調。這棟建築歷史悠久,從下往上攀登可以看到從城牆到整個城市的美景。建築位於城市的中心地帶,周圍有很多酒吧、餐館。在2015年10月進行過新的裝修。位於羅馬街的盡頭的都靈王宮曾經是薩沃伊王室居住地。室內裝潢華麗,帶你重溫貴族生活的奢華與神秘。
  • 《追鷹日記》像鷹一樣成長和高飛
    鷹科是離人類生活實際非常遙遠的一種動物,因著它的神秘和高傲,往往會做為一些團體的徽章和圖騰。鷹(雕)之所以成為人類的勵志偶像是因為堅毅有力,之前網絡上有一個非常正能量的傳奇故事—-鷹的重生。老鷹是壽命最長的鳥,可以活到七十歲。
  • 都靈的裹屍布:7個引人入勝的事實
    都靈的裹屍布是一塊14英尺長的亞麻布,上面印有一個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的形象,它已成為一個流行的天主教偶像。對一些人來說,這是耶穌基督的正宗埋葬罩。對另一些人來說,它是一個宗教圖標,反映了基督的故事,不一定是原來的裹屍布。
  • 布考斯基詩歌《冰獻給鷹》賞析
    布考斯基一般指亨利·查爾斯·布可夫斯基,德裔美國詩人、小說家、短篇故事作家。布可夫斯基的作品受家鄉洛杉磯的地理和氣候的影響很大。他喜歡描寫處於美國社會邊緣的的窮苦白人的生活,他熱愛寫作,嗜酒如命,離不開女人,幹過苦差,喜歡跑馬。
  • 鷹與烏龜的神話故事
    這一天,鷹和烏龜在沙灘上見面,烏龜對鷹說:「咱們倆打個賭,你看怎麼樣?」。鷹說:「打什麼賭?」。烏龜說:「賭天氣」。鷹說:「沒意思,小兒科」。烏龜說:「這怎麼能是小兒科呢?你沒看氣象專家多麼厲害,他們的薪資絕對不低」。
  • 鷹40年後浴火重生:故事很勵志,現實很唏噓
    鷹和一般鳥類的不同點在於,一般鳥類屬於雜食類,鷹屬於猛禽類。鷹性情兇猛,以鳥、鼠和其它小型動物為食;兩翼發達,展開後可達2米,善於飛翔,一般多在晝間活動。鷹體型粗壯,翅及尾羽長而寬闊,扇翅較慢,可以自由的在高空盤旋翱翔,視力發達,能在幾千米高空發現並捕食野兔、蛇、小鳥等動物,處於自然界食物鏈的金字塔頂端位置。
  • 都靈:「2006年冬季奧運會的主辦城市」!
    都靈也是古老的文化藝術城市。城區多廣場,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藏和建築古蹟。有聖喬瓦尼巴蒂斯塔教堂、瓦爾登西安教堂等以及豪華的宮殿。沿波河左岸多公園。設有歷史、藝術博物館。還有創立於1405年的都靈大學、多所理工科高等院校和國家約瑟夫·弗迪音樂學院,以及現代科技研究實驗中心。都靈有三樣東西名聲在外。
  • 蒙古馴鷹獵人
    他一手拉著韁繩,控制身下的馬,另一手則擎著一隻7公斤重的鷹。Bashakhan和鷹同時望向遠方的地平線,找尋獵物的蹤跡。忽然,Bashakhan呼號起來,放飛了停在自己手臂上的鷹,鷹猛地衝向山底,向獵物襲去。英國攝影師John Alexander在一旁記錄著這一切。西伯利亞的風帶著塵土吹到他的臉上,他覺得這裡的一切都如此不可思議。
  • 100+電影中的「馬」
    文/花和尚 更多賽馬相關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dongfangsaima 【版權聲明: 正文 最近豆瓣上有個電影中的「馬」
  • 基督徒膜拜的裹屍布,在都靈50年展出一次
    在義大利西北部地區一個叫做都靈的小鎮主教堂中,敬奉著一大塊約四米長,一米寬,上邊沾滿了血汙和黴跡的亞麻布。這塊不值一提的亞麻布,其實是都靈的珍奇異寶,長久以來它始終都是百千萬基督教徒眼中至高無上的聖器。它便是當初用於包囊被釘後死在十字架上的主耶穌遺體的裹屍布。
  • 你還相信「鷹的重生」嗎?該故事已被證偽,原來這些都是假的
    引言:人類是從自然界中走出來的,且永遠都無法和自然隔絕,因此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人類一直不斷地發現自然界的奧秘,並且從中獲取知識,並且通過故事的形式將這些知識傳播開來,例如「鷹的重生」。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聽過不少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具有啟發性的故事,而且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所接觸到的故事內容也在不斷地變得更加理性和成熟。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老鷹重生」的故事,這個故事雖然不像大多數童話故事那樣讓小孩子嚮往,但它給正在成長的孩子帶來了許多關於人生的思考和啟發。如果現在告訴你,其實老鷹重生的故事在自然界中幾乎找不到例子,你還會相信嗎?
  • 白馬非馬?馬,真的不是馬
    為紀念這六匹為他立下無數戰功的戰馬,李世民令當時最有名的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兄弟,用浮雕的方式將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大唐對駿馬重視,宋朝也不例外。「泥馬渡康王」的故事,不管是不是高宗趙構的杜撰,那匹神奇的駿馬,已經和宋朝的歷史聯繫到了一起。而中國歷史上兩次漢族被少數民族取代的朝代,都是由於馬背民族的強悍。蒙古鐵騎橫掃了半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