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個「鳥」》葉永青個展於207年6月03號在北京798藝術區方音空間開幕,觀者還未來得及仔細參觀,已經被這個充滿調侃的題目抓住了注意力。
葉永青這些年創作的主題總是鳥。鳥在中國人的通常意識裡,是一種比較高雅的文人畫經常運用的形象,那麼「畫個鳥」就把另外一層意思帶出來了,這就是民間的一種俗話和粗口,比如畫你個鳥,畫你個頭,畫你個屁等等,這些題材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葉的心中圖像,來自於他對文人畫的喜愛和熱情。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水墨畫的影子,中國的山水、花鳥以捲軸或者豎幅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意識裡,不用臨攀,每個人都有些記憶和印象。
縱觀現當代藝術家的「新文人畫」創作,一是受天真無邪、稚嫩想像的兒童畫的啟發,二是挖掘特立獨行的想像力,三是探索畫面中二維、三維空間的無限創造力;這三個方面的條件,造就了其藝術作品的新穎與獨特。葉永青的創作生涯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時代背景中展開的,他的作品散發著浪漫詩人的氣息。
到20世紀90年代,他創作出的飛鳥意象作品和創庫的開辦,使得他的畫風走向了「逍遙」的江湖。慄憲庭的「念珠與筆觸」展覽由上海創庫資助,「筆觸」的繁複與葉永青勾勒飛鳥形象的線條有著不謀而合的地方。慄憲庭認為,簡單的是每一個畫出的筆觸、製作過程中的動作,並且,時間定格中的筆觸或動作,作用於整體作品,是極簡或繁複的過程。
從這個角度看是積簡成繁。葉永青鍾情於宋代詩書畫印於一體的文人畫,他的作品中透露出文人清冷孤傲的氣質。他說:「我喜歡沒落、過時的東西,我可以活在這樣的世界裡。」
所以,他選取自己鍾意的素材進行感性創作,一點也不迎合大眾的口味。巨幅畫面中往往只描畫出一隻簡潔隨意的怪鳥,酷似一幅童稚隨手塗鴉的草圖,但是畫面中一個個三角形墨塊細細勾繪連接而成的線條,卻構成了一幅意味深長的單色畫面。
葉永青先生敢於打破人們的思維定勢,突破常規,希望觀者不要只看畫面的構成形式,更需全面地、多角度地看作品,找出精彩獨到的地方。這不僅需要一種想像力,而且是對二維、三維空間的突破嘗試。
如果說葉永青早期的繪畫還只是詩意性的描繪田園般的風景,那麼其後的作品則開始了創新性的嘗試,最顯著的就是其畫面構圖的分割與組合,他最先嘗試著屏風畫、祭壇畫的構圖模式,隨後的作品構圖又採用古代連環畫分割和冊頁的形式,最後柵格化的圖像分割與組合成了他以後作品中常用的方法。
《冬天裡的九個鳥籠》中柵格化的塗鴉拼貼畫法是其轉向娛樂性創造的代表作。在畫布固有的底色和柵格欄中葉永青開始了其圖像的分割,他並非將所有的柵格都繪滿圖案而是在畫布中有選擇性的填塗,將有的格子上下連接組成一組長方形圖案。
有的格子與格子間卻保持空白留有底色,這樣對柵格的填塗則會產生一種隨興的效果,同時利用格子與格子之間的組合起到分割畫面的作用,從而在視覺上起到上下跳躍的節奏感,讓眼睛從左至右從上到下,使人不禁回想起小時候的「跳格子」遊戲,只是在這裡把腳換成了眼睛。在最新個展「時間的小偷預言碎片」中,更是將110幅小品組合起來呈現在觀眾面前,把原本紙上的方格中的圖像變成一幅幅單獨的小品,而每一副小品則是他生活隨想的記錄,最後將之組合一起便是一組巨幅的人生體驗,是從飛快流逝的歲月中打撈出的碎片和記憶,是在人來人往的生活中,鋪呈出橫看成嶺側成峰的人間組曲,是近看似乎小局小曲,遠看卻成人生大局的感悟。
葉永青的新作,也即手頭正在創作的,是「芊子園」系列。這個靈感也是來自他的生活。葉永青新近在雲南修了一個院子,院子後門通向一篇自然的林地,他請老父寫了一個牌子「芊子園」掛在那裡,其實就是沒有圍牆的野生樹林,他視之為漫步於草長鶯飛的自然蕪地的入口。
芊芊子子生生息息,有來自古代的大樹,也到處都是新生的植被,鳥蟲生物在其中棲息,人只能在旁邊觀看、傾聽和讚嘆這野蠻的自然生命力。因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葉永青的藝術,正是來自向自然而生的敬畏之心,來自這春華秋實的陰影與陽光之間的動靜生命律動。藝術家只有內心足夠強大和自信,才能無懼時代與潮流的更迭。古往今來的藝術史正是由無數這樣的人所實踐、傳承與發展的。而葉永青總是很聰明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