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人對旅行,都不曾明白它的意義所在。其實,出去旅行是因人而異的,沒有一個固定意義存在的,只是一個提高生活質量的事情罷了。有人旅行是覺得世界那麼大得出去走走,有人旅行為了更好的調整自己的生活,有人旅行是為了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而在我國眾多旅遊目的地中,寧夏作為五大自治區之一是較為低調的一個存在。
若是對地理不熟悉的人,會產生懷疑:寧夏是哪兒?寧夏自古以來都是我國固有領土,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是我國五大自治區之一,更有塞上江南之稱。而銀川市為寧夏首府,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曾是西夏王朝的首都,古稱「興慶府」。在諸多文化歷史為背景下,詳細解讀有關寧夏的地貌風情。
地貌氣候
寧夏地處我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遊地區,總面積為6.64萬平方千米,海拔1100-1200米,屬於我國面積較小的省份,還沒有重慶市大。地勢複雜多樣,在這裡不僅可以領略到綿延千裡的大漠金沙、黃土丘陵;還有地勢平坦的肥沃土地、花紅柳綠;更有盆地錯落,連綿起伏的黃土高原,高山景行。當你陶醉於寧夏的自然風景和地貌時,你會驚奇的發現這兩種對比強烈的風景竟能完美的融合到一起。不由得感嘆不愧是「塞上江南」的同時,更是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不僅地勢獨特,寧夏的氣候也很獨特。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夏季因受東南季風影響,降水少;冬季因受西北季風影響大,氣溫變化起伏大。具有冬寒長、夏熱短、春暖快、秋涼早的特點,故而寧夏的四季分明。越往大陸中心也就越乾旱。植被也就從森林到草原在到荒漠,這也就明白為什麼能造就「塞上江南」的獨特風景了。
歷史文化
寧夏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省份。寧夏除漢族外,主體以回族為主,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他還有維吾爾族等。回族和維吾爾族等都信奉著伊斯蘭教。回族的種族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根據現存史料記載,穆斯林商人陸續來華定居,不少娶妻生子繁衍生息,而正是他們建造了第一批的禮拜寺。寧夏回族在宗教生活、風俗習慣等方面,也完整並嚴格的遵守著伊斯蘭教規,並具有獨特的宗教習俗、心理狀態和民族意識。
現存規模較大、較著名的清真寺為:南關清真寺。清真寺也稱禮拜寺。回民會按照其宗教信仰和民族傳統,每當遷居新區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建造本地區的清真寺做禮拜,進行各種宗教活動、沐浴、交流信息和商討重大事情等。
回族飲食以米、面為主食,但以麵食居多。如臊子麵、饊子、油餅子和涼皮等。在肉食方面禁忌頗多,根據伊斯蘭教的規定,回族禁食豬、馬、驢、騾、狗等和一切自死的動物和動物血;形象醜惡的飛禽走獸也一律禁食。無論牛、羊、駱駝和雞禽,均需經阿訇或做禮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後屠宰,否則不能食用。同時禁用一切豬鬃制的生活用品。如:牙刷、肥皂
旅遊景點
沙坡頭,是我國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沙漠生態保護區。位於中衛市城區西部騰格里沙漠的東南緣。沙坡頭以治沙成果而舉世聞名,曾引起全世界治沙界的廣泛關注,國外治沙專家曾慕名前來考察。後發現其獨特的風景景觀,並被開發成獨具特色的旅遊景區。
沙坡頭風景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體,擁有西北風光的同時兼備江南風景之秀美;娛樂體驗集中國最大天然滑沙場、橫跨黃河「天下黃河第一索」、黃河文化古老水車、黃河古老運輸工具羊皮筏子、沙漠海市蜃樓、駱駝穿越騰格里沙漠、越野車沙海衝浪等自然風景、歷史文化、現代產品於一處的人文景觀和自然綜合體旅遊景區。曾被評為最佳休閒旅遊目的地。
水洞溝,是我國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靈武市臨河鎮,距銀川市區19公裡,靈武市30公裡。水洞溝是我國最早發掘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有「中國史前考古發祥地」之稱。水洞溝獨特的雅丹地貌,鬼斧神工的造就了魔鬼城、旋風洞、臥駝嶺、摩天崖、斷雲谷、怪柳溝等二十多處奇絕景觀。水洞溝同時又是我國古代北方明代時期古長城、烽燧、城堡、溝塹、墩臺等軍事防禦建築大觀園,也是我國唯一保存最完整的萬裡長城立體軍事防禦體系。
寧夏的旅遊景區繁多,銀川的西夏王陵、石嘴山沙湖生態旅遊區、吳忠中華黃河壇、固原六盤山國家森林景區、鎮北堡西部影城、賀蘭山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賀蘭山巖畫風景區等。眾多旅遊目的地,就不過多贅述了,等你親自來一一打卡。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