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相對於地形而言,地貌通常是一個地區更為具體、更為顯著的地形特徵呈現。地形相對籠統,而地貌則更注意細節,更有區域特色,地形和地貌通常會結合使用,一個區域地貌的形成,通常是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常見的地貌類型包括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峽灣地貌、風蝕地貌、風積地貌等等。
從外力作用的的分類來看,我們可以把地貌分為流水地貌、風成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等四大類。這些地貌的都分布在特定的區域,一般來說在氣候溼潤的地區,流水作用會佔主導,多形成「流水地貌」;而在氣候相對乾旱的地區,風力作用會佔主導,多形成「風成地貌」。以我國為例,東部季風區降水較為豐富,流水地貌廣布,而我國的西北內陸地區,深居內陸,氣候乾旱,降水稀少,風成地貌廣布。
風力作用既可以表現為侵蝕性,也可以表現為沉積性,當風速快的時候,多表現為侵蝕性,形成的地貌可以稱為「風蝕地貌」;當風速慢的時候,多表現為沉積性,形成的地貌可以稱為「風積地貌」。雅丹地貌是最為典型的「風蝕地貌」,由於強勁風力的不斷吹蝕,風攜帶的砂石不斷地擊打巖石表面,不斷地侵蝕巖石,最終形成風蝕蘑菇、風蝕城堡、風蝕窪地等景觀,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北部的魔鬼城,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而完全被沙子覆蓋,植被稀疏的沙漠地區,比如我國塔裡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總面積達33萬平方千米,由於風力作用,搬運了大量的沙子到達這裡並沉積下來,有些沙子一邊搬運一邊沉積,形成了移動沙丘,總體而言沙漠是由於風力沉積作用而形成的,所以形成的地貌可以稱為「風積地貌」。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移動沙漠,沙丘在風力作用下,形成新月形的沙丘,沙丘的緩坡通常朝向當地盛行風吹來的方向。在我國北疆地區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半固定和固定沙漠,這裡一般是固定沙丘,不怎麼移動,當然,其形成也是風力沉積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