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地貌的主要教學內容有哪些?

2020-12-06 中學地理問答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教學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

黃土地貌的主要教學內容有哪些?

答:

1 黃土地貌概述

□黃土地貌的概念及其分布:

黃土地貌是指黃土地區經流水長期侵蝕和切割而形成的地貌,廣泛分布在中緯度的半乾旱地帶,以我國的黃土高原最為典型。世界及我國黃土地貌分布圖。

□黃土的來源:

黃土是距今約250萬年以來形成的,我國黃土高原是由從西北荒漠地區吹揚過來的粉塵物質堆積而成的。

□黃土高原風成說的證據:

·不管地表起伏狀況如何,黃土覆蓋的厚度總是比較穩定的。

·黃土中有隨地形起伏的多層古土壤分布。

·黃土的礦物成分與當地基巖的礦物種類極不相同,卻與中亞、蒙古地區的戈壁、沙漠礦物成分相似。

·黃土高原自西北向東南的黃土顆粒逐漸變細,呈現出「沙黃土帶—黃土帶—黏黃土帶」逐漸過渡的分布規律。

2 黃土地貌形態及其成因

在流水的侵蝕作用下,原始堆積形成的平坦黃土高原面被溝谷切割,形成塬、墚、峁等小地形,使黃土高原地區呈現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黃土塬指範圍較廣頂部較平坦的殘留黃土高原面。黃土墚指長條形的黃土高地。黃土峁指孤立的黃土丘。

(黃土塬:頂面平坦寬闊,周邊為溝谷所切割的黃土堆積高地。黃土墚:頂部有黃土覆蓋的長條狀黃土丘陵。黃土峁:外形呈穹隆狀或饅頭狀的黃土丘陵。)

由塬到墚再到峁顯示了黃土地貌的發育過程。黃土塬高原面較完整,黃土墚流水侵蝕,形成溝谷,黃土峁溝谷加深,高原面破碎。黃土塬、黃土墚、黃土峁景觀圖。

3 黃土的性質

°黃土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持水性好,富含鈣、磷、鉀等礦物。這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黃土高原成為中華文明形成、發展、繁榮的重要舞臺。

(土壤持水性:土壤保持水分的特徵。)

°黃土易遭流水侵蝕,水土流失非常嚴重。這與土質關係密切。

黃土有溼陷性,由於黃土質地疏鬆,在一定壓力下浸水時,結構迅速破壞,產生明顯沉陷。

4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成因:

°自然因素:

·地形:黃土高原溝壑縱橫,坡陡谷深,丘陵溝壑區每平方千米的溝壑長度達3-7千米,溝深達100-300米,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

·降水:黃土高原年降水量為150-750毫米,降水量年際變化大,且年內分布不均, 7、 8、 9三個月的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 以上,暴雨頻發,導致土壤侵蝕嚴重。

·植被:黃土高原植被稀疏,覆蓋率低,天然林和天然草地面積很小。

·土質:黃土高原黃土層深厚,垂直節理髮育,土質疏鬆,多孔隙,遇水易崩解,極易被暴雨衝刷。

°人為因素:

人類不合理的開墾加劇了黃土地區的水土流失,主要體現在陡坡開墾、過度樵採、過度放牧及不合理採礦、工程建設等方面。

□危害:

被衝刷的黃土順著大小支流注入黃河並在黃河下遊沉積,淤塞河道,導致洪災。

□治理:

對黃土高原的流失進行綜合治理。一方面要加強水土保持,包括採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以此為基礎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另一方面要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專輯連結

相關焦點

  • 我國地形地貌複雜多樣,我國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單元和地貌類型?
    我國是一個地形地貌十分複雜多樣的國家,我國擁有幾乎所有的地形類型,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和山地等地形類型在我國都有大面積的分布。我國主要地形單元從地形角度來看,我國的「地形特徵」可以描述為「我國地形類型複雜多樣,以山地、高原地形為主,山區(丘陵、山地以及崎嶇的高原)面積廣大,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 「黃土高原」的成因和「黃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分別是什麼?
    中國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中國的四大高原各有特色,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雪域高原。內蒙古高原是我國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風吹草低見牛羊。雲貴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雖為高原但是地勢崎嶇。
  • 黃土高原並非陝北獨有:鹹陽、渭南、銅川境內都有黃土高原地貌
    鹹陽永壽境內黃土高原地貌眾所周知,我國有四大高原,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另外三座高原分別是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以及黃土高原。其中黃土高原作為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總面積64萬平方千米。位於中國中部偏北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由此可見,關於對黃土高原的地理認知,並不是我們通常想到的某片區域「陝北」或是某個位置「延安」。
  • 流水的侵蝕地貌類型有哪些?什麼樣子的?
    我們生活的地表形態複雜多樣,地貌更是種類繁多。比較典型的地貌主要有流水地貌和風力地貌,流水地貌分為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侵蝕地貌。   流水侵蝕地貌是由於流水侵蝕作用塑造形成的景觀,那侵蝕到底是什麼意思?
  • 中國典型的地貌類型有哪些?
    地貌是指地表的面貌,和地形有很大的關聯性,通常被稱為「地形地貌」,和地形相比,地貌顯然更加具體,更具有清晰的特徵。中國國土面積遼闊,地形類型複雜多樣,同時也擁有豐富多彩的地貌類型,下面我們就來舉例一些我國比較著名的地貌類型,包括黃土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 西安也有黃土高原地貌,白鹿原最出名、鳳棲原最無奈、神禾原最美
    黃土高原的分布與類型黃土高原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更是目前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它包括了中國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總面積達到了64萬平方公裡。
  • 音樂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將音樂巧妙地運用到地理教學中,不僅能豐富教學手段,而且能啟發學生的想像力,將學生的聽覺、視覺融入教學內容中,大大增強感官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音樂在課堂導入中的運用課堂導入作為一節課的總起,對整節課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
  • 滑坡是陝西黃土高原最為主要的地質災害之一,如何防治?
    陝西黃土分布極為廣泛,黃土滑坡是黃土高原最為主要的地質災害之一。陝西關中及北部均被黃土大面積連續覆蓋。典型黃土在外荷作用下會發生顯著附加下沉變形的工程特性,以及在雨水作用下經常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 陝北甘泉:黃土地下的丹霞地貌峽谷群
    在地處陝北的甘泉縣下寺灣鎮一帶,分布著多個位於黃土層以下的丹霞地貌峽谷,其內部的砂巖線條優美,引起不少地質、攝影愛好者關注。當地現已探明樺樹溝、花豹岔、龍巴溝、牡丹溝等6處峽谷,峽長從210餘米至2500餘米不等。
  • 黃土高原的黃土從哪裡來?
    黃土高原海拔約為1000~1500米,高原上的黃土主要是一種未固結、無層理的粉沙。厚厚的黃土完全掩平了這裡先期形成的地形,土層厚度達30~50米,最厚的地方甚至超過了200米。黃土由西北向東南方向逐漸變薄,顆粒由粗變細。這種黃土地貌在世界上許多地區都能看到,如歐洲、南北美洲的有些地方就分布著黃土,但面積和厚度卻無法與中國西北部的黃土高原相提並論了。
  • 獨一無二的中國黃土高原,它的黃土究竟從哪來?是大風颳來的嗎?
    黃土高原是我國非常壯麗的一道風景線,綿延千裡。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面對著黃土高原,或者吟詩作畫,或者抒發自己的滿腔豪情。人們對它充滿了敬佩和感嘆。但同時也會有人發出疑惑:這樣壯觀的黃土高原,上面的黃土究竟從哪裡來?難道真是大風颳來的?
  • 河流地貌多樣性內涵、分類及其主要修復內容
    河流地貌多樣性內涵、分類及其主要修復內容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針對河流修復中對河流地貌重視不夠及多樣性認識不深等問題,解析了河流地貌多樣性的內涵及與河流棲息地的統一性,將常見河流地貌類型分為3種河谷地貌、38種河床地貌、15種水流形態以及人工活動形成的地貌類型,並提出基於過程的修復策略來修復河流地貌。
  • 地貌知識點整理(4)
    知識點9、 風沙地貌與黃土地貌一    風沙作用風對地表細粒物質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種:(一)風蝕作用
  • 16種地貌——地貌大全(精品收藏)
    主要有凍脹作用、熱融蠕流作用、熱融作用、雪蝕作用、風力作用。冰緣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類型有:石海、石河,多邊形土和石環,冰丘和冰錐,熱融地貌、雪蝕窪地。 冰川地貌組合有一定的分布規律,從冰川中心到外圍由侵蝕地貌過渡到堆積地貌。
  • 風成地貌是乾旱地區的主要地貌類型,其中沙漠屬於「風積地貌」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相對於地形而言,地貌通常是一個地區更為具體、更為顯著的地形特徵呈現。地形相對籠統,而地貌則更注意細節,更有區域特色,地形和地貌通常會結合使用,一個區域地貌的形成,通常是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 公共基礎知識:特殊地貌
    主要分布:喀斯特地貌在中國分布最廣,其集中分布於雲貴高原和四川的西南部。桂林山水、雲南石林、四川九寨溝、貴州黃果樹等,都是中國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景區。在世界其他地區主分布于波黑迪納拉山區、俄羅斯烏拉爾山區等。三、風蝕地貌風蝕地貌是風和風沙流對土壤表面物質及基巖進行的吹蝕和磨蝕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態。其中,雅丹地貌是最典型的風蝕性地貌。
  • 雪後初霽的黃土高原
    當日,位於黃土高原的陝西省榆林市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雪後初霽,美景如畫。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總面積37平方公裡,厚重的黃土層歷經千百年風雨的衝刷,形成了奇特的地貌景觀,令人嘆為觀止,成為人們旅遊、攝影的好去處。
  • 河流地貌
    材料一左圖中圖示區域衝積扇的分布有什麼特點?思考哪些因素影響衝積扇的大小?衝積扇分布在河流衝出山口的位置。常見的三角洲形態有哪些?分析影響三角洲發育的因素有哪些?2.河流的上遊,地形特點為高原山地,外力作用以侵蝕為主,形成的地貌有流水不斷侵蝕河谷巖石,使河谷兩岸巖石崩解,形成「V」形河谷。地貌特點表現為:河谷深度大,岸壁較陡,谷底狹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見巨大石塊和卵石。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
    在我國的地形單元中,主要的高原有四個,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這四個高原可謂是各具特色,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內蒙古高原是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海拔高度相對較低;雲貴高原石灰巖廣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黃土高原地表崎嶇千溝萬壑,形成獨特的黃土地貌。黃土高原是怎麼樣形成的呢?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地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包括哪些省份?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高原地形十分廣布,我國主要有四大高原地形區,分別是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每一個高原都有自己獨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黃土高原從名稱上來看,我們就知道擁有非常多的「黃土」,黃土高原也因有深厚的黃土層而出名,黃土高原黃土層的平均厚度在50至80米之間,最後的地方可以達到150米以上,對於這些黃土的來源,科學家普遍傾向於「風成說」,也就是由風力作用帶來並沉積在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的形成是在風力沉積和地殼抬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黃土高原地處我國的第二級階梯,面積十分廣闊,總面積達64萬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