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貌

2021-02-15 學地理吧

分享一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關於冰川地貌的視頻


瓦罕走廊

冰川小題精練

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28 分)

瓦罕走廊位於阿富汗東北部、阿姆河上遊,東西走向,北依帕米爾高原南緣,南傍興都庫什山脈東段,東接我國新疆,如同一根長長的手指,深深嵌入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爾相交的地區;而指尖部分,則是一段與中國相接的狹小邊界,「絲綢之路」為她增添了不少歷史風採,玄奘取經也曾從此經過。谷地海拔 4900 多米,寬度往往可達數公裡,谷底土地平坦,河流蜿蜒,清晨的涓涓細流下午可能變得洶湧澎湃,谷地以荒漠為主,缺少耕地,每年的 6-8 月都會有牧民來此放牧。下圖為阿富汗、瓦罕走廊區域圖和景觀圖圖1為圖中丙河的河流流量時間變化曲線圖 

(1)瓦罕走廊寬闊,與我國的橫斷山區的深切河谷形成鮮明的對比,根據所學知識分析瓦罕走廊的形成原因。( 4 分)

(2)讀圖1,比較丙地河流連續兩日的流量變化特點,並從天氣狀況角度分析原因。( 10 分)

(3)乙河下遊荒漠廣布,對比分析與瓦罕河谷的荒漠形成原因的差異。( 8 分)

(4)分析當地的牧民只有在 6~8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6分) 

參考答案(1)瓦罕河谷位於帕米爾高原,地質時期冰川廣布,侵蝕形成U型谷,氣候變暖,冰川消融,形成寬谷。

(2)特點:兩日的流量大小都呈波動變化,且第一天變化幅度大於第二天。原因:河水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流量隨氣溫而變化;第一天天氣晴朗,晝夜溫差大,流量晝夜變化大;第二天為陰天,晝夜溫差小,流量徑流晝夜變化小。

(3)瓦罕河谷的荒漠:海拔高,四周高山環繞,受地形的阻擋,水汽難以到達,乾旱少雨,形成荒漠。乙河下遊荒漠:①冬季受副熱帶高壓及從內陸吹來的東北風控制,乾燥少雨;②夏季受位於印度低壓西側的偏北風的影響,西南季風難以到達,降水較少;③歷史上對印度河流域的過度開發導致森林植被的破壞。

(4)該地位於內陸高原,氣溫低,降水少,植被少,以荒漠為主;夏季( 6~8月)氣溫較高,冰雪融水多,草類茂盛,適合放牧。 

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巴塔哥尼亞位於南美洲大陸的最南端,北起南緯38度,南至與南極大陸相望的合恩角。巴塔哥尼亞高原第四紀(下限年代距今258萬年)冰川地貌和現代風蝕、風積地貌廣布,氣候涼冷、乾燥,且多焚風性強風,年降水量不足300 mm。巴塔哥尼亞水文狀況獨特,雖然荒漠廣布但內流區域狹小。下圖為巴塔哥尼亞地區等高線和巴塔哥尼亞高原分布圖。

(1)分析巴塔哥尼亞南部海岸線曲折的原因。

(2)簡析圖示區域東西部自然景觀差異極大的原因。

(3)簡述巴塔哥尼亞高原冰川地貌和風蝕、風積地貌廣布的形成條件。

參考答案:(1)位於板塊交界處,巖石破碎;緯度高,冰川侵蝕作用強;地處西風帶,沿岸風浪大,海水侵蝕作用強。
(2)東部:位於西風帶背風坡,降水少,形成了溫帶荒漠景觀。西部:位於西風迎帶風坡,溫和溼潤,所以形成了森林景觀。
(3)該地區緯度較高,氣溫較低;第四紀時冰川面積廣,冰川作用強烈;氣候乾旱,降水少;地處西風帶,多焚風性強風,風力作用強。



素材來源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

相關焦點

  • 冰川地貌是怎麼形成的?世界著名冰川地貌有哪些?
    冰川多年積雪,經過壓實、重新結晶、再凍結等成冰作用而形成冰川地貌。它具有一定的形態和層次,並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壓力下,產生塑性流動和塊狀滑動。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屬於氣候地貌範疇。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
  •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1)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由第四紀冰期的冰川作用形成的花崗巖「浮雕」等冰川地貌引人入勝。試敘述花崗巖「浮雕」地貌的形成過程。(2)簡述加利福尼亞一帶是震級高、破壞性強的大地震「潛伏」地區的原因。(3)美國有龐大的綜合運輸系統,其中鐵路仍佔有重要地位。
  • 學習戰疫丨冰川地貌——冰磧湖、冰蝕湖
  • 【一題一世界】(086)冰川地貌-鼓丘
    2、成因:冰川作用下的低地,往往侵蝕和沉積地貌並存,若冰川所搬運的冰磧物太多,超過冰川的搬運能力,在遇到基巖突起時,冰磧便會沉積,形成流線型的丘陵,稱為鼓丘。4、分布:鼓丘在山嶽冰川作用區中很少見,但在大陸冰川區則往往成群的分布於終磧堤內不遠的地方。
  • 冰川地貌的新類型啥時候得正名?
    一 背景資料* 在權威的冰川地貌學說中,其分類是這樣的:*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為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兩類。* 冰川侵蝕地貌一般分布於冰川上遊,即雪線以上位置,形態類型有角峰、刃脊、冰鬥、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蝕地貌。
  • 學習戰疫丨冰川地貌——冰鬥、刃脊、角峰
    其形成過程是,因底部低洼,窪地常年積雪,雪地邊緣頻繁融凍風化,形成陡崖,積雪窪地擴大,積雪逐漸加厚,發展成冰川,冰川對底床產生刨蝕,加深底部,在出口處有時形成坡向相反的冰檻;窪地後壁因凍融作用和冰川掘蝕作用而後退變高,這時即成冰鬥。 [1-2]
  • 動圖演示地貌及地質構造(冰川地貌、海洋地質、斷層……)
    >斷層地塹與地壘滑塌壺穴形成示意圖U型谷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山谷呈冰川地貌2.河流地貌相關動圖 牛軛湖形成示意圖河流襲奪河谷橫剖面示意圖
  • 歐洲是冰川地貌廣布的大洲,從峽灣、湖泊、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冰川地貌廣布的歐洲歐洲沒有陸地位於熱帶地區,所以歐洲無法種植橡膠、咖啡、可可、香蕉等熱帶經濟作物,因此在大航海時代此外,由於歐洲位於中高緯度地區,在地貌分布上,歐洲大陸廣布冰川地貌,可以說在歐洲大陸上隨處都能看到冰川作用的痕跡。當然,目前歐洲大陸並沒有大面積的覆蓋冰川,但是在距今約200萬年前的第四紀冰期,地處中高緯度的歐洲有著廣泛的冰川覆蓋,從而也就形成了大量的冰川地貌。
  • 歐洲是冰川地貌廣布的大洲,從峽灣、湖泊、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冰川地貌廣布的歐洲歐洲沒有陸地位於熱帶地區,所以歐洲無法種植橡膠、咖啡、可可、香蕉等熱帶經濟作物,因此在大航海時代,當新航路開闢後,大量歐洲殖民者在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等熱帶地區建立殖民地,開闢熱帶種植園,奴役當地民眾種植熱帶經濟作物
  • 地理風水知識~16種地貌大全|冰川|盆地|冰緣|喀斯特|地形_網易訂閱
    第四紀冰期,歐、亞、北美的大陸冰蓋連綿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為寬廣的地域,給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遺蹟。 冰川是準塑性體,冰川的運動包含內部的運動和底部的滑動兩部分,是進行侵蝕、搬運、堆積並塑造各種冰川地貌的動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動力,是與寒凍、雪蝕、雪崩、流水等各種營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區的地貌景觀。
  • 16種地貌——地貌大全(精品收藏)
    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第四紀冰期,歐、亞、北美的大陸冰蓋連綿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為寬廣的地域,給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遺蹟。 冰川是準塑性體,冰川的運動包含內部的運動和底部的滑動兩部分,是進行侵蝕、搬運、堆積並塑造各種冰川地貌的動力。
  • 河流地貌與其它地貌
    河流階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類型,可以分為:侵蝕階地、堆積階地(分上疊與內疊階地)、基座階地和埋藏階地。對河流階地的類型及其河谷的結構的研究,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過去,了解現在,預測河流發育的未來。階地,指由於地殼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階梯狀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寬廣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階梯狀地形。寬廣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灘,河床只佔小部分。
  • 吉林省地形地貌
    地貌類型種類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蝕剝蝕地貌、衝洪積地貌和衝積平原地貌構成。主要山脈有大黑山、張廣才嶺、吉林哈達嶺、老嶺、牡丹嶺等。主要平原以松遼分水嶺為界,以北為松嫩平原,以南為遼河平原。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應力以冰川、流水、風和其他氣候氣象因素的作用為主。第四紀冰川在長白山的冰川剝蝕遺蹟至今仍然可見。
  • 公共基礎知識:特殊地貌
    本篇文章為考生整理了有關於常見地貌相關的知識,希望能對考生備考帶來幫助。一、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形成原因:地殼運動將內陸盆地沉積的紅色砂礫巖抬升,這些紅色砂礫巖受到了長期的風化剝離以及流水的侵蝕作用,保留下來的巖層最終形成紅色的方山、奇峰、峭壁、巖洞和石柱等奇巖怪石。
  • 世界上離城市最近的冰川 一號冰川
    2016-08-25 14:29:31    華夏經緯網
  • 【公基常識小考點】中國的地貌
    五、冰川地貌(一) 概念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 廣泛分布於歐洲、北美洲和中國西部高原山地。(二) 分類分為現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兩種。前者僅限於約佔陸地面積10%的現代冰川分布區; 後者主要指第四紀古冰川(最大覆蓋範圍佔陸地面積的32%) 塑造的地貌。
  • 典型地貌中的自然奇觀!
    地球,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在這幅畫卷裡,既有一望無際的平原,又有高低起伏的山脈,既有奔騰不息的江河,又有波平如鏡的湖泊,既有狂風肆虐的沙漠,又有晶瑩透亮的冰川……地球在長達數十億年的變遷中,不斷改變著自身的模樣,來自地球內部的地殼運動和來自外部的陽光、雨水、風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創造了一片又一片美麗的地貌環境,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特的自然奇觀。
  • 地貌是如何分類的?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貌是如何分類的?答: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種形態的總稱。1依據範圍大小,可以將地貌劃分為巨型地貌、區域地貌、局地地貌、微地貌。巨型地貌:大陸、大洋。區域地貌: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大陸架、大陸坡、島弧-海溝等。
  • 航拍中國--雲南--第一站 明永冰川
    知識回顧冰川地貌概念:       冰川是準塑性體,冰川的運動包含內部的運動和底部的滑動兩部  分,是進行侵蝕、搬運、堆積並塑造各種冰川地貌的動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動力,是與寒凍、雪蝕、雪崩、流水等各種應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區的地貌景觀。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一種外力作用,在高山和高緯地區,這種作用尤為顯著。
  • 常見的16種地貌總結一覽<收藏
    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第四紀冰期,歐、亞、北美的大陸冰蓋連綿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為寬廣的地域,給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遺蹟。 冰川是準塑性體,冰川的運動包含內部的運動和底部的滑動兩部分,是進行侵蝕、搬運、堆積並塑造各種冰川地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