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解釋了為什麼鱷魚自恐龍時代以來變化甚微

2021-02-08 騰訊網

布裡斯託大學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解釋了為什麼鱷魚自恐龍時代以來幾乎沒有變化,這種受環境變化控制的「走走停停」的進化模式。

今天的鱷魚與2億年前侏羅紀時期的鱷魚非常相似。現在存活的物種也非常少,只有25個。其他動物,如蜥蜴和鳥類,在相同或更短的時間內就實現了數千個物種的多樣性。

在史前,我們還看到過一些我們今天看不到的鱷魚,包括像恐龍那麼大的巨人、植食動物、跑得快的動物和生活在海裡的蛇形動物。

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解釋了鱷魚如何遵循一種被稱為「間斷平衡」的進化模式。

它們的進化速度通常很慢,但由於環境的變化,它們偶爾會進化得更快。特別是,這項新研究表明,當氣候變暖時,它們的進化速度會加快,它們的體型會增大。

布里斯托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首席作者馬克斯·斯託克代爾博士說:「我們的分析使用了機器學習算法來估計進化的速度。進化速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發生的變化量,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化石的測量值,並考慮到它們的年齡來計算。

「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測量了體型,這很重要,因為它與動物生長的速度、它們需要多少食物、它們的數量有多大以及它們滅絕的可能性有多大相互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鱷魚的多樣性有限以及它們明顯缺乏進化是進化速度緩慢的結果。看起來這些鱷魚的身體結構非常高效和多才多藝,它們不需要為了生存而改變它。

這種多樣性可以解釋為什麼鱷魚能在恐龍滅絕的白堊紀末期的流星撞擊中倖存下來。鱷魚通常在溫暖的環境中生長得更好,因為它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體溫,需要環境的溫暖。

恐龍時代的氣候比現在要溫暖,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鱷魚的種類比我們現在看到的要多得多。能夠從太陽獲取能量意味著它們不需要像鳥類或哺乳動物那樣吃那麼多溫血動物。

斯託克代爾博士補充說:「看到地球和與我們共享地球的生物之間存在著多麼複雜的關係,真是令人著迷。這些鱷魚的生活方式多樣,足以適應自恐龍時代以來發生的巨大環境變化。」

研究小組的下一步是找出為什麼一些史前鱷魚滅絕了,而另一些卻沒有。

相關焦點

  • 【科學種子科技英語】為何恐龍時代後的鱷魚幾乎沒有變化?
    鱷魚自恐龍時代以來幾乎沒有變化,布裡斯託大學(英國)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新研究從環境變化影響下的「走走停停」的進化模式解釋了這一現象的原因。這項新的研究發表於今天出版的《自然通訊生物》雜誌上,研究組科學家在文中解釋了鱷魚如何遵循一種名為「間斷平衡」的進化模式。
  • 鱷魚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鱷魚。圖片來源:Megan Paine英國研究人員最近利用受環境變化控制的「走走停停」的進化模式,解釋了鱷魚為何自恐龍時代以來變化如此之小。今天的鱷魚看起來和2億年前侏羅紀時期的鱷魚非常相似。活到今天的鱷魚物種也非常稀少,僅25種。
  • 鱷魚的進化之謎被解開:超級巨鱷將重現人間?
    眾所周知,鱷魚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動物,是在三疊紀至白堊紀的中生代,和恐龍同時出現的,至今已有2億年。  恐龍早已滅絕,地球上的生物也要麼消失要麼進化,新面孔一茬又一茬地出現。  他們的最新研究利用環境變化控制的「停止-開始」模式,解釋了為什麼鱷魚自恐龍時代以來變化如此之小。  在發表在《自然-通訊-生物學》上的新研究中,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稱為「間斷平衡」的進化模式的。  根據這種理論,鱷魚的進化速度一般情況下是非常緩慢的,但也有不同的時候,進化快慢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 研究發現遠古「恐怖鱷魚」牙齒粗如香蕉,拿恐龍當食物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證實,恐鱷——一種希臘的恐怖鱷魚——擁有香蕉般大小的牙齒,甚至可以擊敗恐龍。這項研究是由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科學家進行的,上月發表在《古脊椎動物雜誌》上。然而,有一個細節讓研究人員感到困惑:這種巨型生物的鼻子前面還有兩個大洞。科學家們承認他們還不知道這些洞的作用。科學家們說,恐鱷有三種。最初的兩種——hatcheri恐鱷和riograndensis恐鱷——生活在北美西部到墨西哥北部。第三種叫schwimmeri恐鱷,生活在從新澤西到密西西比的沿海平原上。
  • 鱷魚連鯊魚都吃 自白堊紀晚期以來就互相不對付
    「因為鱷魚被認為是淡水食肉動物,所以這項發現特別令人驚訝,」該研究負責人、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生態學家詹姆斯·尼馮說道。事實上,當尼馮問鱷魚專家是否曾遇到過鱷魚捕食板鰓類魚(包括鯊魚、鰩魚等)的情況。很多人都以為尼馮是在開玩笑。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尼馮確認美洲鱷魚的食物單裡有這四種動物:檸檬鯊、鉸口鯊、窄頭雙髻鯊以及大西洋黃貂魚。
  • 鱷魚和恐龍曾處同一時期,恐龍滅絕而鱷魚卻活了下來,這是為何?
    大自然的生存在人類看來總是殘酷又現實的,一個物種想要經歷大自然的百般錘鍊頑強的生活下來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恐龍就是這樣一個鮮活的例子,在兩億多年前,恐龍靠著先天和後天的優勢在這個地球上曾一度稱霸,地球上到處都是它們這一物種,而恐龍時代結束於距離現在的六千五百萬年前,當時關於恐龍的滅絕原因也存在著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
  • 恐龍都滅絕了,同一時期的鱷魚為何卻可以撐到現在?
    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科學家推測,此次小行星撞擊事件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億枚廣島原子彈當量,在地球上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如:全球性的火災、火山爆發、大氣成分以及氣候急劇變化等,從而導致了地球上第五次物種大滅絕。
  • 雙足鱷魚是什麼存在?和恐龍打架誰能贏?
    鱷魚,冷血動物。我對鱷魚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看BBC一個紀錄片的時候,鱷魚和老虎打架。看到鱷魚把老虎咬死我整個人都驚呆了。因為一直以來在我的印象中,鱷魚都是靜靜地等待在水裡,等有獵物出現的時候,就會猛地一口咬上去。今天發現,原來鱷魚的祖先更生猛,連恐龍都吃過,是真的王者。
  • 同樣是史前巨獸,為什麼鱷魚可以完勝恐龍,一直存活到現在?
    說起史前巨獸,相信大家都會馬上聯想到大名鼎鼎的恐龍,在我們的印象中,恐龍憑藉自己強大的物種優勢,全面霸佔了當時地球上的生態位,而其它的物種似乎只有在一旁邊瑟瑟發抖的份。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物種都是這樣,其實在恐龍橫行地球的時代還存在著其它的史前巨獸,比如說鱷魚。
  • 恐龍是鱷魚的祖先嗎?為什麼地球「霸主」大都是兩足行走的動物?
    鱷魚的祖先是恐龍嗎?為什麼只有兩足行走的生物才能「稱霸地球」?這是兩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先說答案:鱷魚的祖先並不是恐龍,確切地說鱷魚和恐龍都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是同一時期不同分化的結果。從已知地球不同地質年代的「霸主」來看,確實是兩足行走的生物居多。下面我們再來詳細的解析一下這兩個問題。
  • 我一直在思考——恐龍為什麼滅絕?
    因此科學家推測,曾經有一顆直徑在10公裡左右的小行星在6500萬年前撞擊了地球,形成了大爆炸,恐龍在這次大爆炸的影響下滅絕了。這種猜測目前支持率最高,但無法解決很多現象。比如恐龍滅絕了,但為什麼哺乳動物、龜鱉類、鱷魚類、蛇、蜥蜴,還有小昆蟲都沒有滅絕;另外天空中會飛的恐龍消失了,但鳥類卻沒有滅亡;還有海洋中菊石以及部分魚類也跟著滅亡了,但有些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卻沒有滅亡。
  • 「知道為什麼鱷魚能跟恐龍生活在一個時代嗎?」哈哈哈哈,漲知識
    恐龍是地球最初的支配者,有1.6億年的歷史,是我們人類現存的30倍。你知道鱷魚和恐龍是一個時期的嘛,鱷魚是到現在為止發現的最原始的動物之一,在電視上看見的鱷魚也就一個成年人的高度吧,實際上大自然中還有比這巨大的存在,看到網友發的遊玩照片,小編只想說膽子不小呀,真的是能近距離感受到,鱷魚和恐龍生活在一個時代了呢女生自願去男生家裡,哪成想男生住的是宿舍,白白錯過了女生遞出來的橄欖枝,看到這樣的文案,還真是叫人有買房的衝動,不能給女生一個溫暖的避風港
  • 鱷魚是恐龍時期物種,它憑什麼本事活到了今天?
    鱷魚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有上億年的歷史了,在恐龍統治天下的時代,巨大的鱷魚甚至曾經捕食過恐龍,那麼是什麼使得鱷魚躲過了終結恐龍的大滅絕,並一直生存到了今天呢?(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鳥類也可以看作會飛的恐龍,恐龍從來沒有真正滅絕過)鱷魚能生存下來最大的原因還是鱷魚極為驚人的適應能力。世界現存的鱷魚都是棲居在水中,如同一根浮木一般的伏擊獵物,區別只是由於不同種類鱷魚體型的不同,獵物種類和大小不同而已。
  • 河北承德發現大量恐龍足跡!為什麼恐龍感覺人類樣子沒變化呢
    央視網消息:中美澳科學家宣布,研究團隊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區恐龍足跡研究,絕大部分足跡分布在承德避暑山莊。據介紹,經過詳細考察,承德地區發現多種類型的恐龍足跡:實雷龍足跡、蹺腳龍足跡、韓國鳥足跡等。承德地區豐富的足跡記錄表明,華北的恐龍演化記錄基本上是連續的。
  • 有的說是鱷魚,有的說是恐龍,其實都不是
    說起恐龍,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巨型生物,但相信有些人不知道的是,恐龍這個詞原本代表的是「恐怖的蜥蜴」。當時,剛發現恐龍化石的科學家並不知道恐龍是什麼,只認為這是一種巨大蜥蜴的化石,直到深入研究之後,才明白恐龍和蜥蜴並不是同一種生物。
  • 為什麼鱷魚等冷血動物能長期不進食卻不死(圖)
    由於恆溫動物能一直保持著體溫的恆定性,所以,它們的活動範圍就更為廣闊,不會受到大自然常規性的環境和氣候變化所影響,能更加自如地在不同的環境中生存。  生物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為什麼我們哺乳動物是恆溫動物。標準的解釋是恆溫動物要進化成為一定程度的食肉動物者,以便適應積極的,掠奪性的生活方式。
  • 考古研究發現恐龍時代鳥類遭受洪水襲擊而滅絕
    在羅馬尼亞Sebes河道附近地區發現的鳥巢化石使科學家對恐龍時代的生物有了新的認識羅馬尼亞Sebes地區還發現了翼龍的化石,它是歷史上最大的飛行爬行動物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最近首次發現了恐龍時代的一種鳥類的築巢化石
  • 同樣是史前巨獸,為什麼鱷魚存活到了現在,而恐龍卻滅絕?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恐龍,它曾經是地球的霸主,卻慘遭滅絕。其實與恐龍同時代的史前生物還有鱷魚,鱷魚是怎麼戰勝了恐龍,生存到了現在呢?鱷魚種類也是非常多的,它們的祖先生活在2億多年前,一種名為「帝鱷」的鱷魚。根據專家的研究來看,帝鱷的身長可以達到13米長,體重更是重達11噸,就算與巨型恐龍搏鬥,戰鬥力也絲毫不在話下。
  • 十大關於恐龍滅絕的最怪異的想法
    一個多世紀以來,古生物學家被我們最喜歡的史前生物的命運困擾。非鳥類恐龍統治地球的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並且它們演化的成功也加劇他們滅絕的神秘性。  我們關於的恐龍滅絕的認識已經和十九世紀的博物學家開始研究滅絕已久的動物的時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跟恐龍同個時代的史前鱷魚,到底有多強大?連霸王龍也比不過它!
    那麼跟恐龍同個時代的史前鱷魚,到底有多強大?而在恐鱷骸骨附近,考古學家們模擬出了一個近地淺海的地形,並發現了大量散落的鴨嘴龍骸骨,以此推測,恐鱷是能以大型恐龍為食的巨大鱷魚。 有專家就指出,由於鱷魚通常都是成群結隊的,所以他們的生存競爭十分激烈,需要的食物來源必須足夠豐富,所以史前巨鱷必須要有捕獵大型恐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