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C不是終點,新型號出現是必然,殲10D性能會如何?

2020-11-27 騰訊網

殲10的性能非常符合自身定位

殲10戰鬥機之前,我空軍的主力機型為重型的殲11和蘇30兩款,這兩款戰機性能優異,載彈量大航程遠,在殲10服役之前的那個時間段稱得上是頂尖的三代機。不過殲11和蘇30同為重型戰鬥機,雖然性能優異但裝備成本也非常高,對戰鬥機需求量巨大的我空軍顯然不能只裝備重型戰鬥機,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空軍也是以F15和F16作為高低搭配降低使用成本。

重型戰機好用但裝備成本高

殲10戰鬥機的出現則是及時解決了空軍缺少一款成本相對較低的輕中型三代戰鬥機這一問題。殲10戰鬥機採用了對機動能力具有促進作用的鴨式布局,此外具有製造成本低、維護簡單、可靠性強等諸多優點。殲10的定位是國土防空型戰機,以制空作戰為主,這種戰機不需要較大的航程和載彈量,只要可靠並且能夠迅速形成戰鬥力即可。

殲10最重要的是穩定可靠和成本可控

殲10C不會是殲10系列的終點

從2004年第一架殲10裝備,到現在為止殲10系列已經走過了16年的時間,這16年間殲10系列發展出了三個型號,最新的殲10C整體性能達到了三代半戰鬥機的水準,可謂是越改越先進。有一個問題是:三代半戰鬥機是非隱身戰機中的頂尖機型,那麼已經有了C型的殲10系列會不會繼續發展下去呢?還是會止步於殲10C?

殲10C是一款標準的三代半戰鬥機

殲10戰鬥機繼續發展是必然的。殲10稱得上是一款成功且經典的機型,這樣的一款戰鬥機不會僅服役一二十年,而是會同F16一樣連續服役長達半個世紀,在如此長的時間內殲10繼續改進升級是必然的。已經服役四十餘年的F16擁有多達十幾個細分型號,相比之下殲10系列加上殲10S才僅有四個型號,因此接下來的殲10必然會繼續發展。

殲10繼續改進是情理之中的

殲10D會是一款怎樣的戰鬥機?

前段時間,CCTV報導:殲10家族即將迎來新成員。從此前三款殲10的型號規律來看,這個新成員指的就是殲10D,那麼接下來的殲10D會是一款怎樣的戰鬥機呢?有網友認為:殲10D會是一款隱身能力極強的全新型號,甚至會達到標準的四代隱身戰鬥機水準。那麼殲10D會向隱身機發展嗎?其實未必!

殲10D想像圖

上述說過,殲10戰鬥機的定位就是一款裝備成本低、可靠性強的機型,而不是追求頂尖的性能。殲10D型若是發展成隱身版,必然會導致成本的大幅攀升,這與殲10的定位不相符,也不符合空軍的實際需求,而且與殲20戰鬥機事實上形成了衝突。因此最適合殲10D的仍然是保留三代機的典型特徵,但會對出戰機的航電雷達動力系統進行全面升級。

增加保型油箱、低可視塗裝、換裝新發動機後的殲10D就是這麼個效果

首先殲10D會更換發動機,但不是推力矢量發動機,因為推力矢量發動機並不適合單發戰鬥機,F35雖然裝備一部推力矢量發動機,但這臺發動機並不作用於機動飛行。目前殲10C使用的是國產渦扇10B,接下來的殲10D或將與後續生產的殲20同時換上渦扇15「峨眉」發動機,換裝新航發的殲10D將會獲得更強的機動性能和掛載能力。

殲10D性能會超過殲10C一大截

其次,殲10D會重點加強機身航電系統,加裝光學綜合孔徑系統和頭盔顯示器這樣的戰場態勢感知系統,以發揮出PL-15和PL-10這兩款新型空空飛彈的最大性能。除此之外,殲10D或將裝備保型油箱,加強機體結構,增強武器掛載能力。這樣改進後的殲10D成本並不會大幅增加,但整體性能會超越殲10C一大截,這樣的一款殲10D,應對陣風、F16V等三代半戰鬥機時會更加遊刃有餘。

相關焦點

  • 四代半戰機的終極之作:殲10C之後,可能不會有殲10D了
    ,如果是一步到位換裝矢量推力發動機,雙發的殲16也應該是第一個) 殲10C換發是必然,不至於因為換發就成為新型號 從最初狀態的殲10A,到最新的殲10C型,殲10系列戰鬥機一步一個臺階,基本完全滿足了國內軍事愛好者的全部期待,唯一的不足只有發動機。
  • 殲20戰機將有新型號?或有雙座版本,搭配暗箭無人機!
    文\唏兮自殲-20問世以來,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隱身戰機,它的研發試驗乃至量產服役動態都一直備受國內外關注。殲-20首飛距今已經10年,那在10年之後,這款已經批量裝備的空軍隱身戰機下一步將會出現什麼新型號戰機,也是眾多軍事愛好者以及殲-20的粉絲們熱烈討論的話題。
  • 伊朗獲得殲10C願望恐怕要落空,6大產油國發威,態度比美國更強硬
    誓要讓伊朗買不到殲10C戰機,這些國家出手威脅程度不遜於美國,6大產油國家就是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如果這6大產油國發威,世界油價都可能發生震蕩,很可能藉此來制約其他國家向伊朗提供武器裝備,而且從它們態度比美國更加強硬這一點來看,伊朗想要獲得殲10C的願望恐怕要落空了。
  • 殲10C一雪前恥「擊落」殲16,有多少細節可供解讀
    早期的殲-10A相信年齡在三十左右的軍迷應該都對十幾年前爭論殲-10A型戰鬥機和殲-11B型戰鬥機哪個戰鬥力更強(其實更早大伊萬還見過對比殲-10A和殲-8F的)的「腥風血雨」記憶猶新。現在毫無疑問,殲-10C型戰鬥機和殲-16型戰鬥機又走上了這麼一條「老路」,估計到了明年殲-XX出來後,爭論殲-20和殲-XX誰的性能更加優越將成為新的軍圈撕逼話題。
  • 中巴雄鷹9演習開幕 殲10C殲11B等戰機亮相
    解放軍的殲-10C、殲-11BS、運-20等戰機也在12月9日抵達巴基斯坦,開始為接下來的聯演做準備。 巴基斯坦方面將派出「梟龍」多用途戰機、「幻影-3」戰機、ZDK-03預警機、伊爾-78加油機,我軍「高新」系列預警機和電子戰機也將參演。 此次演習引發的印度方面的關注,印度媒體表示,此次演習距離印度邊境僅有200公裡。
  • 空戰僅遜殲20,強悍的殲11D最後被取代,弱一級的殲16是怎麼贏的?
    殲11D和殲16都是中航工業沈飛的產品,它們的性能和成飛的殲10C一樣,都位居四代半的水平,只是殲11D和殲16都是重型戰機,對殲10C這樣的中型戰機構成了一些方面的基礎優勢,但總體來看,重型戰機和中型戰機是共存關係,誰也無法從根本上取代誰。
  • 殲20將換裝國產航發,性能匹敵美國F22,俄制發動機將成為歷史!
    中國正在不斷改進渦扇-15發動機,以期殲20裝備後性能可匹敵美國F-22猛禽戰鬥機的性能。然而,由於疫情的影響,研發進度已經落後,現在改進型渦扇-10C渦扇發動機的性能已經可以與俄羅斯AL-31F發動機媲美,殲20將換裝國產航發,不受俄羅斯發動機的限制。
  • 中國「側衛」家族已發展28年,從殲-11A到殲-16D,最終出路在哪裡
    不過,此時的俄羅斯正好遭遇經濟下滑,包括蘇霍伊設計局在內的諸多著名設計局都不得不自謀出路,活下去,成為這些設計局最首要的任務,蘇-30最終如何使用,並不是這些設計局關心的問題。而隨後,全面國產化的單座型殲-11B型和雙座型殲-11BS型戰鬥機的出現,代表中國真正拿下了俄羅斯的「側衛」家族。
  • 盤點: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殲」系戰機一直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自建國以來,我國共引進、仿製、自主研製和生產了十幾種殲系戰機。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的殲系戰機。殲-8Ⅱ殲-8Ⅱ殲擊機是瀋陽飛機工業公司研發的殲-8改進型高空高速戰鬥機。
  • 殲10C逐步採用渦扇10B,殲20即將換裝渦扇15
    殲10C目前大部分採用的仍然是俄羅斯的AL31FN改進型發動機,但是最新批次已經開始安裝國產的渦扇10B發動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種狀況,主要原因在於渦扇10B目前的產能仍然不足,這款發動機現在大批量裝備在殲11B和殲16之上,需求量巨大。
  • 殲10研製為什麼能獲得成功
    另一方面,發動機推力克服飛機飛行阻力以後的剩餘推力變得越來越小,而飛機的質量卻增加了;參照牛頓第二定律F=MA就可以知道,這必然導致飛機加速、爬升能力的降低。基於這種雙重負面影響,對於任何一架飛機的設計來說,如何在保證功能和性能不縮水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減小重量,始終是飛機設計單位時刻關注的問題。在刨掉發動機和各種機載設備以後,飛機本身的結構其實並不重。
  • 霹靂10E成就殲20近距格鬥之王!總師讚不絕口
    霹靂10E【辰龍軍事第843期】隨著航展上殲20各種飛行中產生的渦流照片大量出現,這不但多少挽回了被殲10B搶去的風頭,其實很大程度而言,就如總師所言,殲10B是為提升機動能力都說能拍出好看照片的戰機都是好飛機,確實對於很多相對外行的軍迷朋友而言,殲20的渦流照片確實震撼,但內行人卻深知這樣的渦流出現代表著什麼才是真正的震撼,渦流的發生代表著本身氣動力完美呈現,而如何利用好它帶來的潛在好處渦升力則是問題的關鍵,很顯然我們的殲20在吹風洞時真不是蓋的,這樣的多翼面聯動提升戰機的自主升力好處看得見
  • 中方面臨兩難選擇,殲20還是殲11D?美方印方態度截然不同
    近年來,中國戰鬥機發展迅速,尤其是殲-20,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先進的戰鬥機發展水平。中國從無到有向獨立發展先進戰鬥機的轉變也得益於上世紀90年代蘇聯的解體。蘇聯-27的引進使中國接觸到了先進的重型戰鬥機,並開始了自主研發之路。
  • 在日本出現的UFO不罕見,去年曾現身雲南,被殲10C用飛彈擊落
    近兩天,一個白色的不明飛行物出現在日本東北,其實,這種UFO去年也曾出現在我國西南,成為國產三代半戰鬥機殲-10C的首個空戰「戰績」。據《朝日新聞》等日媒披露,6月17日,日本東北的宮城縣仙臺市上空,出現了一個白色的球狀不明漂浮物,讓很多民眾出現恐慌,仔細放大圖片可看出,這是一個高空氣球,下面還有疑似太陽能電池板,不過日本氣象廳、防衛廳都否認近期有釋放高空氣球,6月18日,這個不明氣球依然在仙臺上空漂浮。
  • ...殲-10叫「棍子」,殲-20叫「黑絲帶」,中國戰鬥機為啥有這些稱呼?
    「鶻鷹」戰鬥機一些媒體將其稱為「殲-31」,這種說法似乎言之過早,迄今為止,該型戰鬥機尚未獲得解放軍空軍正式立項。如果一定要將它歸於某個「型號」,確切地說,應該是航空工業公司在珠海航展上公布的「FC-31」。為什麼這麼說?我國的戰鬥機是如何命名的呢?
  • 美稱殲10真強悍,殲20不值一提,背後又憋著壞
    回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領空中只有一些老舊的殲6、殲7等二代機時,美國以F-16、F-15等三代半戰機的俯視中國時,中國的戰機研製者別提有多鬱悶了,可光鬱悶沒有用,中國在航空技術上與美國有著二十年以上的差距,我國戰機落後的現實刺激著中國科研人員的心臟,中國科研人員憋著一股勁兒一定要改變這一落後現狀。
  • 新型殲20即將露面,打破五代機默認規則,具備三大突出優勢
    2021年1月11日,是殲20首飛十周年的紀念日,殲20的研發單位在此之前發布了名為《橫空》的紀錄片,在視頻中首次出現了4架殲-20戰機的鏡頭,雖然只是一組CG效果圖,但是仍然從側面證明殲-20正在研發雙座型號,按照以往命名雙座機的慣例(殲-10S、殲-11BS),新型雙座殲20將被命名為殲-
  • 回首殲-20首飛十年:突破對華隱形戰機包圍,中國空軍轉守為攻
    這些都需要殲-20真刀真槍的試驗才能拿到可靠的數據,而不是被美國人故弄玄虛對外釋放的煙霧彈所迷惑。 比如美國曾鼓吹可以用F-22隱蔽潛伏對手國境內「獵殺」其公路機動的戰略核飛彈,這是不是吹牛?沒有殲-20之前,我們無從判斷,但如今我們可以實際驗證其可行性。如果當真管用,恩,我們的火箭軍可以研究需要如何提高戒備。至於空軍嘛,借鑑這套戰法也未嘗不可嘛。
  • 殲10/15/16/20,型號太多分不清?一文幫你梳理中國戰鬥機
    殲-10於1986年開始研製,由劉高倬擔任總指揮,晏翔擔任副總指揮,宋文驄擔任總設計師。1998年3月殲-10首飛成功,數年後正式裝備部隊,並先後衍生出殲-10A、殲-10S及殲-10B等型號。最新的殲-10C於2015年初首飛,已批量裝備人民解放軍空軍,於2018年4月16日開始擔負戰鬥值班任務。該機具備制空作戰,對海面,對地面精確打擊能力。
  • B21進氣道出現致命問題?美軍笑了:真比不過殲11B被迫調低太行推力
    殲11B是蘇27SK戰鬥機的國產仿製改進型號,因此進氣道的原始設計是針對AL-31F發動機設計的;其單個進氣道的最大流量,對應的是每秒鐘吸入112-113公斤空氣。  而殲11B後來裝備的太行發動機,其原始設計規劃是奔著13.2噸推力去的,因此設計進氣流量要高於AL-31F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