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股東公轉私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了,怎麼從公司帳上把錢轉到股東自己的兜裡,合理合法又能交稅最少,肯定是老闆們最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是讓會計們最掉頭髮的事兒之一。
今天給大家整理了如何從公司帳上把錢轉到股東帳戶上或者說公轉私的5種常見套路,以及涉稅風險和花費成本。納稅籌劃時可做參考,哪種最划算還要結合實際具體分析。
1. 按工資薪金或勞務報酬取出
根據老闆想要拿到手的金額數加上社保、個稅倒推出應發多少工資。如果按勞務報酬的話還要考慮增值稅發票的問題。
2、股東以個人名義向公司借款
股東以個人名義向公司借款,一般掛其他應收科目,稅法規定一個納稅年度內股東從公司的借款,沒有歸還也沒有用於生產經營,視為企業對股東的分紅,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所以老闆從公司的借款一定要記得在年底還回來,哪怕你來年再借呢。
3、利用稅收窪地對企業的優惠政策節稅
企業在稅收窪地成立分公司或子公司,分散母公司的業務,利潤高的業務交給稅收窪地公司做。稅收窪地的企業按核定徵收的稅率點很低,還有政府的稅收返還政策,特殊行業採用這招不僅僅可以節稅,有的還可以因此創收。
4、以股東分紅形式發放如果企業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100萬的企業所得稅實際稅率5%,大於100萬不超300萬的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稅率10%,也就是100萬的利潤只交5萬所得稅。
5、將股東個人財產出租給公司
比如股東將個人的住房出租給公司。個人出租住房的收入按1.5%交增值稅,如果出租的是非住房比如商鋪、廠房等,按5%繳納增值稅,公司拿到發票還可以抵扣。
綜上所述,按工資薪金或勞務報酬取出、以個人名義向公司借款、利用稅收窪地對企業的優惠政策節稅、以股東分紅形式發放、將股東個人財產出租給公司這5種公轉私的套路,對企業還是很受用的。具體實務操作中要根據股東想取的金額多少,再結合股東個人情況、公司情況做綜合分析計算,選出最佳的方案。
感謝關注,歡迎點讚、評論、收藏、轉發,如果您有什麼想說的或者想了解的,歡迎下方留言或私信都可以哈~~ 一起交流,一起進步。
#公轉私#
精明的老闆為什麼都選擇不在本地請客戶吃飯?財務上有什麼講究?
社保轉由稅務局徵收 有一批人慌了!
老會計都頭疼的10個會計分錄|乾貨分享
企業私戶收款避稅,如何避免被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