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創建出迄今為止距離最長的單向量子網絡

2020-11-14 技術力量


美國創建出迄今為止距離最長的量子網絡

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紐約石溪大學最近的在兩個實驗室之間建立了一個單向量子網絡,從而在創建量子網際網路的道路上達到了一個裡程碑。

雖然研究人員繼續讓量子計算機的能力越來越強,但普通計算機仍然擁有巨大的優勢。它們的數據,以0和1的序列表示,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駛。而量子計算機則運行在0和1的量子疊加上,無法使用網際網路進行相互通信。

世界各地的多個項目正在努力創建一個量子網際網路,一個量子計算機可以共享和交換信息的網絡。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紐約石溪大學合作的項目證明來自兩臺遙遠的量子計算機的量子比特可以在第三個地點糾纏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是在標準的網際網路電纜上完成的,這是創建量子網際網路的關鍵一步。

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研究副主任、費米實驗室量子研究所負責人約瑟夫·萊肯說:"構建量子網際網路的挑戰是,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通過我們用於正常通信的那種光纖網絡獲得量子信息?這真的很重要,他們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到紐約石溪大學做的距離比我認為幾乎任何距離都要長。"

一種新的計算需要一種新的網際網路

量子計算機不是經典計算機的超級強大版本。相反,它們是一種全新的計算方式。理論上,量子計算機可以利用疊加和糾纏等量子力學概念來解決某些類型的問題,比如,加密數據或模擬化學反應時出現的問題,量子計算比傳統方法快得多。

量子計算技術仍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許多最有前途的應用仍未實現。

同樣,量子網際網路也不會是今天網際網路的超快和安全版本。相反,它可能會有在計算機之間傳輸量子信息的特殊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計算機的量子比特被糾纏在一起,這意味著它們被置於疊加狀態,其中它們獨立的可能量子狀態變得相互依賴,然後量子比特成為一個單一的量子系統。測量其中一個量子的狀態會打破疊加,立即影響其他量子的狀態,這一測量/糾纏過程就是量子信息的傳輸方式。

兩臺量子計算機之間的糾纏已經在實驗程度上實現了好幾年,但布魯克海文和石溪的團隊現在已經更進一步。他們創造了美國最長的量子網絡,他們證明了兩臺量子計算機可以通過第三個節點進行糾纏。這是建立量子網際網路的第一步,在這個網絡中,許多計算機可以通過一個中心節點相互 "對話"。


石溪大學的量子比特發生器

為了做這個實驗,研究人員面臨著量子系統特有的挑戰。為了讓組成量子位的量子粒子糾纏在一起, 粒子必須到達節點時完全無法區分彼此, 即使它們是通過不同的路逕到達那裡的。路徑越不同,就越困難,並且布魯克海文和石溪之間的網絡是在傳統的光纜上運行的,這些光纜長達數英裡,要從長島的街區和高速公路下穿過。

布魯克海文計算科學計劃的主任克裡斯汀·克萊斯·范丹說:"到處鋪設新的電纜其實並不可行,所以能夠利用已有的東西是很重要的。"

傳輸的量子粒子時,與其環境之間的任何意外相互作用都可能使其與其它粒子區分開來。但儘管有潛在的幹擾源,實驗還是能夠證明,這些粒子可以在傳統的基礎設施上傳輸超過70公裡,並且仍然能夠到達無法區分的程度。


石溪大學量子信息技術組的負責人伊登·菲格羅亞

石溪大學的量子物理學家、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伊登·菲格羅亞說:"我們的研究證明了這些光子可以被糾纏,測量會有效。"

最近的實驗是單向的:量子計算機將他們的量子位發送到節點,但節點只是簡單地確定它們是否可以被糾纏,並沒有發送任何東西回來。菲格羅亞說,下一步是糾纏計算機的量子記憶,這將類似於連結兩個傳統計算機的硬碟。

菲格羅亞說:"未來,我們希望不再只是記憶,而是將計算機糾纏起來,不僅僅是連接硬碟,還包括處理單元。當然,這並不容易。"

量子網際網路離我們有多遠?

量子網際網路剩下的障礙是研究問題和基礎設施問題的混合。其中一個問題是,在量子計算機之間操縱量子比特需要同步和監督,而傳統比特的管理則不需要。這意味著,雖然量子計算機不能直接在網際網路上交換量子信息,但它們仍然需要使用網際網路的傳統計算機進行通信。

能源科學網絡主任英得·蒙加說:"如果沒有經典網絡,你不可能建立一個量子網絡並取得成功。你必須通過經典網絡控制、管理和同步量子設備,才能真正在量子網絡的兩端之間傳輸信息。"

蒙加和菲格羅亞表示,這種對傳統網際網路的依賴意味著構建量子網際網路的努力是非常跨學科的。它需要基礎量子計算研究以及通信基礎設施工程方面的專業知識。

蒙加表示:"研究問題和工程問題一樣多。要想真正實現量子網際網路的願景,就需要人和資金之間進行強有力的合作,不僅要解決基礎物理學研究問題,還要解決真正宏大的工程挑戰。"

量子網際網路的一個核心障礙是菲格羅亞所說的 "量子通信的聖杯":量子中繼器。量子中繼器的工作原理就像一個放大器,它接收量子信息信號並將其傳遞出去,這樣計算機之間的糾纏就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發生。這對於製造一個遠距離傳輸的量子網際網路是必要的。但是有一個問題:任何與量子比特的互動都會打破它的疊加,而對於信息的傳輸來說,這在量子比特到達目的地之前是不可能發生的。一個真正的量子中繼器將能夠在不與量子比特互動的情況下放大量子比特,這是一個看似矛盾的任務。

最近的實驗實質上是半個量子中繼器。範丹和菲格羅亞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完成一個量子中繼器。菲格羅亞說,可能最快在2022年完成。他們計劃將糾纏傳輸到布魯克林的第三個實驗室,但需要一個量子中繼器來實現。

菲格羅亞說:"我們希望幾年後真的有一個帶中繼器的工作系統。當我們能夠證明量子中繼器連接的那一刻,你只需要一次又一次地複製相同的架構,來連接那些彼此越來越遠的地方。"

他認為,10-15年後,紐約州的量子網絡就能橫跨紐約州。

最後一個障礙則要遙遠得多,在未來,紐約量子網絡與阿貢國家實驗室和芝加哥大學正在建設的網絡,或者歐洲正在建設的網絡相連接。這些網絡的建設使用的是根本不同的量子計算機。紐約網絡使用的計算機,其量子被嵌入到單個被困原子中,而其它網絡則使用所謂的固態系統來製造和操縱量子,這兩種量子計算機以完全不同的架構進行計算。

菲格羅亞說:"你可以想像,實際的量子網際網路將是一個基於固態的量子計算機的集合,比如芝加哥的量子計算機和基於原子的量子計算機,比如我們這裡的量子計算機,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連接所有的量子計算機,以真正拿出量子網際網路的第一個原型。那將是非常酷的,會像科幻小說一樣。"

2020年7月,美國能源部發布了他們創建國家量子網際網路的戰略藍圖。這項工作包括布魯克海文-石溪項目和阿貢-芝加哥大學項目,而這兩個項目又都得到了美國其他國家實驗室的研究支持,比如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以及勞倫斯伯克利、橡樹嶺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菲格羅亞表示:"量子計算浪潮正在向量子網絡發展,因為,除非你把量子計算機連接到這個量子網際網路中,否則它們的應用將受到限制。所以,現在是做這類實驗的好時機。"

相關焦點

  • 美國能源部計劃建立全國性量子網際網路,號稱幾乎不會被破解的網絡
    近日美國能源部官員發布報告,提出了要建立全國性量子網際網路的宏偉藍圖。據能源部官員稱量子網際網路利用的是量子力學定律。量子網際網路的使用比現在的網際網路更加的安全可靠,可以說是「幾乎不可以破解的」。據了解,能源部將會在下屬17個國家實驗室建立量子網絡,並且逐步應用到全國。
  • 俄媒關注:中國構建最長量子通信線路
    原標題:俄媒關注:中國構建最長量子通信線路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據塔斯社1月6日報導,在「墨子號」量子衛星和地面光纖網絡的幫助下,中國物理學家構建了迄今為止最長的量子通信線路,可以防止入侵。它全長4600公裡。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介紹這項工作的文章。
  • 中國率先實現脈衝數最小、安全距離最長量子密鑰分發
    我率先實現脈衝數最小、安全距離最長量子密鑰分發科技日報合肥2月4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4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分組脈衝數最小、安全距離最長的RRDPS
  • 物理學家將量子記憶連結到有史以來最長的距離
    我們距離擁有量子網際網路只有一步之遙,但是等等,什麼是量子網際網路?中國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已將超過30英裡(50公裡)光纜的量子記憶聯繫起來,比以前的記錄高出40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將該現象稱為「遠距離怪異動作」。量子網際網路的真正魔力始於使用糾纏的粒子(也稱為量子隱形傳態)發送信息時。
  • 美國發布量子網際網路規劃
    與TCP/IP 網絡結構類似,最底層為物理層,包括量子硬體設備和光纖等,負責量子信息的生成、排序和同步。數據鏈路層在物理層上運行,用來生成可控量子節點之間的糾纏。網絡層負責為不直接連接的節點之間生成長距離糾纏。傳輸層負責傳輸量子比特。應用層的應用可以同時使用傳統網絡和量子網絡的一些能力。
  • 為了推動更好的網絡安全,美國能源部布局建設美國量子網際網路
    由美國能源部和芝加哥大學領導的一個小組計劃開發一個全國性的量子網際網路,該網際網路可能在大約10年內投入使用,並有可能安全地傳輸與國家安全和金融服務相關的敏感信息。在量子網際網路中,存儲信息的光子會被「糾纏」,這種量子力學效應被愛因斯坦稱為「遠距離的幽靈行為」,並通過光纖電纜、無線通信技術和衛星的組合在城市間傳輸。
  • 量子通信(原理及最新進展)
    誘騙態理論提出後,在2007 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小組的彭承志等人和美國 Los Alamos 國家實驗室Hughes 小組的 Rosenberg 等人分別完成了超過100 km 光纖傳輸距離的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實驗。2010 年,潘建偉小組的劉洋等人實現了200 km 的光纖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 美國NSF資助亞利桑那大學領導量子網絡建設
    量子網絡中心(CQN)將以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為核心合作夥伴,重點研究高級量子材料和設備,網絡節點所需的量子和經典處理以及量子網絡協議和體系結構。 CQN的目的還在於展示第一個基於美國的量子網絡,該網絡可以通過創建通用的量子網絡測試平臺並將其作為國家資源提供,從而將高速,遠距離的量子信息分發給多個用戶組。
  • 美國是否可能成就量子霸權?美國號稱推出「不可入侵」網際網路藍圖
    美國有可能在量子領域形成量子霸權嗎在星期四的演講中,美國能源部(DOE)官員發表一份報告,提出發展美國的國家量子網際網路的藍圖戰略,利用量子力學定律比現有網絡更安全地傳輸信息。該機構正與大學和行業研究人員就該工程進行合作,以期在十年內創建原型。
  • 九章量子計算機可以破解網絡密碼嗎?美國會怎樣應對我國量子崛起
    如果有一個量子位,就是2的一次方,一次就可以算出兩個結果;如果是三個量子位, 2的3次方,就是8個計算結果;8個量子位,一次就可以出2的八次方也就是256個結果,以此類推。可不要小瞧指數增長,一張普通白紙,對摺51次,也就是厚度變為2的51次方倍,它的厚度比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還要大,人走路大概需要3千多年才能走完這段距離。
  • 中國科學家提出單向量子聲子雷射技術方案
    我科學家提出單向量子聲子雷射技術方案科技日報長沙12月16日電 (記者俞慧友)在量子晶片中,跟超導比特耦合的聲子諧振器,是連接轉換光電信號和執行量子邏輯操作的關鍵部件。這類相干聲子器件,在量子信息、納米力學與熱電材料、超靈敏傳感及無損檢測與地質勘探等諸多領域具廣泛的應用價值。不過,這一關鍵部件的製造,存在著一個技術「困擾」,即信號質量和計算精度易受環境噪聲的幹擾甚至破壞。湖南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景輝,提出了一種單向量子聲子雷射技術,既能實現信號高保真度的定向放大,又可明顯抑制反向噪聲對晶片功能的幹擾或損害。
  • 「量子網際網路」藍圖公布 美國拉響全球量子競賽
    ,該報告規劃了美國量子網際網路發展的戰略藍圖,提出要確保美國處於全球量子競賽的前列,引領通信新時代。今年2月,來自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位於伊利諾斯州萊蒙特)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在芝加哥郊區成功建立了一個52英裡的糾纏光子 「量子環」,這是美國最長的陸基量子網絡之一。該網絡很快將與能源部費米實驗室(位於伊利諾斯州巴達維亞)連接,建立起一個80英裡的三節點試驗平臺。
  • 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高保真長距離是特點
    據外媒,未來的量子網際網路將比人們正在使用的網際網路更快、更安全--現在這樣的網絡可能離現實更近了一步。科學家們已經利用量子傳送來遠距離發送信息,而且保真度比以前更高。據悉,來自費米實驗室、AT&T、加州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美國宇航局JPL和卡爾加裡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展示了持續的、非常精確的長距離量子傳送。
  • 我科學家提出單向量子聲子雷射技術方案
    科技日報長沙12月16日電 (記者俞慧友)在量子晶片中,跟超導比特耦合的聲子諧振器,是連接轉換光電信號和執行量子邏輯操作的關鍵部件。這類相干聲子器件,在量子信息、納米力學與熱電材料、超靈敏傳感及無損檢測與地質勘探等諸多領域具廣泛的應用價值。
  • 「量子網際網路」藍圖公布,美國拉響未來10年全球量子競賽
    2018年底,頒布《國家量子倡議法案》(National Quantum Initiative Act),宣稱絕不能容忍在量子科技領域落後。在中美關係陷入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近日,美國公布了量子網際網路發展的戰略藍圖,以支撐《國家量子倡議法案》的順利施行,確保美國處於全球量子競賽的前列。美國能源部的17個國家實驗室是美國量子網際網路戰略實施的主要支柱。
  • 量子應用已來:美國網絡藍圖,10年內打造無法被黑的網絡系統
    量子運算能為許多產業帶來革新,其中量子通訊也是許多人期待的一環,近日美國能源部(DOE)公布了一份報告,提出未來發展國家量子網絡的藍圖戰略,計劃在未來10年推出「幾乎無法被破解」的網絡,為全球網絡通訊帶來全新時代。
  • 美國能源部公布量子網際網路發展戰略藍圖
    新華社華盛頓7月27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能源部日前發布一份報告,公布了量子網際網路發展的戰略藍圖,提出要確保美國處於全球量子競賽的前列,引領通信新時代。這份報告稱,基於量子力學的通信系統是21世紀最重要的技術前沿之一,科學家認為這種通信系統原型將在10年內建成。量子傳輸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信息傳輸時難以被竊聽,科學家計劃藉此來建立一個「幾乎不可破解的網絡」。
  • 超遠距離量子傳輸,我國已引領全球
    中國通過九章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實現了「量子至上」,上個月它的計算能力比最快的經典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超過了Google的Sycamore量子設備。這一事態發展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震驚。但是在這個消息被量子競賽中的競爭對手完全消化之前,北京宣布已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集成的量子網絡。本月初,上海和北京之間的衛星中繼和光纖電纜網絡能夠「傳送」大量數據。
  • 美國能源部公布量子網際網路藍圖 花10年打造「幾乎無法入侵的...
    今年2月,來自伊利諾斯州勒蒙特的能源部阿爾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在芝加哥郊區讓光子糾纏在一個52英裡長的「量子環路」中,成功地建立了美國最長的陸基量子網絡之一,一時引起轟動。該網絡將很快與美國能源部位於伊利諾斯州巴達維亞的費米實驗室(Fermilab)連接,建立一個80英裡的三節點試驗臺。
  • 中國首次實現脈衝數最小安全距離最長新量子密鑰
    原標題:我首次實現脈衝數最小、安全距離最長新型量子密鑰 記者3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分組脈衝數最小、安全距離最長的RRDPS協議,解決了該協議在實際信道條件下分組脈衝數過多、效率偏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