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將量子記憶連結到有史以來最長的距離

2020-09-03 宇宙秘事

我們距離擁有量子網際網路只有一步之遙,但是等等,什麼是量子網際網路?


中國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已將超過30英裡(50公裡)光纜的量子記憶聯繫起來,比以前的記錄高出40倍以上。科學家們說,這一壯舉是邁向防黑客網際網路的重要一步。

我們今天使用的網際網路確實是一項革命性的發明。它通過信息將世界聯繫在一起,使我們能夠分享數百萬隻可愛而可愛的貓的照片。但是,網際網路上也充滿了黑客試圖攔截重要或敏感信息的信息。為了進行反擊,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在薛定'的貓的幫助下,這隻著名的假想死活貓科動物試圖揭露亞原子粒子的怪異本質。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一個由怪異的量子力學世界統治的新的網際網路。這樣的網際網路有一天可能成為安全發送,接收和存儲數據的標準。

在古典計算世界中,信息由值為0或1的比特表示。量子網際網路,如量子計算機,將利用量子力學的基本特性之一,即疊加原理。物理學家歐文·薛定er(ErwinSchrödinger)的「貓在盒子裡既死又活」的悖論對此進行了著名的描述。量子計算機使用量子位或「量子位」,它們可以以重疊狀態存在,在這種狀態下,它們同時具有1和0的值。量子位以這種不確定狀態存在,直到觀察者對其進行測量,將其壓縮為0或1的確定狀態。

如果將兩個或更多的量子位配對在一起,它們就會糾纏在一起。量子糾纏是兩個或多個粒子之間的空靈連接,因此對一個粒子執行的任何操作都會立即影響另一個粒子,而無論它們之間有多遠。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將該現象稱為「遠距離怪異動作」。量子網際網路的真正魔力始於使用糾纏的粒子(也稱為量子隱形傳態)發送信息時。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教授潘建偉說:「量子隱形傳態是一種將未知量子態從一個粒子轉移到另一個位置的方法,而無需發送原始粒子本身。」和該研究的合著者在接受《國家科學評論》採訪時說。

由於糾纏的量子位並未以任何形狀或形式物理連結在一起,因此無法攔截它們之間的通信。 潘和他的團隊已經證明了光粒子或光子在空曠空間中的長距離糾纏。2017年,他的團隊使用名為Micius的繞地球軌道的衛星中繼器糾纏了兩個相距746英裡(1200公裡)的光子。

實際上,糾纏是一項挑剔的工作。最小的幹擾(例如溫度變化或振動)會破壞糾纏的粒子之間的聯繫,從而破壞其共享狀態。為了實現真正的量子網際網路,物理學家將需要獲得所謂的量子記憶的幫助。「量子內存是一種存儲量子信息的設備。[它需要存儲兩個狀態的疊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的包曉慧是該科學的合著者。學習時,告訴Live Science。

量子記憶

在2月12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項研究中,潘和他的同事成功地將量子記憶糾纏在50公裡的光纜上。以前的記憶分離記錄為0.8英裡(1.3公裡)。 鮑說,在這項新研究的實驗中,量子記憶是由雷射束縛在真空中的cool原子構成的集合。該團隊使用光子讀取和寫入1億個被困原子的雲。光子被用來將原子激發成更高能態,設定研究人員希望糾纏的量子位,並產生一個糾纏的光子,沿著光纜發送。然後,研究人員需要改變光子的頻率,以免光子在實驗室繞制的50 km光纜中丟失。最終,光子可以在通過電纜的過程中被發送,從而成功糾纏第二個量子存儲器。

儘管實現了存儲器之間的量子糾纏,但該團隊尚未在兩個節點之間執行信息的量子遠傳。研究人員說,他們希望這項工作將為創建量子中繼站網鋪平道路,該站點將糾纏的通信擴展到更長的距離,最終導致大規模的量子網絡。

相關焦點

  • 美國創建出迄今為止距離最長的單向量子網絡
    美國創建出迄今為止距離最長的量子網絡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紐約石溪大學最近的在兩個實驗室之間建立了一個單向量子網絡這真的很重要,他們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到紐約石溪大學做的距離比我認為幾乎任何距離都要長。"一種新的計算需要一種新的網際網路量子計算機不是經典計算機的超級強大版本。相反,它們是一種全新的計算方式。
  •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位物理學家排名榜
    這個問題並沒有確切的答案,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位物理學家的排列順序是帶有主觀性的 雖然這個問題有一定主觀性,但排名前三的物理學家基本上是受到廣泛認可的。
  • 俄媒關注:中國構建最長量子通信線路
    原標題:俄媒關注:中國構建最長量子通信線路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據塔斯社1月6日報導,在「墨子號」量子衛星和地面光纖網絡的幫助下,中國物理學家構建了迄今為止最長的量子通信線路,可以防止入侵。它全長4600公裡。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介紹這項工作的文章。
  • 物理學家首次捕捉到量子糾纏的圖像
    在20世紀30年代,理論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幫助建造了量子力學領域。愛因斯坦想創立一個更完整的粒子活動理論,卻被量子糾纏的前景所震驚——這是他所描述的「遙遠的恐怖行動」。如今,格拉斯哥大學的一個物理學家團隊有史以來第一次拍攝了一種量子糾纏形式的圖像(又名鍾糾纏)。他們設法捕捉到了即使愛因斯坦也感到困惑的現象的第一個視覺證據。2019年7月,格拉斯哥大學早期職業研究員保羅·安託恩·莫羅博士領導的格拉斯哥物理學院的多名研究人員在《科學前沿》雜誌上發表了這一發現,論文題為「成像鍾型非局部行為」。
  • 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通過利用量子糾纏,美國物理學家已經找到了可以讓信息在電子之間遠距離傳輸的方法。最新的研究實現的電子對之間的量子遠距離傳輸,這可能有助於將量子計算與更傳統的電子設備連接起來。
  • 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信息可以在電子之間實現量子遠距離傳輸
    通過利用量子糾纏,美國物理學家已經找到了可以讓信息在電子之間遠距離傳輸的方法。最新的研究實現的電子對之間的量子遠距離傳輸,這可能有助於將量子計算與更傳統的電子設備連接起來。問題在於,宇宙就像一雙大鞋,當任何一個量子比特與環境互動的那一刻,都有可能將你「猜哪只腳」 的遊戲變成一場噩夢般的賭博。由於光子可以通過真空或光纖在巨大的距離內以光速快速分離,操縱光子傳輸其糾纏狀態變得更加容易。但分離糾纏電子對則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因為它們在反彈時的笨拙相互作用幾乎肯定會破壞它們數學上的純量子狀態。
  • 物理學家剛剛實現了計算機晶片之間的首次量子隱形傳態
    簡而言之,這一突破意味著信息不是通過物理電子連接而是通過量子糾纏在晶片之間傳遞,而是通過使用量子物理學原理將兩個粒子連接在一個間隙上來實現的。 我們還不了解有關量子糾纏的一切(這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著名的「怪異動作」的現象),但是即使到目前為止我們僅限於使用量子糾纏,也能夠使用它來在計算機晶片之間發送信息很重要。
  • 量子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量子網絡可供百萬人使用
    多年來,量子技術一直被視為標準加密技術的革命性替代品。當地時間9月2日,《科學進展》雜誌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領導的量子技術項目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設計的原型網絡,有望拓展為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量子網絡,供數百萬用戶使用。在新冠疫情流行背景下,該成果對於網際網路主導的在線通訊的發展,以及應對日益嚴重的網絡攻擊威脅具有重要意義。
  • 有史以來最小的「力」被測到了!
    上圖機械振蕩器能將施加的力轉化為可衡量的機械運動。   下圖參與此次實驗的研究人員。   今日視點   有史以來最小的「力」被測到了!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物理學家丹·斯坦博·科恩在題為《光纖測量的「力」接近標準量子極限》的論文中宣布——「我們在高精細度的光學空腔中,對超冷原子云的質心運動施加外力,當外力與雲團振蕩頻率達到共振時,取得了一種與理論預測相一致的力敏感度。」
  • 中國率先實現脈衝數最小、安全距離最長量子密鑰分發
    我率先實現脈衝數最小、安全距離最長量子密鑰分發科技日報合肥2月4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4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分組脈衝數最小、安全距離最長的RRDPS
  • 物理學家如何開啟量子信息學?
    事實上,正是物理學家協助開啟了分子生物學。 我們還可以說,信息和計算是如此重要,不能全留給計算機科學家。 本文回顧物理學家是如何開啟了量子信息學。在此道路上,物理學家也對經典的信息科學做出了貢獻。 當然,物理學對信息技術提供了硬體基礎。
  •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位物理學家排名榜
    關於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物理學家排名,這個問題並沒有確切的答案,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位物理學家的排列順序是帶有主觀性的,但排名前三的物理學家基本上是受到廣泛認可的。英國的物理網曾經搞過一個歷史上最偉大物理學家的投票活動,評選結果依次為: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伽利略、狄拉克、波爾、普朗克、費曼、法拉第、薛丁格。下面對於他們的生平經歷及主要貢獻分別進行介紹。
  • 鑽石內亞原子擁有量子記憶
    6月27日報導,美國和德國科學家在最新研究中,將包裹於鑽石內單個電子裡的量子信息移入鄰近的單個氮原子核內,接著使用晶片上的布線讓其返回。這是科學家首次證明,鑽石內的亞原子也擁有量子記憶,據此可製造出亞原子存儲單元,這標誌著人類朝研製出基於鑽石的量子計算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相關研究發表在本周出版的《自然—物理學》雜誌網絡版上。 研究負責人、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自旋電子學和量子計算研究中心的戴維·艾維薩洛姆表示,最新發現表明,全量子信息能在室溫下,在單個電子自旋和單個核自旋之間來回高保真地轉換。
  • 實現「按需」生成量子糾纏態!荷蘭將挑戰無法竊聽的量子網際網路
    由TU Delft的羅納德·漢森(Ronald Hanson)教授領導的科學家小組通過運用一個新穎改良的智能糾纏協議以及對量子糾纏態的精心投射,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批能夠按需生成這類量子連結的開山鼻祖,這一成果為將來實現多個量子節點的連結打開大門,並為打造世界上第一個量子網絡打下基礎。在理論上,利用量子糾纏的力量,科學家們能夠建立一個信息無法被截取或竊聽的量子網際網路。
  • 物理學家使用石墨烯來構建一個極小的磁場探測器
    該設備是一種新型的超導量子幹涉設備 (SQUID),高度僅為10納米,大約是人發厚度的千分之一。它是由兩層石墨烯製成的-使其成為有史以來最小的SQUID之一-由非常薄的氮化硼層隔開。由於具有檢測微弱磁場的能力,這種最新的SQUID設計將使微型儀器對科學家更加有用。 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物理學家戴維·英多尼斯(David Indolese)說: 「我們的新型SQUID由複雜的六層堆疊的二維材料組成。」
  • 物理學家使用石墨烯來構建一個極小的磁場探測器
    該設備是一種新型的超導量子幹涉設備 (SQUID),高度僅為10納米,大約是人發厚度的千分之一。它是由兩層石墨烯製成的-使其成為有史以來最小的SQUID之一-由非常薄的氮化硼層隔開。這些令人著迷的設備已經在醫學和地質學等各個領域中使用,它們可以有效地使電子作為量子位起作用。
  • 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 阿基米德將數學物理推向了新高度
    我幾天前開始思考關於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我試圖挑選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來實現科學的目的,我將其粗略地定義為增加我們對宇宙行為及其所包含的一切的理解的活動。我還考慮到了他們的工作對其他科學家的影響。以下是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排名。
  • 物理學家發現在物質粒子之間量子傳送信息
    羅切斯特大學/亞當·芬斯特一種用於量子處理的半導體晶片物理學家認為,通過利用量子糾纏背後的「幽靈」定律,他們找到了一種方法,讓信息在一對相隔一定距離的電子之間跳躍。在光子——無質量的光粒子——之間傳送基本狀態正迅速成為舊新聞,這是一個我們仍在學習在計算和加密通信技術中利用的技巧。
  • 科學家已經實現44公裡距離的量子傳輸,量子網際網路可能即將到來
    在這種情況下,該團隊利用其量子信息達到了超過90%的保真度(數據準確性)水平,並通過類似於構成我們現有網際網路骨幹網的那些光纖網絡將其發送出去。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費米實驗室粒子物理和加速器實驗室的物理學家Panagiotis Spentzouris說: 「我們對這些結果感到非常興奮。」
  • 中國的量子之父,他把中國變成了一個量子超級大國
    潘建偉這一成就背後的人是潘建偉。他的工作贏得了國家主席的讚揚,他經常被當地媒體稱為「量子之父」。量子通信和計算仍處於萌芽階段,但它們屬於中國希望在2030年前實現突破的技術「巨型項目」之一。它看到了一個引領量子時代曙光的機會,就像美國主導計算機時代及其引發的信息革命一樣。2011年,潘成為中國科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士,他是這一努力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