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首次捕捉到量子糾纏的圖像

2020-08-28 天文在線

在20世紀30年代,理論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幫助建造了量子力學領域。愛因斯坦想創立一個更完整的粒子活動理論,卻被量子糾纏的前景所震驚——這是他所描述的「遙遠的恐怖行動」。

儘管愛因斯坦很擔心,但量子糾纏已經成為量子力學中被接受的一部分。如今,格拉斯哥大學的一個物理學家團隊有史以來第一次拍攝了一種量子糾纏形式的圖像(又名鍾糾纏)。他們設法捕捉到了即使愛因斯坦也感到困惑的現象的第一個視覺證據。

2019年7月,格拉斯哥大學早期職業研究員保羅·安託恩·莫羅博士領導的格拉斯哥物理學院的多名研究人員在《科學前沿》雜誌上發表了這一發現,論文題為「成像鍾型非局部行為」。

註:量子糾纏可視化。圖片來源:探索新聞。

量子糾纏是相互作用的兩個粒子可以保持連接的現象,無論它們相距多遠,都同時共享彼此的物理狀態。這種聯繫是量子力學的核心,儘管它違反了當地現實主義的概念和狹義相對論的許多元素。

1964年時,約翰·貝爾爵士對以前理論家的研究進一步擴展,提出非局部相互作用的概念,並描述了量子糾纏的一種強烈形式,被稱為鍾糾纏,這一概念應用於多種科學領域,如量子計算、密碼學等。

然而在2019年之前,人類從來沒有捕捉到這一圖像。正如莫羅博士在格拉斯哥大學的新聞稿中所說:

「我們設法捕捉到的圖像是自然基本屬性的優雅展示,是第一次以圖像的形式出現。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結果,可以用來推進量子計算這一新興領域,並促進新類型成像的發展。」

為了獲得成像,莫羅博士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系統,其中一些照片是從量子光源發射,然後通過一系列「非常規物體」(液晶材料)獲得的。當光通過時,這些材料改變了光子的相位。

註:量子糾纏。圖片來源:香港科大物理系

該裝置還包括一個超敏感相機,可以檢測單個光子並捕獲它們的圖像。然而,相機被編程為同時看到一個光子和它的糾纏光子時才可以拍攝。在這樣的過程中,實驗有效地創造了兩個光子糾纏的可見記錄。

本研究結果為鍾糾纏的量子成像技術開闢了全新的世界,它對量子信息領域也產生了影響(即量子計算和密碼學)。

相關知識

在量子力學裡,當幾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則稱這現象為量子纏結或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量子糾纏是一種純粹發生於量子系統的現象;在經典力學裡,找不到類似的現象。

假若對於兩個相互糾纏的粒子分別測量其物理性質,像位置、動量、自旋、偏振等,則會發現量子關聯現象。例如,假設一個零自旋粒子衰變為兩個以相反方向移動分離的粒子。沿著某特定方向,對於其中一個粒子測量自旋,假若得到結果為上旋,則另外一個粒子的自旋必定為下旋,假若得到結果為下旋,則另外一個粒子的自旋必定為上旋;更特別地是,假設沿著兩個不同方向分別測量兩個粒子的自旋,則會發現結果違反貝爾不等式;除此以外,還會出現貌似佯謬般的現象:當對其中一個粒子做測量,另外一個粒子似乎知道測量動作的發生與結果,儘管尚未發現任何傳遞信息的機制,儘管兩個粒子相隔甚遠。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鮑裡斯·波多爾斯基和納森·羅森於1935年發表的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佯謬(EPR佯謬)論述到上述現象。埃爾溫·薛丁格稍後也發表了幾篇關於量子糾纏的論文,並且給出了「量子糾纏」這一術語。愛因斯坦認為這種行為違背了定域實在論,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他總結,量子力學的標準表述不具完備性。然而,多年來完成的多個實驗證實量子力學的反直覺預言正確無誤,還檢試出定域實在論不可能正確。甚至當對於兩個粒子分別做測量的時間間隔,比光波傳播於兩個測量位置所需的時間間隔還短暫之時,這現象依然發生,也就是說,量子糾纏的作用速度比光速還快。完成的一項實驗顯示,量子糾纏的作用速度至少比光速快10,000倍。這還只是速度下限。根據量子理論,測量的效應具有瞬時性質。可是,這效應不能被用來以超光速傳輸經典信息,否則會違反因果律。

作者: Matt Williams

FY: 董美慧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度捕捉到了量子糾纏的圖像
    「量子糾纏」這個詞,就算不是學物理的人,應該也有聽過(很多電影裡都會出現,比如《蟻人》)。簡單來說它指的就是兩個粒子即便相隔遙遠,其中一個的狀態只要發生變化,另一個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不過在此之前,儘管關於量子纏結的研究很多,但從未有人捕捉到過真正的圖像。
  • 首張量子糾纏圖像問世 網友:像極了愛情
    英國物理學家首次拍攝到的量子糾纏圖像。圖片來自網絡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英國物理學家首次拍攝到一種量子糾纏的照片,捕獲到這種難以捉摸現象的視覺證據,最新研究有望促進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發展。在量子力學領域,兩個相互作用的粒子——例如通過分束器的兩個光子,無論它們相隔多遠,仍能以一種非常奇怪的方式「糾纏」在一起,瞬間共享它們的物理狀態。
  • 科學家首次捕獲「量子糾纏」圖像:愛因斯坦口中的「鬼魅」
    科學家們已經捕捉到了阿爾伯特 · 愛因斯坦曾經描述過的 " 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 ( 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 ) 現象的第一個圖像,這種現象也就是我們熟知的 " 量子糾纏 "。
  • 難以捕獲的視覺證據:首張量子糾纏圖像問世
    英國物理學家首次拍攝到的量子糾纏圖像。圖片來自網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英國物理學家首次拍攝到一種量子糾纏的照片,捕獲到這種難以捉摸現象的視覺證據,最新研究有望促進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發展。      在量子力學領域,兩個相互作用的粒子——例如通過分束器的兩個光子,無論它們相隔多遠,仍能以一種非常奇怪的方式「糾纏」在一起,瞬間共享它們的物理狀態。
  • 人類第一次看見量子糾纏!科學家終於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
    在一項近期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中,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安託萬·莫羅(Paul-Antoine Moreau)帶領團隊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終於,人類第一次親眼看見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 人類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堪稱自然界中最詭異的現象!
    人類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堪稱自然界中最詭異的現象!這張照片是第一張量子糾纏的照片,也就是那種「幽靈般的」粒子對。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安託萬·莫羅(Paul-Antoine Moreau)在一份新聞稿中說:「我們成功捕捉到的這張照片優雅地展示了自然的一個基本屬性,這是我們第一次以圖像的形式看到這種現象。」
  • 愛因斯坦不敢相信的物理「幽靈」,量子糾纏效應被拍到了
    「量子糾纏」的真實照片。這是一種奇怪的現象,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甚至曾稱其為「遠方的幽靈」。 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拍攝到了這張驚人的照片。 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張灰濛濛的照片,但這卻是我們第一次看到粒子相互作用的場景,而這也正是形成量子計算的基礎。
  • 人類拍到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孿生光子組成的指環
    原標題:英國團隊拍到了「量子糾纏照片」:孿生光子組成的指環量子糾纏在愛因斯坦的口中是一種「鬼魅般的遠距離作用」,兩個粒子無論相隔多遠,都存在關聯感應,一個變化另一個也變化。有些人用這樣的比喻來幫助理解量子糾纏:如果你從上海到北京出差,打包時遺漏了一隻手套。你到北京取出了一隻左手手套,瞬間就可以確認遺漏在上海的那一隻手套一定是右手的。
  • 科學家捕捉到首個量子糾纏實像,愛因斯坦口中遙遠的幽靈是啥樣?
    筆者:三體-小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文明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自身在宇宙中所處的方位。我們自知無比渺小,而浩瀚無邊的宇宙空間則十分複雜,生命雖然是宇宙中的奇蹟,但是我們也很難保證不會有其他文明存在。
  • 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19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的那些事兒。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初量子力學的締造者之一,但愛因斯坦卻對於微觀量子世界中一種現象十分不解,甚至多次質疑過這種現象存在的合理性,這種現象就是微觀量子世界中的量子糾纏現象,處於糾纏系統內的兩個或多個粒子可以保持詭異般的聯繫,這種聯繫既不受時間的約束,又不受空間的束縛,即使處於糾纏系統的粒子,一個在地球,另一個遠在銀河系的邊緣,它們也可以根據對方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
  • 首張量子糾纏照片誕生!它能證明愛因斯坦錯了,還能證實心靈感應存在?
    關於量子的學說對於許多普通人來講都顯得高深莫測。近日,科學家公布了迄今為止拍攝到的第一張量子糾纏的照片。(圖源:格拉斯哥大學)現在,格拉斯哥大學的一組物理學家們第一次拍攝到了量子糾纏(又名鐘形糾纏)的圖像。
  • 物理學家實現15萬億個熱原子間的量子糾纏
    15萬億個熱原子連接在一起,產生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糾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描述為「遠距離幽靈般的作用」的量子現象,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連接在一起的過程,在一個粒子上進行的任何動作都會立即影響到其他粒子,不管它們之間有多遠。糾纏是許多新興技術的核心,比如量子計算和密碼學。
  • 人類拍到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
    > 編輯:金磊、張佳、小芹【新智元導讀】前一陣子首張黑洞照片的問世轟動全球,而近日,科學家首次拍到
  • 美首次用微波讓兩個離子發生量子糾纏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1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用微波替代常用的雷射束,讓兩個獨立的離子(帶電原子)發生量子糾纏,這表明,智慧型手機中採用的微型化商用微波技術可取代量子計算機要求的房間大小的「雷射器陣列」,這將大大減小量子計算機的「塊頭」。最新研究發表在8月11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愛因斯坦的理論得到證實,「靈魂」被拍到,神秘而又玄乎的量子!
    科學家們捕捉到了世界第一個「量子糾纏」的實像,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甚至被稱為「遙遠的幽靈」。來自蘇格蘭格拉斯戈大學的物理學家拍下了這張驚人的照片。看起來只是灰濛古的照片,這是第一次看到粒子相互作用的場面。這也是量子計算的基礎。
  • 量子糾纏若真能「瞬移」,將置相對論於何地?
    在上個世紀中期,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翰·斯圖爾特·貝爾教授曾經也像愛因斯坦一樣,對「非定域性」的物理現象不遵從相對論的理論而感到一時不解;但是一直到現代時期,我們的物理學家們並沒有就此放棄過對量子力學的理論研究,這部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曾經受住了來自全世界所有的科學家們量子物理實驗的檢驗和驗證。
  • 美解密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量子糾纏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0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記錄並量化了光合作用中的量子糾纏。研究表明,在綠色植物中的光合作用中,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效應的一種自然屬性,量子糾纏能夠在一個生物系統中存在並且持續一段時間。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物理學》雜誌上。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其轉化效率接近100%。如此之高效率的關鍵在於傳遞速度,光合作用如何完成近乎瞬間的能量轉移一直是個謎。
  • 物理學家實現 15 萬億個熱原子的量子糾纏
    北京時間 7 月 13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物理學家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他們將 15 萬億個原子組成的 「熱雲」通過量子糾纏的方式關聯起來。該發現或許將成為一項重大突破,幫助科學家製造更精確的傳感器,用於探測引力波或可能遍布宇宙的神秘暗物質。
  • 時空本源是量子糾纏
    但是,「常規的糾纏是不夠的」,巴拉蘇布拉馬尼亞恩說,「我已經認識到存在其他形式的糾纏,那些糾纏與這個重構時空的項目息息相關。」比如,可以讓不同種類的粒子在同一個位置發生糾纏,即一種不涉及空間的糾纏。科學家也在著手攻克由更多數目的粒子相互糾纏而帶來的令人眩暈的複雜性。
  • 當量子物理學家遇上精神病學家,物質和精神開始「糾纏」
    反過來,榮格也學到量子物理學的種種,比如測量一個粒子的狀態,似乎可以瞬間影響另一個粒子的狀態,這種特性叫做「糾纏」(entanglement)。哈爾彭寫道,對於榮格來說,「分析一位著名的量子物理學家,對方恰好會做複雜的夢,而且還能輕鬆地記住,確實是個非凡的發現。」對於泡利來說,兩人的交往讓他看到了提出物質和精神統一理論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