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量子網絡可供百萬人使用

2020-09-04 科學大觀園雜誌


運行中的網絡。圖中展示了所有8個用戶的接收硬體。

目前,網際網路用戶主要依靠複雜的密碼來保證信息安全。然而,黑客們已經越來越善於攻破這類密碼系統,進而發動全球性網絡攻擊。每年因此造成的隱私洩露和詐騙損失高達數萬億英鎊。

網絡科學家預計,傳統密碼系統的成本有可能大幅上升。因此,替代方案的選擇更加引人注目。多年來,量子技術一直被視為標準加密技術的革命性替代品。

當地時間9月2日,《科學進展》雜誌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領導的量子技術項目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們設計的原型網絡,有望拓展為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量子網絡,供數百萬用戶使用。在新冠疫情流行背景下,該成果對於網際網路主導的在線通訊的發展,以及應對日益嚴重的網絡攻擊威脅具有重要意義。


創建量子密碼是構建量子網際網路的基本前提。


研究人員根據量子糾纏原理,開發了一項新技術,使信息絕對安全,不被攔截,並克服了成本、硬體資源等其他方面的挑戰。

論文主要作者、布里斯托大學量子工程技術實驗室(QET)研究人員、項目負責人Siddarth Joshi博士說:「這項新技術代表了重大突破,使得量子網際網路變得更具現實意義。此前,量子網絡的標籤是昂貴、耗時、耗資源,並且常常需要在安全性上作妥協,這與其目標是相悖的。我們的解決方案具備可擴展性、成本相對低廉,更重要的是,它是堅不可破的。新成果是令人興奮的遊戲規則改變者,將為量子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大範圍推廣奠定基礎。」

此前,有物理學家開發出了基於量子密鑰分配的安全加密形式。該過程允許雙方共享用於加密和解密信息的密鑰,而不存在截獲風險。然而,這種技術只在兩個用戶之間有效。

「截至目前,大家努力的方向都集中在擴大這種網絡上。而這涉及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新增用戶的獨立發射-接收系統的構建。這種以可信節點形式共享信息的方式是不夠的。因為它使用了太多額外的硬體,有可能造成信息洩露。」Joshi博士說。


量子網絡藝術圖。發光的線條代表8個用戶共享的量子糾纏。

為了提升安全性,Joshi團隊應用了量子糾纏原理——利用位於不同位置的兩個不同粒子的能量,同時模擬彼此。量子糾纏為量子計算機、傳感器和信息處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Joshi博士說:「這種被稱作多路復用的新方法,不需要複製整個通信系統。它只是將單個系統發出的光子一分為二,以便讓多個用戶能有效地接收它們。」

研究人員只用8個接收盒就創建了8個用戶的網絡。而使用之前的方法,同樣數量用戶需要的接收盒多達56個。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多,它的劣勢變得越來越明顯——例如,創建100個用戶的網絡,將需要9900個接收盒。

相比之前的量子系統需要耗費上百萬甚至上億英鎊且數年才能建成,新的網絡花費不到30萬英鎊,且幾個月就能完成。而且隨著網絡的擴大,經濟優勢就會愈加明顯。比如原來承載100個用戶的系統需要5億成本,Dr. Joshi 確信新技術能將成本縮減至450萬,不到原成本的1%。

原創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朱明逸

期刊來源:《科學進展》

期刊編號:2375-2548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9-revolutionary-quantum-breakthrough-paves-safer.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量子技術革命性突破為更安全的在線通訊鋪平道路
    然而,黑客們已經越來越善於攻破這類密碼系統,進而發動全球性網絡攻擊。每年因此造成的隱私洩露和詐騙損失高達數萬億英鎊。網絡科學家預計,傳統密碼系統的成本有可能大幅上升。因此,替代方案的選擇更加引人注目。多年來,量子技術一直被視為標準加密技術的革命性替代品。當地時間9月2日,《科學進展》雜誌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領導的量子技術項目取得了重大突破。
  • 革命性的量子密碼學突破為更安全的在線交流鋪平了道路
    由布裡斯託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領導的這項發明今天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披露,具有為數百萬用戶提供服務的潛力,被認為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量子網絡,可用於保護人們的在線交流,特別是在COVID-19大流行加速了這些網際網路主導時代
  • 量子網絡高效數據機獲突破
    馬普所(Max Planck Institute)的一份研究最近獲得首個突破,設計出一種既簡單又高效的連接技術,最明顯的優勢是,這種量子數據機可以集成接入現有的光纖網絡。量子數據機需要合適的接口才能處理極其敏感的量子信息,也是現在設計面臨的巨大挑戰。他們必須保證「本地量子比特」和「傳輸中的量子比特」可以有效地互動,在長距離傳輸過程中不會破壞量子信息。
  • 量子科技浪潮的演進,廣域量子通信網絡迎來新突破
    ·2017年9月29日,國際上首條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國家發改委「京滬幹線」正式開通,總長超過2000公裡,覆蓋四省三市共32個節點,是目前世界上最遠距離的基於可信中繼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鑰分發乾線。
  • 「量子霸權」與「量子優勢」那個才是未來?
    隨著時代發展,傳統計算機性能的提升越發困難,光子計算、量子計算、生物計算等新的技術引發了業界關注。量子計算被認為能夠解決傳統計算不能解決的問題,科學家和公司正朝著被稱為量子至上的計算裡程碑而努力。量子計算的前景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認可,至今仍未實現。量子計算機難以設計、建造和編程。
  • 量子技術新突破:採用聲子傳遞量子信息
    量子具有很多神奇的特性,例如疊加和糾纏。量子物理催生了一系列的技術應用,例如:量子傳感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等等。量子技術是現今世界上最具顛覆性的前沿技術之一,已成為世界各國進行高新技術競爭的重要領域。
  • 中國科學家突破遠距離量子網絡關鍵技術
    量子隱形傳態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優點,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何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從而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是當前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量子傳輸取得重大突破,未來人類或可瞬間移動
    據每日郵報報導,「星際迷航」式的人類瞬間傳輸(Teleportation)還很遙遠,但科學家們已經在量子旅行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兩個研究團隊已經可以在城市光線網絡中將量子信息傳送出數公裡遠的距離。
  • 量子快訊:美國7500萬美元用於量子研究;印度公布量子技術進展
    最終,該辦公室接受了來自22個不同國家的36份投稿,並邀請36位參與者參加了9月份由價值百萬美元的國際量子U技術加速器舉辦的為期三天的虛擬競爭比賽,以爭取資金。最終有17名參與者獲得了為期一年的約75,000美元的贈款,用於基礎研究。 獲獎作品通過量子技術為美國國防部解決了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包括用於GPS定位導航的量子傳感器、光學原子鐘和量子計算解決方案。
  • 量子傳輸取得重大突破 未來人類或可瞬間移動
    兩個研究團隊已經可以在城市光線網絡中將量子信息傳送出數公裡遠的距離。這種突破可幫助創建更快的「量子網際網路」、更安全的計算機網絡,甚至可幫助人類瞬間移動(或稱量子隱形傳輸,Quantum teleportation)。
  • 谷歌團隊新突破,量子計算機模擬化學反應,再現黑科技
    近日,有國外媒體報導稱,谷歌AI量子技術研究團隊在量子計算機上完成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化學模擬數據分析。據了解,這是量子計算機第一次參與到化學模擬反應中,該研究成果引起了計算機領域、化學領域和量子技術領域的轟動,並於本月28日登上了《Science》雜誌封面。
  • 中國90後科學家聯合四國學者,實現8節點無可信中繼量子網絡
    我當時的第一感受是,量子通信不靠譜,不能接受。」 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講師劉博告訴 DeepTech。那時的劉博剛剛本科畢業、開始讀研。但做著做著,劉博漸漸改變了他最開始對量子信息技術的「刻板」看法,並在這一領域找到了樂趣。
  • 「京滬幹線」構建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示意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建設期間,「京滬幹線」項目組突破了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高速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可信中繼傳輸和大規模量子網絡管控監控等系列工程化實現的關鍵技術,並成功實現首次洲際量子通信。
  • 科學家分離三個冷原子量子存儲器糾纏成功,量子網絡研究取得突破
    對於量子世界的研究,中國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近期中國的科學家再次取得突破,這個好消息美女小倩一定要告訴大家,我們一起分享這個快樂。量子網絡研究是世界的一個人們科學技術,掌握這個技術的國家本身就十分的少,中國科學家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在量子網絡研究方面獲得進一步成功,他們在多光子幹涉將分離的三個冷原子存儲器糾纏起來,這個科學技術確實令人震撼。
  • 量子點技術最新進展:色彩鮮豔且可防藍光
    量子點有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優秀的發光材料。目前我們接收信息的硬體,無外乎手機電視Pad等,這些無一不需要顯示屏的助力。目前市面上被使用最多的屏幕有兩種,分別是OLED 屏幕與LCD屏幕。不過,在色彩顯示方面,已經有更優秀的技術出現,那就是量子點技術(Quantum Dots),對應量子點屏幕,即QLED屏幕。早在80年代,美國貝爾實驗室就已經對量子點技術進行研究。近些年來,飛利浦、三星、TCL等顯示器行業巨頭先後發布了相關產品,對量子點顯示器的普及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使得QLED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
  • 量子點技術最新進展:色彩鮮豔且可防藍光
    量子點有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優秀的發光材料。目前市面上被使用最多的屏幕有兩種,分別是OLED 屏幕與LCD屏幕。不過,在色彩顯示方面,已經有更優秀的技術出現,那就是量子點技術(Quantum Dots),對應量子點屏幕,即QLED屏幕。
  • 王增斌:量子工程技術已成科技產業革命新動力
    使用量子通信技術的遠距離大氣雷射通信設備,通信碼數率為1Gbps時,通信距離可達5公裡。運用量子技術的通信應急方案可以解決塔基站、光纜等通信網絡損壞或無覆蓋情況的局域或全球通信問題,適用于于大型活動、自然災害以及區域作戰等特殊場景。受訪者供圖「我們國家關於量子信息工程技術的研究在世界上是領先的,在國際上與歐美都屬於第一梯隊。」
  • 量子通信網絡如何實現?美國海軍的突破性技術,將成為可能!
    量子通信網絡如何實現?美國海軍開發的新技術,將成為可能!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可以使量子技術的未來發展成為可能。這項技術將量子點(由成千上萬個原子組成的微小粒子)壓縮,從而發射出顏色完全相同、位置相距不到百萬分之一米的單個光子(光的單個粒子)。
  • 央視盛讚量子點技術三星或已搶佔先機
    浙江大學教授、量子點資深專家彭笑剛曾激動表示,「量子點有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優秀的發光材料。」雖然還沒到「千年大計」的高度,但量子點作為業內普遍看好的未來顯示技術,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彩電廠商的廣泛關注,三星、TCL、海信等相繼推出高端量子點電視,試圖引領彩電業進入QLED時代。據了解,量子點在顯示技術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兩個方面。
  • 致力於量子計算的商業化,量旋科技努力在超導量子技術上取得突破
    2018年,谷歌公司宣布製造出行業領先的72量子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實現「量子優越性」,超過IBM超導量子計算機在2017年10月實現的56個量子比特記錄。從量子比特數上來說,谷歌72超導量子是現今為止全球計算最快的量子計算機。不過,從技術來說,超導量子計算機仍未達到商業化要求,無法引入到商業銷售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