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術革命性突破為更安全的在線通訊鋪平道路

2020-09-04 科技工作者


運行中的網絡。圖中展示了所有8個用戶的接收硬體。

創建量子密碼是構建量子網際網路的基本前提。

量子網絡藝術圖。發光的線條代表8個用戶共享的量子糾纏。

目前,網際網路用戶主要依靠複雜的密碼來保證信息安全。然而,黑客們已經越來越善於攻破這類密碼系統,進而發動全球性網絡攻擊。每年因此造成的隱私洩露和詐騙損失高達數萬億英鎊。

網絡科學家預計,傳統密碼系統的成本有可能大幅上升。因此,替代方案的選擇更加引人注目。多年來,量子技術一直被視為標準加密技術的革命性替代品。

當地時間9月2日,《科學進展》雜誌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領導的量子技術項目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們設計的原型網絡,有望拓展為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量子網絡,供數百萬用戶使用。在新冠疫情流行背景下,該成果對於網際網路主導的在線通訊的發展,以及應對日益嚴重的網絡攻擊威脅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根據量子糾纏原理,開發了一項新技術,使信息絕對安全,不被攔截,並克服了成本、硬體資源等其他方面的挑戰。

論文主要作者、布里斯托大學量子工程技術實驗室(QET)研究人員、項目負責人Siddarth Joshi博士說:「這項新技術代表了重大突破,使得量子網際網路變得更具現實意義。此前,量子網絡的標籤是昂貴、耗時、耗資源,並且常常需要在安全性上作妥協,這與其目標是相悖的。我們的解決方案具備可擴展性、成本相對低廉,更重要的是,它是堅不可破的。新成果是令人興奮的遊戲規則改變者,將為量子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大範圍推廣奠定基礎。」

此前,有物理學家開發出了基於量子密鑰分配的安全加密形式。該過程允許雙方共享用於加密和解密信息的密鑰,而不存在截獲風險。然而,這種技術只在兩個用戶之間有效。

「截至目前,大家努力的方向都集中在擴大這種網絡上。而這涉及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新增用戶的獨立發射-接收系統的構建。這種以可信節點形式共享信息的方式是不夠的。因為它使用了太多額外的硬體,有可能造成信息洩露。」Joshi博士說。

為了提升安全性,Joshi團隊應用了量子糾纏原理——利用位於不同位置的兩個不同粒子的能量,同時模擬彼此。量子糾纏為量子計算機、傳感器和信息處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Joshi博士說:「這種被稱作多路復用的新方法,不需要複製整個通信系統。它只是將單個系統發出的光子一分為二,以便讓多個用戶能有效地接收它們。」

研究人員只用8個接收盒就創建了8個用戶的網絡。而使用之前的方法,同樣數量用戶需要的接收盒多達56個。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多,它的劣勢變得越來越明顯——例如,創建100個用戶的網絡,將需要9900個接收盒。

相比之前的量子系統需要耗費上百萬甚至上億英鎊且數年才能建成,新的網絡花費不到30萬英鎊,且幾個月就能完成。而且隨著網絡的擴大,經濟優勢就會愈加明顯。比如原來承載100個用戶的系統需要5億成本,Dr. Joshi 確信新技術能將成本縮減至450萬,不到原成本的1%。

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朱明逸

期刊來源:《科學進展》

期刊編號:2375-2548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9-revolutionary-quantum-breakthrough-paves-safer.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革命性的量子密碼學突破為更安全的在線交流鋪平了道路
    得益於一支由國際科學家組成的團隊,他們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原型,可以改變我們的在線交流方式,因此,世界距離擁有完全安全的網際網路和應對日益增長的網絡攻擊的威脅已經近了一步。該大學量子工程技術(QET)實驗室負責項目的主要作者Siddarth Joshi博士說:「這代表了巨大的突破,並使量子網際網路成為更加現實的主張。到目前為止,建立量子網絡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時間和資源,而且經常會損害其安全性,從而破壞了整個目標。」
  • 為量子計算鋪平道路!拓撲絕緣體材料突破登上《自然》
    為量子計算鋪平道路!這意味著,科學家們探索物理世界有了新平臺,更重要的是,他們為更穩定的量子計算鋪平了道路。這項研究和拓撲絕緣體有關,發表在了《自然》的子刊《自然-物理學》上。簡單科普一下拓撲絕緣體的概念。首先,拓撲本身是個數學概念,它研究的是「不連續」的特徵。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在研究這些具備「不連續」特徵物質的時候,成功創造出了 「拓撲絕緣體」。
  • 量子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量子網絡可供百萬人使用
    目前,網際網路用戶主要依靠複雜的密碼來保證信息安全。然而,黑客們已經越來越善於攻破這類密碼系統,進而發動全球性網絡攻擊。每年因此造成的隱私洩露和詐騙損失高達數萬億英鎊。網絡科學家預計,傳統密碼系統的成本有可能大幅上升。因此,替代方案的選擇更加引人注目。多年來,量子技術一直被視為標準加密技術的革命性替代品。
  • 量子通訊加密技術並不安全
    這完全打破了以前量子加密信息是無法盜取的固有說法,這種研究似乎讓量子信息加密技術變得脆弱不堪。在量子信息加密傳輸的前沿科技研究中,目前多數使用的都是光子傳輸。普遍的做法都是將數據以光子的偏振方式進行信息編碼,不同的偏振光子代表不同的信息。比如說垂直偏振光子代表1,水平偏振光子代表0,或者用正負45度偏振角來代表01。
  • 「墨子號」量子通訊迎重大突破!衛星被「綁架」也不影響信息安全
    「墨子號」量子通訊迎重大突破! 近期,我國量子技術迎來突破
  • 新加坡科學家打造出兆赫茲無線晶片,為邁向6G 鋪平道路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日本大阪大學科學家運用稱為光子拓撲絕緣體(photonic topological insulators)的概念,打造了一種能傳輸兆赫茲波的新晶片,為實現超過5G 標準的數據傳輸速度鋪平道路。
  • 量子通訊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光纖網絡安全使用量子通訊交換信息
    量子通訊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光纖網絡安全使用量子通訊交換信息。為了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尋求更好的安全性,世界各國政府和其他組織一直在投資和開發與量子通信和相關加密方法相關的技術。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這些新系統,理論上可以提供可靠的通信信道。實現如何能夠集成到現有和未來的光纖網絡中。
  • 方舟子說潘建偉的量子通訊技術是吹牛皮,談一下我的看法!
    我仔細看過方舟子這次懟潘建偉的文章,他的整體思路為:Ⅰ 、潘建偉說量子密鑰分發是絕對安全的(其實科學界對這個觀點都是認同的);Ⅱ、上交大研究團隊找到量子通訊的一個漏洞;Ⅲ、方舟認為:潘建偉的工作已經不是在做理論和實驗,而是實打實的建立量子通訊網絡(比如京滬幹線),所以潘建偉在「吹牛皮」;在方舟子的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是方舟子在質疑潘建偉
  • 量子糾纏——促生量子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魔幻技術
    在量子力學理論中,當若干個粒子相互作用時,各粒子的特性會綜合為整體性質,無法單個描述,只能表述整體性質,因此稱為量子糾纏現象。物理學家們已經利用量子糾纏技術成功實現了數十公裡距離的量子信息傳遞,這為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網絡的發展和應用奠定了基礎。
  • 超級電容器有可能為電動汽車鋪平道路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展示了一種具有出色 儲能潛力的植物型超級電容器,超級電容器有可能為電動汽車鋪平道路超級電容器幾乎可以在瞬間充電,並在需要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是一種具有巨大潛力的儲能技術。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有趣的進展,用可持續材料製造設備,包括循環利用的塑料瓶、***甚至廢棄的菸頭。
  • 量子計算機革命性突破!量子門疊加態首次實現
    奧地利物理學家成功在實驗室將兩個邏輯門疊加構建出全新量子計算機模型,能比標準量子計算機更高效地完成量子計算任務。新研究有望為全新量子計算建立理論基礎,並設計出計算速度更快的量子計算機。
  • 量子計算機迎來最新突破 量子處理器將成計算之王
    性能優異的處理器則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而人們在傳統的處理器研發方面,也正在趨於研製的極限,不管是理論上的極限,還是物理條件下的極限,那麼應該怎麼突破處理器的發展困擾呢?量子計算機就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雖然現在的量子計算機還只是相當於初代的傳統計算機,但是,在這個方面人類所獲取到的進步已經讓很多人開始認識到這絕對是未來計算世界的計算之王!而現在人類在固態量子計算平臺上又獲得了新的進展,為人們製造更大更靈活的處理器鋪平了道路,這個進展就是:一種可編程的二量子比特處理器,它可以執行兩種不同的量子算法!
  • 量子糾纏不僅不是最安全的通訊方式,還可能是最不安全的
    有些科學家說量子糾纏是最安全的通訊方式。量子通訊系統的基本部件包括量子態發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測量裝置。按其所傳輸的信息是經典還是量子而分為兩類。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但是看一下對於量子通訊的樂觀態度。筆者卻在想這並不樂觀。量子通訊被稱為安全是因為「竊聽者無法將一個光子變成一模一樣的兩個光子,或者無法將光子信息讀取出來後將光子再發出去。
  • 中國量子通信佔領制高點,已實現1120公裡通訊
    量子通訊技術,被稱為人類新信息技術革命性重創舉,量子通信最大的優勢就是絕對安全和高效率性,誰先佔領這個信息技術高地,未來,誰就可能享受到安全等級最高的信息服務,也是全球首個真正實現量子通訊遠距離實操的國家。
  • 長江CEO9期校友,浙江九州量子鄭韶輝講解量子通訊的技術原理
    8月12、13日,長江總裁悅話走進杭州的高科技企業:九州量子,與長江校友:鄭韶輝先生共同交流,學習量子通訊的技術原理和商業模式,體驗最前沿的科技發展。目前,公司在量子通信領域的投資已逾10億元,提出的專利申請近百項。成立以來,公司在業內一直保持多項優勢,擬定了發展「量子通信網絡建設及運營」和「量子通信設備研發及生產」兩大核心業務,重點突破量子政務、量子商務、量子金融、量子能源四個方向的戰略。
  • 量子通訊技術不治病,量子醫學、量子健康將是21世紀人最大需求!
    一、量子通訊技術不治病,它是向量子信息方面研究的技術,而量子醫學是向量子健康方向研究的技術。量子通信的基本思想主要在20世紀80年代和90 年代起相繼提出的。量子通信也是量子力學研究方向的一個分支,是被證明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帶領「中國隊」迅速走到了量子通信的前沿領域。
  • 什麼是量子通訊技術?量子通訊技術對未來發展有什麼影響?
    所謂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光量子通信主要基於量子糾纏態的理論,使用量子隱形傳態(傳輸)的方式實現信息傳遞。
  • 量子速報:印度進入量子大國俱樂部 劍橋量子計算任命首席科學家
    12月,DRDO宣布他們的量子密鑰分發(QKD)技術在海得拉巴的兩個實驗室之間成功進行了試驗,該實驗室在光纖通道上對基於量子技術的安全性進行了長達12 km的驗證。QKD主要是一種進行安全通信的機制,它利用涉及量子力學各個組成部分的加密協議。該技術使兩個通信方可以拿出雙方共享並專有的隨機密鑰,只有他們才能使用它來加密和解密消息,從而實現高度安全的通信。
  • 「名家專欄」量子通訊突破 將成未來網路通訊主幹
    儘管同為量子信息中的次領域,量子通訊可能先於量子計算進入應用階段。荷蘭Delft University正在部署4個城市之間的量子通訊網絡,預計2020年可以初步展示;國內則開始在北京、濟南、合肥、上海4個城市之間建立2,000公裡長的量子通訊網絡骨幹架構,雖然民用的網絡預計尚需10~15年的光景。
  • 一個納米小氣泡,量子技術一大步
    獨特性質,就能創造出更高效、更快速、更靈敏的設備。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當地時間7月13日消息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和蒙大拿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同日在《自然·納米技術》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發現,只要在二維材料二硒化鎢中施加足夠的應變(strain),就可以形成能作為單光子發射器的局部狀態。該團隊利用哥倫比亞大學開發的精密光學顯微鏡技術,首次對這種狀態進行了直接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