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說潘建偉的量子通訊技術是吹牛皮,談一下我的看法!

2021-02-08 艾伯史密斯

關於這個問題,艾伯菌也想來提一下自己看法。

我仔細看過方舟子這次懟潘建偉的文章,他的整體思路為:

Ⅰ 、潘建偉說量子密鑰分發是絕對安全的(其實科學界對這個觀點都是認同的);

Ⅱ、上交大研究團隊找到量子通訊的一個漏洞;

Ⅲ、方舟認為:潘建偉的工作已經不是在做理論和實驗,而是實打實的建立量子通訊網絡(比如京滬幹線),所以潘建偉在「吹牛皮」;

在方舟子的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是方舟子在質疑潘建偉「過渡宣傳」量子通信的作用;如果你了解過量子通信的原理,應該知道量子通信的本質是解決量子密鑰分發問題,這樣的話就有疑問了:

問題一:方舟子是否反對量子密鑰分發在理論上的絕對安全性?

問題二:方舟子是否反對量子密鑰分發在實際操作中的安全性?

關於問題一,在方舟子的這篇文章中看不出他的支持觀點,但是一些話語看得出他並沒有反對這個觀點。

關於問題二,這正是他質疑潘建偉的觀點,尤其是上交大的發現給他提供了懟潘建偉的證據。

如果你有點基礎,可以去看看第一份量子通訊協議——BB84協議,要理解該協議並不難,BB84協議在理論上給出了一個尖不可破的密鑰分發方案。

BB84協議基於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糾纏原理、量子不可克隆原理和波函數坍塌原理,只要這幾個原理成立,理想情況下的BB84協議就是絕對安全的。如果方舟子質疑這點,那麼可以直接把他打入垃圾桶。

關於上交大的發現,也並非否定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性,而是在量子通訊實現技術上的非理想化,制定的攻擊方案;換句話說,這個漏洞肯定是有辦法堵住的,沒有否定量子密鑰分發在理論上的絕對安全。

但是問題在於,方舟子這篇文章沒有質疑這點,而是質疑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技術;這樣就有一個難點,潘建偉目前建立的量子通信技術細節,是沒有對外公開的,畢竟這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好比在原子彈製造時期,國內核武器研究的工作者,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研究工作;然後一個外人出來質疑,說核武器根本引爆不了,是嚇唬美國的紙老虎。

這就有點扯淡了,難道要逼著研究人員引爆一顆原子彈,才能堵住質疑者的嘴嗎?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作為外行人,我們只需要知道,量子密鑰分發或者說量子通信技術,在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絕對安全的。

但是理論到實際有一段距離,目前國家各個層面都在支持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技術,我們能做的,就是支持國家的決策,如果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技術能成功,那麼對我國未來的發展絕對是功德無量的。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焦點

  •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攻擊,是為了讓量子密碼更加安全、無懈可擊。」 金賢敏寫道。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也回應稱,公眾對量子通信技術有疑問,主要是因為量子力學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有很大不同,哪怕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於量子通信的先進理論都未必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公眾才會對量子通信的科學性產生懷疑,擔心這項技術不成熟。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最近悄無聲息了,是失敗了嗎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最近悄無聲息了,是失敗了嗎?曾幾何時,潘建偉和量子通信這兩個名字,成了中國的一張名片,如今,談潘建偉和量子通信的人越來越少,這是怎麼回事呢?1,科研需要寂寞。其實,所謂的科學研究,絕不可能一直在聚光燈之下。我在高中時曾被一位同學告誡——在穿越時空時,要耐得住寂寞。
  •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十年實現有量子通訊保障的網際網路
    據潘建偉介紹,我國量子密鑰相關技術已經有實際應用案例,而利用十年或者更長一點時間,將可實現有量子通訊保障的網際網路。量子通信傳統信息安全依賴於加密算法,不過隨著計算能力增加,傳統加密算法面臨挑戰,而具有不可分割性、不可測量性的量子通信相關技術,可能是未來用來解決信息安全的核心關鍵技術。
  • 我國量子力學泰鬥潘建偉,為何總是被人攻擊?
    最近在悟空問答上又看到一個專題:《池昭新是什麼人,為什麼這麼反對潘建偉的量子成就?》老實說,潘建偉在近幾年受到我國不少「著名」人士的攻擊,本人不是量子力學的專家,從另一個角度來給大家捋捋都有哪些人在攻擊。第一類人,是我國著名的「民科」人士。
  • 潘建偉:出自浙江的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被稱中國「量子之父」
    他是著名物理學家,也是中國量子之父,被譽為最接近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他的名字叫做潘建偉,在量子學領域有著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而且他還曾在央視「朗讀者」節目中說道,「後來我發現上了初中,沒想到還有這麼簡單的學科,那就是物理!」可能只有這樣天賦極強的天才來說,物理才算是簡單的學科吧!
  • 潘建偉:希望通過10~15年的努力,能完整發展我國天地一體廣域量子通訊網絡技術體系
    分別在兩地分享量子科學技術。在兩次主題分享中,潘建偉都對「什麼是量子」「如何實現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計算機性能有多強」等基本科學問題進行了講解。同時,他還對我國量子通信產業發展與量子計算機研究進展做了展望。在量子通信方面,潘建偉提出,希望通過10~15年的努力,能夠完整地發展我國天地一體廣域量子的通訊網絡技術體系。
  • 從量子的本質看量子通訊的騙局!
    讓我深深的懷疑,這是不是學術官僚體系和新聞媒體、資本炒作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又一個大騙局!我們並不否認中國人可能比西方人更聰明,但在量子力學研究領域,中國的落後是顯而易見的,研究落後的反而比先進的國家更厲害,真讓我們大開眼界。中國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雷射通訊加上量子二字,再吹吹牛皮,就成了世界領先的高科技了!本人研究過量子力學,讓我們從最專業的角度來看看量子通訊的真面目!
  • 潘建偉:經過十到十五年努力,發展天地一體廣域量子通訊網絡
    潘建偉院士希望未來能夠完整地發展天地一體廣域量子的通訊網絡技術體系,在國防、政務、金融、能源等領域以應用,為形成下一代的國家信息安全生態系統的奠定基礎,也希望在量子計算方面,通過對數百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能夠對一些現實的問題的求解,研發具備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能夠超越目前的超級計算機,並且能夠來解決一些重大的科學問題、初步探索對密碼分析、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相關應用。
  • 潘建偉院士談「墨子號」 稱曾在合肥大蜀山做實驗
    潘建偉說。基於個人判斷,潘建偉曾給出了一個量子通信技術普及的「時間表」:5年左右很多機要部門開始用,10年左右金融業、銀行等大機構開始使用,15 年的時間或許走進千家萬戶。屆時,每個人的家裡、手機上或許都會有一個量子加密晶片,銀行轉款、電子帳戶等涉密操作,都不用擔心被盜用或者攻擊。當天,潘建偉也再次向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表達了對量子通信技術的自信。
  • 中國量子技術再獲突破!國外高度關注,為何國內有人抹黑潘建偉?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6月15日,中國科學家潘建偉團隊在量子通訊技術研究上,再次獲得世界級突破,相關研究結果也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驕人成就。不過在國內,似乎關注的人並不太多,反而西方國家對這一突破 表現出了相當高的關注度。
  • 潘建偉:經過十到十五年努力 發展天地一體廣域量子通訊網絡
    潘建偉院士希望未來能夠完整地發展天地一體廣域量子的通訊網絡技術體系,在國防、政務、金融、能源等領域以應用,為形成下一代的國家信息安全生態系統的奠定基礎,也希望在量子計算方面,通過對數百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能夠對一些現實的問題的求解,研發具備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能夠超越目前的超級計算機,並且能夠來解決一些重大的科學問題、初步探索對密碼分析、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相關應用。
  • 院士說丨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院士說丨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2020-11-24 1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還有最後20分鐘,我把話筒交給潘建偉委員,讓他給我們講講量子通信。」30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型運輸機「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一邊說,一邊把話筒遞給潘建偉。潘建偉,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這個「最後20分鐘」,系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最後一次分組討論的「最後20分鐘」。量子通信時代來了?潘建偉此間沒有給出明確答覆。
  • 什麼是量子通訊技術?量子通訊技術對未來發展有什麼影響?
    所謂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光量子通信主要基於量子糾纏態的理論,使用量子隱形傳態(傳輸)的方式實現信息傳遞。
  • 中科大潘建偉項目組實現量子瞬間傳輸技術重大突破
    如今,中國科學家在這項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今年2月26日,《自然》雜誌發表封面文章,介紹了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項目組的「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研究。通俗地說,這一技術可以讓科學家在異地瞬間獲知粒子狀態,從而開啟了瞬間傳輸技術的大門。
  • 潘建偉:未來10-15年有望研發出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在今天舉行的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在展望量子領域未來發展時提到:「我們希望通過10到15年的研究,能夠研發具備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來初步探索對密碼分析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2017 年度十大人物
    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科學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上榜。圖:「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Nature》2017年度人物據悉,「2017年度十大人物」是指在2017一年裡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十人。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研究量子20餘年沒搞清楚,出國一定回國
    但是在有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後,他並沒有驕傲自大,而是謙虛地說,量子學我研究了20年,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弄明白,正因為這樣,我才需要繼續努力。  當量子衛星「墨子號」升空的時候,量子通訊「京滬幹線」也就此建設,這兩大成就如同閃耀的明星,照亮了世界範圍內量子領域前行的道路,而潘建偉就為領路人,成為了全世界都羨慕的對象。  後來當「墨子號」圓滿完成實驗任務時,不僅震撼了世人,也為我國的新徵程,開了完美的頭,而而潘建偉此時已是中科院的科研委員,回顧這20年的科研路,他也是感慨萬千。
  • 潘建偉:量子世界的領跑者
    「如果接受保送,可能就無法繼續我的物理夢了。」那年潘建偉考入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牛頓力學將一切歸結為機械運動,既然一切都已註定,那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量子理論以鬼魅般的陣列運行、以實物的形式到達和離開,這太神奇了!從此發現一切變得自然而有意義。」潘建偉說,「量子力學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科學,令人著迷,又催人奮進。
  • 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未來量子信息技術將如何發展?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做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作了題為「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的學術報告,對上述問題做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