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希望通過10~15年的努力,能完整發展我國天地一體廣域量子通訊網絡技術體系

2020-11-10 科學網

作者:趙廣立

11月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分別在兩地分享量子科學技術。上午,他現身在廣州舉行的「第十二屆天翼智能生態產業高峰論壇」,以「新量子革命」為主題做主題分享;下午,他以同一演講主題出現在騰訊一年一度的科學大會「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該活動以線上形式舉辦。

潘建偉院士在「第十二屆天翼智能生態產業高峰論壇」上

潘建偉院士在騰訊科學WE大會上做分享

在兩次主題分享中,潘建偉都對「什麼是量子」「如何實現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計算機性能有多強」等基本科學問題進行了講解。同時,他還對我國量子通信產業發展與量子計算機研究進展做了展望。

在量子通信方面,潘建偉提出,希望通過10~15年的努力,能夠完整地發展我國天地一體廣域量子的通訊網絡技術體系。以此為基礎,在國防、政務、金融、能源等領域實現應用,為形成下一代國家信息安全生態系統的奠定基礎。

在量子計算方面,潘建偉提到谷歌公司率先以50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展現「量子優越性」,但其實中國的學者也做了很多不錯的工作,最近也有一些比較好的進展。他介紹,中國學者在前期多年工作基礎之上,近期已經開展60個左右的超導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預計在2020年底有望能夠達到超導系統的量子優越性。

「我們希望用20年、30年的努力,推廣量子保密通信,將來隨著量子技術的發展,它可以在雲上構建強大的計算能力。」潘建偉在分享中說,如今展示的量子技術,也許會在多年之後完成跨越,就像幾十年前的電話機與今天智慧型手機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潘建偉:經過十到十五年努力,發展天地一體廣域量子通訊網絡
    有效信息的交互幫助人類形成社會化的群體,信息交互已經並將一直伴隨著我們人類的進化和社會的發展。在我們這過程當中有兩個東西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個是信息交互的效率,第二個是隱私保護。要做到這兩點就要提高計算能力、網絡效率和信息網絡安全技術水平。潘建偉院士表示,目前的計算能力發展處在瓶頸期,計算能力有限,傳統的發展模式目前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制約。
  • 潘建偉:經過十到十五年努力 發展天地一體廣域量子通訊網絡
    要做到這兩點就要提高計算能力、網絡效率和信息網絡安全技術水平。潘建偉院士表示,目前的計算能力發展處在瓶頸期,計算能力有限,傳統的發展模式目前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制約。而量子力學的發展,將有助於以上領域的發展進入新紀元。由量子力學發展出的量子信息科學,將能夠提供一種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利用量子計算可以提供非常強大的計算能力,而用於各種各樣的複雜系統的研究。
  • 潘建偉團隊重大突破再登 Nature,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
    至此,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 Nature 信息顯示,該論文作者來自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近代物理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空間主動光電技術重點實驗室,潘建偉教授則是通訊作者之一。
  • 潘建偉院士:未來預期構建天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技術體系
    精確調控糾纏粒子技術,這些新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第二次量子革命,直接推動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的蓬勃發展。基於可信中繼的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於2017年建立了總長2000餘公裡的城際光纖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
  • 潘建偉:未來10-15年有望研發出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在今天舉行的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在展望量子領域未來發展時提到:「我們希望通過10到15年的研究,能夠研發具備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來初步探索對密碼分析
  • 潘建偉團隊重大突破再登Nature:建成全球首個星地量子...
    2020年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由潘建偉領銜的研究團隊構建了76個光子100個模式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這一成果,使我國成功達到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僅一個月後,潘建偉等人再創突破,構建了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下一代衛星量子通信將實現全天候工作 更低成本...
    11月7日,在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演講中介紹,目前衛星量子通信單顆低軌衛星無法直接覆蓋全球,而且目前只能在地影區白天工作,隨著技術發展,未來有望實現低成本的微鈉量子衛星組網,並且做到全天候的量子通信,成本大幅度降低,實現小型化、輕量化載荷。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高軌和低軌衛星結合,下一代量子通信將全天候...
    11月7日,在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演講中介紹,目前衛星量子通信單顆低軌衛星無法直接覆蓋全球,而且目前只能在地影區白天工作,隨著技術發展,未來有望實現低成本的微鈉量子衛星組網,並且做到全天候的量子通信,成本大幅度降低,實現小型化、輕量化載荷。
  • 鄭韶輝:我國量子技術搶佔制高點構建完整的網絡體系
    鄭韶輝:我國量子技術搶佔制高點構建完整的網絡體系 2020年12月01日 10:0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量子信息網絡體系 這兩個領域,一方面是基礎研究的熱門學科,也跟當下的熱門產業量子通信、人工智慧等領域息息相關,讓產業界充滿期待。 量子信息搶佔制高點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目前量子信息技術的兩大主流應用,主要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上述《規劃》對此的定位是,奠定我國在新一輪信息技術國際競爭中的科技基礎和優勢方向。
  •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十年實現有量子通訊保障的網際網路
    2016年8月16日下午1時40分,我國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同時,我國京滬幹線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也正在建設。你可能也關心我國量子通信和量子技術的發展,2016年11月17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大數據論壇上,「墨子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分享了相關進展。
  • 潘建偉團隊再發Nature!首次展現完整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1 月 6 日,潘建偉團隊及其合作者又在量子通信方面推出了重磅成果,他們首次展現了一個完整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綜合通信鏈路距離長達 4600 公裡。因此,科學家們基於量子糾纏的原理,可以利用量子密鑰分發(QKD)向通信雙方發送量子糾纏態的光子,在多個通信節點間搭建安全通信的網絡,對傳統的多媒體數據進行加密、解密傳輸。近年來,基於可信中繼的量子網絡在當今的技術條件下被驗證是可行的,並且有一個廣泛接受的實落地路徑:通過光纖的城內城域網、使用主幹網的城際連接和通過衛星的超長距離通信。
  • 潘建偉團隊再發Nature,首次展現完整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1 月 6 日,潘建偉團隊及其合作者又在量子通信方面推出了重磅成果,他們首次展現了一個完整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綜合通信鏈路距離長達 4600 公裡。相關論文以「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為題,在線發表在頂級科學期刊 Nature 上。
  • 潘建偉創立公司上市 量子衛星第一股擬建「星地一體」
    潘建偉創立公司上市 量子衛星第一股擬建「星地一體」 來源:泰伯網 • 2020-07-20 11:15:01 7月9日,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彭承志等創辦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盾量子)正式登陸科創板,由此成為國內外首個獨立上市的量子通信科技公司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最初發展時備受質疑,甚至被打上「偽科學」標籤。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日前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上表示,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但我相信,如果大家能坐在一起討論,對量子力學有深刻了解後,還是可以達成共識的;另一種質疑在於,大家覺得我們是做物理學研究的,怎麼就到信息領域了?況且我們對信息科學的名詞都不是很清楚。其實,我們是可以用物理學的語言去解釋量子信息的。」
  • 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未來量子信息技術將如何發展?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做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作了題為「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的學術報告,對上述問題做出回應。
  • 潘建偉:推動量子技術在國防政務金融能源等領域率先廣泛應用
    來源:中國科學報原標題: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量子信息技術最初發展時備受質疑,甚至被打上「偽科學」標籤。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日前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上表示,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潘建偉認為,早期大家的質疑和攻擊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質疑的人可能對量子力學沒有深入的了解。
  • 院士說丨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院士說丨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2020-11-24 1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 潘建偉:未來10-15年有望研發出通用量子計算...
    潘建偉院士希望未來能夠完整地發展天地一體廣域量子的通訊網絡技術體系,在國防、政務、金融、能源等領域以應用,為形成下一代的國家信息安全生態系統的奠定基礎,也希望在量子計算方面,通過對數百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能夠對一些現實的問題的求解,研發具備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能夠超越目前的超級計算機,並且能夠來解決一些重大的科學問題、初步探索對密碼分析、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相關應用。
  • 【科技日報】我國成功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科研人員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了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 潘建偉:未來10-15年有望研發出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
    潘建偉院士希望未來能夠完整地發展天地一體廣域量子的通訊網絡技術體系,在國防、政務、金融、能源等領域以應用,為形成下一代的國家信息安全生態系統的奠定基礎,也希望在量子計算方面,通過對數百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能夠對一些現實的問題的求解,研發具備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能夠超越目前的超級計算機,並且能夠來解決一些重大的科學問題、初步探索對密碼分析、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相關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