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騰訊科學WE大會 潘建偉:未來10-15年有望研發出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

2020-11-08 站長之家

站長之家(ChinaZ.com)11月7日 消息:11月7日,備受矚目的2020騰訊科學WE大會在深圳舉行,大會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邀請7位來自4大洲、6個國家的頂尖科學家在主會場分享了量子物理、幹細胞、天體物理學、化學工程、神經科學、天文學等領域的最新科技進展盛況。

被稱為量子物理學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從古生物學開始講起,分享了關於新量子革命的發展。

據潘建偉介紹,量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它是能量的最基本攜帶者,它的基本特徵是不可分割。「比如我手中有一個雷射筆,這個雷射筆打出來的光的能量,如果用一個『放大鏡』來看,可以發現光本身是由很多個小顆粒構成的,我們把它叫做光子或者光量子。你不可能再拿刀來切一下,變成1/2個光子。」

近年來,國內國際的量子秘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科學方面的應用正在快速發展。潘建偉院士希望未來能夠完整地發展天地一體廣域量子的通訊網絡技術體系,在國防、政務、金融、能源等領域以應用,為形成下一代的國家信息安全生態系統的奠定基礎,也希望在量子計算方面,通過對數百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能夠對一些現實的問題的求解,研發具備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能夠超越目前的超級計算機,並且能夠來解決一些重大的科學問題、初步探索對密碼分析、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相關應用。

以下是潘建偉院士的演講實錄:

大家好,非常高興來到這裡,跟大家分享我們正在開展的一些工作。

我叫潘建偉,來自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我今天給大家報告的題目是新量子革命。

請允許我,從古生物學開始講起。我們的古生物學告訴我們,在10萬年之前我們存在著有兩類人屬。其中一類是尼安德特人,另外一類是智人。尼安德特人比智人更加強壯,甚至他的腦容量比現代人還大。智人,個體是弱於尼安德特人的。那麼為什麼智人會在進化當中勝出成為現代人的祖先呢?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智人發明了基本的符號和語言。有了符號和語言的幫助之後,人們就可以進行有效的信息的交互,以至於可以形成一個互為一體的社會化的群體。所以,他在對抗大自然的各種困難當中變得更加地有效。

其實在人類的進化當中還有一個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所謂的隱私的保護。正因為大腦裡面在想什麼,在思考什麼,是別人怎麼樣也沒法知道的,所以它才能夠導致思想的多樣性。而思想的多樣性,是創新與進步的源泉。比如古希臘的雅典學院和我們春秋戰國時候的百家爭鳴,正因為這樣才導致了各種各樣的思想出來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

在人類的歷史上,有一次重要的科學革命。根據牛頓力學,他告訴我們一切力學的現象,都是可以統一為一個簡單的公式F=ma。與此同時,麥克斯維爾建立的電動力學又告訴我們一切光電磁的現象都可以統一成為一個方程組。第一次科學革命所帶來的科學進步,極大地推動了信息交互效率的提升。

古時候的信息只是通過口口相傳,更近一點,大家有書了、有紙了,可以用書進行千裡傳書,然後有了著作。到了近代,科學革命的發生,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也就是蒸汽機時代。同時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電力時代。所以整個地球已經變成一個地球村,信息交互的效率越來越高,巨大地推動了我們人類文明的進步。

隨著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建立,又發生了一次新的科學革命,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科學革命。在第二次科學革命當中,我們基本上把量子力學在過去100年中的應用歸屬成第一次量子革命。在第一次量子革命中,大家產生了非常多有用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第三次產業變革或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建立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之上的。信息技術的硬體的基礎就是量子力學。沒有半導體電晶體的發明,就不會今天的計算機、手機,沒有全球資訊網的發明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的萬物互聯、網際網路的概念。

所以從計算、網絡和感知方面,其實都是量子力學所帶來的這麼一個巨大變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信息交互已經並將一直伴隨著我們人類的進化和社會的發展。在我們這過程當中有兩個東西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個是信息交互的效率,第二個是我們的隱私的保護。這是剛才已經講到了的。

那麼怎麼來做到這兩點呢?我們可以通過計算能力的提高和網絡效率的提高來加強信息交互的效率。通過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來加強對我們個人的和各類各樣的隱私的保護。實際上,為了實現信息的安全,大家就設計各種各樣的非常複雜的加密系統來保證信息的安全傳輸。有矛必有盾,在二戰當中德軍一個非常高級的密碼,那個密碼被圖靈給破解了。現在我們廣泛使用的一個公鑰體系,RSA512位在1999年就被破解了,768位在2009年被破解了。現在我們銀行裡面用的U盾,大概經常用的是1024位。大家現在已經建議,隨著計算能力的發展,最好不要去使用它(RSA1024)了。所以人類歷史告訴我們的經驗,就是依賴於計算複雜度的經典加密算法,隨著我們計算能力的增加,原理上都會被破解。

這麼一來,我們的信息技術就面臨著一個信息安全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夠很好的達到我們信息的安全傳輸?早在一百多年之前,有一位作家,他就寫過一段話,他說人們早就懷疑「以人類的才智無法構造人類自身不可破解的密碼。」那麼到底可不可以呢?這是我們後面要回答的一個問題。

除此之外,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信息交互的效率提高,我們計算能力的需求,也在快速的增長。第一臺計算機是在1943年造出來的,當時的重量是一噸,它的功耗是8.5千瓦左右,每秒鐘可以算5000次。在當時看來已經是非常的快了,所以當時IBM的總裁Thomas Watson曾經預言全世界估計只需要5臺這樣的計算機就可以了。

但是經過了將近70年的發展,到了2010年的時候,其實一部智慧型手機的計算能力的總和已經超過了整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計算能力的總和。所以從這種角度上講,我們對計算能力的需求是在快速地增長。

目前我們所面臨著的計算能力的瓶頸,就是我們擁有的計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我們把全球的所有的計算機的計算力加在一起,一年裡面,都沒辦法完成對2的90次方個數據的窮舉搜索,但是這個傳統的發展模式目前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制約。摩爾定律正在逐漸地逼近極限,那麼大概會在不到十年左右的時間,我們電晶體的尺寸大概就會達到原子尺寸——亞納米水平。這個時候,電晶體的電路原理將不再適用。那麼怎麼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量子力學,可以說是他生的第一個小孩就是現代信息技術。但他自己在百餘年的發展過程當中,又已經準備好產生第二個小孩,為解決前面那種算力不夠,信息安全的傳輸不夠這些問題做好了準備。

這裡我需要簡要的介紹一下什麼叫做量子。所謂的量子,它其實就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它是能量的最基本攜帶者,它的基本特徵就是不可分割。比如說我手中有一個雷射筆,這個雷射筆打出來的光的能量,如果你可以用一個放大鏡來看一下的話,其實發出來的光本身是由很多個小顆粒構成的,那麼這樣的小顆粒我們把它叫做光子或者光量子。你不可能再拿刀來切一下,變成1/2個光子等等。它有基本特徵,它就叫作量子疊加。

那麼量子疊加是什麼意思呢?在我們的經典物理學當中,一隻貓,它可以處於死和活這麼兩個狀態,可以來代表一個信息的傳輸單元0或者1,就是加載一個比特的經典信息。但是到了量子世界的時候,在微觀世界裡面的一隻貓,它不僅可以處於0或者1的狀態,甚至可以處於死和活這個狀態的相干疊加。對這樣一種態,我們就把它叫做量子比特。那在物理的實現上是非常簡單的。

一個光子在真空當中傳播的時候,它可以沿著水平方向偏振,豎直方向偏振。這兩個狀態就代表0或者1。當它沿著45度方向偏振的時候,其實就是所謂的量子疊加態|0>+|1>。那麼愛因斯坦對這個問題做了比較深入的思考,他說,對一隻貓可以處於死和活狀態的疊加,那麼兩隻貓是不是可以處於活活和死死狀態的疊加呢?這就相當於兩個骰子糾纏在一起,哪怕他們相距非常遙遠,一個在合肥的科大,一個在深圳騰訊的總部。那麼我們在扔這個骰子的時候呢,單邊的結果是完全隨機的,但是兩邊的結果在當時實驗當中的是一模一樣的。

愛因斯坦把這種現象:遙遠地點之間的詭異的互動,這麼一種現象就把它叫做是量子糾纏。對這個量子糾纏,在實驗上怎樣才能把它造出來呢?你需要有這種單個量子的調控,比如說我有一杯水,你把它喝掉一口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你能在裡面拿出一個水分子來,這在技術上就變成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科學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慢慢地掌握一種能力,可以對一個光子、一個原子把它拿出來,按照你的需要進行操縱,行進主動的操縱。

那麼有了這樣一種能力後,你就可以把一個個量子比特,按照你的需要進行調控。那麼這個時候就催生了一個新的學科,我們把它叫做量子信息科學,這直接導致了第二次量子革命的發生。那麼利用量子通信可以提供一種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利用量子計算可以提供非常強大的計算能力,而用於各種各樣的複雜系統的研究。

量子通信的第一個應用就是所謂的量子秘鑰分發。那比如說有張三和李四,他們為了進行安全的通信,可以先送一系列單光子,處於各種各樣狀態的單光子,由張三送給李四。那麼如果中間有個竊聽者存在,那我剛才講到這光子的能量是不再可分的,不能分成半個,所以如果竊聽者要把這個光子拿走的話,接收者李四就收不到了,所以這個秘鑰你就沒有收到。

那麼另外一種可能性,比如竊聽者對這個光子做個測量,那麼量子力學裡面有個原理---測不準原理。你去測量光子就會影響光子的疊加態,所以說有了竊聽就必然會被發現。第一,它不能分半個光子,光子是不可分割的;第二,這種光的狀態是去測量它,它就會被擾動。那麼這個通信的雙方,張三和李四,把那些被別人擾動過的或者被別人拿走的光子扔掉,就可以形成了一種安全的秘鑰分發,利用安全的秘鑰分發你就可以實現了加密內容不可破譯的安全的量子通信。

那麼除了這個之外呢,我們可以利用量子糾纏可以把一個粒子的量子信息從一個地方的轉移到另外一個粒子上,而不用傳輸這個物體本身。我這裡舉一個形象的比喻,比如說我在合肥要到深圳騰訊去開會,但坐飛機來不及了。如果說合肥的一個實驗室和騰訊總部的一個實驗室正好有一團糾纏物質,那麼我們可以把合肥的潘建偉跟這樣糾纏物質做一個操縱,把他糾纏起來。糾纏起來之後,你就會得到一種信息。那麼這種信息通過網絡傳到深圳的騰訊總部,就是說對這些物質做一些操縱,我們就可以把潘建偉全須全尾地在深圳把它構造出來,我們把這樣的過程就叫做量子隱形傳態。

那麼當然在很久的將來,我們可能都無法做到傳送一個複雜的物體,但是目前的技術已經允許我們可以進行了多體的、多終端的、多自由度的量子隱形傳態。比如說幾十個粒子、幾百個粒子、甚至幾百萬個粒子所構成的一個系統的狀態、是可以在一個網絡裡面走來走去的。那麼這個東西其實本質上就是構建量子計算機的一個基本的單元了。那麼量子計算機,因為它(量子比特)可以處於量子疊加,所以它的計算能力是隨著可操縱的量子比特的數目呈指數增長的。那麼這裡我給你舉個例子,比如說利用一臺萬億次的經典計算機分解一個300位的大數的話大概需要15萬年,但當你利用一臺萬億次的量子計算機的話只需要一秒鐘就行了。

隨著這個量子計算的發展我們可以把它用到經典密碼的破譯、氣象預報、金融分析和藥物設計等多個方面,這是它的一個相關的應用。那麼具體地來說呢,在量子通信方面我們可以利用光纖,非常方便地在城市裡面把秘鑰送給千家萬戶。那麼在兩個城市之間那我們可以利用所謂的中繼器把那個連接起來,來實現城市之間的量子通信。

那麼在更廣的範圍裡面呢,我又可以利用衛星中轉來實現遠距離的量子通信。那麼在這個方面呢,我們國家的學者已經做了比較好的工作。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慢慢先有城域網的小規模的應用,然後慢慢地拓展到我們的廣域網,比如說北京到上海的一個「京滬幹線」來開展了一些相關的應用。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為了實現廣域網。在2016年8月,中科院又發射了一顆「墨子號」量子科學衛星,這個墨子號有三大科學實驗任務。那麼第一個科學實驗任務就實現了星地的量子密鑰分發,那麼這個呢,我們在這個實驗當中順利地完成了。

那麼第二步是實現千公裡量子糾纏的分發,我們在一千兩百零七公裡的範圍裡面,確實證明了這兩個糾纏粒子有前面所說的愛因斯坦所說的遙遠地點之間的詭異的互動這麼一種功能。除此之外呢,我們也實現了千公裡量級的量子隱形傳態。那麼這麼一個技術呢,在未來的量子網際網路裡面是非常有用的。

除了在量子通信方面,我們國內的學者取得一些比較好的結果之外,其實在國際上有另外一個研究的熱點,它就是量子計算。那麼量子計算本質上,目前的國際的學術界大概把它們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們希望能夠造出一臺機器來,這臺機器在計算某個具體的問題上,它可以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算的快。那麼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也稱作「量子優越性」),我們大概需要有50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這是當時我們學術界的一個目標。

隨著這個目標完成之後,在第二階段,我們希望能夠操縱數百個量子比特的這麼一種量子計算機,我們把它叫做專用量子模擬機。利用它可以來揭示若干經典計算機無法勝任的一些計算任務,那麼通過更長時間的努力呢,我們希望能夠來實現一種可編程的通用量子計算機,這是從事量子計算工作的我們心目當中的一個發展歷程。

去年的時候,美國的谷歌公司,在國際上利用一臺超導量子計算機首次實現了量子優越性。在它的工作當中呢,它說利用它那53個比特的超導量子系統,耗時200秒就可以來完成一個隨機的線路採樣。那麼當時按照他們的這個理論,在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Summit要來計算這個同樣的的事情,需要1萬年。當然後來大家對算法做了一些改進,大概Summit如果有其他資源的幫助,幾天就可以了,但無論如何,它確實是首次實現了量子的優越性。

那麼在這個方向呢,中國的學者也做了比較好的工作。2017年,中國的學者就實現了首個針對特定問題求解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最近也有一些比較好的進展,已經在開展了50個光子左右的玻色取樣,也應該是可以達到超越谷歌的這麼一個量子優越性。那麼除此之外,我國的學者也在前期多年工作基礎之上,近期已經開展60左右的超導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估計在今年年底也有希望能夠達到超導系統的量子優越性。

最後,我做個總結簡要來展望一下我們這個領域未來的可能發展。那我們想經過十到十五年的努力呢,我們希望能夠完整地發展天地一體廣域量子的通訊網絡技術體系。在這個基礎上呢,在國防、政務、金融、能源等領域以應用,為最後形成下一代的國家信息安全生態系統的奠定基礎,這是第一方面。

那麼第二方面,我們希望在量子計算方面,通過對數百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能夠對一些現實的問題的求解,能夠超越目前的超級計算機,並且能夠來解決一些重大的科學問題。

除此之外,我們也希望通過十到十五年的研究能夠研發具備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來初步探索對密碼分析、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相關應用。

我的報告就到這裡,非常感謝大家用寶貴的時間來聽我這個報告!

相關焦點

  • 潘建偉:未來10-15年有望研發出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在今天舉行的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在展望量子領域未來發展時提到:「我們希望通過10到15年的研究,能夠研發具備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來初步探索對密碼分析
  •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 潘建偉:未來10-15年有望研發出通用量子計算...
    站長之家(ChinaZ.com)11月7日 消息:11月7日,備受矚目的2020騰訊科學WE大會在深圳舉行,大會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邀請7位來自4大洲、6個國家的頂尖科學家在主會場分享了量子物理、幹細胞、天體物理學、化學工程、神經科學、天文學等領域的最新科技進展盛況。
  • 潘建偉團隊:希望通過15到20年,研製出通用的量子計算機
    攝影:馬瀟漢,梁競,鄧宇皓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計算玻色採樣問題,「九章」處理5000萬個樣本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需要6億年。
  • 潘建偉團隊:希望通過15到20年,研製出通用的量子計算機
    難點眾多 在設備的自主研發、技術革新上下功夫「九章」,既是中國古代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也是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第一方陣地位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二者皆有裡程碑意義。「量子計算優越性」,指的是作為新生事物的量子計算機,一旦在某個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了最強的傳統計算機,就證明了量子計算機的優越性,跨過了未來在多方面超越傳統計算機的門檻。
  • 潘建偉團隊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
    (攝影:馬瀟漢,梁競,鄧宇皓)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即「量子霸權」),中國科學家取得裡程碑式進展——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根據現有理論,其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
  •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20 年內有望實現通用量子計算
    11 月 10 日消息 量子科技作為一個國家戰略一直受到國家高度重視,10 月中旬,習總書記專門在中央政治局主持了關於量子科技的學習並指出,要統籌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工程技術研發,要培育量子通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搶佔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制高點,來構築發展的新優勢。
  • 我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量子優越性像個門檻,是指當新生的量子計算原型機,在某個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了最強的傳統計算機,就證明其未來有多方超越的可能。」中科大教授陸朝陽說,多年來國際學界高度關注、期待這個裡程碑式轉折點到來。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實現「量子優越性」
    潘建偉說,光子源要保證每次只放出1個光子,且每個光子一模一樣,這是巨大挑戰。同時,鎖相精度要在10的負9次方以內,相當於100公裡距離的傳輸誤差不能超過一根頭髮直徑。與通用計算機相比,「九章」還只是「單項冠軍」。但其超強算力,在圖論、機器學習、量子化學等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20年內有望實現通用量子計算
    ,10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在中央政治局主持了關於量子科技的學習並指出,要統籌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工程技術研發,要培育量子通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搶佔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制高點,來構築發展的新優勢。2016年8月,中國發射了自主研製的世界上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此後,中國科研人員利用量子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等成果。2017年,全球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項目通過總技術驗收。
  • 超越谷歌「量子霸權」!潘建偉團隊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攝影:馬瀟漢,梁競,鄧宇皓)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即「量子霸權」),中國科學家取得裡程碑式進展——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根據現有理論,其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研製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其處理特定問題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這一成果使我國成功實現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相關論文今天(4日)會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
  • 超越谷歌「量子霸權!潘建偉、陸朝陽團隊研製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攝影:馬瀟漢,梁競,鄧宇皓)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即「量子霸權」),中國科學家取得裡程碑式進展——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根據現有理論,其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出76個光子(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九章」的命名旨在紀念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通常認為,50個量子比特是證明量子計算機有望超越傳統計算機的關鍵門檻。以速度來看,「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需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潘建偉:量子計算正從玩具變成工具 未來如何發展?
    量子通信未來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擴大量子通信網絡的有效覆蓋範圍,包括實現量子通信網絡和經典通信網絡的無縫銜接、實現可支持千公裡量級的量子中繼、發展下一代可全天時工作的量子衛星網絡等;另一方面,需要在工程化集成與驗證的實踐中推動核心器件的自主研發、相關應用標準的制定和規模化的應用示範。
  • 離真正造出量子計算機還有多遠?潘建偉:10到20年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今天,你一定被這條新聞刷屏了:《中國造出世界首臺量子計算機》,不過就如同前兩天的「一滴血驗癌症」一樣,這個標題也有些「標題黨」。實際上,潘建偉、陸朝陽等科學家構建出的是量子計算的原型機,比早期經典計算機(指世界首臺經典算法計算機埃尼阿克)運行速度快10到100倍。
  • 潘建偉:希望通過10~15年的努力,能完整發展我國天地一體廣域量子通訊網絡技術體系
    上午,他現身在廣州舉行的「第十二屆天翼智能生態產業高峰論壇」,以「新量子革命」為主題做主題分享;下午,他以同一演講主題出現在騰訊一年一度的科學大會「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該活動以線上形式舉辦。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究竟怎麼樣?|揭秘
    在2016年,央視新聞報導:中國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科技大學量子實驗室成功研發了半導體量子晶片和量子存儲。在上個月,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透露,中科院正在研製中國首臺量子計算機,預計在最近幾年內有望研製成功。那麼量子計算到底什麼?相對於現在使用的經典計算機,又有什麼優勢呢?本次發布的量子模擬機性能究竟怎麼樣呢?
  • 答卷2020|潘建偉:身家超27億的中國「量子之父」
    「九章」成為世界級重大科研成果,也讓被媒體譽為中國「量子之父」的中國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成為「頂流明星」。200秒與6億年由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 一文讀懂騰訊WE大會:7位科學家「解密」人類未來
    雖然變成了線上觀看形式,但2020年WE大會邀請的科學家陣容依舊強大,分享的科學話題從異種培育人體器官到金星生命,從粒子物理到腦機接口。而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未來、光年、量子這些詞語太過空洞,很多人都沒有接觸過這些前沿創新技術。那麼,這場大會的內容究竟能否可以看懂?鈦媒體帶你一文讀懂騰訊WE大會。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全球多位科學家打call
    brRednc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研製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其處理特定問題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我們將把它初步用於量子化學的一些研究,圖論裡面的一些組合數學方面的一些研究,甚至也可以用於一些機器學習的研究,所以它就可以把有些傳統上認為是比較困難的問題,用我們的計算機就可以來做一些有效的有益的探索。brRednc科研團隊介紹,「九章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陣地位,為未來實現規模化量子模擬機奠定了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