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出自浙江的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被稱中國「量子之父」

2020-12-03 教育思享

他是著名物理學家,也是中國量子之父,被譽為最接近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

他的名字叫做潘建偉,在量子學領域有著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而且他還曾在央視「朗讀者」節目中說道,「後來我發現上了初中,沒想到還有這麼簡單的學科,那就是物理!」可能只有這樣天賦極強的天才來說,物理才算是簡單的學科吧!

從有7個高考狀元的班裡脫穎而出

1970年,潘建偉出生於浙江金華市東陽縣的一個農村裡。他從小調皮搗亂,不僅上課開小差,連女生的發尾他都扯過,而且學習成績始終班內墊底。

後來,父母都看不下去了,把他帶到縣城的吳寧鎮中學就讀,希望他能夠在更好的學習環境下,好好學習。然而到了縣城的中學,潘建偉悲催地發現,自己的語文基礎很差,甚至連英語都沒學過。

不過慶幸的是,他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並且伴隨他一生的學科——物理。他發現在物理學中,許多東西都可以用同個公式推導出來,這極大地引起他的興致,同時他也暗下決心,大學一定要讀物理系。

高中就讀於東陽中學的潘建偉,被糟糕的語文和英語成績拖了後腿,想要實現當初的夢想,成功的概率微乎及微。不過,他並沒有放棄,他每天閱讀美文和摘抄佳句,向老師同學請教英語的知識,目的就是要把這兩個科目的成績補回來。

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著積極學習,不放棄的意志,在1987年高考,順利考上了中國科技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

不過,自認為成績不錯的他到了大學,才知道班裡的學生,單單是高考狀元的,就有七個。這讓潘建偉深受打擊的同時,也在心中暗自發誓,一定要在物理系闖出名氣。

功夫不負有心人,資質平平的潘建偉,竟然從有著7個高考狀元的班裡脫穎而出,不僅在中科大完成學士和碩士學業,還獲得出國攻讀博士的機會。

拒絕諾獎得主導師,選擇普通教授

對於選定研究方向和導師,潘建偉並不著急,而且心中有個信念,就是要把最先進的技術學好,然後回國報效祖國。

於是他沒有聽從身邊的人去選擇諾獎得主導師,放棄鍍金和順利的學術之路,而是跟著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教授塞林格(後來成為量子力學的世界級大師,現任奧地利科學院院長)。

之後潘建偉來到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第一次與導師見面,就被問及「你想做什麼?」他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和語言回答,而是霸氣地說道,「我將來就想在中國建一個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

1997年,他以第二作者在《自然》雜誌發表了關於量子態隱形傳輸的論文,並被《科學》雜誌列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進展之一。1999年,潘建偉博士畢業後,準備回國開創自己的量子實驗室。但此時國內沒有一所高校願意給他經費,他只好在國外申請幾所大學的教職,賺錢繼續自己的量子研究。

不久後,潘建偉的那篇關於量子態隱形傳輸的論文,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之一,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轟動。潘建偉趁此機會,迅速回國提交科研申請,終於通過批准。

不浪費時間和方舟子爭辯,走上開掛的科研之路

回國後,潘建偉開啟了科研的開掛之路,帶領中國量子領域,走上了世界舞臺。

不過,方舟子認為潘建偉不守規則,沒有遵循「長江學者」每年要在國內工作九個月的規定,而長時間在國外工作。

潘建偉在坦承「一半時間在國外」之餘,還憤懣地反駁道,國外有著我們不會的技術,我們卻不去學習,反倒死守規條,每年在國內呆上9個月,雖然容易,但一點意義都沒有。

面對很多流言蜚語,潘建偉都沒空去搭理他們,而是專心科研,通過成績來回應社會的質疑。

事實證明如此,潘建偉在近些年,幾乎包攬了所有物理學和量子領域的獎,就連今年新成立的」墨子量子獎「也被他收入囊中。在他看來,能夠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做出一點成績,並為祖國的科技進步盡一份力,是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最為幸福的感受。

相關焦點

  • 潘建偉入選《自然》2017十大科學人物 獲稱「量子之父」
    國際知名學術刊物《自然》今天凌晨對外發布2017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榜上有名。與他一同入選的還有今年在引力波研究領域名噪一時的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合作組織天文學家Marica Branchesi等。
  • 「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還有最後20分鐘,我把話筒交給潘建偉委員,讓他給我們講講量子通信。」30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型運輸機「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一邊說,一邊把話筒遞給潘建偉。潘建偉,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這個「最後20分鐘」,系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最後一次分組討論的「最後20分鐘」。量子通信時代來了?潘建偉此間沒有給出明確答覆。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
    、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做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在提問環節,潘建偉與現場及線上觀眾做了精彩的互動。  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領域的研究,在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有較大影響力。
  • 潘建偉獲國際雷射科學和量子光學蘭姆獎—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量子通信專家潘建偉又收穫了一項榮譽。
  • 潘建偉獲國際雷射科學和量子光學蘭姆大獎:表彰其開創性實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量子通信專家潘建偉又收穫了一項榮譽。當地時間1月10日,在美國猶他州舉行的量子電子物理學大會上,潘建偉被授予國際雷射科學和量子光學領域的大獎:蘭姆獎(Willis E. Lamb Award),以表彰他在光量子信息前沿領域的開創性實驗研究。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2017 年度十大人物
    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科學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上榜。圖:「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Nature》2017年度人物據悉,「2017年度十大人物」是指在2017一年裡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十人。
  • 國盾量子漲近1000% 「量子之父」潘建偉23年造就24億身價
    隨著國盾量子打破科創板個股上市首日最大單日漲幅的記錄,其背後的創始人及二股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受到市場關注。據悉,潘建偉目前持有國盾量子660.8萬股,持股比例為8.26%(發行後),是國盾量子第一大自然人股東。按股票開盤價計算,其所持股份價值18.5億元,而今日收盤後,潘建偉所持股份市值已達到了24.48億元。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研究量子20餘年沒搞清楚,出國一定回國
    隨著科技的發展,量子通信技術的運用範圍越來越廣闊,我國也開始發展這種領先的前沿科技,說到這方面,你就不得不提起著名的物理學家潘建偉院士。  他不僅促進了中國量子技術核心優勢的發展,更是國際量子通信實驗研究領域的一位大能者。
  • 沉寂千年,中國誓回發明創新之巔? 中國「量子之父」入選《自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陡然「紅了」>12月19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公布2017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國物理學家潘建偉赫然在列。面聆過潘院士學術風採的東姐,也與有榮焉——潘院士不僅是中國科研創新突破的傑出代表,還是我大長三角融合發展的生動寫照——他是浙江東陽人;在合肥上大學、當教授,還是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其量子科技研究的基地中,相當一部分則在上海浦東新區。
  • 量子力學之稱的潘建偉院士可能得諾貝爾獎嗎?
    大家認為量子力學之父潘建偉院士兩年之內會得諾貝爾獎嗎?首先我們要了解一點的是潘建偉並不能稱之為「量子力學之父"或者"量子之父"!如果非得要給他加上一個的話,或許"量子加密應用之父"倒是名副其實!不加以區分的話,這並不是一種褒獎反而是捧殺,當然潘院士的貢獻並不是各位一個捧殺的名號所能抹殺的,但容易被小人抓住這一點反覆嘮叨,而最近某科普大神的批判文章中60%的篇幅居然在爭論「之父」之稱!實在有些無語!一、誰才是真正的「量子之父」?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量子掛墜」等騙局大行其道 科普任重道遠
    12日晚,中國「量子之父」、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在由智識學研社主辦的「2020新年科學演講」上闢謠稱,這些產品或說法在市場上大行其道,招搖撞騙,充分表明公眾對於量子科學仍然知之甚少,需要高質量的、深入人心的科學普及。「我們尊重科學,但科學也因為神秘,被濫用了」。
  • 答卷2020|潘建偉:身家超27億的中國「量子之父」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周琦2020年年底,一則科技大新聞登上全球熱搜。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後來居上,計算能力遠遠超過了美國谷歌的「懸鈴木」。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也將全球量子計算研究推向下一個裡程碑。
  • 中國科學家潘建偉入選《自然》年度十大人物:被稱「量子之父」
    潘建偉:量子之父讓量子通信馳騁於天地之間的物理學家在中國,有人稱他為「量子之父」。 對於這一稱呼,潘建偉當之無愧。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成為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利用量子定律來安全傳輸信息)的領導者。潘建偉結束在歐洲的學習後,於2008年回到中國潛心開展科研工作,從此點燃了中國發展量子技術的熊熊之火。
  • 科大潘建偉院士入選2017年《自然》十大科學人物
    ,英國《自然》雜誌於倫敦時間18日發布了2017年全球十大科學人物榜單,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名列其中。本期《自然》雜誌為每一位入選者刊發一篇新聞特寫,其中以《量子之父》為題報導了潘建偉。文章開頭這樣寫道:「在中國,有人稱他為『量子之父』。對於這一稱呼,潘建偉當之無愧。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成為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的領導者。」
  • 楊振寧恢復中國國籍 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這次會議還有一個特別的內容,就是為95歲的楊振寧先生祝壽,歡迎楊振寧先生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中科院半導體所所長李樹深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 浙江大學教授羅民興 香港大學教授莫毅明 中科大物理學院院長歐陽鍾燦 中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
  • 潘建偉:2011年成為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
    小時候,有人告訴潘建偉,就算毛主席在北京講話,在家鄉浙江東陽也能看得見聽得見。對於這樣的「奇談」,家裡還沒有電視機的潘建偉從來不信:「這怎麼可能呢?」  不過,潘建偉自己也沒想到,幾十年後,他會進入一個比那個「奇談」還要複雜的領域:量子物理學,並因在該領域的研究於2011年成為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
  • 潘建偉院士等創辦,量子通信第一股來了?
    7月9日,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彭承志等創辦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盾量子)正式登陸科創板,由此成為國內外首個獨立上市的量子通信科技公司。其中,科大控股為最大股東,持股18%(發行前);潘建偉為第一大自然人股東,持股11.01%(發行前)。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我國目前在量子信息領域是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院士潘建偉10日稱,在國家高度重視和大家的努力下,我國目前在量子信息領域是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和較強實力的,甚至在部分方向上還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文中稱:「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團隊近來在經過不斷的實驗與嘗試之後,發現了現有量子加密技術可能隱藏著極為重大的缺陷,攻破這個最強的加密之盾卻不需要什麼神兵利器,而是利用『盾』本身就存在的物理缺陷。這個研究這將可能導致量子加密從原本印象中的堅不可破,轉而變成脆弱不堪。
  • 潘建偉:量子世界的領跑者
    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的研究小組,採用光子級聯編碼的方式,實現了對於任意噪聲都具有高容錯率的薛丁格貓態,朝著實現大尺度量子網絡乃至宏觀糾纏態邁出了重要一步。2001年,1970年出生的潘建偉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光量子操縱實驗室;2003年,他提出了量子衛星計劃,那時他才30歲出頭;2011年,41歲的潘建偉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