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突破遠距離量子網絡關鍵技術

2020-12-21 本源量子計算

近日,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利用六光子系統實驗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該成果2020年12月2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量子隱形傳態

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優點,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何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從而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是當前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圖1、糾纏輔助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示意圖


圖2、三維量子隱形傳態的實驗裝置圖


輔助粒子實現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為了實現高維量子通信,李傳鋒、柳必恆等人從2016年開始採用光子的路徑自由度編碼,解決了路徑比特的相干性問題[PRL 117, 220402 (2016)],製備出了高保真度的三維糾纏態[PRL 117, 170403(2016)];解決路徑維度擴展問題,實現了32維量子糾纏態[PRL 125, 080503 (2020)];解決路逕自由度的傳輸問題,實現了高維量子糾纏態在11公裡光纖中的有效傳輸[Optica 7, 738 (2020)]等。研究組從2017年起開始了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的實驗研究。

然而理論研究表明,在線性光學體系中,必須採用輔助粒子才能實現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為了實現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研究組首先巧妙的提出了糾纏輔助的方式,利用log2d-1個輔助糾纏光子對就可以高效的實現d維的量子隱形傳態,從而解決了資源消耗問題。然後實驗上利用主動反饋技術實現路徑間的相位鎖定,幹涉可見度在45小時內保持在0.98的水平,從而利用六光子系統實現了三維的量子隱形傳態。研究組對三維量子隱形傳態過程做了過程層析,保真度達到0.596,以7個標準差超過了經典極限值1/3,證實了三維量子隱形傳態過程的量子特性。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的實現為構建高效的高維量子網絡打下堅實的基礎。

論文連結: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5.230501


(本文轉自中國科大官網)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分離三個冷原子量子存儲器糾纏成功,量子網絡研究取得突破
    對於量子世界的研究,中國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近期中國的科學家再次取得突破,這個好消息美女小倩一定要告訴大家,我們一起分享這個快樂。量子網絡研究是世界的一個人們科學技術,掌握這個技術的國家本身就十分的少,中國科學家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在量子網絡研究方面獲得進一步成功,他們在多光子幹涉將分離的三個冷原子存儲器糾纏起來,這個科學技術確實令人震撼。
  • 遠距離量子通信關鍵技術獲進展 有望鋪開範圍
    據中國科學報消息,中國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史保森小組在量子存儲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實現了兩個存儲單元之間的高維糾纏和多自由度的超糾纏。量子糾纏是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可擴展線性量子計算的核心,而量子糾纏的存儲則是實現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
  • 我國太空量子通信技術獲突破:首次實現白天遠距離量子密鑰分發
    據新華社7月25日報導,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同事彭承志、張強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白天遠距離(53km)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通過地基實驗在信道損耗和噪聲水平方面有效驗證了未來構建基於量子星座的星地、星間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中國科學家研究自由空間遠距離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
    、彭承志、張強等人與清華大學王向斌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研究員等人合作,近日實現了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開啟了在自由空間實現遠距離複雜量子信息處理任務的可能。
  • 全球量子網絡的突破,科學家成功本地面和衛星之間建立量子糾纏連結
    如何長距離傳輸糾纏光子一直是個很重要的難題,2016 年中國科學家在這方面又有突破,它們成功向相距 1,203 公裡的青海德令哈市和雲南麗江兩個地面站分發糾纏態的量子,是全球首次證明量子糾纏的距離可達如此遠的距離,為未來量子通訊實用踏出一大步。
  • 中國科學家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央廣網合肥1月12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11公裡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6000多倍。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墨子號」首次實現白天遠距離量子密鑰分發
    科技日報合肥7月25日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白天遠距離(53公裡)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通過地基實驗在信道損耗和噪聲水平方面驗證了未來構建基於量子星座的星地、星間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相關成果7月24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光子學》上。
  • 量子科技浪潮的演進,廣域量子通信網絡迎來新突破
    ·2017年9月29日,國際上首條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國家發改委「京滬幹線」正式開通,總長超過2000公裡,覆蓋四省三市共32個節點,是目前世界上最遠距離的基於可信中繼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鑰分發乾線。
  • 中國科學家威武:量子糾纏存儲重大突破!
    據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存儲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實現了兩個存儲單元之間的高維糾纏、多自由度的超糾纏,對實現遠程量子保密通信具有重要意義。量子糾纏是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可擴展線性量子計算的核心,而要構建大信息量、長距離的量子通信網絡,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高維糾纏的量子存儲問題。
  • 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證明廣域量子通信技術實際應用已經初步成熟,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
  • 中國科學家,裡程碑式突破!
    中國科學家,裡程碑式突破!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中國量子技術再獲突破!國外高度關注,為何國內有人抹黑潘建偉?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6月15日,中國科學家潘建偉團隊在量子通訊技術研究上,再次獲得世界級突破,相關研究結果也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驕人成就。不過在國內,似乎關注的人並不太多,反而西方國家對這一突破 表現出了相當高的關注度。
  • 我國科學家研究自由空間遠距離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彭承志、張強等人與清華大學王向斌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研究員等人合作,近日實現了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開啟了在自由空間實現遠距離複雜量子信息處理任務的可能。
  • 量子晶片取得重大突破,技術含量成為全球第一
    打開APP 量子晶片取得重大突破,技術含量成為全球第一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2 16:00:06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眾所周知,今天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不再局限在軍事和經濟上。
  • 我國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 中國科學家建立了世界第一個量子衛星網絡
    被稱為Micius的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從戈壁沙漠發射升空,它使用精密的光學設備將成對的糾纏光子從軌道上射向距離地球約1500英裡(1200公裡)的兩個基地。飛船上的光學設備將光的粒子散布起來,以加密「密鑰」,以獲取秘密信息,這些信息在地面站接收到後就可以分開。
  • 遠距離高保真量子隱形傳態實現!向建立量子網際網路邁出重要一步
    據《PRX量子》報導,美國研究團隊利用現有材料和最先進的量子裝置,搭建了兩個測試臺,首次在44公裡的遠距離內實現了保真度大於90%的量子隱形傳態。此研究是建立未來量子網際網路的重要舉措,或將徹底改變安全通信、數據存儲、精確傳感和計算領域。在量子網際網路中,儲存在量子比特中的信息通過糾纏,實現遠距離信息傳輸。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本報訊 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證明廣域量子通信技術實際應用已經初步成熟,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
  • ...在國際上實現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
    打開APP 中科大首次在國際上實現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 新華網 發表於 2020-12-27 11:01:16
  • 陳根: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效率提升6000倍
    以量子信息科學為代表的量子科技不斷進步,形成了新的科學前沿。其中,量子網絡被認為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因而成為量子信息領域最重要的長遠目標之一。量子網絡的發展可以粗略地分為量子密鑰網絡、量子存儲網絡以及量子計算網絡三個階段。目前的科技仍處於最初級的量子密鑰網絡階段,即只能實現網絡中兩個節點間較短距離的點對點密鑰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