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研究自由空間遠距離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

2021-01-07 環球網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彭承志、張強等人與清華大學王向斌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研究員等人合作,近日實現了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開啟了在自由空間實現遠距離複雜量子信息處理任務的可能。

近年來,量子通信技術快速發展,但由於光纖存在固有損耗,量子信號又不能像經典通信信號那樣被放大,制約著遠程量子通信的實現。在外太空的自由空間信道,光信號損耗非常小,通過衛星的輔助可以大大擴展量子通信距離。隨著我國「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衛星平臺和地面光纖網相結合的量子通信技術方案已見雛形,但還存在大氣湍流中如何實現量子幹涉等重大技術挑戰。

近期,潘建偉等人組成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能抵抗強湍流能力的自適應光學系統,使雙鏈路總信道效率提升了約4倍到10倍。並通過測量脈衝到達時間實時反饋,得到32皮秒的獨立時鐘同步精度;用新技術方案使幹涉光的頻率差小於10兆赫,從而實現遠距離獨立雷射器之間的鎖頻。

得益於這些技術突破,潘建偉科研團隊利用王向斌教授的四強度優化協議,最終在城市大氣信道中實現了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通信雙方的距離達到19.2公裡,意味著向實現基於衛星的遠程量子通信邁出堅實一步。也為在自由空間進行量子幹涉的相關實驗開闢了道路,比如研究量子中繼器、量子網絡,以及在大空間尺度中探索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融合等科學問題。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日前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研究自由空間遠距離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
    我國科學家研究自由空間遠距離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新華社合肥12月27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彭承志、張強等人與清華大學王向斌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研究員等人合作,近日實現了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開啟了在自由空間實現遠距離複雜量子信息處理任務的可能。
  • 遠距離量子通信關鍵技術獲進展 有望鋪開範圍
    據中國科學報消息,中國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史保森小組在量子存儲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實現了兩個存儲單元之間的高維糾纏和多自由度的超糾纏。量子糾纏是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可擴展線性量子計算的核心,而量子糾纏的存儲則是實現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
  • 數字經濟發布|我國自由空間遠距離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歐盟17國...
    2、自由空間遠距離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合作者首次在國際上實現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MDI-QKD),MDI-QKD協議利用雙光子幹涉技術消除了探測端的所有安全漏洞
  • 中國科大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自由空間信道實現測量...
    中國科大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自由空間信道實現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張強等與清華大學王向斌
  • 我國太空量子通信技術獲突破:首次實現白天遠距離量子密鑰分發
    據新華社7月25日報導,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同事彭承志、張強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白天遠距離(53km)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通過地基實驗在信道損耗和噪聲水平方面有效驗證了未來構建基於量子星座的星地、星間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中國科大在遠距離量子通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驗證遠距離雙場量子...
    這項成果不僅完整實現了300公裡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也驗證了700公裡以上光纖遠距離量子密鑰分發的可行性,有望成為新一代遠距離城際量子密鑰分發的基礎。(QKD)可以在用戶間進行非常高安全性的密鑰分發,進而實現最高安全性的保密通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 我國量子通信實驗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Optica上。
  • 量子通信技術,開啟一個新的通信時代,我國在此領域的探索
    201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創舉,他們的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實驗將通信距離從先前的數百米記錄一步跨越到16公裡。此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再次創造了新紀錄,他們將通信距離擴大到了97公裡,橫跨中國的一個湖泊。報告發表在預印本網站上。
  • 量子通信,又雙叒叕有重要進展啦!
    實現真實環境中的遠距離量子幹涉,國際上第一次將MDI-QKD拓展到自由空間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當今社會的特徵,很多人都會想到「互聯互通」。他們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MDI-QKD)實驗。
  • 量子通信(原理及最新進展)
    隨後在 2005 年,清華大學的王向斌教授和多倫多大學的 Lo 等人分別獨立提出了可實用化的誘騙態方案,大大提升了基於弱相干光源的量子密鑰分發的理論安全傳輸距離。隨著BB84協議和誘騙態理論的提出,量子通信得到了飛速發展並逐步邁入實用化的階段。其基於量子力學基本原理的絕對安全性,使得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全球化量子保密網絡的研究。
  • ...在國際上實現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王向斌、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尤立星等人合作,首次在國際上實現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MDI-QKD)。這項成果不僅實現了將MDI-QKD從光纖信道拓展到自由空間信道的突破,也開啟了在自由空間信道中,實現基於遠距離量子幹涉更複雜量子信息處理任務的可能。《物理評論快報》日前在線發表了該成果。 MDI-QKD協議利用雙光子幹涉技術消除了探測端的所有安全漏洞,無需對測量端的量子設備進行任何安全性假設,被認為是各種量子密鑰分發協議中的最佳候選協議之一。
  • 量子通信實驗重要進展!我國科學家實現相距一公裡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Optica上。
  • 量子通信再獲進展 實現量子糾纏長距離分發(附股)
    (原標題:量子通信研究再獲進展 實現量子糾纏長距離分發)
  • 【央視新聞客戶端】量子通信實驗重要進展!我國科學家實現相距一...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Optica上。
  • 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在規範場理論的發展過程中,楊振寧、米爾斯、溫伯格、費曼等科學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超越1000公裡距離,量子通信大門是如何被「墨子號」打開的?
    量子通信是當前科學界最熱也最前沿的技術之一,同時也是急需被攻克的難題之一。雖然全世界科研人員都在深入研究量子通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量子通信的大門卻一直未能打開,究其原因是因為量子通信目前還無法實現遠距離傳輸。但是,現在,"墨子號」突破一千公裡的技術突破將打開量子通信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大門。
  • 我國科學家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可行!
    據悉,中國科研團隊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了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 我國量子通信研究再獲突破進展,核心功能攻克,這些個股望...
    據央視網報導,經過多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日前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為發展高效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據介紹,在理論創新的基礎上,中科大潘建偉研究團隊發展高穩定性多通道路徑幹涉技術,開創了多光子多維度相互作用的實驗先河,成功實現了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並嚴格證明了該過程的非經典性以及高維特性。
  •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了11公裡的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量子通信現實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
    央視網消息 :15日,中國科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