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技術,開啟一個新的通信時代,我國在此領域的探索

2021-01-09 話說前沿科技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量子通訊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近來這門學科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並向實用化發展。高效安全的信息傳輸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並因此成為國際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學的研究熱點。

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成功進行了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觀察到了光子極化量子態和量子糾纏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驗證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向未來建立水下及空海一體量子通信網絡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的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儲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具有存儲和讀出功能的糾纏交換,建立了由300米光纖連接的兩個冷原子系綜之間的量子糾纏。這種冷原子系綜之間的量子糾纏可以被讀出並轉化為光子糾纏以進行進一步的傳輸和量子操作。該實驗成果完美地實現了長程量子通信中亟需的"量子中繼器",向未來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的最終實現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1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創舉,他們的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實驗將通信距離從先前的數百米記錄一步跨越到16公裡。此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再次創造了新紀錄,他們將通信距離擴大到了97公裡,橫跨中國的一個湖泊。報告發表在預印本網站上。研究人員在海拔約4000米的青海剛察湖上完成了這次自由空間信道量子實驗,他們不是在湖這邊發射光子,然後讓它在湖對岸重新出現,而是利用量子糾纏--即兩個量子態互相影響的粒子--在新地點重新創造出相同的量子比特。他們在四個多小時內向97公裡外遠距傳輸了1100多個光子。將量子通信距離延長到100公裡意味著可以從地面與衛星進行通信,全球範圍的量子通信正在變成現實。

量子信息因其傳輸高效和絕對安全等特點,被認為可能是下一代IT技術的支撐性研究,並成為全球物理學研究的前沿與焦點領域。基於我國2001年以來在量子糾纏態、糾錯、存儲等核心領域的系列前沿性突破,中科院於2011年啟動了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力爭在2015年左右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訊衛星"。中國量子領域的首席科學家潘建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彭承志、陳宇翱等人,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光電技術研究所黃永梅等組成聯合團隊,於2011年10月在青海湖首次成功實現了百公裡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實驗證明,無論是從地面指向衛星的上行量子隱形傳態,還是衛星指向兩個地面站的下行雙通道量子糾纏分發均可行,為基於衛星的廣域量子通信和大尺度量子力學原理檢驗奠定了技術基礎。

在高損耗的地面成功傳輸100公裡,意味著在低損耗的太空傳輸距離將可以達到1000公裡以上,基本上解決了量子通訊衛星的遠距離信息傳輸問題。已量子通訊衛星核心技術的突破,也表明未來構建全球量子通信網絡具備技術可行性。

2013年10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高維量子信息存儲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實驗室史保森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攜帶軌道角動量、具有空間結構的單光子脈衝在冷原子系綜中的存儲與釋放。這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作為新一代通信技術,量子通信基於量子信息傳輸的高效和絕對安全性,成為近幾年來國際科研競爭中的焦點領域之一。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於2010年7月啟動建設,投入經費6000多萬元。經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安徽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科研人員歷時1年多的努力,項目建成後試運行,各項功能、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該項目2012年3月29日通過安徽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組驗收,30日正式投入使用。

具有46個節點的量子通信網覆蓋合肥市主城區,使用光纖約1700公裡,通過6個接入交換和集控站,連接40組"量子電話"用戶和16組"量子視頻"用戶。此刻主要用戶為對信息安全要求較高的政府機關、金融機構、醫療機構、軍工企業及科研院所,如合肥市公安局、合肥市應急指揮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第三人民醫院及部分銀行網點等。

合肥量子通信網的建成使用,標誌著我國繼量子信息基礎研究躋身全球一流水平後,在量子信息先期產業化競爭中也邁出了重要一步。此刻,我國北京、濟南、烏魯木齊等城市的城域量子通信網也在建設之中,未來這些城市將通過量子衛星等方式聯接,形成我國的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近年來,隨著以科大國盾量子系列產品為代表的量子通信基礎設備日臻成熟,一批面向應用平臺開發並致力於探索商業化推廣量子安全通信服務的企業不斷湧現,神州量子、蘇州科達、中經量通、中創為、九州量子、基點量子等就是這樣的開拓者。

中國是世界上率先把量子通信產業化的國家,據了解,量子通信不僅可以用於軍事、國防等領域的國家級保密通信,還可以用於涉及秘密數據、企業機密、包括政府金融、電信、保險、證券、銀行、工商、財政等領域和部門,而如果技術又正好成熟,未來應用市場前景將異常廣闊。

我國科學家潘建偉等人近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百公裡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為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訊衛星」奠定技術基礎。

量子信息因其傳輸高效和絕對安全等特點,被認為可能是下一代IT技術的支撐性研究,並成為全球物理學研究的前沿與焦點領域。基於我國近10年來在量子糾纏態、糾錯、存儲等核心領域的系列前沿性突破,中科院於2011年啟動了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力爭在2015年左右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訊衛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彭承志、陳宇翱等人,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光電技術研究所黃永梅等組成聯合團隊,於2011年10月在青海湖首次成功實現了百公裡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實驗證明,無論是從地面指向衛星的上行量子隱形傳態,還是衛星指向兩個地面站的下行雙通道量子糾纏分發均可行,為基於衛星的廣域量子通信和大尺度量子力學原理檢驗奠定了技術基礎。

「在高損耗的地面成功傳輸100公裡,意味著在低損耗的太空傳輸距離將能達到1000公裡以上,基本上解決了量子通訊衛星的遠距離信息傳輸問題。」研究組成員彭承志介紹說,量子通訊衛星核心技術的突破,也表明未來構建全球量子通信網絡具備技術可行性。

相關焦點

  • 我國量子通信技術落地指日可待
    我國量子通信技術落地指日可待 智東西 發表於 2021-01-11 09:22:21 智東西1月7日消息,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再次登上頂級科學期刊《Nature》,推出量子通信領域的重磅成果
  • 我國首臺量子直接通信樣機研製成功,在量子通信領域再進一步
    正是不法分子鑽了技術的進步的空子,通信安全的需求才會越來越高。而近日亮相的樣機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它能夠實現4kb/s的通信速率在光纖鏈路中,光量子有不可分離和量子不可複製的特性,正是因為這樣國家信息安全才需要這樣的技術來保障。
  • 什麼是量子通信?我國量子通信又是怎麼回事?看完本文您就明白了
    我國量子通信技術目前已處在世界領先的水平上,隨著我國「墨子號」的升空,我國向世界宣布了我大中國在量子通信技術領域所取的的輝煌成就。當然目前所發明的量子通信技術也只是量子通信技術的初級版「量子加密」通信技術!我國發明的這種「量子加密」通信技術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
  • 我國的量子通信存在哪些巨大的技術挑戰
    雲端用量子科技主要是利用量子云伺服器對雲端的信息進行管理,利用其特殊的quantumrelay技術達到量子通信,量子軟體,量子云資料庫等不同層次的的發展,量子軟體也是一種可以實現信息商業化的技術。目前真正商業化的,可以使用量子技術實現信息交換的,一般使用量子科技來實現2c方面的業務,如量子共享計算機等。而同步糾纏作用在2b領域一般用來實現量子商業化的難度更大。
  • 量子通信 在金融等領域加速應用
    【編者按】 從應用市場來看,金融行業基於廣泛、多樣化應用場景,在量子通信應用領域展現出了引領性的探索成果。量子通信作為高級別的安全通信手段        從應用市場來看,金融行業基於廣泛、多樣化應用場景,在量子通信應用領域展現出了引領性的探索成果。        量子通信作為高級別的安全通信手段,已經佔領全球網絡信息安全的戰略高地,一單獲得產業化突破,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 我國首顆量子衛星整裝待發 量子通信新紀元開啟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即將於本月中下旬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在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據央視新聞8月14日消息,從量子衛星7月初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後,相關部門對衛星開展了為期20餘天的技術區測試與檢查工作,包括衛星的光學性能、電性能,及安裝精度的檢驗,另外為衛星供電的太陽能陣帆板也已經安裝完畢。
  • 雲南探索量子通信關鍵技術取得新進展
    ,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如何在這場「量子較量」中把握先機,成為各國學者爭相搶佔的科研製高點。日前,好消息傳來,雲南大學量子信息研究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新進展,關鍵技術指標達到了預期目標,將有力促進保密通信技術的探索與研究,同時有望在無人駕駛、醫學影像、雷射雷達等領域開展廣泛應用。
  • 量子通信技術助力「新基建」信息安全 | 趙勇
    數字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重心和基礎,而信息安全是當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前提。以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術是當前國際熱門的戰略性科技方向,我國在這一領域處於國際前列,特別是量子通信技術在信息安全領域已有較明確的應用模式,在國內外都受到了廣泛關注和大力推進。
  • 九州量子趙義博:量子通信不能替代傳統通信,產業化亟需市場化機制
    我國作為在量子通信行業處於領先水平的國家之一,近年來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量子通信已經成為國家又一張響亮的世界名片。 「硬科技可以改變世界,量子通信領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黑科技領先領域,是新時代的國家名片」,這是主流媒體對我國量子通信發展成就的定調。 但同時,量子通信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領域。
  • 中國領跑量子通信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量子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信息通信技術演進和產業升級的關注焦點之一,在未來國家科技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國防和經濟建設等領域,將產生基礎共性乃至顛覆性的重大影響。加快量子信息領域產業布局以歐美為首的發達國家近年來紛紛啟動了國家級量子科技戰略行動計劃,大幅增加研發投入,同時開展頂層規劃及研究應用布局。
  • 我國量子通信基礎研究成果豐碩
    」將在近期發射,這是與「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建設幾乎同步取得的重大突破。其實不僅僅在試驗和應用層面,在基礎研究領域,中國量子通信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並獲得了國際認可。在日前舉辦的「光纖通信50年高峰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壽泰透露,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張軍等和英國牛津大學的同事合作,實驗實現了68Gbps的高速量子隨機數發生器,和此前的最快速率相比提高了一個數量級。相關論文發表於儀器領域權威期刊《科學儀器評論》。
  • 量子通信,毫無疑問中國就是第一
    早在2016年,歐盟宣布將量子技術作為新的旗艦科研項目。不久前,德國表示計劃2021年建成當地首臺量子計算機,並在5 到10 年後推動相關新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周雷認為,我國高度重視量子信息科技的發展,在「新舉國體制」下,我國在量子科技領域突破了一系列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並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建設了一些量子通信基礎設施。
  • 中國在量子通信獨佔鰲頭,量子通信到底有多重要呢?
    2016年8月我國成功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這不僅讓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通過量子通信的國家,更是我國走在世界量子通訊最前沿的象徵。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科學有可能成為未來引發第4次工業革命的事物,量子通信就是基於量子科學的一種新技術,下面小編就向大家淺要的介紹一下量子通訊。
  • 我國量子晶片迎來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世界領先,還有首顆量子衛星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在量子領域的發展突飛猛進,從量子晶片、量子通信以及我們的量子衛星,都已經是世界領先的,並且刷新了世界紀錄,讓我們在未來的智慧化、智能化城市中掌握先機。,或將帶領我們走進一場新的數據變革,讓科幻變成現實!
  • 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
    事實上,我們在物理課上所學到的分子、原子、電子等,都是量子的不同表現形式。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論,開啟了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120年來,全球幾代科學家孜孜以求,在量子理論、量子科技及其應用等領域開疆拓土。在宏觀世界中,牛頓經典力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測算物體的運動、速度等規律。
  • 中國在天基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新的裡程碑
    但是,專門致力於量子信息科學的米丘斯可以說是美國在物理學前沿的大國競爭中的領先者。這顆衛星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家潘建偉的創造力,它幫助他和他的同事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使曾經深奧的量子密碼學領域成為主流。潘的團隊在6月15日《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介紹了一種使用Micius的安全的量子消息傳遞方法。這一成就使世界(或至少是中國)距離實現真正不可破解的全球通信距離更近了一步。
  • 墨子號: 樹起量子通信中國標杆
    圓滿實現三大科學目標  「『墨子號』量子衛星圓滿實現預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為我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量子通信的問與答(上) 什麼是量子通信
    在這一年度裡,美國加快推進 「國家量子計劃」法案立法進程,目標是建立一個全面的、協調一致的國家政策,更好地支持量子研究和量子技術的發展;歐盟加快實施量子技術旗艦計劃,並發布了報告《Supporting Quantum Technologies beyond H2020》,提出「要統一部署建立服務於量子技術的基礎設施,包括量子通信地面網絡和量子衛星」,目標是建設覆蓋全球的量子網際網路。
  • 朱玉:我國量子通信實現區域、產品、應用三大擴展
    量子科技浪潮的演進,有望改變和提升人類獲取、傳輸和處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為未來信息社會的演進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量子科技將與通信、計算和傳感測量等信息學科相融合,形成全新的量子信息技術領域。我國高度重視量子信息科技的發展,在量子信息科技領域突破了一系列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產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成果。
  • 量子通信又火了!這篇就講講量子通信第一股及行業解析
    2016年以來,我國率先完成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等試驗示範,進入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發展階段。目前我國已實現量子通信核心部件的自主供給,量子通信設備部分指標和技術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3,量子通信技術與信息安全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利用量子態作為信息載體來進行 信息交互的通信技術,現階段,量子通信的典型應用形式包括量子密鑰分發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KD)和量子隱形傳態(Quantum Teleportation)。